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 除舊佈新

華雄畢竟武人出身。不通官場陋習。且薊國吏治清明,亦無陋習可循。

然馮芳等人,尤其趙融、夏牟等人,宦海沉浮,深諳此道。故有此一問。今日華雄言明,衆皆心領神會。所謂入鄉隨俗。薊國吏治如此,往後自當收斂,乃至痛改前非。不可將官場習氣,帶入新主。

“彗,所以除舊佈新也”。

可謂一語中的。不能與時俱進,如何侍奉新主。更何況,得食高俸,坐享榮華富貴。何必因小失大。損公肥私,中飽私囊,累及性命,延禍全家。

謂投其所好,勿投其所惡。薊王明以照奸,光融天下。再暗行苟且,豈非自尋死路。智者不爲也。

用人之道,避短揚長。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少時鋤地見金,管寧揮鋤不顧,同鋤者華歆,撿而視之,復擲於地。北海一龍,因此斷袖絕交。薊王微言大義,再續前情。華歆日日三省吾身。再有管寧、邴原二好友,時時督促。終成宿吏。三人一龍,蜚聲海內。

窺一斑而知全豹。吏治之清明,在於“繩之以法”,“施之以德”;上行而下效,蔚然而成風。

古往今來,臣食君俸。君不與食,唯(向)下取之。

華雄把話說開。衆人心無芥蒂,渙然冰釋。

營吏統計,八校計萬五兵馬。皆爲薊國制式,樓桑兵甲。只需嚴加訓練,令行禁止。必爲精兵。尤其麾下三輔募士、三河騎士、六郡健勇,各三千人。另有三千板楯蠻兵。餘下三千亦歷經血戰,多爲豪勇之輩。

再加華雄麾下,三千本部兵馬。並園中豪俠傭兵,函園上下,足有兩萬強兵。

比起先前捉襟見肘,唯據牆自守。二萬兵馬,當可一用。薊王六百里敕令,亦有此慮。

函園乃薊王陵,歸屬封國。華雄隸屬輔漢大幕府。換言之,函園八校與華雄,分屬封國並幕府。當相輔相成,且又互不干涉爲宜。

洛陽四郭凋敝。函園十里繁華。

陽渠雖已結冰,然城內採暖完備,華室微暖如春。洛陽兵禍綿延,血流不止。百姓豈能坐以待斃。紛紛舉家遷入。尤其達官顯貴,漢室宗親。九阪懸樓三千戶,聚攏三十萬衆。戶均百人。奴婢下妾,歌舞樂伎,可想而知。

自董卓專權。百官緘口,尸位素餐。按時上朝,按時下朝。坐享官俸,樂得逍遙。更助蓄奴納妾之風。

更有無數,鑽營之輩。上下打點,欲投薊王門下,出爲薊吏。

尤其見馮芳等,西園八校,先行得償所願。坐享榮華富貴。求官之風,可想而知。公車列隊,奔走函園上下,日夜不息。尤其薊王外舅,上軍校尉馮芳府前,更是車水馬龍,嘉賓如雲。

先前,馮芳還頗爲意動,待聞華雄肺腑之言,遂知收斂。閉門謝客,一概不見。便有舊時好友投帖,馮芳推辭不過,遂心生一計。

自行遷居軍堡,將官精舍。傳語好友,入營相見。

軍堡重地,閒人莫入。即便相約,亦需解劍搜身,隻身入內。賄賂自無從夾帶。中軍大帳,守衛森嚴。堅兵亮甲,令人膽寒。

大帳之內,睽睽衆目。如何敢輕言求官。於是紛紛鎩羽而歸。

薊王聞此事,亦頗多欣慰。

南橘北枳,果不其然。

一言蔽之,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先前損公肥己,結黨營私,只因利大。今日洗心革面,坐享高俸,亦是利大。

更何況,薊王乃不世之明主。投其所好,勿投其所惡。亦是趨利避害之舉。

故言吏治,只言羣臣,不言其(主)上。一葉障目,何其繆也。

待家國天下,劣化成家天下。於是後世王朝,家主高高在上,宛若神明。整個統治階級,紙醉金迷,貪殘放濫。斑斑劣跡,不堪入目。卻讓百姓,恪守禮法道義。不得已,甚至搬出神佛相助。美其名曰,勸人向善,度人危難。實則假仁假義。不過故弄玄虛,爲其障目也。

故薊王竊以爲。凡宗教立國,皆弊大於利。

十二月初,大朝會。

臘賜雖未及臘日。然具體名錄已出。“八珍八寶,八饈八饌”,季季皆有新品入列。萬石國老,九九歸原。

時至今日,一年政務多已歸置完畢。

倉儲轉運,亦行收尾。百官坐等正臘假期。與君俱賀歲。

自靖陵併入,薊王重建宗廟。凡遇祭祀,多赴靖王陵山。今年亦不例外。廟見成婦,秦後得入家門。自當告廟先祖。

上計使團,亦需出行。

薊王位高權重,四朝元老。自不必親臨。

由上計令陳逸代勞。九億四千五百萬獻費,亦無需千里轉運。只需攜帶薊王敕令,並貲庫令劵書,入錢堡交接即可。

薊王已先行奏問。董卓代主決斷,九億四千五百萬獻費,錢鈔各半。

正如百官薪俸,錢穀各半。

薊王無有異議。錢堡銅錢,堆積如山。取五億與之,又何妨。

畢竟前賜九龍柱華表,許薊王並土開疆之權。與之相比,十億銅錢,不過九牛一毛。

今日朝會,需商定使團人選。

少府、上計署、幕府、門下署,皆需遣使上洛。

更何況,天下皆視薊王爲表率。

斷不可有失。

歸根結底。主弱臣強,皆有先例。亦有霍光、樑冀,可辨忠奸。董卓究竟如何,自等蓋棺定論。然,今既爲漢相,又總理朝政。天下自當順從。

即便挾天子以令諸侯。

卑不謀尊,疏不間親。君臣有別,不可僭越。

只需薊王遣使獻費。天下宗王,必效仿之。

薊王若不獻,則天下大亂。

薊王問計羣臣。何須儒宗先言。

左右國相,早有適宜人選。

依次通稟。見羣臣紛紛點頭稱讚。薊王亦頗多欣然。

再問國老,補充一二。使團組建完畢。

薊王六百里上表洛陽。

董卓專開朝議。命有司當殿誦讀。羣臣無不肅然起敬。薊王行事,有禮有節。從未有失。

董卓之所以大張旗鼓,乃爲廣而告之。

弦外之音,不言而喻。距正月旦會,足有一月。餘下諸侯,當可補全。

107 無人可用41 不爲已甚10 多子饒妻1.23 移花接木1.68 淮南大捷1.2 經商有道143 七十二妃145 寡人無情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05 直言不罪1.94 人情冷暖126 價高者得1.72 炎漢控火1.46 大亂在即1.8 圍淤爲田1.59 心悅誠服1.53 樓桑少君13 改造閭里1.59 心悅誠服1.80 西邸賣官81 四子降臨131 猛虎破閘126 名公之胄129 垂簾理政1.74 判若鴻溝112 泊樓車位1.49 以道御術1.38 爲國除賊144 無雙后妃12 淫不破義106 勿以爲念18 如芒在背104 我與爭鋒231 潛龍勿用105 紅顏易老1.50 下辯除石172 喜訊頻傳212 不請自來1.46 尋機而動41 閉關鎖國124 表裡相合71 戲送大禮1.53 馳名中外143 向海而生172 連珠合璧130 抗颺虓虎147 輕身入城123 宦海沉浮1.75 粗中有細1.85 女海賊王1.247 愛屋及烏91 熱度未消152 涓滴成海1.7 雌雄莫辨218 贈刀之義1.30 一門出仕1.87 扶危濟困1 羣雄上洛81 夜入太倉1.38 爲國除賊1.84 身陷囹圄146 黨人認主1.274 有鳳來儀1.23 王宮女官156 生死未卜119 單刀直入1.69 貨比三家1.60 伏波定海1.90 海島傳聲1.6 破財消災160 兵威將膽1.55 情義無價137 和親典禮1.29 迴光返照170 乞伏來投1.88 高手雲集241 錐處囊中1.223 歲末大事1.24 家國同構10 多子饒妻177 拔毒食鮮61 董卓獻車147 事大而急21 博士披香1.3 夜宿烏林162 難言之隱134 玩於股掌184 亂之道也1.29 得失參半122 養虎成患137 共飲此杯1.52 空空如也1.57 意欲何爲141 唯利機關1.66 麒麟騰空1.67 大明輪船1.53 攻心爲上148 輕雲閉月174 夜半十分14 公孫劍器
107 無人可用41 不爲已甚10 多子饒妻1.23 移花接木1.68 淮南大捷1.2 經商有道143 七十二妃145 寡人無情第2103章 1.292 忠義無缺105 直言不罪1.94 人情冷暖126 價高者得1.72 炎漢控火1.46 大亂在即1.8 圍淤爲田1.59 心悅誠服1.53 樓桑少君13 改造閭里1.59 心悅誠服1.80 西邸賣官81 四子降臨131 猛虎破閘126 名公之胄129 垂簾理政1.74 判若鴻溝112 泊樓車位1.49 以道御術1.38 爲國除賊144 無雙后妃12 淫不破義106 勿以爲念18 如芒在背104 我與爭鋒231 潛龍勿用105 紅顏易老1.50 下辯除石172 喜訊頻傳212 不請自來1.46 尋機而動41 閉關鎖國124 表裡相合71 戲送大禮1.53 馳名中外143 向海而生172 連珠合璧130 抗颺虓虎147 輕身入城123 宦海沉浮1.75 粗中有細1.85 女海賊王1.247 愛屋及烏91 熱度未消152 涓滴成海1.7 雌雄莫辨218 贈刀之義1.30 一門出仕1.87 扶危濟困1 羣雄上洛81 夜入太倉1.38 爲國除賊1.84 身陷囹圄146 黨人認主1.274 有鳳來儀1.23 王宮女官156 生死未卜119 單刀直入1.69 貨比三家1.60 伏波定海1.90 海島傳聲1.6 破財消災160 兵威將膽1.55 情義無價137 和親典禮1.29 迴光返照170 乞伏來投1.88 高手雲集241 錐處囊中1.223 歲末大事1.24 家國同構10 多子饒妻177 拔毒食鮮61 董卓獻車147 事大而急21 博士披香1.3 夜宿烏林162 難言之隱134 玩於股掌184 亂之道也1.29 得失參半122 養虎成患137 共飲此杯1.52 空空如也1.57 意欲何爲141 唯利機關1.66 麒麟騰空1.67 大明輪船1.53 攻心爲上148 輕雲閉月174 夜半十分14 公孫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