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

上邽城南陽王王府大殿之上,兩班文武肅然而立,俱都沉默不語。司馬保陷坐在王座內,面上神色愈來愈難看,既驚且怒。大殿中寂然無聲,衆人都在細聽一個宦侍猶疑飄忽的讀着什麼。

“……我大晉永安以來,螟蝗作害,旱魃延災,更因諸王內鬥,遂令邊胡之徒,遽起亂常之暴。朝廷雖加討逐,猶肆猖狂,逐漸塗炭中州。今南陽王,本皇室血脈,朝廷假以節旄,委之籓鎮,正期望其與國有功焉。

……該王遂任顯官,專制一方。然不思報恩,心懷叵測,統西州大軍十數萬,竟常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橫,傷化虐民,陰謀專私,爲天下所不齒也。

近歲胡虜進犯神京,本都督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與義士忠臣,共翦狐鳴狗盜。然此王竟至專伺空隙,陰私偷襲,又且乃敢作壁上觀,拋舍宗廟背棄君父,無天而行。其覬覦猥劣,天下昭然,所共聞見。

其以祖宗涵養之恩,翻爲仇怨;率華夏禮義之俗,怯畏腥羶。刃加於內而懦卻於外,想其面目,何以臨人?彼罪不勝數也。

……其所舊部,或忠勇熱忱之輩,無奈流涕東顧。其餘境內之民,大都覆亡迫脅,權時苟從。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昏暴之藩,焉能展其節義?

今本都督負聖君重託,因轄內之失望,順軍民之推心,乃暫代秦州刺史安定境內,爰舉義旗,以清內亂。即日仗義伐愆,拯溺蘇枯,惟務輯安,秋毫無犯。若回旆方徂,登高岡而擊鼓吹,揚素揮以啓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本都督特佈告天下,鹹使知佞王無補國之心,聖朝有拘迫之難。檄到如律令!

——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秦州刺史、都督秦州諸軍事、假節、徵西將軍、武安侯高,移檄傳告。”

宦侍的聲音,愈來愈膽怯,到得後來,基本上是念一句,便飛速的瞥一眼司馬保。通篇唸完,殿中衆人面色各異,忍不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砰地一聲巨響,將未有防備的衆人都嚇了一跳。卻見司馬保那肥重身軀,竟迅疾無比的站了起來,面前的案几早被推翻在地。那避在階旁的宦侍再捏不住手中的紙,條件反射般立時軟下身來匍匐跪倒,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放肆,混賬,混賬!”

司馬保平素保養甚好的白胖面上,此刻早已漲的血紅,那一條條青筋,清晰的都暴了出來,每一條都在醒目彰顯着主人的極端忿怒。

“隴西小賊,竟敢對孤王如此無禮如此不敬,若是擒住,孤王誓要將其五馬分屍!”

司馬保怒火中燒,兩腮的肉,都忍不住顫抖起來,他順勢一腳踢在那倒翻在地的案几上,卻將腳趾踢的生疼,這火上澆油的暴怒使他當時無法發泄,咧着嘴四下一看,幾步便繞過去,將那仍舊匍匐畏畏縮縮的宦侍,惡狠狠地踹翻在地,兀自不解

氣,又勢大力沉的連着補了好幾腳,直將那宦侍踢踏的慘嚎不已。

長史淳于定見主子恐將要當場失態,忙上前勸道:“大王,大王,且請息了雷霆之怒,好做對策,……大王!”

司馬保充耳不聞,將那倒黴的宦侍,硬是踹得當場暈厥。他厲聲呵斥衛卒進來,望着那宦侍像死狗一般被拖了出去,司馬保方覺得多少出了些悶氣。

抓起茶盞咕咚咚灌了幾大口,司馬保竟覺心慌氣短,不由又重新陷在了寬大的王座裡,勉強調整下鼻息,呼呼哧哧瞧着幾名近侍戰戰兢兢地過來扶正了案幾,半晌才喘道:“可恨!高嶽逆賊,不過仗着勤王立了些微末功勞,便如此耀武揚威。說來也是失算,當初若是孤王也出兵救駕,哪裡能容他一家獨大!”

淳于定當初正是諫阻司馬保勤王的人之一。眼下聽聞司馬保有些怨悔的翻起舊賬,生怕他借題發揮起來,忙道:“俗話說若是毒蛇咬噬到手,機敏的壯士便乾脆自斷其腕。如今的局勢,複雜的很,匈奴人便好似那瘋狂咬人的毒蛇。咱們不出兵勤王,亦是無奈,要麼乾脆阻斷隴道,靜觀其變隨機而動就是。”

這時,一直沉默無語的從事中郎裴詵,聞聽此言,立時怒火陡升,圓睜雙目陡然叫道:“朝廷中樞被胡虜一再逼迫進犯,正好比如今一個人的頭已然被毒蛇咬中,我倒要請問淳于長史,壯士斷腕,那人頭可自斷否?”

“你!……”

沒想到裴詵會突然發難,淳于定雖然歷來自恃口齒,但當下也一時無言措辭以對,只在心中大罵裴詵,死忠朝廷冥頑不化,真是又臭又硬。

司馬保曉得裴詵乃是忠心朝廷一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此番聽裴詵妙詰,也不免有些心虛。勤不勤王,說實話最終還得是他拍板才行,正因爲他自己本意不願,才被淳于定等人覷得心機,迎合上來。

“咳,算了,眼下還是說隴西之事。淳于長史還有何話說?”

“大王,隴西這篇檄文,據傳乃是高嶽親口述說,其長史楊軻潤筆而就。如今不僅遍灑我秦州之境,且更在關中內外四處散發。另外,此人竟然敢稱本州刺史,決意與我公開敵對到底,這已是板上釘釘的事。老臣多嘴一句,事已至此,大王怒也無益,早些定下對策將其徹底剿除纔是正理。”

“對策?孤王曾派兵去攔截高嶽西歸,結果撲了個空,料他多半是從武都繞道而回;另外,孤不是也早已發了大兵,去攻打賊巢襄武城麼,還要孤拿什麼對策!”

司馬保剛有些平息,聞言不禁又爆發起來。作爲天潢貴胄,帝室苗裔,司馬保何曾被人這般數落過,更何況,如今時局特殊,他差不多已經將自己當做了一個候補皇帝的身份來,貴不可言,卻被份屬臣下之人,傳檄直言相斥,此中羞辱簡直猶如當着衆人的面,被劈臉重重扇了一個耳光。

“說

起來,又是可恨。略陽的蒲洪,據說已經繼任氐人的大首領,卻不似他父親蒲懷歸那般誠實恭順。初時他對孤王也還算頗有禮節,但自打下了狄道、首陽二城後,便只顧忙着清點府庫軍械財物,遷徙人民強徵兵卒,此外再無一絲動靜。孤王曾發過旨意,要他一鼓作氣南下,與我軍多做配合,孰料他來信中各種理由藉口推脫。邊鄙粗胡,無可理喻也!”

“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看來這個蒲洪,多半也是抱着擴充實力見機而動的態度,要做隨風搖擺的牆頭草。等掃平了隴西,大王日後也要對其早些採取措施纔好,不可久留以貽禍患。”淳于定圓滑歸圓滑,看問題還是多少有些長遠目光的。

“若是咱們自己人爭氣,我還要旁人插什麼手。襄武城那邊戰況,如今是什麼最新情形?你說!”

司馬保惡狠狠地看着淳于定,早已沒有平日裡寬和的面態。

望着司馬保竟似噬人的臉,淳于定倒有些惴惴不安起來,心中又暗悔自己蹚什麼渾水,不該在這般情況下越衆而出,應對奏答,結果成了出頭鳥一般,被司馬保牢牢地盯上了。但淳于定混跡官場多年,老而彌猾,並沒有被問住,立時便有了對答之語。

“啓稟大王,大王所問乃是軍事,老臣卻是文官,實在是不在職責之內呀,胡將軍乃是武將之首,定有所知,莫如請胡將軍給大王彙報清楚。”

這種推託之言,正常主子一聽便就明白。但司馬保的性格,本就闇弱無斷,屬於容易不知不覺就被人牽着鼻子走的人。且當下又實在氣昏了頭,果然沒有琢磨過來,聽聞淳于定之語,不由點點腦袋,立時便瞪着眼睛看向了鎮軍將軍胡崧。

胡崧在心中大罵淳于定這狡猾的老狐狸實在不是東西,一無所知卻還將矛頭轉撥向自己身上。但衆目睽睽之下,司馬保正等着回覆,再有推脫,難以交代,恐怕自己也吃不了兜着走。

“呃……張將軍圍攻襄武已近兩月,襄武本就守禦單薄,被張將軍連番攻打,據報已經再難支撐。但我軍已然折損兵卒四千有餘,仍然不能得手,如今竟然還是攻打不下。”

胡崧是原秦州文武中,唯一一位三品的鎮軍將軍,名義上確實是武將之首。但前文也曾交代過,他原是朝廷中央軍,並不是司馬保的嫡系,司馬保也從沒有真正將其引爲心腹,雖然胡崧軍職顯赫,但只不過被司馬保豢養爲門客一般,根本談不上受信任,且胡崧還經常被跋扈的張春,有意無意的排擠架空,一直以來都鬱悶怨懟不已。

胡崧飛快整理下思路,張口便應。他這一番話,每個字都平淡無奇,但無一不是在將問題和矛盾指向張春。他心想平日裡不拿我當菜,現在想起我是武將之首了,關鍵名義上爲首,實際上從來沒給我真正管過事啊。去他孃的,推卸責任,轉移矛盾,難道老子不會麼?

(本章完)

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
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五十五章 與荊州戰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兩百五十二章 消釋疑慮第兩百章 傳檄而告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六十九章 主從相商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九十七章 王儲行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七十六章 威脅逼供第四十章 三人密談第兩百七十一章 避實就虛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四百零一章 遺臣之情第三百一十五章 義不可廢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百二十章 貴何如之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兩百六十九章 後園之請第八十一章 火燒糧倉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二十五章 兩不相容第九十一章 何方來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一百八十六章 閒庭信步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襲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擇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九十八章 見義勇爲第一百五十八章 國事日艱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鬆動第兩百八十一章 各種內鬥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聯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兩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勢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三百一十章 傷人暗箭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門之後第一百二十八章 奪命而逃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五十二章 隴西變天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緊生意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一百零六章 又與卿逢第一百八十章 端陽節至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場受降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五十二章 壯士斷腕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將趙染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一百二十章 重煥生機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陽蒲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一百三十五章 豈願順服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三百三十五章 亂平之後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五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九十五章 戰還是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絕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