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怒吼

第396章 怒吼

當陽處於襄陽、江陵之間,溝通南北,位置至關重要,不容有失,只是目前襄陽城中僅剩萬餘兵,就算調回馳援黃祖的王威部五千人馬,也不到兩萬。

雖然知道奪回當陽的希望不大,但劉表還是在王威部歸來後,拼湊萬人,以王威爲正,張允爲副,督軍南下攻打當陽。

蔡升率三千人據城而守,荊州軍連攻二十日,至五月中旬,當陽仍舊固若金湯,而荊州軍死傷無數,士氣低落,無心再戰,王威、張允乃乘夜撤軍。

五月十八日,劉景親至津鄉渡口,迎接諸葛亮等人的歸來。

此時距離諸葛亮等人攻下夷陵,擊敗張允,已過去一月有餘。

在覆滅張允之軍後,諸葛亮不久即率軍入三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連克秭歸、巫縣二縣。

至此,江陵以西枝江、夷道、佷山、夷陵、秭歸、巫縣六縣,悉歸劉景所有。

算上當陽,以及劉景新近佔領的華容,南郡南部十縣,劉景已得八縣,只有江陵及地處偏遠,且緊鄰江夏的州陵尚未拿下。

諸葛亮、甘寧一登岸,劉景立刻迫不及待的上前,挽起二人的手,笑道:“孔明,興霸,你們辛苦了,我已命人在津鄉大營準備酒食,饗勞將士……”說罷,劉景望向諸葛亮身後一人。

此人身量高挑,長方臉,兩腮無肉,腮骨刀削般直下,眼神銳利,鼻樑有勢,予人強勢之感。不出意外,當是李嚴無疑。

果然,諸葛亮爲劉景介紹道:“將軍,這位便是夷道長李嚴李正方。李正方明於方略,才幹超羣,實乃荊楚之俊傑。”

李嚴伏拜道:“李嚴拜見將軍。”

“正方不必多禮。”劉景含笑扶起李嚴。

歷史上李嚴曾先後侍奉劉表、劉璋、劉備,數易其主,卻能越混越好,從一介微末小吏最終混成與諸葛亮並列的託孤大臣,絕對算得上三國難得的人才。

只是此人有才無德,先是慫恿諸葛亮受九錫,進爵稱王,接着又不願北伐,反而請求割讓益州東部五郡作巴州,自領巴州刺史。最後更是在諸葛亮北伐時拼命扯後腿,致使四伐大好局面下功虧一簣。爲人處世,失敗到連鄉人都不願接近。

不過劉景並不會因此就不予重用,其麾下已經有了和李嚴同傳的魏延、廖立,以及尚未長大的寇(劉)封,不差李嚴一人。

劉景有十足的自信壓制他們,使他們安於職守,施展才能,而不敢像歷史上那般恣意妄爲。

“正方吏能之名,我亦有所耳聞。”劉景問李嚴道:“不知正方可願入我將軍府爲參軍?”

李嚴肅容答道:“承蒙將軍看重,嚴願爲參軍。”

參軍即參軍事,本參謀軍務之稱,只是將軍府的屬吏。而李嚴則是執掌一方的百里侯,由夷道縣長改任參軍,看似降職,實則不然。參軍位卑,卻是劉景心腹,實非小小縣長所能比。

劉景簡單爲李嚴介紹了一下將軍府衆人,如同爲參軍的鄧芝,主簿蔣琬,右司馬徐庶等。

之後劉景又分別對黃忠、魏延、霍篤等將嘉勉一番。至於霍峻,則被諸葛亮留在了夷陵。

返回營地時,劉景讓諸葛亮與自己共乘一車,以顯尊貴。

路上,劉景對諸葛亮道:“蔡宏超昨日來信,荊州軍久攻當陽不下,日前已乘夜撤圍北返。”

諸葛亮對此並無意外,蔡升乃劉景帳下大將,前年僅以兩三千孤軍,便生生將萬餘交州大軍擋在泉陵城下長達兩個月之久。今當陽城中兵精糧足,後方又有劉景爲援,縱然劉表萬人來攻,到頭來也只能是鎩羽而歸。

諸葛亮問道:“不知江夏那邊情況如何?”眼下西、北皆已無憂,唯一的顧慮就只剩東邊了。他在夷陵時,與劉景書信不絕,已經知道黃祖擊敗了江東軍。

見諸葛亮提及江夏,劉景面露古怪之色,道:“我近日剛剛得到確切消息,黃祖本來在夏口大破江東軍,可他之後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盲目追擊,疏於防備,反爲江東軍所敗。”說到這,劉景笑着搖了搖頭:“此戰黃祖雖說重創了江東軍,自身亦傷亡慘重,已不足爲慮。”

“雙方兩敗俱傷?”諸葛亮略顯詫異,這個結果着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劉景頷首道:“沒錯,江陵如今已經徹底淪爲孤城。我軍渡江已來,雖連克八縣,可江陵一日不下,我等便一日如無根浮萍。眼下當陽之圍已除,你亦率軍歸來,是時候攻打江陵了。”

自三月興兵以來,劉景駐軍江陵城下已近七十日,如今攻城戰具已畢、壕塹已平、土山已起……萬事俱備,只待其一聲令下,便可對江陵展開全面進攻。

諸葛亮點點頭,己方之前四處出擊,都是爲奪取江陵做準備,現在時機已經成熟,自當着手攻打江陵,畢其功於一役。

午後,劉景大宴三軍將士,次日即正式對江陵發起進攻。

劉景本人親將主力坐鎮東方,以甘寧爲升城督,主持攻城。又命褚方從北面進攻江陵,韓廣從西面進攻江陵,劉宗則率水軍在南,遊弋江面,往來巡視。

劉景和諸葛亮並肩站在一輛高聳的雲車上,瞰臨江陵城中。

江陵東城牆上,密密麻麻遍佈數十座樓櫓,此物便如同古代的碉堡,當年劉景在修建酃縣城防時,便建了大量的樓櫓,給劉表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這次輪到劉景軍了,不過劉景對此卻不太擔心,他的軍中,可是有着樓櫓的剋星——投石機。

只見劉景眼前,星羅密佈羅列着數以百計大小不一的投石機,大量的民夫手推鹿車,川流不息,將一筐筐石彈送至戰場。

自劉琦、蔡瑁以下,江陵守軍,無不面露懼色。江陵城中也有投石機,只是數量十分有限,根本無法與劉景軍匹敵。

“放……”

隨着劉景一聲令下,三個方向,數百架投石機同時發出震天的怒吼。

(本章完)

第191章 計議第489章 太史慈第37章 邀請第137章 洞房第258章第180章 回鄉第32章 求字第22章 交談第536章 邀請第508章 南昌第376章 出征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0章 悲歌第360章 獻計第159章 退讓第456章 房陵第431章 獻計第72章 偷長第204章 曲轅第90章 朝會第390章 責備第300章 召集第13章 張羨第5章 虎頭第156章 邀請第88章 臘月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156章 邀請第271章 火攻第490章 盡出第178章 來接第424章 入陣第324章 膝席第463章 三郡第495章 鐵樓第9章 躬耕養客第400章 大雨第100章 大船第348章 南下第23章 赴任第51章 區雄第490章 盡出第440章 匕見第249章 聞訊第528章 惡氣第371章 慰問第212章 寫信第193章 耒陽第327章 西鄂第440章 匕見第24章 郡府第540章 國士第294章 輕鬆第517章 古樟第54章 鄧攸第342章 陷陣第464章 上書第502章 選將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538章 董和第436章 託孤第369章 出使第265章 再勝第13章 張羨第545章 對策第256章 說客第337章 同符第223章 習珍第337章 同符第409章 詐降第73章 送別第526章 薄行第288章 義士第14章 市井第238章 求援第527章 有君第376章 出征第367章 跛馬第459章 焚橋第399章 攻城(3)第324章 膝席第495章 鐵樓第237章 監九縣第8章 腫足第210章第388章 突破第266章 兵臨第375章 返回第511章 開戰第166章 崩潰第54章 鄧攸第112章 擔憂第265章 再勝第333章第161章 良法第178章 來接第106章 調離第214章 定計第436章 託孤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
第191章 計議第489章 太史慈第37章 邀請第137章 洞房第258章第180章 回鄉第32章 求字第22章 交談第536章 邀請第508章 南昌第376章 出征第11章 帶經耕鋤第40章 悲歌第360章 獻計第159章 退讓第456章 房陵第431章 獻計第72章 偷長第204章 曲轅第90章 朝會第390章 責備第300章 召集第13章 張羨第5章 虎頭第156章 邀請第88章 臘月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156章 邀請第271章 火攻第490章 盡出第178章 來接第424章 入陣第324章 膝席第463章 三郡第495章 鐵樓第9章 躬耕養客第400章 大雨第100章 大船第348章 南下第23章 赴任第51章 區雄第490章 盡出第440章 匕見第249章 聞訊第528章 惡氣第371章 慰問第212章 寫信第193章 耒陽第327章 西鄂第440章 匕見第24章 郡府第540章 國士第294章 輕鬆第517章 古樟第54章 鄧攸第342章 陷陣第464章 上書第502章 選將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538章 董和第436章 託孤第369章 出使第265章 再勝第13章 張羨第545章 對策第256章 說客第337章 同符第223章 習珍第337章 同符第409章 詐降第73章 送別第526章 薄行第288章 義士第14章 市井第238章 求援第527章 有君第376章 出征第367章 跛馬第459章 焚橋第399章 攻城(3)第324章 膝席第495章 鐵樓第237章 監九縣第8章 腫足第210章第388章 突破第266章 兵臨第375章 返回第511章 開戰第166章 崩潰第54章 鄧攸第112章 擔憂第265章 再勝第333章第161章 良法第178章 來接第106章 調離第214章 定計第436章 託孤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