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四章 公私混雜

長安城,中山王府。

自滅亡西晉、佔據長安後,劉曜便大興土木,裡外修築,想將長安作爲自己的大本營來精心經營。城內原晉室皇宮,便理所應當的成爲了劉曜的府邸。因其規模宏大,大小殿宇衆多,故而劉曜將除了安居平陽的母親之外,其餘妻妾子侄、家丁舊僕等等,都遷進來。

世子劉胤,因身份顯赫特殊,便被劉曜安排在了未央宮之東的長樂宮。長樂宮本來是漢代太后居所,因老母不至,便賞予了劉胤,算作他的東宮。

這一日,劉胤在自家府內書房裡,負着雙手,來回踱步,神色之間,明顯心事重重。踱了好半晌功夫,劉胤雙目一亮,神色微動,趨步來至桌邊坐下,正暗自思量的時候,房門被輕輕推開,一個清麗聲音隨即而至。

“殿下,奴家聽下人說你在此,便尋了來,有何心事不和我說麼?”一名華服女子,豔如桃李的面上,帶着幾分明媚笑意,正邁步而入,視之,竟然是袁箏!

原來當日長安城破後,匈奴兵四處劫掠,袁府也當然未能倖免,且袁箏即將被數名粗壯的兵卒七拖八拽,便要就地侵犯。萬幸的是,劉胤當時正好路過,見袁箏雖然驚駭欲狂花容失色,但她美麗容顏及掙扎時暴露出的窈窕身段,讓劉胤幾乎一見傾心,當下便起了救美之意,將袁箏從巨大危險中救了出來。

袁箏驚魂未定,見有人搭救,哭得梨花帶雨,不能自已。劉胤見其嬌*啼,愈發心生憐愛,便再三好言撫慰,帶回了自己的臨時住處,當夜便情不自禁命袁箏侍寢。袁箏性命尚且操之人手,無可奈何被迫委身劉胤,雖然一開始確實極不情願,但劉胤樣貌俊朗,身份高貴,能得到他的庇護,那麼在遍地虎狼的匈奴人中,幾乎可以放心地昂首而行。更重要的是,劉胤竟然對袁箏心生濃烈愛意,不僅沒有將其視爲玩物或者妾婢,反而鄭重地表示要納袁箏爲世子妃,平日裡更是一直對她寵愛有加。

巨大的權力加上甜蜜的情意,所以女子芳心,怎不會被熔化。慢慢的,袁箏也將心思移到了劉胤身上,甚至還曾暗自將劉胤與高嶽比較:論相貌,劉胤長身玉立膚白俊美,外型很是討喜,還有一種不俗的貴氣;論身份,劉胤貴爲劉曜世子,而劉曜幾乎可算匈奴的第二國君,威勢煊赫無比;論感情,劉胤更不似高嶽對她那般裝聾作啞,而是百般呵護,便於在牀底之間,也很是溫存,願意照顧她的感受,簡直好算是個知心愛人

於是袁箏慢慢地適應和喜歡上了新身份,覺得自己是大難不死,果有後福。

袁箏生性活潑外向,使劉胤時時覺得生活多姿多彩,於是更加對其更加寵愛。眼下見是她來,劉胤方纔鎖着眉頭的憂煩神色早已放緩,望着袁箏的眼神裡,掩飾不住的滿滿疼愛,他招了招手,微笑道:“箏兒,過來坐下。”

袁箏也不推辭,小跑着過來,一屁股便挨在劉胤身邊坐下,撒嬌般撅起嘴,又道:“殿下,奴家託你辦的事,怎麼樣啦?”

一下便戳中了劉胤的煩心事。劉胤笑容有些遲滯,嘆了聲道:“唉。我父王這些時日,心情很是不好……不過你放心,我前幾日還專門派人去了趟平陽,也暗中打過了招呼,你父親在那邊的生活應是無憂了,等緩些時日,我再來想辦法,保管將他接過來便是。”

長安陷落後,劉曜將晉朝君臣,一股腦兒打包,統皆押送至了漢都平陽。袁箏的父親,乃是黃門侍郎,自然在列,到了平陽後,很多晉朝官員都被暫時關押起來,留待下一步處理。但後來時間長了,除了君主司馬鄴及數名極爲頂尖的重臣外,其餘人竟似乎慢慢被遺忘了,既沒有說放,也沒有說殺,反正還是那麼被圈着,不過監管力度總算沒有初時那般森嚴。

袁箏與劉胤相好之後,掛念父親,便託劉胤搭救,好歹也將其從平陽再解回長安來,父女便能團聚。劉胤本暗忖若是說搭救麴允索綝等殘晉重臣,多半難搞,但袁父又不算什麼核心人物,運作運作,便可將其當作漏網之魚給放了。等他去找了劉曜,卻碰了個釘子,於是只好暫且作罷。

袁箏面色黯淡了下來,咬着剔透的紅脣,默然片刻,才怯生生道:“那,那我倆的事……你父王怎麼說。”

劉胤嘆了好幾聲,才搖着頭道:“也有些棘手。父王很不高興,說我身份不凡,血脈貴重。從前平陽城裡,多少王公貴族家,都搶着要將女兒嫁過來,父王因不是十分滿意,都婉拒了。他說如今我若是放着那麼多國族千金名媛而不顧,卻轉頭娶了個,娶了個普通漢女,還是亡國人家,這讓他,讓他沒法子和所有人交待。”

袁箏將臉深深地埋下去,再不說話。劉胤見不得袁箏那受了委屈的可憐模樣,忙又道:“其實我也知道,將你父親釋回長安,根本不是難事。還有我要娶你做世子妃,只要父王點頭,也沒有人真敢說閒話,連陛下都會聽之任之。關鍵是,前段

時日,咱們在西方,打了大敗仗,損兵折將喪失國朝精銳無數,所以父王極度慚恨忿怒,哪裡還有情緒過問我的私事?”

“和秦州的高,高嶽打仗麼。”袁箏心間微微波動,有些若有所失。半晌擡起頭,似受驚的小鹿般,不停眨着黑漆漆的眸子,小聲道:“你多勸勸你父王嘛。”

“我如何沒有勸!但是,我聽說他因極度憤怒,已親手斬殺了十數名將校,嚇得沒敢再多嘴。唉,父王性如烈火,急切間哪裡說得動他!”

呼出口鬱氣,劉胤又道:“不過你也不要失望。只要能夠解了父王心中憂煩,那麼所有的事都不是問題。我此前已想了個好對策,可以用來打敗高嶽。方纔正考慮要去向父王言說,又在反覆斟酌思量,生怕出了紕漏。”

“打敗高嶽?”

袁箏眉尖一跳,不自覺的直起了身,瞬間心裡複雜難言。她的雙眼骨碌碌地轉着,片刻才重又陷下身子,垂首低聲道:“軍政大事,我是婦道人家,不好多問。總之殿下既然能爲你父王解憂,那奴家便不耽擾,殿下快去吧。”

中山王府內,劉曜正召集了不少文武,就眼下局勢及下一步的進止,做可靠的參謀和分析。不少人都表示,當前秦州軍勢大熾,而己方纔經敗仗,暫時不可與其爭鋒,當以穩固爲妙。徵西將軍呼延謨進一步言道,如今新平已失,蒲洪已不可指望。唯有全力支持陳安,不僅是繼續讓他做攻伐高嶽的急先鋒,還能夠讓他爲我承擔首當其衝的壓力,做敵我兩方之間的緩衝帶,所以陳安暫且不能放棄。

因爲不算是正式的廷議,或者正規的軍事會議,故而劉曜一身簡單的便裝,正隨意地盤着腿,邊仔細的聽取諸位部下們的諫言建議,邊不停地點着頭,認真思索,間或詢問幾句。

正一片溝通之聲的時候,外間有侍衛高聲稟報,世子求見。

劉曜應允。須臾,劉胤趨步而入,躬身參拜,恭敬有禮。衆人也齊齊上前給劉胤見禮,又暗忖其父子間必有私密要事相商,便轉過來紛紛就請辭去。

劉胤卻攔住衆人,言道此來乃是就當前軍政事,獻些拙見,是否可行,正要請諸公一起評論參考,奈何遽退。

劉曜本還以爲他又是來絮叨私事,心內已有不快,但聽聞劉胤乃是爲公事而來,不由頻頻頷首,頗爲讚許,於是劉曜令諸文武暫且留下,便讓劉胤當衆說一說,究竟有何計策。

(本章完)

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
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虎求婚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國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爭端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四十二章 愜意聚酌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零一章 另遣良將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二十三章 強力臂助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西夾擊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兩百八十五章 塞北狼煙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六十五章 勁敵東來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兩百九十九章 秦軍蹤跡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五十八章 嚴以律已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九十三章 進佔西和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兩百七十八章 當面提點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八章 衆人暢談第兩百零四章 俱有所圖第三百六十章 帝業終成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兒有策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兩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還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絕境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一百六十八章 長安危急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則第四十八章 首陽易主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