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

卷四 明謨諧弼襄一人 韓效非大言學法家 齊東野慧眼識良機

又過幾日,發出了榜去,其間無非辦些日常雜事而已。那姚南尰又來登門叩謝,桓震見他便頭痛,三言兩語打發走了。韓效非卻也依諾做了一篇長策送來,桓震細細讀罷,但覺此人持論甚偏,似乎以爲只要法令嚴明,上行下遵,便甚麼都可以一舉而定。旁的不說,單是這上行下遵四個字,便一個字都難辦到。中國自來不是一個法制社會,雖然名義上有法,說甚麼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是古往今來又有幾個犯法天子受了律條懲罰的?無非下一道罪己詔罷了,更有至死不知改悔的,還博得後人甚麼七功三罪的吹捧一番。居上位者既然自己立了法,那便隨時都可以自己將法毀去。歷朝歷代固然都有補闕拾遺之類官員專掌諷諫得失,可是也只有在唐太宗那般尚能虛心納諫的皇帝手下才有用處,否則還不只是一個君主獨裁的幌子而已麼?

發佈

就下而言,中國的官場是人情與裙帶構成的官場,從一品太傅到州縣的不入流,沒有一個官兒膽敢撇開人情世故做事的。硬要說有,也就只有嘉靖年間那個擡棺進諫的海瑞了。可是海剛峰的下場並不好,皇帝徹頭徹尾地煩了他,卻又不肯背上一個殺戮忠直之臣的惡名,索性將他丟到南京養老。海瑞到了南京,犟脾氣不改,仍是四處亂咬,終於弄得人人敬而遠之。終其一生,清固然清了,直固然也直了,可是卻又做成了幾樁事情?桓震明白,這樣的一個官場是與小農社會與生俱來,只要農業經濟還是中國的主力,那就不可根除的。除非等到商人階層發展起來,人人有爭利之心,百官萬民不以君主之好惡爲好惡,輕賤敢與貴重相爭,一口敢與一國相爭,如此才能不給君主以犯錯的機會,或者剛剛犯錯,便給人民轟將下臺。若如法家所言,君主憑勢、使術、用法統治臣民,一國之中唯君獨尊,以嚴刑重罰恐嚇人民,生殺予奪之權都操在君主手裡,如此雖能迫使臣民屈服,可是卻也必然造就大批大批阿附上意的軟骨頭,老百姓全都變作“無二心私學”的順民。易治固爾易治,不過中國的未來也就算斷送在這等君主手裡了。

發佈

瞧那韓效非的策論,滿篇都是要他學循吏,桓震讀了兩遍,便煩起來,往案頭一丟,再不理睬了。這等人給他做一個府掾小吏或是好的,要他出甚麼治理一方之策,那可不敢苟同。當下厚加贈予,將他打發了回去讀書。

發佈

不過除了韓效非之外,陳氏弟兄與杜懷德、劉從祥卻都是實學之才,雖然做不得八股,於民生經濟卻都有見地。劉從祥更是打算盤的一流好手,桓震親眼瞧他演練,但見算珠上下飛舞,如同炮仗一般劈劈啪啪地響個不住,直瞧得自己眼花繚亂起來。這幾個人,桓震打算分別安排在金州、義州兩地做事,將來管理商務,徵收賦稅,都要這樣的人才。

發佈

九月初自廣寧出發,前來聚集的工匠已經達到千人上下,都散居在四鄉。原本各地匠戶便深苦匠籍束縛,一旦輪到服役,撇家舍口的一去數載不說,連路費盤纏都要自己預備,許多人就此飄落異鄉,歸家不得,也不稀奇。現下聽說只要自願遷徙金州,便可以子孫永脫匠籍,自然人人樂從,爭先恐後地報名應募。桓震定了規矩,鐵匠不要,懂得做炮仗的不要,年六十以上,十五以下的不要。各地地方官照此篩選下來,卻也剩了千餘人,盡數遣來廣寧聽候巡撫大人發落。

發佈

這些人滯留一日,便多食一日米,廣寧城池雖大,卻也不能總這麼白供糧食。是以桓震一待鄉試事畢,估摸着金州的設施也該略有規模,便帶他們出發南下,從覺華島經水路赴金州。在途便對衆工匠明言,到了金州之後,願意自行謀生的,官府並不拘束,但若情願在官府開辦的工場之中做工,官家不但供給伙食住宿,每月還發給工銀。沈廷揚先期趕到,一面指揮駐軍搭設窩棚,給工匠們臨時居住,一面購置閒房,打通隔牆,作爲工場使用。那時可供貿易的出產,無非布匹絲綢茶葉瓷器而已,桓震早已託人從海南購置了織布機,令覺華島上木匠大批仿造,此次順路前去,用船載去金州,便可敷初期使用。至於以後再要增添,遷去金州的盡有木匠,卻是彼等的生理。

發佈

金州與義州之間的轉運,卻是一個問題。原本設想的海途運輸,是從金州運至皮島,再由皮島上岸,走陸路到義州。如此一來必然需要大批的商船投入運營,桓震又不能盡調覺華島水軍戰船去做這等勾當。雖然早已經致力於招引私商,也有許多給吸引過來的,可是彼等財力往往不足,難以購置大船,供海上來回之用。桓震蒐羅島上退役的船隻,約莫有十餘艘不能再戰,便盡數遣往旅順港口停泊,來往商旅,可以租借。只是這些遠遠不敷使用,桓震設想之中,最好能在旅順口建設一個船塢,製造一些適於近洋短途海運的船隻,或租或售,也算一筆收入。只不過明朝開國以來海禁便嚴,到了末葉,造船這回事情精通之人更少,覺華島上的船匠已經捉襟見肘,哪裡還能朝別處調用?這種事情一時間卻急不來,只有將來走一步看一步了。

發佈

在途非止一日,九月十五這天,桓震連同工匠一千一百二十八人,隨行親兵二百人,以及器具無數,乘坐大船抵達金州。沈廷揚接了,引他觀看諸般設施,桓震但覺他做事極有條理,又能顧慮周全,不由得暗自慶幸自己選對了人。諸工匠之中,只有幾十個不願替官府做工,定要自己謀生的,桓震並不阻攔,每人發了半兩遣散費,任憑彼等離去。餘下的卻都要安排在工場之中,沈廷揚原先預備的地方竟顯不足。桓震與沈廷揚攤開圖紙,一同伏在上面指點議論,道:“季明規劃甚得我心,織坊在絲場旁邊,成衣鋪又在織坊隔鄰。就當如此,相關產業放在一處,不但省了運輸麻煩,似乎也有利於環保。嗯,紙鋪應當遷在木匠作坊附近,紙張不是廢木屑造的麼?”沈廷揚聽得有些莫名其妙,卻聽桓震又道:“酒坊不妨挪個位置,臨近住宅爲好,將來或者有人在此開設酒樓飯鋪,庶幾近便。目下便是這些閒房,且暫時用着,這一回遷來的工匠中也有些泥水匠人,索性僱了彼等造房子罷。”

發佈

沈廷揚遲疑道:“可是這麼一來,資本已經不足,嗣後購買、轉運工料,也要大把花錢,請大人再行撥付一二。”桓震搖頭道:“這卻難。季明不曾聽說過借雞下蛋麼?”沈廷揚疑惑道:“借雞下蛋?”桓震微微一笑,點頭道:“正是。我問你,自從上個月招商文告發下以來,有多少商人前來貿易?”沈廷揚心算片刻,答道:“總有幾十起,前來金州詢問諸般事宜,聽說尚未開工,有些便回去了,有些還在城裡等候。”桓震笑道:“股本不豐,自不肯坐在此地乾等。我料那不肯便去的定是雄厚之家,對不對?”沈廷揚歎服道:“大人說對了。內中有一個姓齊的,確是富商大賈之流。”桓震微微一笑,道:“如此,我便會一會他去。”

發佈

當下沈廷揚引路,帶着他來到那齊姓商人的住所。路上將那人的家世底細一一相告,原來卻是沈廷揚的半個同鄉,祖籍浙江錢塘,叫做齊東野,上溯數輩都以商賈謀生。東野幼年起便從父親在各地經商,至今也已經四十餘載。月前他販絲來河北,聽人傳說遼撫將在金州開設官營工場,正在招募商人轉輸貨物。齊東野老於市沽貿易之道,一聽說這事,便以爲是發財良機,當即叫管家代賣貨物,自己千里兼程,趕來金州要見主事的官員。沈廷揚接了,與他說明情形,齊東野便在金州買了民房,住下來等。

發佈

到得門口,投進名刺去,不多時一個錦衣老者迎將出來,目光一掃兩人,卻不與他原本認得的沈廷揚招呼,而是先對桓震拜了一拜。桓震此來穿的是便服,長相又不出衆,齊東野卻能瞧出他身份在沈廷揚之上,可見眼力非同小可。

發佈

桓震並不對他隱瞞,直話直說,先將自己對金州的規劃略敘,跟着說了說義州邊市的情形,便問他肯不肯投資本在作坊之中。齊東野捻鬚不語,手指輕輕叩擊桌面,忽然道:“自古借貸必有保有息,大人以何作保,放幾分息?”桓震搖頭道:“一分息也沒有。”齊東野似乎並不驚訝,瞧着桓震,等待他繼續說下去。桓震續道:“雖則無息,但是隻要作坊賺錢,不論多寡,總照齊老先生投入之資的份額攤分。即如目下官資總是二萬兩而言,倘若老先生再投二萬,那麼將來得利之時你我便對半分成。”齊東野道:“若是賠本,老拙這二萬兩便算作打了水漂,是不是?”桓震點了點頭。

發佈

齊東野站起身來,沉吟片刻,笑道:“桓大人光降,何不用過便飯才走?”說着便叫下人準備酒席。桓震不知他究竟是甚麼心思,這一頓飯吃得味同嚼蠟,好容易熬得席散,齊東野忽然問道:“老拙有一句話請問大人。自來官辦作坊,從不喜歡私商參與,爲何大人卻反其道而行?”桓震笑道:“資本自然愈多愈好。”齊東野微微一笑,道:“犬子不久將攜巨資來北,屆時將有有一萬資本,但憑桓大人使用。”桓震大喜,卻聽他話鋒一轉,道:“只是一萬兩白銀非同小可,大人須得出一質物,以安我心。”桓震不假思索,問道:“齊老先生要何物爲質?”

發佈

齊東野哈哈大笑,說出幾個字來。桓震聽了,不由得臉色大變,沈廷揚更是拍案而起,怒道:“好沒分寸!”桓震擺手止住,打量齊東野一眼,道:“巡撫印鑑豈是胡亂給人的?”齊東野站起身來,搖頭道:“若無此物,此事不必再議。”說着擺了一個“送客”的架勢。桓震心中盤算,齊東野要自己的印去卻有甚麼用處?難道他是朝中對頭特意派來爲難自己的麼?又或者竟是後金的探子?可是天下若有這般笨的探子,皇太極早該一命嗚呼了。轉瞬之間心中閃過了許多個念頭,終於咬牙道:“本撫便應了你。”吩咐黃得功去行轅取印來。沈廷揚只是不住使眼色攔阻,桓震權作不見。

發佈

不多時黃得功奉了巡撫大印歸來,桓震打開印盒,給齊東野瞧見印在盒中,旋即親筆寫了封條封固妥當,雙手捧着道:“如此,請齊老先生與我寫一紙文契來,本撫即刻交割了印盒。”齊東野顯然也沒料到桓震當真會將大印雙手奉上,怔得一怔,忽然笑了起來,取筆紙一揮而就。桓震接過筆來畫押,細細看那契約,不由得訝道:“五萬?”齊東野微微一笑,道:“大人不是說錢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麼?”桓震點了點頭,押好自己名字,將印盒往齊東野面前一放,正色道:“此封決不可去,待本撫兌現紅利之時,便須原樣歸還,否則事態如何,本撫概不負責。”齊東野哈哈大笑,伸手端起印盒,往桓震懷中一塞,朗聲道:“老拙雖然浪蕩江湖之間,卻也知道欺人不可太甚。大人既然有膽量將大印押與我,想必心中有數,東野還有甚好擔心的?”桓震一怔,卻聽他又道:“只是老拙心中有一個疑團不解,請大人爲我釋之。”瞧着桓震點了頭,遂問道:“大人爲求老拙的一萬銀子,便肯將官印爲質,倘若明日資本又再不足,須向旁人求借,卻又拿甚麼去抵押?”桓震笑道:“原來是這種事情。”請齊東野坐下,徐徐道:“齊老不曾聽說過燕王千金市馬骨的故事麼?那燕惠王慕好千里馬,花千金購得一副千里馬的骨架,朝臣鹹以爲上當受騙,可是不久之後,獻馬者絡繹不絕,蓋天下皆知燕王誠心求馬也。我今不計代價,務要求齊老先生預投股本,並非汲汲於這區區幾兩銀子,卻是要爲四海商人立一個榜樣,叫他們知道桓百里與別處官府不同,是講信用的,儘可放心與我交易。”說着長揖到地,道:“齊老便是桓某人的第一匹千里馬了。”齊東野連連點頭,歎服不已。

發佈

兩人告辭出來,沈廷揚抹一把汗,連道好險。桓震滿不在乎的道:“這有甚麼了?”沈廷揚道:“沒什麼?大人將印送了給他,卻拿甚麼來申發文告?”桓震大笑起來,道:“季明小的時候不曾用蘿蔔刻印章玩耍麼?”說着抖繮疾馳而去。沈廷揚張大了口,楞在那裡動彈不得。

發佈

二十八回十八回六十一回一百三十一回五十回立威三十三回重逢一百一十七回九十四回一百二十四回一百三十四回一百一十一回六十七回二十九回賭命五十九回二十回攘金州鵲巢鳩佔立新軍誓天應命第5回 孀門第3回 逼婚二十一回第5回 孀門一百二十四回六十八回楔子天災一百回十一回窮途六十六回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十一回窮途152第1回 雄兵歸遼去外侮 頑童弄藥炸東林二十三迴歸去四十三回一百三十回一百二十四回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一百二十三回一百二十五回150四十九回三鳳四十六回屈身一百三十回一百回一百二十四回四十三回去官第4回 蝗蟲四十五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二十一回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十九回危局五十九回九十七回五十五回九十七回二十七回九十一回二十一回七十二回一百零八回二十一回老臣四十回寇邊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五十八回一百一十四回二十八回九十三回一百二十三回156三十四回150四十八回冰山五十七回十八回周旋九十八回五十八回八十四回一百二十回一百四十七回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一百二十四回四十一回四十九回三鳳四十九回三鳳九十八回一百三十四回二十五回帝都二十九回六十二回六十七回第9回 傷逝十三回破軍一百三十三回七十回一百二十二回一百一十回七十三回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152七十三回
二十八回十八回六十一回一百三十一回五十回立威三十三回重逢一百一十七回九十四回一百二十四回一百三十四回一百一十一回六十七回二十九回賭命五十九回二十回攘金州鵲巢鳩佔立新軍誓天應命第5回 孀門第3回 逼婚二十一回第5回 孀門一百二十四回六十八回楔子天災一百回十一回窮途六十六回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十一回窮途152第1回 雄兵歸遼去外侮 頑童弄藥炸東林二十三迴歸去四十三回一百三十回一百二十四回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一百二十三回一百二十五回150四十九回三鳳四十六回屈身一百三十回一百回一百二十四回四十三回去官第4回 蝗蟲四十五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一百二十一回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十九回危局五十九回九十七回五十五回九十七回二十七回九十一回二十一回七十二回一百零八回二十一回老臣四十回寇邊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五十八回一百一十四回二十八回九十三回一百二十三回156三十四回150四十八回冰山五十七回十八回周旋九十八回五十八回八十四回一百二十回一百四十七回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一百二十四回四十一回四十九回三鳳四十九回三鳳九十八回一百三十四回二十五回帝都二十九回六十二回六十七回第9回 傷逝十三回破軍一百三十三回七十回一百二十二回一百一十回七十三回第9回 崇禎帝罪己禪位 徐光啓巡撫登萊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152七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