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八回

一百二十八回

送左良玉出門離去,三人又商討一番起兵援京諸般事宜,最後定議由何可綱率領本部人馬留守通州,以防虜兵轉移攻勢;桓震與祖大壽趁夜拔營起行,分兵兩路趕赴京師。這兩路軍一路由桓震帶領,取道運河北岸直向西行;一路由祖大壽帶領,從北繞行,經西山搶佔盧溝橋,切斷韃子兵西面的退路。兩人約定,除夕之夜務必要在京城之下共度,這才握手而別。臨去之時,祖大壽更將兩個外甥三鳳三桂一併交託給了桓震。吳三鳳原就是炮營之中的一個遊擊,吳三桂卻是新中武舉,受了父親吳襄之命,隨在舅父身邊歷練的。

那吳襄雖與祖氏有袍帶之親,無奈自家家世並不顯赫,父子都是由武舉出身的,眼下也只是做到了一個雜號總兵官。正因如此,纔要幾個兒子都去結交豪門,多歷戰陣,好將他吳家的根扎得深些。祖大壽心想將來韃子退去之後,若是自己上表爲甥兒請功,不免招人物議,不如現下便讓他隨在桓震帳下聽命,到敘論功績之時,與桓震求一個人情,還怕他不肯應承麼?是以話兒說得也甚懇切。

桓震自然明白他心中所想,沒口子地答應下來,一面斜眼瞥着吳三桂不住發笑。吳三桂只道桓總兵欣賞自己人品,也就更加挺起胸膛,做出一副氣宇軒昂的模樣兒來。待得祖大壽點兵離去,已是過了兩三個時辰,桓震這一頭也就預備起行。他心中卻另有一番打算,並不想傻乎乎地迎上去硬碰韃子兵鋒,只令槍陣據馬在前,炮營隨後,三軍緩緩行去,黑夜中走不到十幾裡地,便喝令紮營,待敵情探明再行。

這一停下來,旁人尚猶自可,吳三桂卻面露不愉之色,一個人牽馬走了開去,似乎若有所思。桓震一一瞧在眼裡,交代副總兵左輔統金國奇整理三軍,卻獨個兒走過去一拍三桂肩膊,笑道:“賢弟可是心有所思?”吳三桂見上司來同自己講話,連忙躬身行禮,道:“世叔大人安好。”桓震心中暗自冷笑,他比吳三桂只大得十歲,吳三桂如此自降身份,那自然是存心拍他馬屁了。面上卻不能露出蔑視之意,連忙謙讓道:“豈敢豈敢,桓某向以尊長事令舅父,吳兄不棄,但與桓某兄弟相稱可也。”吳三桂哈哈一笑,道:“如此小弟僭越了。”

桓震也不多話,只問他方纔若有所思,可是想到了甚麼。吳三桂先是推諉不肯明言,後來桓震擺出臉子,他才一臉神秘兮兮地道:“京師危在旦夕,桓兄行軍卻如此謹慎,真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頗有大將風度,小弟十分佩服。”

桓震心下一緊,莫非自己的心思竟給他瞧了出來不成?連帶想到祖大壽,何以巴巴地竟將兩個外甥塞在自己麾下,難不成是終究對自己信任不過,派來監視的麼?

存了這一層提防,言語之間便不敢有分毫大意。何況這吳三桂還是後世知名的大漢奸、賣國賊,雖然此刻年方十八,可是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桓震心中早有了成見,瞧他之時自然蒙了一層顏色。思忖片刻,這才若無其事地答道:“不敢,不敢。只是我遼東家底盡在於此,炮營雖然犀利,卻須仰賴步軍守護。倘有半分閃失,桓某怎對得起諸位將軍多年的心血。”

吳三桂連道:“是,是,是。桓兄慮事周詳,小弟自愧不及。”桓震冷眼瞧他神情,竟是半分也不曾將自己說話放在心上,左右也明白這等謊言騙不得人,索性不再與他多纏,撇開話題道:“我意欲遣三百軍士往西打探敵情,不知賢弟可敢去否?”吳三桂一怔,旋即滿口應承,拍起胸脯來。桓震雙掌一擊,笑道:“果然英雄出在少年,待到敘功之日,必爲賢弟大書一筆。”說罷點五十馬軍,二百五十步軍,令吳三桂帶着去了。

顏佩柔一直扮作親兵隨在桓震身邊,瞧着吳三桂遠去的背影,忽然發問道:“我瞧這人少年英豪,又是祖總兵的親外甥,將來必有成就。怎麼你對他卻是這等不陰不陽,似乎有意不願給他機會出頭一般?”桓震苦笑搖頭,心道這叫我如何對你說?難道告訴你若干年後此人將要衝冠一怒爲紅顏麼?

擡頭望望東方天際,自言自語道:“天快亮了。”回頭大聲喚道:“黃傑!”黃傑應聲奔來,躬身行了一禮。桓震略一點頭算是還過了禮,和顏悅色的道:“這幾日來可好?有沒有軍士不知好歹,說你是反覆小人?”黃傑腦袋一低,輕聲道:“並不曾有。”桓震心中微微嘆息,拍着他肩頭道:“那又何必瞞我?我知道你受了些委屈,此刻暫且隱忍,早晚要給你平復名聲。”黃傑語聲顫抖,應了聲“是”,良久方道:“小人的哥哥慘死在虜兵手上,只消能給哥哥報仇,哪怕叫小人身敗名裂,屍骨無存,也都在所不惜。”

桓震嘆了口氣,一時間下面這句話幾乎說不出口。頓得一頓,還是咬牙說道:“我還有一件要緊事情託你去辦。”黃傑連忙躬身道:“大人不必多說,但請吩咐,小人赴湯蹈火,無有不從。”桓震點了點頭,道:“我與你五十藤牌刀軍,不許攜帶火槍,要在通州以南馬頭店荒野之中潛伏下來,等待一個人。此人不來,你們決不能撤走;也不得走漏半點消息,泄露半分形跡。你可辦得到?”

黃傑十分疑惑,想了一想,問道:“等甚麼人?”桓震在懷中摸出一張紙,裡面似乎裹着甚麼東西,對黃傑道:“這裡有一張圖紙。你看過記下,立刻毀掉。”黃傑依言接過,打開來瞧時,內裡裹着的卻是一塊生鐵,不知做何用途。桓震晃亮了火折,舉着要他記牢了地圖,隨即燒掉,道:“此處有一株空心大松樹,一根樹枝上拴着紅繩。你去到馬頭店時,樹上若有一個銅錢記號,那就是要等之人已經到了,你便可在樹洞之中留言約他見面,務必護送他平安來到京城與我會合。”

黃傑一一記下,猶豫片刻,終於還是問道:“小人自知不該多問,只是……”桓震笑道:“那沒甚麼,我叫你冒險,原該告訴你的。此人是我一個至交好友,這一回是往河南去代我辦事的。咱們能不能打敗韃子,挽救大明國運,卻有六七成要着落在此人身上呢。”黃傑聽說如此,更不再問,領命去了。

顏佩柔疑道:“當日在遵化鐵場大敗恩格德爾,我悄悄盯着你,見你與那姓李的老客私語半晌,莫非就是他?”桓震一怔,哈哈大笑,道:“是耶?非耶?”

直捱到日上三竿,三軍造飯餵馬,人馬都吃飽歇足,時候已經過午了。吳三桂帶着探馬回營,說道前方五十里內只有小股虜兵遊騎,他們未敢輕戰,遠遠哨探一番便退了回來。桓震沉吟片刻,下令三軍起行,這一日又是隻走了二十多裡。他就這麼停停走走,通州到北京百多裡地,竟足足走了七天方到。

卻說祖大壽那邊連日連夜的急趕,終於在二十四日清晨抵達了盧溝橋。盧溝橋雖然已爲虜兵所奪,可是守衛軍力並不雄厚,祖大壽沒費多大力氣,便取了下來。他留下二千軍駐紮,餘部又兼程趕奔京師而去,不過一日工夫,來到南門永安門外。

他唯恐再赴袁崇煥後塵,是以並不輕易同圍城虜兵接戰,而是下令距離敵陣二十里地紮下烏龜營,各部無有將令,決不能擅自出戰。虜兵似乎也知身後來了援軍,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瞧見援軍遲疑不進,於是攻城勢頭更加猛烈,竟是要一鼓破城,再回頭吃掉來援之敵。

城中守軍見到祖字大旗,原本一片歡喜,都說遼兵鐵騎來援,這下子京城可有了指望,誰知祖大壽竟然遠遠紮下營來,卻叫他們火熱的心中如同澆了一盆冷水,瞬間冰冷起來。這一來士氣更加低落,紛紛傳說祖大壽也投了韃子,陳兵敵後不是爲了打皇太極,卻是要幫着敵人攻打京師。

崇禎皇帝聽了馬世龍奏報,心知祖大壽是有意要挾自己下一道保命詔書,這才肯奮力作戰;事已至此哪還顧得上甚麼面子不面子,當下一揮而就,用了皇帝寶璽。

然而詔書有了,卻沒有人能夠送到祖大壽的手中。皇太極將四面城門團團圍困,用力攻打,雖說京城方圓廣闊,並不能圍得滴水不漏,可是不論哪個方向都有虜兵,出城送信之人稍有遲緩,便可能給大軍踩死。他在朝堂之上一再詢問諸臣,不論文官武將,只沒一個敢自告奮勇的。

崇禎皇帝心如死灰,他豢養這些臣子,難道不是爲自己排憂解難的麼?怎麼平日裡一個個高倨廟堂不可一世,到了要緊關頭,卻都成了膿包草袋!怒氣攻心,他一腳蹬翻了御案,甩袖退朝而去,只留下一干文武官員一個個大眼瞪小眼。

怒歸怒,信還是非送不可的。誰去送呢?正在崇禎皇帝憂心如搗之際,忽然太監通傳,說是宮門外有人求見。這一來,成就了一段突圍傳旨的千古佳話,也造就了一個不懼死難,鐵骨錚錚的大明好男兒。欲知此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說。

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七十七回二十九回十四回盟友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第十回 上第2回 餘震七十六回一百二十六回一百二十四回十八回三十八回北地155十八回九十回二十六回佳人六十七回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九十七回一百零一回四十四回一百一十三回九十九回四十二回十一回窮途一百零五回二十七回二十一回十六回兄弟四十四回援手第9回 傷逝二十一回老臣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第9回 傷逝七十七回一百一十七回七十四回二十四回前路四十五回營求155一百零九回六十二回四十五回十九回危局八十三回一百一十五回十五回亂起一百三十五回第9回 傷逝三十三回重逢二十七回一百二十五回第7回 囹圄一百四十六回楔子天災二十三迴歸去二十八回乃翁一百四十八回八十五回156一百三十四回六十五回三十三回叛朝廷撫幕爭執五十三回一百四十三回二十五回六十五回三十二回八十七回七十九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四十七回歧路一百三十二回155五十九回二十八回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二十六回二十六回佳人四十五回第3回 逼婚三十二回五人三十二回五人一百二十一回第7回 囹圄六十八回三十八回北地一百零六回一百零五回五十四回四十二回一百四十七回第8回 小登科新婦逃婚 爭大統福邸興兵一百一十三回二十一回老臣一百四十八回九十五回
第6回 東林黨交章彈劾 桓百里暗箭難防七十七回二十九回十四回盟友七回周性如咎由得痛斥溫體仁做賊喊捉賊三十五回溫氏女佯爲賢婦第十回 上第2回 餘震七十六回一百二十六回一百二十四回十八回三十八回北地155十八回九十回二十六回佳人六十七回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九十七回一百零一回四十四回一百一十三回九十九回四十二回十一回窮途一百零五回二十七回二十一回十六回兄弟四十四回援手第9回 傷逝二十一回老臣三十六回梅贊畫怒彈道員第9回 傷逝七十七回一百一十七回七十四回二十四回前路四十五回營求155一百零九回六十二回四十五回十九回危局八十三回一百一十五回十五回亂起一百三十五回第9回 傷逝三十三回重逢二十七回一百二十五回第7回 囹圄一百四十六回楔子天災二十三迴歸去二十八回乃翁一百四十八回八十五回156一百三十四回六十五回三十三回叛朝廷撫幕爭執五十三回一百四十三回二十五回六十五回三十二回八十七回七十九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四十七回歧路一百三十二回155五十九回二十八回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十九回李經緯取死有道桓百里殺人自存二十六回二十六回佳人四十五回第3回 逼婚三十二回五人三十二回五人一百二十一回第7回 囹圄六十八回三十八回北地一百零六回一百零五回五十四回四十二回一百四十七回第8回 小登科新婦逃婚 爭大統福邸興兵一百一十三回二十一回老臣一百四十八回九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