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錐處囊中

“孔璋即來則安。家中老小宜早做安排。”許攸笑道。

“家小已自廣陵登船。不日當可抵南港。”陳琳答曰。

“如此,何患之有?”許攸笑道:“薊國千里稻作,九河貫通,枝津縱橫。四百城港,十萬精兵。‘北有薊,莫縱繮’,‘橫海纛,速讓道’。何況你我皆‘薊吏’。立家王城,便是靈輝殿上,亦有一席之地。”

陳琳這才醒悟:“子遠言之有理。”

許攸一語中的:“孔璋之所以顧後瞻前,只因尚未適爲薊人。”

略作思量,陳琳這便信服:“誠如子遠所言。”

“孔璋飽讀詩書,長於文章。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爲門下報館丞,爲國秉筆,正當大用也。”

賢良之士,立於世間,譬如錐子放在囊中,錐尖會自行露出。比喻有才之人,不會長久埋沒,終能顯露頭角。用於陳琳,亦稱恰當。

言及四百城港。陳琳面露欽佩:“(薊)國之繁盛,不親臨不可盡知也。”

“事戒不虞曰知備。”許攸答曰:“我主行事,未雨綢繆,以備不虞。耕一餘三,已稱無患。今又南下荒洲,闢三熟美田。耕一何止餘三。上計屬吏常言,即便國遭大害,十年顆粒無收,單憑海外寄田,亦可豐衣足食。如此戒備,可想而知。”

“海外荒洲,當真三熟否?”陳琳將信將疑。

“王母言,中夏地薄。此言,必有所出。”許攸嘆道。

“主公遷十萬新野流民,南下象林苑。當爲營城圩田。”陳琳又想起一事。

聞此言,許攸眼中一閃精光,不由嘆道:“主公乃不世之仁主也。”

陳琳一愣:“莫非行,遠遷闢禍?”

見許攸笑而不語。陳琳亦不多問。終歸智者千慮,庸人何須自擾。

於是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也: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惕於察也,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

離別時,許攸又贈良言:“孔璋乃赤誠君子。既遇明主,當不諱直言。切莫藏私,切毋顧左右而言他。無懼禍從口出。只需言之有物,而行有恆。則,此生無憂矣。”

“多謝子遠。”陳琳肅容下拜。

一言蔽之。投其所好,萬勿投其所惡。

論明主的自我修養。

比起陳琳,驟得高俸,心生不安。許攸處變不驚,高士風範。薊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只需恪守臣節,奉公職守。此生必不辜負。

許攸家人亦先行入府。

真二千石高官府,前中後三進院落。亭臺樓閣,曲徑通幽。四時不謝,八節長青。舒適怡人,冬暖夏涼。

雖處北國,卻大道通都,舟行四海。便遠隔萬水千山,亦可遇見。

國大無疆,果不其然。

許攸忙裡偷閒,送走好友,又埋頭公文。所幸,洛陽時曾爲尚書令,多有歷練。然幕府諸事之繁,遠非洛陽可比。尤其四方都護,天下屬國,皆歸輔漢大幕府所轄。由各屬國都尉領護。屬國各自享有治權。多與薊國通商互市。結爲姻親,亦不在少數。大漢家國天下。以家事論國事,亦屢見不鮮。

故薊王設少府並門下署,掌管王國家事。往來事宜,幕府與門下署,多有交集。許攸亦需逐次閱覽,而後轉送門下二曹。

除此之外。幕僚考覈,人事任命,皆出南閤。許攸作爲南閤祭酒,亦有擇選幕僚之權。如南閤主簿等,皆可自聘。

主簿一職,許攸亦有心儀之選。正是與前冀州刺史王芬,共謀廢先帝之沛國周旌。先前已命人傳書,不日當舉家來投。既爲同黨,自信賴有加。許攸急於立足,陳琳、周旌,皆可爲心腹也。陳琳長於文章,周旌重諾輕死。一文一武,大有所爲。

真二千石俸,月得谷百五十斛,一歲凡得千八百石。雙食加倍。春臘二賜再倍之。授民爵十六等之大良造,歲俸八百石。授田八十六頃,授地八十六宅。另授海外三熟寄田,八十六頃。

聞海外三熟寄田,皆以畝產十五石計。八十六頃寄田,年得新谷,六萬四千五百石。折錢一千九百三十五萬。

薊國薪俸,不取錢穀各半。海外寄田,皆折算成錢,足月發放,存入貲庫賬戶。

單寄田一項,便如此豐厚。可想而知,許攸一年所得,不下五千萬。

五千萬薊鈔的購買力,有目共睹,何必多言。

一家老小,吃穿不盡。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謀其政,不得其獲。手握大權,卻無享高俸。必想方設法,折權變現。此乃人性使然。與其嚴防死守,坐視吏治崩壞。

不如明以照奸,高薪養廉。

切記,高薪養廉,非明主不可爲。若是庸主,行此舉,不啻姑息養奸。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便是臣道。

換言之。古往今來,臣所衣食,皆爲君授。君不授,唯有取之於民。

理解了君臣之道。再觀凡薊人薪資,皆由貲庫發放。僱主與傭工,簽訂券書。傭工按約定完成,由將作寺出具完工證明,傭工便可入市樓交接券書。不出三日,薪資到賬。

此乃,君之道。

窺一斑而知全豹。薊國行事,多如此風。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如若不然。少君侯必有此問:我家待你如何。

國風如此,民風必如此。

年入五千萬。如許攸自嘆,心滿意足矣。

知曉報効,又知投其所好。至於人性之弱,當可避免。

樓桑,太醫寺,病舍。

趙雲、陳到,自隨船歸國。便在舍中靜養。

趙雲腿傷日漸痊癒。陳到亦完好無損。華大夫親來診治。言,不日可出病舍。

陳到歸心似箭,欲早日將老母接回。

趙雲當與他同往。

家馬令蘇雙,隔三差五便來探望。言,已爲陳到選好神駒。

只需二人痊癒。日行千里,此去汝南,數日可回。

1.46 整齊劃一1.77 半島鎖鏈1.58 狐虎之威1.253 軍法從事169 先登陷陳169 頂級名產1.55 洛陽一日122 刀槍莫及119 司金典農1.75 永不更迭1.78 城上金烏1.22 我記下了199 千里追兇1.64 定國之謀160 能者居之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221 非人臣也1.250 與君年少1.25 張家謝禮1.88 母行子效159 無當飛軍1.99 北疆來人1.57 周不如漢1.83 蓋世英雄1.60 伏波定海174 恰如其分144 迎刃而解1.70 封侯拜相113 天命所歸105 禮樂刑政1.82 逢凶化吉1.89 終得圓滿108 浮生若夢148 三舉鄉黨152 縱敵長寇1.9 伐毛洗髓103 薊國雙壁128 勢不兩立1.67 窺其門徑135 喜得千金188 封大將軍127 萬法歸宗1.287 悉誅涼人1.289 四面樹敵1.89 五味俱全1.25 水到渠成1.4 陰陽連環1.39 一棒成名111 撤塔並港1.50 百官承式177 拔毒食鮮113 求開黨錮107 自知之明1.23 真骨舍利174 爾虞我詐1.7 酈城大建1.83 蓋世英雄140 守土有功1.85 帝國拼圖165 義而不罪1.28 暮夜有知145 機關殺陣152 烏蓮白卓14 餘毒未了1.94 百官缺席1.2 奉國守孝1.27 天下瞠目148 七色婢女132 謹遵醫囑1.80 善水良才15 安邦定國128 欲蓋彌彰1.86 好生思量1.66 百艸滋茂1.264 又見連環112 泰山捧日1.76 獻圖明志1.228 義貫金石1.38 一日成鹽158 鐵壁鏵嘴165 往昔之約155 拳拳之心179 中舨共約1.3 全身而返1.255 突施冷箭143 向海而生114 太平劫案165 往昔之約145 寡人無情1.38 誰人稱雄1.207 又見白袍1.64 萬夫莫敵1.79 十里樓桑164 王道循環1.236 兵器時代152 烏蓮白卓171 無福消受13 民情得疏167 一去不返1.59 亂我心曲
1.46 整齊劃一1.77 半島鎖鏈1.58 狐虎之威1.253 軍法從事169 先登陷陳169 頂級名產1.55 洛陽一日122 刀槍莫及119 司金典農1.75 永不更迭1.78 城上金烏1.22 我記下了199 千里追兇1.64 定國之謀160 能者居之第2086章 1.275 怒馬揚鬃221 非人臣也1.250 與君年少1.25 張家謝禮1.88 母行子效159 無當飛軍1.99 北疆來人1.57 周不如漢1.83 蓋世英雄1.60 伏波定海174 恰如其分144 迎刃而解1.70 封侯拜相113 天命所歸105 禮樂刑政1.82 逢凶化吉1.89 終得圓滿108 浮生若夢148 三舉鄉黨152 縱敵長寇1.9 伐毛洗髓103 薊國雙壁128 勢不兩立1.67 窺其門徑135 喜得千金188 封大將軍127 萬法歸宗1.287 悉誅涼人1.289 四面樹敵1.89 五味俱全1.25 水到渠成1.4 陰陽連環1.39 一棒成名111 撤塔並港1.50 百官承式177 拔毒食鮮113 求開黨錮107 自知之明1.23 真骨舍利174 爾虞我詐1.7 酈城大建1.83 蓋世英雄140 守土有功1.85 帝國拼圖165 義而不罪1.28 暮夜有知145 機關殺陣152 烏蓮白卓14 餘毒未了1.94 百官缺席1.2 奉國守孝1.27 天下瞠目148 七色婢女132 謹遵醫囑1.80 善水良才15 安邦定國128 欲蓋彌彰1.86 好生思量1.66 百艸滋茂1.264 又見連環112 泰山捧日1.76 獻圖明志1.228 義貫金石1.38 一日成鹽158 鐵壁鏵嘴165 往昔之約155 拳拳之心179 中舨共約1.3 全身而返1.255 突施冷箭143 向海而生114 太平劫案165 往昔之約145 寡人無情1.38 誰人稱雄1.207 又見白袍1.64 萬夫莫敵1.79 十里樓桑164 王道循環1.236 兵器時代152 烏蓮白卓171 無福消受13 民情得疏167 一去不返1.59 亂我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