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

漢獻帝建安六年,益州牧劉璋分巴郡置巴西郡和巴東郡。巴西郡下轄八縣,疆域廣闊,人口衆多,是爲益州有名的大郡。曹魏滅蜀漢之後,分益州故地爲益、樑二州,巴西郡從此分屬梁州。昔年,漢桓侯張飛,坐鎮郡治閬中城長達七年之久,在其治理與經營下,閬中城高牆闊堅固無比,成爲西南腹地有名的雄城。題外說一句,千載以後,閬中已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每一處牆垣磚土,都供後人遙思神往從前的風采。

且說成國平寇將軍李鳳,自大川河畔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引着三四千餘殘兵,狂奔回閬中,驚魂未定,當天便嚴令加緊城防搶修工事,決意死守巴西。俄而,成國七萬大軍全軍覆沒,李驤以下盡數成擒,更如晴天霹靂般讓蜀人幾乎驚破了膽,秦軍聲勢也振奮強大到無以復加。在謝艾有效的指揮部署下,秦軍大舉南攻,推鋒而進,所過郡縣根本沒有遇上什麼像樣的抵抗,不久連天險劍閣,都兵不血刃被拿下了。

李鳳聞報,心中憂煩難以言說。他既惱恨李稚等讒言詆譭排斥於他,又懊喪李驤作爲元老主將,也不辨忠奸,屢次拒絕他的勸諫,生生將一副大好局面,硬作到一敗塗地的後果。但事已至此,恨亦無用,李鳳只好強打精神,日夜警惕戒備。

成國大敗,損傷元氣,沒有辦法立即組織起強大的攻擊力,來有效遏制秦軍,隨即便被迫答應了各種和議條件。秦軍先後釋放了李稚李琀及李驤等人,成國割讓三郡之地,還賠了不知多少金銀、牛羊和物資。李鳳正在鬱悶的時候,李雄的聖旨接二連三的傳來,一次比一次嚴厲,且從內容中來看,顯然是將大川河兵敗的罪責,歸咎到了他的頭上。李鳳幾乎氣炸了肺,前幾次還上疏,長篇大論的用肺腑之言,剖析曲直辯白是非,但似乎效果不大,在各種指斥特別是李驤的默認下,李雄對他非常惱怒,執意要他必須先來成都再說。

李鳳驚俱,已然感到絕望。很多忠心的部下,都紛紛來勸阻,讓他千萬不可回去,否則必然凶多吉少。李鳳自己也不忿,一片赤血丹心,最後竟化爲種種訾毀,死後還要背上誤國庸將的臭名聲,這換做誰也忍受不了。

於是他決定抗旨,哪裡也不去,就在巴西郡待着,若是能夠阻擋住秦軍腳步,也算爲國立了功;若是抵擋不住,他便要城亡人亡,權當殉職罷了。但決定歸決定,李鳳還是每每悵懷難遣,心事沉重。

又過了數日,有確切消息傳來,秦軍已經打算強攻巴西了,目前正在做最後的調配部署。李鳳雖然曉得這些遲早會來,但一旦臨頭,還是擔心不已。能不能守得住領土,他根本沒有把握,只能說,竭盡所能略盡人事罷了。

閬中城如臨大敵的時候,這天,將軍府裡,來了一人,正是趙募。

驗身、傳報、照面、施禮。趙募得到謝艾的支持,

躊躇滿志而來,便顯得從容不迫,言談舉止間,倒顯出幾分灑脫來。

“哦,趙募趙先生,你是從前陳安的謀主罷?”

李鳳知道趙募的身份,卻不知道他的來意。但畢竟當初兩家即便不是盟友,也好算是同一陣營,於是言語間,尚算客氣。

趙募拱拱手,“陳安若是能夠聽我之言,就算不敵,也不至於落到後來那般境地,所以在下哪裡算什麼謀主呢?總之,從前的事,不提也罷,在下今日前來,乃是爲了將軍的明天。”

“本將的明天?本將一向爲我國家牧守巴西,無病無災的,怎地卻莫名勞煩趙先生,來爲我操哪門子心?”聽趙募的口氣,有幾分說客的意思。但不管他來是什麼目的,但總要弄明白他究竟是爲誰家做說客。李鳳當下有些疑慮,不動聲色又道:“趙先生從何而來?”

趙募毫不掩飾:“在下從秦軍主帥謝將軍帳中而來。”

“哦~”

特意拉長的音調,帶出了明顯的嘲諷之意。李鳳點點頭,也不讓人看座,只斜睨着道:“原來汝已經投靠了秦人。汝舊主陳安,屍骨未寒,汝便已改換門庭投靠死敵,真是好速度,好計謀,不錯不錯,本將刮目相看!”

趙募站着不動,面色如常,從容言道:“將軍所言,絲毫不差。但其中的道理,將軍是當局者迷,在下試爲將軍分析一二。亂世之中,人主擇臣,臣亦擇主。男子漢大丈夫,怎能鬱郁庸碌一生?在下雖手無縛雞之力,但也自負飽讀詩書,不願空留嗟恨,將這七尺身軀,做那無端填埋溝壑的腐土。”

“陳安雖然優於常人,但後來愈發一味恃武,自認爲憑手中刀矛,便可蕩平天下。須知天下如鼎,如今鼎外烈火燒烤,欲予救之,當釜底抽薪,再引來清水潑灑滌蕩,方可奏效。若是隻知用着蠻力去推鼎,最後定是徒勞無功。陳安對於在下,平心而論禮敬有加,但卻並不言聽計從,故而最後落得兵敗身死的結局,在下雖然遺憾痛惜,卻更覺得無能爲力。”

“而今,秦公高嶽,勵精圖治,整軍愛民,抗擊胡虜拯我黎庶,好算是英明君主。再說秦軍力量強盛,無論與鐵弗戰,與匈奴戰,與鮮卑戰,或者與貴國戰,都是勝出一籌。秦公治出此等強兵,爭衡天下,也是有所憑恃。在下而今乃是棄暗投明,非是屈膝於不共戴天的匈奴羯人,如何不可?暫不提人之常情,最起碼,上能有機會實現胸中抱負,有所作爲,下也能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吧?肺腑之言,將軍自思。”

一番話,說得李鳳難以辯駁。半晌哼了聲道:“罷了!你的事,本將也沒有興趣多做理會。我待問你,可是想來勸我歸降秦國?若是如此,免開尊口,且自行離去,恕不送客!”

說着,他厲聲喚來衛士,就要將趙募趕走。

趙募身子一側,正色道

:“但凡說客,無不是帶着利益分屬而來勸說。將軍不能超凡脫俗,自然也有關乎密切的利益得失。在下手無餘力,身無寸鐵,不過是帶了一張嘴而已,本來是要前來爲將軍陳說利害分析曲直而已,將軍又何須如此懼怕而要拒之門外呢?何不讓在下把話說完,是對是錯,如何選擇,屆時將軍也自然會有正確的判斷。”

李鳳有些遲疑,末了還是將手一揮,令士卒們退下,繼而默不做聲的望着趙募。

趙募整整衣冠,施禮謝過,侃侃而言道:“不久之前,貴國七萬大軍,一朝化爲烏有,舉國上下震怖惶惑,人心洶涌。將軍在此時,竟還想以區區一郡之地,數千之卒,就想抗衡挾威而至的虎狼秦軍,勝負可想而知。此爲外憂。在下又聽聞,貴國朝內,不少頗有勢力的人物,對將軍您,心懷不滿,譭譽交加,導致貴國君主必欲要將軍首級而謝天下,乃今數道旨意,嚴令逼迫,便是將軍的催命符。此爲內患。”

“恕在下直言。竊以爲,危如累卵四字,正可以形容將軍目前的處境。將軍孤懸巴西,既不能抗衡秦軍,又不見容與本國,勢單力薄,內憂外患兩相交擊。若不趁早謀算得當,待到事急之時,將軍性命,便也再不能自由做主了。屆時,任一小卒,便可取將軍首級而自謀富貴,豈不悔之晚矣?”

說着,趙募一面暗自捕捉李鳳的心理變化,一面繼續加重語氣道:“故而,若依在下爲將軍計:巴西郡,貴國既已割讓給秦,那麼秦對巴西,定然是志在必得;而成對巴西,又將不聞不問,將軍再負隅頑抗,已是毫無意義,只會讓秦、成兩國都心生厭憎。而今將軍既然面臨朝回成都、夕便受誅的危局,不如趁早謀劃,順水推舟主動以巴西郡爲獻禮,投效於秦,則可自保無虞,也可護全一郡黎庶免遭兵災矣。”

趙募侃侃而談,從成國、秦國,再到李鳳自身,從過去到現在再及將來,深入淺出直言不諱地剖析陳述,說得淋漓盡致。李鳳初時還心生抗拒,大搖其頭,到得後來,禁不住垂首無言,只是長嘆短籲不已。

趙募一面勸說,一面察言觀色,曉得火候應該是差不多了,復清清嗓子,語重心長道:“李將軍!在下雖是外人,也曉得將軍爲成國奉獻半生,嘔心瀝血,乃是成國頭等的功勳。而今,是成國對不起將軍在先,各種不公猜嫌,使人心寒,故而將軍轉投秦國,也算問心無愧矣。古來伍員由楚投吳,廉頗從趙奔魏,皆是此中道理。”

“聽說秦公開明,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有本事的,都能量才使用。比如區區在下,從前跟隨陳安,屢次有所得罪,而今都能蒙秦公既往不咎,還可有個落腳之地,何況將軍您這般的人才呢?在下再說句直白話,將軍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難道就甘心無端受誣被誅,身後還留下冤枉罵名而空留遺恨麼?”

(本章完)

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特殊情況說明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
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三百一十四章 涼州之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兩百八十三章 感念舊恩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間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十一章 首陽小城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兩百一十四章 豈當兒戲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八十八章 西和失利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敵軍如蝗第一百零四章 席間歡飲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四章 少年驕狂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特殊情況說明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會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兩百零八章 見機避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兩百八十七章 緩兵之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兩百三十八章 失去目標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八十四章 心中煎熬第一百八十五章 奉旨相送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