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彭虎

第501章 彭虎

爲了對抗即將到來的大敵,太史慈一時也顧不得百姓了,近乎粗暴的整合艾、西二縣,殫竭民力,以贍軍用,心裡懷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決絕全力備戰。

結果左等右等, 只見荊州軍探騎出沒,始終不見大軍前來,一番準備,全做了無用功。

原來劉景接到韓廣的稟報,稱西安城池雖小,卻十分堅固,加上太史慈勇略還要過於徐盛, 攻打難度恐怕未必小於柴桑。

劉景一聽, 立刻偃旗息鼓,讓韓廣帶兵返回。雖然攻打柴桑前後只用了五天時間,可士卒傷亡卻超過了三千人。

這還是有攻城塔、投石機等攻城利器相助,否則傷亡至少還要再翻一倍,古時攻城的難度由此可見一斑。兵法上說攻城之法,爲不得已,真可謂至理名言。

劉景之前派韓廣、高翔、馮習等率軍追擊太史慈,兩路共斬首千餘級,俘虜三千餘衆,隨太史慈逃到西安的不會超過千人。

說實話這點人馬,已不足以影響大局, 劉景不可能因爲西安這座偏僻小縣, 以及數百殘兵敗將,而再搭進去數千將士, 哪怕太史慈爲江東大將, 也不值得。

而且根據東邊斥候傳回的消息,孫權的吳地援軍就快要進入豫章地界了, 其舟艦數百艘,兵鋒極盛,不出十天,必至柴桑。

如此強大的軍勢,加上領兵之人不出意外的話,必是周瑜無疑。這位可是整個江東最令劉景忌憚的人,肯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此時豈敢分心他顧。

當然,太史慈即便實力大不如前,也有能力攪風攪雨,不可不防,艾、西二縣地處山區,北、西、南三面環山,劉景只需派兵分別在東面的傅易川、修水駐守,便可將太史慈堵在山谷之內,使其不能爲亂。

南面亦止步於歷陵,不過劉景在將劉祝、蘇飛等人召回備戰的同時,亦讓他們擺出進攻海昏的姿態,以吸引孫賁的注意。

“將軍,劉中郎、蘇中郎回來了, 正在門外求見。”於徵走進柴桑縣寺大堂向劉景稟報道。

劉景正在給江夏的黃祖寫信, 催促他儘快送一批軍械糧谷過來,聽到劉祝、蘇飛歸來,笑着頷首道:“快讓他們進來。”

劉祝、蘇飛聞召而入,二人身後還跟着一位皮膚略黑,矮壯精悍的中年人,見劉景目光威嚴,中年人不敢與其對視,低首拜道:“小人彭虎,拜見將軍。”

“足下不必多禮,快快請起。”劉景擺足了禮賢下士的姿態,出言誇道:“足下乃鄱陽大豪,擁衆過萬,威震一方,我在長沙時就曾聽過足下的大名,足下率衆來投,必可爲豫章表率。”

劉景既然有意吞併江東,自然對彭虎這等江東境內的半割據勢力格外關注,早在數月前就開始派人私下聯絡他,以爲內應。

只是彭虎前段時間被太史慈、孫賁、蔣欽等人輪番圍剿,死傷慘重,不得不暫時潛伏,直到劉景大軍抵達柴桑,劉祝、蘇飛率兵船深入彭蠡湖,他才重新冒頭。正是在他的幫助下,劉祝、蘇飛二人才得以攻佔歷陵,截斷太史慈歸路。

“沒想到小人的薄名,竟然能夠入將軍耳中……”彭虎從地上起身,面上難掩得色。

說到底,他也不過就是一個地方土豪,甚至被歸入山賊水匪之列。劉景何許人也?他可是割據荊、交二州的霸主,連劉景都聽過他的名聲,豈能不暗自得意。

劉景笑了笑,事實上他前世就知道此人,彭虎在三國曆史上只留下隻言片語,這等路人甲一般的小角色,即使熟知三國曆史的專家,也多半不知其人。

劉景之所以知道彭虎,是因爲偶然看到一篇三國考證文,將鄱陽彭氏與金城(西平)曲氏並列。

金城(西平)曲氏堪稱漢末三國時代的一朵奇葩,曲勝、曲演、曲光、曲英……從漢末開始,又歷經曹魏曹操、曹丕、曹奐三世,數十年間矢志不渝的反叛。

其實差不多同一時間,還有一個鄱陽彭氏,自彭虎起,其後又有彭綺、彭旦等,也是數代人前仆後繼的叛亂,不過由於孫權特別能活,倒也沒能爲禍數代。

這兩大家族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在造反上可謂一時瑜亮。

因爲文章觀點奇特有趣,給劉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時隔多年雖已記不清細節,但彭氏一直活動於澎湖一帶,彭虎名字與澎湖諧音,所以始終記得其人。

劉景笑道:“足下不必妄自菲薄,如果不是足下引衆爲鄉導,我軍也不會如此輕易奪取歷陵,論功行賞,足下當爲首功。”

彭虎扯了扯嘴角,挺胸故作豪邁道:“歷陵小城耳,不值得誇功,海昏,太史慈之治所也,民口殷實,今太史慈敗走艾、西,海昏空虛,如此難得的良機,將軍若不取之,豈不可惜?”

劉景豈能不知海昏的重要性,只是形勢所迫,他將孫權吳地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告訴彭虎。後者這才恍然大悟,爲何劉景執意召回劉祝、蘇飛等人,不肯南取海昏。

彭虎內心不甘,試圖勸說劉景改變心意,“海昏東臨贛水,西接羣山,乃豫章要衝,海昏一下,豫章北部皆在將軍掌握。”

見劉景不爲所動,彭虎咬牙道:“將軍東備大敵,暫時無暇南下,不知可否抽調兩千精兵,助小人一臂之力?小人必攻下海昏,獻於將軍。”

彭虎如果實力尚在,自己就出兵攻打海昏了。奈何前一陣跳得太歡,遭到太史慈、孫賁、蔣欽等人聯合圍剿,上萬徒衆死傷大半,如今麾下只有兩三千可戰之兵,這點人馬自然攻不下海昏,因此只能向劉景借兵。

“哦?足下此言當真?”劉景聽了彭虎的話,頓時改變了主意,周瑜大軍眼看就要到了,他確實不願分兵,可若出兵兩千就能奪取海昏,他沒理由不同意。

彭虎面色一喜,拍着胸膛道:“小人豈敢誑騙將軍,只要將軍肯出兵相助,若沒能打下海昏,小人願受責罰。”

(本章完)

第349章 璽書第243章 學官第153章 龔氏第23章 赴任第114章 襄陽第211章 計劃第469章 重法第251章 入主第267章 比箭第250章 說服第151章 全殲第478章 黃鐘第462章 郊迎第208章 斬殺第170章 斬首第241章 蔣琬第31章 蔡升第207章 合兵第544章 葛周第494章 戰臨第354章 屯田第25章 吏舍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87章 請醫第385章 夷陵第37章 邀請第45章 弩第208章 斬殺第333章第198章 招降第504章 進兵第154章 縣舍第425章 中箭第128章 甘寧第462章 郊迎第111章 歸來第403章 破城第316章 禁酒第198章 招降第313章 隆中第48章 取字第313章 隆中第283章 洪水第325章 泉陵第317章 祭祖第364章 使者第81章 必須死第250章 說服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213章 女誡第163章 解土第114章 襄陽第393章 破城第298章 歸來第470章 策論第438章 勸降第101章 招撫第413章 潘濬第147章 衡山第262章 水戰(上)第257章 爭執第303章 復仇第115章 納彩第478章 黃鐘第53章 道歉第72章 偷長第257章 爭執第261章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3章 示衆第401章 城塌第350章 歸來第481章 團圓第320章 來投第87章 請醫第335章 十哲第126章 六禮第276章 張津第106章 調離第334章 洗兵第43章 荊蠻第212章 寫信第189章 噩耗第19章 桓階第193章 耒陽第250章 說服第472章 失策第409章 詐降第278章 射中第114章 襄陽第109章 難題第25章 吏舍第530章 仁義第151章 全殲第519章 抵達第65章 後續第52章 歸家第150章 開戰第538章 董和第513章 斬當
第349章 璽書第243章 學官第153章 龔氏第23章 赴任第114章 襄陽第211章 計劃第469章 重法第251章 入主第267章 比箭第250章 說服第151章 全殲第478章 黃鐘第462章 郊迎第208章 斬殺第170章 斬首第241章 蔣琬第31章 蔡升第207章 合兵第544章 葛周第494章 戰臨第354章 屯田第25章 吏舍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87章 請醫第385章 夷陵第37章 邀請第45章 弩第208章 斬殺第333章第198章 招降第504章 進兵第154章 縣舍第425章 中箭第128章 甘寧第462章 郊迎第111章 歸來第403章 破城第316章 禁酒第198章 招降第313章 隆中第48章 取字第313章 隆中第283章 洪水第325章 泉陵第317章 祭祖第364章 使者第81章 必須死第250章 說服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213章 女誡第163章 解土第114章 襄陽第393章 破城第298章 歸來第470章 策論第438章 勸降第101章 招撫第413章 潘濬第147章 衡山第262章 水戰(上)第257章 爭執第303章 復仇第115章 納彩第478章 黃鐘第53章 道歉第72章 偷長第257章 爭執第261章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3章 示衆第401章 城塌第350章 歸來第481章 團圓第320章 來投第87章 請醫第335章 十哲第126章 六禮第276章 張津第106章 調離第334章 洗兵第43章 荊蠻第212章 寫信第189章 噩耗第19章 桓階第193章 耒陽第250章 說服第472章 失策第409章 詐降第278章 射中第114章 襄陽第109章 難題第25章 吏舍第530章 仁義第151章 全殲第519章 抵達第65章 後續第52章 歸家第150章 開戰第538章 董和第513章 斬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