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牀弩

bookmark

第217章 牀弩

湘水津渡,停靠於岸邊的舟船鱗次櫛比,舳接艫隘,桅檣成林,一隊隊敝衣繩履的民夫,或駕犢車、或推鹿車,將一批批軍資運送至渡口,裝載上船。

劉景乘車抵達湘水津渡,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副繁忙場面。

一隊民夫推着二十餘架大型弩,從劉景車駕側方經過。

大型弩的最早記錄是在《墨子·備高臨》中,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不過可能是實用性欠佳,大型弩並未成爲戰場的常備武器。

荊南地區使用大型弩的最早記錄,是在三十四年前,當時,駐紮在桂陽郡的荊州兵朱蓋等,因守邊已久,卻沒有得到朝廷多少獎賞,士衆皆怨聲載道,一時憤恨之下,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桂陽太守任胤棄城而逃,叛軍聚衆數萬,轉攻零陵。

當時的零陵太守,乃是名臣陳球,他集合郡中吏士老弱,共同守城,“弦大木爲弓,羽矛爲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當然了,這個遠射千餘步,必然是誇張之詞,即便是中國古代大型弩的終極形態——三弓牀弩,也做不到這麼遠的有效殺傷,甚至就算打個對摺也很難。

劉景之前招募木匠,研製拍竿時,順便也製作了一批大型弩,利用絞軸上弦,極大提升了實用性,劉景取名爲“牀弩”。

而三弓牀弩的研製,則不太順利,做出來的樣品,威力並沒有比普通牀弩大多少,而所費材料,卻是普通牀弩的數倍之多。

沒辦法,三弓牀弩和拍竿一樣,製作工藝早就已經失傳了,並且,其技術含量遠超拍竿。

劉景對三弓牀弩的認識十分有限,只知其是三張弓,兩正一反排列,以絞軸上弦。他能提供的只有這麼點思路,加上缺乏技術積累,失敗是意料之中的事。

三弓牀弩暫無進展,投石機卻被劉景和工匠們鼓搗出來了。

投石機和大型弩一樣,概念很早就提出來了,不過第一次大規模應用,還要等到明年的官渡之戰,曹操以發石車攻袁紹樓櫓,因聲如雷震,故號“霹靂車。”

投石機和拍竿,原型皆爲汲水工具桔槔,二者的工作原理驚人的相似,在研製拍竿的過程中,劉景不可避免想到了投石機,整個研製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

由於投石機破壞力巨大,劉景將原本用於守城的十餘架投石機全部拆卸,搬運上船。

“明廷……”遠遠見到劉景車駕,嚴肅立刻百忙中抽身趕來。

劉景下車對嚴肅道:“伯穆,我走之後,酃縣就交給你了。這兩年來,你在酃縣代我理政,以法治縣,懲奸除惡,豪彊大姓,無不心懷畏懼,莫敢以身試法。有你坐鎮酃縣,我非常安心。”

嚴肅心中生出暖意,他並不是一個長於言辭的人,躬身揖道:“在下必定守好酃縣,以待明廷凱旋歸來。”

劉景點點頭,又交代幾件事,然後在嚴肅等人的恭送下,登上一艘龐大若山的鬥艦,前往湘、耒間,與劉宗等人兵船會合,繼而排列艦隊,沿江大舉北上。

由於出發時間相對較晚,艦隊直到次日中午,纔到達目的地。

劉祝沒過多久便聞訊趕來,這幾日他可是半點也沒閒着,派兵封鎖了衡山鄉通往外界的所有道路,確保己方行動不會泄露。

另外,他亦封鎖了數十里湘江,片板不許入水,衡山數百家漁戶深受影響。以打魚爲業的人本就生活貧困,一旦封江,他們立刻就會陷入衣食無着的境地。

事實上不止衡山鄉,酃縣也是如此,對漁戶造成的影響,比起衡山鄉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景雖然憐惜漁戶境遇之難,可事關己方成敗,他也沒辦法,只能等事後找機會補償。

而補償手段,無非是減免賦稅、徭役等,這是減輕百姓負擔最直接的辦法。

劉景下令劉修、劉亮、蔡升、馬周、韓廣五營,總計四千人,於湘水南岸的丘陵地帶登陸,深入數裡,構建軍營、工事。

由於雙方戰場不在一處,劉宗則率部曲、水軍,在南邊十數裡外另行安營紮寨。

次日,即二月七日,單日磾率領兩千荊蠻戰士,一路穿山越嶺,風塵僕僕抵達湘水北岸。

“劉君……”單日磾帶着幾名親信渡過湘水,來見劉景。

看着綰髮青袍,意氣風發的單日磾,與昔日落魄的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劉景忍不住笑道:“翁叔,你來的好快,我以爲你至少還要一兩日纔會到。”

單日磾笑道:“自從上個月接到劉君的書信後,我便立刻召集勇士,以候君令。可惜水路走不了,不然還能再提前一日。”

劉景拉住單日磾的手,道:“荊州軍號稱十萬大軍,跨江以來,蓋壓荊南,豪傑智士,莫不潛伏。對手如此強大,他人唯恐避之不及,翁叔卻不畏強敵,知難而進,這是何等難得啊。”

單日磾正色道:“當初要不是劉君,我早就死於仇家之手,哪會有今日的成就?這一切都是拜劉君所賜。只要劉君一句話,雖赴湯蹈火,死亦無辭。”

劉景欣慰地點點頭,開始和單日磾述說整個伏擊計劃,劉宗率領水軍堵截荊州水軍前軍,兩人則各率部屬,一南一北埋伏於湘水兩岸,夾擊其中軍。

湘水北岸是一片山嶺,較難攀登,南岸則是丘陵地貌,更好登陸,因此南岸註定會成爲主戰場,劉景親率五營將士守南岸,壓力較小的北岸則交給單日磾。

單日磾聽罷,主動請命道:“劉君,南岸更加危險,何不派我等守南岸?”

劉景想也沒想便拒絕道:“你們的優勢在於山間往來自如,平地列陣而戰不是你們所長。”

單日磾又豈能不知此理,不過是想要向劉景展現自己的英勇無畏而已。

劉景這邊已經全部就位,而荊州水軍那邊,路程才過半不久,之後又花了六天時間,直到二月十三日下午,才抵達衡山鄉邑。

(本章完)

第316章 禁酒第453章 攔路第70章 攤牌第287章 自刎第246章 名字第160章 搶權第207章 合兵第93章 墓祭第142章 計劃第456章 房陵第309章 終抵第480章 買馬第317章 祭祖第118章 劉表第427章 身當第75章 百石第120章 茂才第23章 赴任第350章 歸來第24章 郡府第232章 負傷第522章 變故第404章 赴死第87章 請醫第142章 計劃第470章 策論第34章 志向第101章 招撫第487章 盛匡第318章 放歸第281章 面見第214章 定計第337章 同符第288章 義士第354章 屯田第410章 中箭第390章 責備第33章 示衆第111章 歸來第543章 刺孫第532章 用意第59章 嚴肅第497章 來投第110章 主簿第105章 八陣第97章 目的第269章 地突第338章 烏滸第363章 攬才第265章 再勝第350章 歸來第5章 虎頭第134章 流淚第361章 巨樓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97章 除孝第485章 誓師第183章 吏治第490章 盡出第128章 甘寧第8章 腫足第515章 不忠第238章 求援第228章 斬首第417章 柤中第313章 隆中第104章 軍法第148章 警鼓第241章 蔣琬第14章 市井第431章 獻計第258章第123章 赴宴第455章 投降第406章 打擊第141章 酃縣第72章 偷長第45章 弩第219章 開戰第219章 開戰第317章 祭祖第256章 說客第132章 同席第296章 捷報第452章 自白第471章 官爵第13章 張羨第228章 斬首第85章 囚徒第103章 營壘第243章 學官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4章 羌笛第193章 耒陽第372章 召見第230章 敗走第398章 攻城(2)第341章 衝鋒第139章 於徵第545章 對策
第316章 禁酒第453章 攔路第70章 攤牌第287章 自刎第246章 名字第160章 搶權第207章 合兵第93章 墓祭第142章 計劃第456章 房陵第309章 終抵第480章 買馬第317章 祭祖第118章 劉表第427章 身當第75章 百石第120章 茂才第23章 赴任第350章 歸來第24章 郡府第232章 負傷第522章 變故第404章 赴死第87章 請醫第142章 計劃第470章 策論第34章 志向第101章 招撫第487章 盛匡第318章 放歸第281章 面見第214章 定計第337章 同符第288章 義士第354章 屯田第410章 中箭第390章 責備第33章 示衆第111章 歸來第543章 刺孫第532章 用意第59章 嚴肅第497章 來投第110章 主簿第105章 八陣第97章 目的第269章 地突第338章 烏滸第363章 攬才第265章 再勝第350章 歸來第5章 虎頭第134章 流淚第361章 巨樓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297章 除孝第485章 誓師第183章 吏治第490章 盡出第128章 甘寧第8章 腫足第515章 不忠第238章 求援第228章 斬首第417章 柤中第313章 隆中第104章 軍法第148章 警鼓第241章 蔣琬第14章 市井第431章 獻計第258章第123章 赴宴第455章 投降第406章 打擊第141章 酃縣第72章 偷長第45章 弩第219章 開戰第219章 開戰第317章 祭祖第256章 說客第132章 同席第296章 捷報第452章 自白第471章 官爵第13章 張羨第228章 斬首第85章 囚徒第103章 營壘第243章 學官第7章 劍術書法第194章 羌笛第193章 耒陽第372章 召見第230章 敗走第398章 攻城(2)第341章 衝鋒第139章 於徵第545章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