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擔心的也是這個。和芊姨娘不同,芊姨娘擔心的是她在張謙心裡的形象、位置和寵愛。而她擔心張謙乾脆破罐子破摔,不管不顧的和她翻臉,尋個原由把她休棄,或者把她留在家裡磋磨。
姚氏心裡打了個轉,若是這樣,那就得調整一下計劃了。
她好言把芊姨娘安撫住,許諾芊姨娘,如果那人真的在蔣六手裡,她也一定能把人要出來。
把芊姨娘打發回去,姚氏轉身叫來徐嬤嬤吩咐:“嬤嬤去安排車馬,我要回孃家一趟。”
徐嬤嬤很驚訝:“六奶奶要回侍郎府?若是老爺和夫人讓您帶楊姨娘去舅爺家赴宴,您可怎麼說?”
姚氏說道:“芊姨娘適才開找我,說那天安排進錦繡院的男人一直沒回去。我怕這人被蔣六抓去了,這樣的話,六爺就一定會知道我們謀劃陷害楊冬兒。”
徐嬤嬤聽得打了個寒戰,她比姚氏更清楚張謙的手段,以張謙對楊姨娘的着緊程度,若是知道她們陷害楊姨娘,並打殺了她,後果就嚴重了。她們這些人,只怕早晚都得給楊姨娘償命。
姚氏把徐嬤嬤的神情看在眼裡,“若是這樣,我們就只能討好孃家父母了。我想着,明後天,剩餘的拳師都來了,夜間殺進錦繡院,把錦繡院所有人都擒住。至於楊冬兒,我想過了,就是把她送出去給別家做事,也一樣能讓她生不如死。”
姚氏露出滿臉的猙獰表情,“父母用的是楊冬兒的本事,我要把她面容盡毀,再送給父親。這樣,既討好了父親,又能讓楊冬兒人不人、鬼不鬼的活着,豈不是比殺了她更好?”她冷哼一聲,“就算六爺回來,知道了真相,有身爲侍郎的父親在我們身後,料他也不敢把我們怎樣。”
徐嬤嬤膽寒的連連點頭,到了這個緊要關頭,也只能這麼做了。從侍郎府找個保障,比什麼也沒有強。
徐嬤嬤從來沒感覺到這麼無力,歷來後宅做事,不過是多麼惡毒的手段,那都是揹着人,私下裡做的勾當。從沒有現在這樣艱難過。
她又想,若是現在放手……好像也不行,一個是姚氏對楊姨娘恨入骨髓,幾乎着了魔;再一個,就算她們現在收手,六爺回來依然會着力管束、圈禁她們。
有了楊冬兒的財力支持,假以時日,說不定六爺還能恢復原來的勢力,那她們就永無出頭之日了。還不如依仗侍郎府,若是六爺從此勢弱,她們將來的日子也不會過的太差。
……
吳夫人聽到姚氏主動來了,很是高興。姚氏一進門,吳夫人就笑着說道:“我正還說,要派人知會你一聲呢。你舅舅家已經計劃好了,三天後,舅母舉辦花會,今明兩天就會給你下帖子。”
說着,讓姚氏坐下,又把身邊伺候的人都遣下去,只留她們母女二人說話。
屋子裡沒外人,姚氏站起,再給吳夫人行禮,滿臉的歉疚懊惱,說道:“女兒對不起母親,恐怕不能帶楊姨娘赴宴了。”
吳夫人一聽,勃然變色,“你說什麼?那天你不是紅口白牙,答應的好好的,答應帶楊冬兒出來,爲什麼私自就變卦了?”
姚氏陪着小心說道:“母親容稟,不是女兒變卦,實在是那楊姨娘太過淫/賤。六爺才離開幾天,她就帶了外面的野男人進來苟合,結果被院子裡的下人發現。誰知道那賤/人也是彪悍,即使被發現了醜事,卻不知悔過,居然領着她院子裡的悍婦,打算打出府去。女兒怕耽誤了父親的囑咐,連忙召集家丁,才把她圈在院子裡。”
“不會吧,居然有這等事情?”姚氏的話,把個吳夫人聽得大瞪着雙眼,驚在當場。
姚氏再接再厲,“母親是不知道,這等不知規矩爲何物的野女子,什麼事情都乾的出來。在府州的時候,她還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子,就野在外面不回家。六爺也是鬼迷了心竅,只看她會做買賣,就一心把她擡進家門,還着意的寵愛。看看,這不是給自己丟臉嗎?”
吳夫人緩緩了神,說道:“按說這楊姨娘的本事,也不怪你夫婿擡舉她,若是能把她看住了,也算是值得。”說了這個,纔想起自家的事情緊急,“你婦道人家,遇到這等女土匪,一定沒辦法。等你父親回來,我對他說,讓他派官府的人去,去你府上把那楊姨娘直接抓回來。原來還想着不好辦,這下好了,拿下她咱們也有話說,她做下這等丟臉的事情,對你夫婿說已經把她打殺了。”
姚氏擺出百般爲難的樣子,“母親,若是按照您和父親原來的法子,至少還能說楊姨娘自己闖了大禍,女兒也是無奈,只能把她陪給人家。如今,她做了這樣見不得人的事情,連着六爺也跟着沒臉見人。按常理,女兒怎麼也得等到六爺回來,由着六爺發落。實在不該自己做主,把她處置了。”
吳夫人的臉色就不好看了,口氣拔高了一個調,“怎麼?筠茹的意思,你怕在你夫婿跟前不落好,就不顧孃家的利益,不能把楊姨娘交給家裡?”
姚氏連忙賠笑,說道:“母親誤會女兒的意思了。女兒想說,女兒這樣幫了家裡,若是六爺回來爲難女兒,求父親和母親一定給女兒做主,。女兒怕六爺會着惱,遷怒於人,在家裡折磨女兒,那樣女兒的日子可就過的暗無天日了。”
吳夫人一拍桌子,勃然怒道:“反了他了,常言道: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一個小小商賈,我侍郎府把女兒嫁他,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他居然還敢待你不好?把侍郎府的臉面放在哪裡?”
“有母親這句話,女兒就安心了。”姚氏要的就是這句話,“不過,用不着父親派人過去。若是父親派人去,難免被人看見,六爺會懷疑咱家謀算了楊姨娘。女兒已經讓人去找有本事的拳腳師傅,拳師明後天就能到。到時,女兒就把那楊姨娘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