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回

空明傳烽錄

雖然我比較抗拒寫那種脫離時代的科技發展,但是這不代表軍工技術就不要發展了。改良還是要的,不過是在合乎時代技術水平的前提下。用鐵模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炮膛光滑度的問題,也就是可以部分地代替銑刀。說鐵模比泥模效率高數百倍不是虛言,龔振麟那時候做過試驗的。

另,在下我回來啦……在濟南40℃的高溫中……抱歉這段時間基本沒攢起來稿子,現在這麼熱恐怕也沒法碼字。以前承諾的公衆版不停可能要打個小折扣……不過我儘量努力吧。

那時除了動輒三五千斤的紅夷大炮之外,還有一種體格較小的佛郎機炮。這種炮的制式十分靈活,大者重千餘斤,小者才百五十斤,甚至可以馱在馬背上行軍。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紅夷炮乃是一種前裝炮,而佛郎機炮卻是後裝。後者發射速度、靈活捷便都遠過於前者,但身管較短,和紅夷炮相比,不能有較遠的射程,因此在遼東並不十分普及。【——據孫文良、李治亨《明清戰爭史略》一文,從萬曆四十六年(1618)至天啓元年(1621),三年中因遼戰發往廣寧以資補充的各種火器,累計大炮18154門,佛郎機4090架,槍類2080杆。這裡的所謂大炮並非全是紅夷炮,也有明軍傳統的碗口銃。可以看出,佛郎機與單兵火槍,在那時候並不很受重視。】

而明軍士兵使用的個人火器,則主要是一種叫做鳥嘴銃的火槍,屬於前裝的火繩槍,裝填費時,準頭更差,有效射程又不滿百步,因此在對騎兵作戰中,幾乎只能是第一個回合騷擾一下對方的戰馬,此後敵騎突近,士兵往往棄火槍而逃。

桓震知道以後槍的發展方向是後裝燧發,可是要他研究如何裝,如何發,那未免也太爲難他了。沒法子,只能將自己心中所想,一概告訴給孫元化知道,至於他能不能理解操作,可就全然無能爲力。他一面寄希望於這個火器專家和他的工匠,能夠想出一個集幾種火器之大成的法子來,一面抓緊傳統紅夷大炮的鑄造,然而那時鑄炮用的是泥型鑄造法,工藝流程很是緩慢,大號炮的泥範約需四個月始能幹透,看來今年之內,是決然沒有希望見到自己手裡造出的大炮了。

他卻是學過模具製造技術的,記得上課的時候導師曾說,中國晚清時候有個龔振麟,首創了鐵模鑄炮法,早於西方三十多年,想來明清之間手工業水平相差不會很遠,現代鑄造技術固然限於條件無法照搬,龔振麟的方法說不定也可以用在目前。好在鐵模技術早已有之,只不過從來都是用在農具鑄造上面,拿來造炮倒還真是頭一回。

他自以爲天衣無縫,然而炮匠照方抓藥,卻屢屢失敗,最大的一個問題出在炮管內壁的深窩、漏眼上。所謂深窩、漏眼,是指模具不夠光滑導致的炮膛內壁出現瑕疵,有了這種瑕疵,火炮便容易炸膛。正在他同工匠研究如何提高鐵模塗層細度的時候,卻又出現了另外一個大問題:因爲澆鑄和冷卻的溫度不好控制,發生了炮管崩裂現象。這卻是桓震沒法子的事情了,溫度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怎是他這種外行人能辦到的?何況還是在這種溫度計也沒一個的蠻荒時代。

就這樣,一個非科班出身鍊鐵土專家的第一次技術革新,終於失敗告終。覺華島火器局放棄了鐵模鑄造的嘗試,重新開始使用泥模。在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和王之臣(不久以後王之臣去任,又換做了畢自肅)不斷的催促訓斥之中,桓震過了一個鬱悶無比的新年,迎來了崇禎元年的第一天。

這一年改元崇禎,大赦天下,尊熹宗後爲懿安皇后,詔內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門。桓震在覺華島接到詔書的時候,不由得有幾分感慨,自己在這個時代,轉眼已經有一年半了,從當日山西小五臺打滾的一個山賊,直混到眼下堂堂一個四品御史,不能說際遇不奇。想起當日周老一氣之下離京回籍,後來誅除魏黨的詔書遍行天下,想必他也應該知道自己的苦衷,可以釋懷了罷。自從去年八月間到現在,他託過幾個晉商幫他送信回去,可是總沒有收到回信。他又不能擅離職守自己跑回靈丘去,只得日復一日地拖了下來。眼下正逢年關,自己又是孤家寡人一個,忍不住有些傷感。

新年過去,轉眼又是一個多月。這期間桓震每天重複着監工造炮的無聊生活,雖然單調,卻足夠忙碌,一時間也來不及想別的事情了。起初主要的技術是來自孫元化,可是桓震學得甚快,加上孫元化毫不藏私,不久之後他就能獨當一面,親自指揮工匠了。他雖然試驗鐵模鑄法失敗,卻總是賊心不死,一得閒便泡在鐵匠中間,研究怎麼加以改進。須知一旦當真試驗成功,一下子就能提高鑄造效率數百倍不止,他怎麼能輕易放棄?

然而卻是火槍的研究先取得了突破,這天孫元化興沖沖的跑來,拉了他便往槍坊去。原來他自從聽了桓震的設想之後,便覺如果能將火繩引火改爲燧石擊發,那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非但發射更快,並且還可以在雨雪天氣使用,於是當即從工匠中選擇了十幾個人,專事這項工程,終於在兩個月之後,試製出了三杆燧發槍的樣品,請桓震去試射。

桓震一聽之下欣喜若狂,誰說中國人的獨立發明能力差?連忙隨着他去到槍坊,一進門便瞧見當眼處擺着一個木架,架上放着三支火槍。桓震迫不及待地端起一支,只覺得入手很是沉重,再細看時,龍頭上裝置的並不是火繩,而是一塊燧石,燧石下面是一塊鐵砧,大約龍頭下擊的時候,燧石與鐵砧撞擊,就會產生火花。以他的眼光,倒看不出此外還有甚麼改進。

孫元化在旁指點着道:“此處龍頭與槍機中間以活杆相連,放時只消扣動槍機,龍頭便可擊落。”桓震知道那是一種槓桿結構,他自己也可以設計。原來的火繩槍也就是如此,不過把龍頭上的火繩換做了燧石罷了。

這種燧發槍卻仍是前裝的,工匠試驗了幾次後裝,槍手都被噴射的氣體燒傷面部,因此不敢再用。桓震明白那是因爲密封性不好,可是卻也沒什麼法子改進。不過只是這樣,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以後慢慢研究,總有成功的一天。

當下招呼工匠們一起出去試射。靶子擺在百步(5尺=;5以內,孫元化先放了一槍,擊中了靶心。桓震暗暗佩服,一面學着他的樣子裝好了火藥鉛彈,用通條杵實,端起來瞄準。明代火槍早已有了準星、照門,雖然與現代槍支好像並不完全相同,可是三點一線的原理總不會變。瞄了許久,用力扣動槍機,卻只打中了靶子靠近邊緣的地方。

他訕訕一笑,將火槍交還給身後一名工匠,問道:“這槍每日可造幾支?”那工匠答道:“與原先差之不遠,龍頭機關改造並不算繁瑣,只是槍管碾壓費時,一人造一支須要三日。”桓震暗想這也太過緩慢,憑島上這二百多人,完全沒法子批量生產麼。看來須得請求朝廷再調派一些人手過來,由島上的熟練工匠進行培訓,或者直接從島上守軍之中選拔有鐵匠經歷的也未嘗不可。

這時候有人將靶子扛到近前,桓震湊過去仔細觀看,心裡不由得一沉:槍彈擊中木頭靶子,竟然只留下一個淺淺的凹痕,彈子早不知飛向哪裡去了。他想了一想,叫人取一副一指厚的皮甲來,放在方纔靶子的位置,親自又射一發,取皮甲來看時,凹痕固然深了幾許,可是仍舊不曾射透。

射不透皮甲的火槍,能有什麼用處?何況這種槍的射程也就是百步開外,不待一輪射過,敵人的騎兵就衝到眼前了。不由得苦笑不已,又是一個沒有用處的發明!桓震的頭開始疼了。首要之務在於提高射程。好像應該加置膛線……可是他十分懷疑三天造一支槍管的水平,究竟能不能在槍管上加上膛線?說來說去,還是要搞出鐵模鑄造技術才行。

繞了一個大圈,結果又回到了起點,桓震懊惱之極,放下火槍,一言不發,回身便走。孫元化一怔,跟在他身後追了出去。桓震候他走近,嘆道:“我真是沒用!”孫元化不解道:“百里怎如此妄自菲薄?你一句話,便將火槍由繩火改爲燧發,了不起得很,老夫衷心佩服。”桓震只有苦笑,他一個四百年後來人,知道這些又有甚麼出奇?何況他也只是提出了一個想法,真正進行工藝改良的還是那些工匠。

想着想着,思緒又回到鐵模的塗料上來。原先用的塗料是以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爲第一層,細煤灰加水爲第二層,同金屬範鑄造農具犁鏵的技術是一樣的。可是大炮要求的精度比犁鏵要高得多,這種塗料顯然不能滿足需要了。然而用甚麼代替好呢?現代鐵模鑄造是用水玻璃砂,但這個時代卻叫他哪裡弄水玻璃去?難道還要先發展近代化學?恐怕到了那一天,後金兵早已經攻破北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不知屠了多少遍了。

他想不出好法子,索性撇開不想,邀孫元化到炮場去看工匠製作泥範。因爲每個泥範只能鑄一尊炮,而泥範乾透至少要三四個月時間,所以桓震下令所有工匠一起投入,場地能擺多少泥範就做多少泥範,儘量減少時間損失。

場中一派忙碌景象,衆工匠來回奔忙,並沒發覺兩人悄悄走了進來。王天相推着一車泥跑過,險些撞到他身上。

桓震閃身避開,一把拉住王天相,佯怒道:“你沒頭蒼蠅一般亂跑甚麼!”王天相見是桓震,連忙跪下行禮,道:“我爹腿摔折了,因此我來替他。”桓震“啊”地一聲,安慰了他兩句,揮手要他自去,心想是不是去看一下他爹?忽然記起自己高中時代也曾經傷了腿,那時候一幫同學還在他的石膏上面簽名留念,煞是有趣。

想到石膏,不由得“啊哈”一聲大叫起來,就是石膏!先前怎沒想到?中國古代對石膏的認知十分久遠,不過卻是作爲一種中藥的。然而石膏磨成細粉,不是正好符合要求麼?他心中狂喜,忍不住手舞足蹈起來。孫元化在旁瞧得奇怪,當下出言相詢。桓震將自己的想法說了,沒料到居然山東就有大面積的露天石膏礦,這下子當真撿到了寶。

只是他的這個構想,還需要先行試驗,當下要諸葛佐替他安排船隻,從山東運一些石膏過來。明代石膏不屬官營,操作起來十分容易,塊狀生石膏只要加以煅燒,就變成了熟石膏,加以研磨,很容易得到細粉。

【——這兩回寫得累死我了,想我一個文科生又要研究鐵模鑄造,又要研究燒石膏,真是……tnnd要老命了。石膏粉做塗料,是我自己的奇想,現代鑄造並沒用過這種東西。然而詢問相關人士,答曰理論上可以,那麼就認爲可以罷。】

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第11回 因朝鮮東虜謀和 嚇使臣小邦畏服一百三十二回七十七回一百三十一回九十五回第5回 文震孟當廷中風 韓象雲北疆逃歸六十四回二十七回二十回攘金州鵲巢鳩佔立新軍誓天應命十五回亂起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一百一十六回六十六回一百零七回四十二回三十八回北地四十八回冰山第3回 逼婚第9回 傷逝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一百二十四回一百一十回一百四十四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三十九回餉變六十五回一百一十二回一百四十三回一百零八回四十六回屈身九十回一百零九回十五回亂起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四十回寇邊一百四十回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十六回兄弟四十三回十三回破軍三十一回信邸第十回二十一回五十五回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五十四回二十九回三十二回五人第8回 劫獄四十五回一百二十三回第1回 雄兵歸遼去外侮 頑童弄藥炸東林九十八回二十三迴歸去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四十一回破虜第9回 傷逝一百三十一回一百三十七回八十四回十五回亂起第8回 小登科新婦逃婚 爭大統福邸興兵七十七回七十一回九十一回三十五回再會八十六回三十九回十四回盟友一百二十九回二十八回九十五回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四十九回三鳳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二十六回一百四十七回十六回兄弟八十六回七十八回八十二回九十四回七十一回第2回 餘震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四十回寇邊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二十八回乃翁一百三十二回九十七回九十六回第5回 文震孟當廷中風 韓象雲北疆逃歸一百二十四回一百四十八回二十七回三十回初識
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第11回 因朝鮮東虜謀和 嚇使臣小邦畏服一百三十二回七十七回一百三十一回九十五回第5回 文震孟當廷中風 韓象雲北疆逃歸六十四回二十七回二十回攘金州鵲巢鳩佔立新軍誓天應命十五回亂起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一百一十六回六十六回一百零七回四十二回三十八回北地四十八回冰山第3回 逼婚第9回 傷逝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一百二十四回一百一十回一百四十四回十二回謫戍臣擇善固執新巡撫舉火燒天三十九回餉變六十五回一百一十二回一百四十三回一百零八回四十六回屈身九十回一百零九回十五回亂起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四十回寇邊一百四十回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十六回兄弟四十三回十三回破軍三十一回信邸第十回二十一回五十五回十六回周氏女得而復失旅順兵或潰或叛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五十四回二十九回三十二回五人第8回 劫獄四十五回一百二十三回第1回 雄兵歸遼去外侮 頑童弄藥炸東林九十八回二十三迴歸去三十七回除夕夜把酒論道四十一回破虜第9回 傷逝一百三十一回一百三十七回八十四回十五回亂起第8回 小登科新婦逃婚 爭大統福邸興兵七十七回七十一回九十一回三十五回再會八十六回三十九回十四回盟友一百二十九回二十八回九十五回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四十九回三鳳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二十六回一百四十七回十六回兄弟八十六回七十八回八十二回九十四回七十一回第2回 餘震十四回單刀赴會入虎穴軟硬兼施伏文龍四十回寇邊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二十八回乃翁一百三十二回九十七回九十六回第5回 文震孟當廷中風 韓象雲北疆逃歸一百二十四回一百四十八回二十七回三十回初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