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

李鳳默然不語,腦中天人交戰。正在此時,他的親兵隊主一挑門簾閃了進來,面色焦急,下意識地張口就要說話,卻猛然打住,不停的拿眼睛瞄向趙募。

李鳳衝他擺擺手,示意沒有關係,親兵便急道:“將軍!剛剛府門外,又來了朝廷的欽使,末將看他一手持聖旨,一手擎着天子劍,氣勢洶洶的很。末將覺得不對頭,所以誆騙他說將軍您正在如廁,此時接旨頗爲不敬,讓他等刻把鍾。將軍!欽使末將替您先穩住了,但拖不了多長時間,您快拿個主意吧!”

聽聞此言,不要說趙募等旁人,連李鳳自己都曉得,李雄的天子劍前來,只有兩個結果,一是勒令他立即接旨回京再不準拖延;二則是賜劍直接令他自裁。李鳳雙目睜得溜圓,面上紅一陣白一陣,眼光不停閃動,支在桌上的手,也不自覺的緊緊捏成了拳頭,連鼻息都變粗了起來。

趙募審時度勢,再加最後一把火道:“李將軍!在下臨行前,秦軍主帥謝將軍,讓我將四個字務必轉達:絕不辜負。彼誠意竟至如此,而將軍故主卻執意要您的性命。兩相比較您還在猶豫什麼呢?”

“好!我意已決!就依先生之言!”

李鳳終於下定了決心,將桌子重重一擂,低吼出聲。猶如被壓抑久了的猛獸般,一朝被釋放,幾乎有說不出的決絕和暢快。

李鳳投袂而起,用力把住趙募的臂膀,目光炯炯,懇切道:“趙先生!得蒙你金玉良言相勸,使李某幡然醒悟迷途知返,實在感激不盡。李鳳願意聽從先生勸諫,若是可以,李某願意親自跟隨先生去往秦軍大營拜見謝將軍,還望先生代爲引薦。”

趙募大喜,不僅爲李鳳感到高興,更爲自己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將來必將可以在秦國內謀得立身之地,而覺得豁然開朗,無比振奮。

後面的事不消細說,李鳳將欽使驅逐,然後召集部屬,將成國的無情壓迫誇大一番,把自己決意投效秦國的心意當衆交待,提出願意跟隨的,來日定當同甘共苦永爲兄弟;若是不願,也不留難聽便離去。絕大部分人,都當場表示願意跟隨李鳳共進退。於是李鳳改旗易幟,以巴西郡投效於秦,並命令近五千部衆安心等待,自己獨自一人,親自前往拜見秦軍徵南行營主帥謝艾。

“罪將李鳳,拜見謝將軍!”

秦軍大帳前,旌旗飄揚,一衆將校頂盔摜甲,威風凜凜,簇擁着最前方的謝艾。李鳳身負棘條,趨步來到謝艾面前,單膝下拜,盡呈謙卑之意。

謝艾快步上前,一把將他扶起,滿面笑容大聲道:“將軍毋須如此!將軍南國良將之名,謝某也早有耳聞,今日棄暗投明得以相見,本將及各位袍澤,心中歡欣不已,料主公亦將爲麾下得一人才而喜。李將軍!從此以後,大家同殿爲臣,互助互勉罷!”

李鳳感覺自己很被重視,心中也自然高興得很,與秦營諸將一一見禮。大家對他的態度都很客客氣氣,更加讓他放鬆。謝艾熱情接待一番,並親筆書就奏疏,在秦公駕前作爲引薦,使李鳳稍待,再前去襄武覲見高嶽。李鳳非常感動,真正放下心來,與謝艾等作別,自去襄武。高嶽見到李鳳後,好言撫慰,並當面委任其爲始平太守,轉任徵虜將軍,特許其仍舊統領五千舊部,前往上任,於雍州刺史胡崧處報道,並即刻參與攻略東雍州的系列軍事。方來投效,便能被毫不猜嫌的委以重任,李鳳感激涕零,從

此死心塌地而爲秦將。

且說送走李鳳,謝艾集合諸將,召見趙募。不多時,趙募腳步輕快的走了進來,衝着衆人一一施禮,最後向謝艾再拜,神采奕奕道:“在下拜見謝將軍。”

謝艾大聲道:“趙先生果然勸動李鳳,凱旋而歸,做成大功一件,可喜可賀,請先坐下說話。”

“不敢不敢。”推辭一番,在謝艾示意下,趙募還是在下首,挨着半邊屁股虛坐了下來,“此番在下僥倖奏凱,不辱使命,也是憑着謝將軍及諸位將軍的威名,還有謝將軍的信任和支持,才能馬到成功,微末苦勞,不值一提。”

在座何成、楊堅頭等人,也已知曉本軍不費兵卒,便能得到李鳳舉巴西而降,都是眼前這個趙募的功勞。雖然也知道此人從前乃是陳安謀主,但事過境遷,不僅沒有什麼厭惡,反而因爲他僅僅憑着三寸之舌,便能收取一郡,而頗爲讚賞欽佩。

謝艾微笑道:“趙先生也無須自謙如此。有沒有功勞,本將心中清楚的很。先生奏凱歸來,本將也絕不會言而無信,此後非但既往不咎,更請先生入幕,暫任行營主簿一職,隨時參贊軍事。”

趙募大喜,復下拜道:“蒙將軍寬宏擡愛,募敢不盡犬馬之勞!”

謝艾再請他坐下,點點頭,又道:“如此,本將當先請教先生,我軍而今及下一步,該當如何行事?”

這就算是當衆考校了。有沒有真本事,會不會動腦筋,其實一番話談下來,是真知灼見還是詞不達意,也基本上能夠判斷出來。但梁州秦軍未來動向,這麼大的題目,說起來還真是不好解答。

卻看趙募微微一笑,顯然是早有準備。當即不慌不忙道:“既然謝將軍垂詢,在下便就露拙獻醜,姑妄言之,謝將軍及諸位將軍見笑了。”

“謝將軍一戰而滅陳安,再戰而破成軍,兵鋒之銳,已使西南喪膽。依着在下之見,至少五年之內,成國絕不會再起挑釁。此外我還有一策,可使成國再進一步消耗國力,最大程度減小對我軍的威脅。”

謝艾點點頭,示意他直說。趙募便道:“此前,大川河一戰,成軍除去沖走溺死的數萬人,兩岸還堆積着兩萬多兵卒的屍首,無人過問。如今他既然與我交好,不如藉着這個由頭,將屍體都送還給他們,讓成國的財物、人力、物資等等,都消耗在辦喪事上,而更沒有精力來顧着我們。這樣,豈不是事半功倍?”

謝艾思忖片刻,沉吟道:“如果成國不接受屍首又當如何?”

趙募搖搖頭,道:“派遣軍隊出征卻不能宣揚國威得勝而回,這是第一條過失;讓士兵遠離家鄉慘遭橫死,這是第二條過失;我們主動送還屍首卻竟然被拒絕,而讓失去親人的家庭得不到相見最後一面的機會,這是第三條過失。成國老百姓因爲這三條過失,就會埋怨銜恨君主,君主便再無法統御指使人民,國內便會從此離心離德,這叫連續攻擊,我倒巴不得成主李雄,賭氣不準接收士卒屍首。”

這番解釋,淺顯易懂,大家都不禁點起頭來,覺得很有道理。趙募心裡也很高興,又繼續開了口。

“不過成國雖敗,畢竟乃是一國,非是普通藩鎮可比,急切間也消滅不得,只能等待時機,慢慢蠶食或者再做道理。故而西南既然無有兵事,在此期間,我軍可將目光看向東南。”

“東南?……你是說荊州?”何成忍不住失聲問

道。

“正是!荊州上扼巴蜀,下控江東,乃是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所。又幅員廣闊,人口衆多物產富庶,昔年漢昭烈與孫吳,爲此處不惜翻臉成仇,爭得頭破血流,可見荊州的重要性。若是能夠落入我軍手中,其有利意義,不言而喻。”

萬宏皺着眉頭,思忖着道:“荊州之地,自然是極好的。然則彼處如今正是處在王敦的治下,王敦位高權重也無須我來多說,怎麼能平白無故的從他嘴裡搶出荊州來?”

王敦,時任東晉江、荊二州牧,大將軍,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乃是當時極爲煊赫的頂級權臣。人皆道‘王與馬共天下’,講的就是王敦王導兄弟爲首的琅琊王氏,名聲甚至比皇族更高。

荊州刺史,本來是晉朝名將陶侃。後來王敦心懷異志,又嫉恨陶侃,趁着陶侃返回江陵的時候,私下扣押陶侃,並在朝廷內運作,最後將陶侃外黜爲廣州刺史,發配到嶺南去了。於是王敦親領荊州,在轄地內開始提拔親信,自選官員,就連流寇匪首等等,都能私授四品將軍以示私恩,專擅跡象漸漸明顯。

當此時,王敦正是煊赫無比、兵馬強盛的時候,連皇帝司馬睿對其都很是忌憚,每每下詔,言辭間俱是親厚客氣的緊,起碼在表面是做足了寵信優容的文章。朝野內外,多少達官貴人想要巴結王敦還來不及,莫說平白無故的主動去招惹他了。

萬宏的話,引起一片贊同的聲音。謝艾也不阻止,也不說話,看着趙募。

趙募擺擺手,又道:“諸位上官之言,本來很有道理。但是恕在下直言,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荊州現今是在王敦的手中,看似無隙可入,但須曉得,從來都是天子恨權臣,權臣防天子。朝廷與王敦表面上親熱無比,但內裡絕對是互相嫉視,尋隙下手。所以只要王敦有朝一日謀反,那麼咱們不就可以立即打出替天子清除叛逆的旗號,然後名正言順的去討伐他、搶佔他的地盤了麼。”

萬宏眨了眨眼睛,邊點着頭,邊又道:“王敦是有弄權的明顯跡象,但畢竟跋扈和反叛,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反,也許他只是僅此而已呢。”

趙募一笑,眼中閃着光道:“他不反,咱們可以推着他反!多派間諜,僞造書信,散播流言,蠱惑他刺激他,不斷挑撥他與朝廷的關係。總之,可以用盡各種手段,或明或暗,反正不要留下什麼把柄,讓他無法抑制自己蠢蠢欲動的心,最後公然反叛。只要他一反,皇帝必然下詔斥責,而號令天下討伐他,那麼,咱們立即響應,兵分二路,上從魏興郡而入上庸,下從巴東郡而入秭歸,夾攻他的老巢。屆時王敦大軍東去,後方空虛,則荊州必爲我所得。”

“到那時候,王敦前有朝廷王師,後有我秦藩大軍,進退無路,不死何待?從而使我家掌控荊州,去一長久之敵,而謝將軍及諸位,又將爲秦公建立勳功矣。

帳內一時無聲。衆人面面相覷,表情都是驚異的很。末了,謝艾將案几一拍,大聲道:“此關係重大,必須要上報主公定奪再做道理。不過先生真乃奇才也!從前陳安若是能夠對先生言聽計從,謝某如何能這般輕易的坐擁梁州!能得先生隨時參贊,幸事。謝某定當上疏主公,爲先生保舉官職。”

趙募拱手遜謝不已,只是心中躊躇滿志,臉上也不免激動得滿面紅光。

(本章完)

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特殊情況說明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
第兩百二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四百二十八章 黃粱一夢第四百二十四章 殺人如芥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五十五章 不齒之事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敵情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五十四章 痛貶庸吏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特殊情況說明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兩百六十四章 實在難料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四百零七章 當庭處死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四百章 言出如鋒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難處第三十一章 內室智囊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十二章 斬首行動第三百八十九章 失之躁怒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一百九十七章 會師宕昌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兩百零七章 敗軍責任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九十六章 徵南行營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擊根本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兩百七十章 戰事又起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禮第三十七章 盤桓數日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鐵石之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九十四章 隴南氐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牢歸屬第十章 一言而決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意欲撤軍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惡魔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羅網第三百零四章 要見主帥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圍洛陽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兩百九十三章 天倫之情第兩百八十九章 子欲養親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兩百七十六章 中途意外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