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潛龍勿用

“雌雞化雄,確有其事。然雄雞化雌可乎?”何苗笑問。

“未可知也。”青牛師一笑而過。

席間其樂融融,與先前亡命南陽,不可同日而語。十月初冬,高臺露寒。然館中春風洋溢,滿座高朋,皆穿薄衫。冬衣不過出館登車時,短暫披身,以避風寒。車內亦有炭火暖爐。北國宜居,非親歷不可盡知也。

尤其廊下皆置內外雙層水綠琉璃落地檐窗。既絕風霜。又可飽覽南港冬景,一壁之間,如隔春秋。

俯瞰萬家燈火,遠眺碧水流光。巨馬水路,終年不凍。薊國黃金水道,帆檣如林,乘風萬里。日夜穿梭,四時不歇。繁華鼎盛,天下奇觀。

南港與臨鄉城,早連成一體。名爲五九城,實則五十之城也。故臨鄉又號『大衍之都』。人喚北都。

眺望南港,漁火相接。北都八景之南港流光。趙忠笑問三師:“辭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卻不知何故?”

甘始答曰:“《易經》共八卦,每卦六爻,加乾坤各一用爻,總計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因乾卦初九明言:潛龍勿用。故棄其一。”

青牛師又道:“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五行通氣,五行減五,剩下五十。潛龍勿用,再去其一。”

“潛龍因何勿用?”何苗醉眼矇矓。

東郭延年笑答:“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何苗又問:“龍潛何處?”

趙忠並三師,衆目睽睽,皆心有慼慼。

門下署,鸞棲館。

酒過三巡。陳琳放浪形骸,名士自風流。

難得逃出帝都虎口。再無性命之憂。尤其無需人前人後,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焉能不浮一大白。

尤其門下署,鸞棲館,距薊王宮一牆之隔。館中精舍,非王家親眷,薊王近臣不可居也。許攸得居此地,足見禮遇有加。竊以爲。論功行賞,當居首功。

陳琳與許攸,本就是同謀。休慼與共,福禍同當。如今許攸功成名就,出仕薊國,得享高俸,指日可待。謂“王陽在位,貢公彈冠”。陳琳文采斐然,學富五車。薊國怏怏上邦,如日之升。四海承平,豈無人歌功頌德,流傳後世。

“子遠可曾代爲舉薦。”陳琳酒醉,口無遮攔。足見急不可待。

“我已向司馬祭酒,舉薦孔璋。”無外人在場,許攸亦飲至微醺:“長安門學,博士祭酒,千石高俸如何?”

“聞門下報館尚缺一丞。”陳琳索性直言道:“勞煩子遠,代爲舉薦。”

“哦?”許攸一愣:“門下館丞,不過六百石俸。博士祭酒,乃千石高官。孔璋因何屈居卑官。”

“此一時,彼一時也。”陳琳言道:“門學祭酒,不過授一門之衆。然爲館丞,卻可將一家之言,放之四海。論揚名天下,勝祭酒多矣。”

“原來如此。”名士重名。許攸心領神會:“如此,自當令孔璋如願。”

“多謝子遠,成人之美。”陳琳喜拜。

“你我之間,何必拘禮。”許攸坦然受之。

陳琳心滿意足,又問道:“不知子遠,謀何高位?”

許攸閃爍其詞:“尚未知也。”

平心而論。甘夫人之事,唯薊王等,極少數人,心知肚明。且五星連珠之奇計,亦不可張揚。故名聲不顯。許攸之功,如何計數。見仁見智,亦因人而異。

私問門下祭酒司馬徽。答曰,可爲二千石官。

薊國二千石,皆爲國之宿吏,門下近臣。甚至二千及冠,幾成芊芊學子之夙願。何況三食俸。官俸、宮俸、歲俸,三項相加,便是比六百石,亦足有千萬之巨。更何況,薊國又興海外寄田。一年三熟,遠非中夏可比。薊國《圩田制》,分戶不析產,足可耕一餘三。若再加海外三熟寄田,便是天災人禍,大漢十三州十年顆粒無收。薊國百姓,亦可豐衣足食。

或有人言,魏晉之交,氣候趨寒。所謂小冰河期,顆粒無收,當作何解。

海外寄田,便是答案。

年年得此巨財。子子孫孫無憂矣。

終歸『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正因利大。好事將近,然許攸卻越發患得患失。生怕變生肘腋。

薊國六謀主,聲名遠揚。更有東孝西直,後起之秀,不逞多讓。許攸半路來投,後來居上,恐惹非議。然若滿腹經綸,屈居人下,許攸亦心有不甘。顧後瞻前,左顧右盼。便是許子遠,此時複雜心意難言。

薊王知人善用。許攸當位居何職,自二位國相以降,皆三緘其口。我大漢有功必賞,非功不侯。既有大功,自當重賞。又豈獨許攸例外。

紫淵王子館會。

便有大儒,就此事,問計儒宗鄭玄。

鄭玄答曰:“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奇相輔,守正出奇是也。許攸足智多謀,不在六謀主之下。老夫竊以爲,我主必重用之。”

“選賢用能,德才並舉。乃我不變之國策。許攸其謀,確有過人之處。然其人如何,見仁見智。有德無才,碌碌無爲耳。有才無德,遺禍四方矣。”便有大儒口出警言。

見與會衆人,紛紛附和。

儒宗笑道:“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先帝好驢,洛陽權貴,爭相效仿,乃至驢同馬價。何也,上行而下效也。我主明以照奸,光融天下。物盡其用,人盡其責。一言蔽之,趨利避害耳。”

“敢問先生,如何趨利避害。”另有大儒長揖相問。

“雖白璧微瑕,然瑕不掩瑜。”儒宗答曰:“諸君,何不拭目以待。”

待稻作畢,顆粒歸倉。

會月初大朝。薊王冠冕上殿。

封賞有功之臣。

諸如周倉、裴繼,皆入大營,或爲軍司馬,或爲軍曲候。陳到、趙雲,爲中壘左右校尉,統領白毦精卒。

待衆人各就各位。

中書令趙娥,又取薊王詔命,徐徐展開。

“許攸。”

112 果然有差1.237 生死立判104 掃榻以待1.70 海瀕廣潟162 舉棋不定147 同類相動138 必有後報1.4 大禍滔天1.59 亂我心曲188 封大將軍16 乾坤倒懸133 往甯難了1.65 形勢急轉137 百無禁忌135 佳偶天成164 四海承風1.20 軟語溫言1.68 女王之牙146 鑄軌直道1.38 明日爲王172 春晝初長201 南北俱全164 奴隸貿易1.80 關羽得子1.53 青色火焰1.224 碧血丹心156 討董聯盟51 故國在望11 珠聯璧合1.78 陸城亭侯111 神國之謀1.283 石牛糞金184 亂之道也1.75 蔡邕來了135 逆流而進133 往甯難了1.78 河北豪傑141 喬裝出兵1.64 百練清剛151 平定龜茲14 各奔東西1.78 四海英雄1.59 熟視無睹159 蟬蛻龍變172 自掘墳墓131 鳩佔鵲巢1.77 女王駕臨1.60 轉禍爲福1.74 畫地作餅143 大展宏圖1.32 公孫二雄1.93 共襄盛舉1.299 烏合之衆1.75 永不更迭152 九令五尹139 開枝散葉1.98 斯人已去1.244 徒有虛名135 爲主捉刀156 仁道在邇143 孤城剿匪1.86 炎船之主15 安邦定國61 肉袒牽羊1.46 陣前示威107 林間馬場103 薊國雙壁1.97 霞樓仙居126 價高者得1.35 三高三服154 數年之期147 河漢無極1.206 饔飧不濟196 少年無拘113 芳蘭之舉1.30 火燒雲臺1.9 修繕祖宅138 清波滌塵142 道破天機1.86 學壇祭酒137 共飲此杯104 窮無出路1.28 雌雄雙劍1.22 東西合璧108 外徵內討1.54 燕齊以安110 見縫插針162 繩之以法1.39 妾無異議159 無當飛軍1.249 唱罷登場1.242 兵棋演武1.95 白虹貫日1.60 廣而告之1.77 各有封賞133 往甯難了1.59 熟視無睹1.70 海瀕廣潟14 各奔東西1.223 歲末大事
112 果然有差1.237 生死立判104 掃榻以待1.70 海瀕廣潟162 舉棋不定147 同類相動138 必有後報1.4 大禍滔天1.59 亂我心曲188 封大將軍16 乾坤倒懸133 往甯難了1.65 形勢急轉137 百無禁忌135 佳偶天成164 四海承風1.20 軟語溫言1.68 女王之牙146 鑄軌直道1.38 明日爲王172 春晝初長201 南北俱全164 奴隸貿易1.80 關羽得子1.53 青色火焰1.224 碧血丹心156 討董聯盟51 故國在望11 珠聯璧合1.78 陸城亭侯111 神國之謀1.283 石牛糞金184 亂之道也1.75 蔡邕來了135 逆流而進133 往甯難了1.78 河北豪傑141 喬裝出兵1.64 百練清剛151 平定龜茲14 各奔東西1.78 四海英雄1.59 熟視無睹159 蟬蛻龍變172 自掘墳墓131 鳩佔鵲巢1.77 女王駕臨1.60 轉禍爲福1.74 畫地作餅143 大展宏圖1.32 公孫二雄1.93 共襄盛舉1.299 烏合之衆1.75 永不更迭152 九令五尹139 開枝散葉1.98 斯人已去1.244 徒有虛名135 爲主捉刀156 仁道在邇143 孤城剿匪1.86 炎船之主15 安邦定國61 肉袒牽羊1.46 陣前示威107 林間馬場103 薊國雙壁1.97 霞樓仙居126 價高者得1.35 三高三服154 數年之期147 河漢無極1.206 饔飧不濟196 少年無拘113 芳蘭之舉1.30 火燒雲臺1.9 修繕祖宅138 清波滌塵142 道破天機1.86 學壇祭酒137 共飲此杯104 窮無出路1.28 雌雄雙劍1.22 東西合璧108 外徵內討1.54 燕齊以安110 見縫插針162 繩之以法1.39 妾無異議159 無當飛軍1.249 唱罷登場1.242 兵棋演武1.95 白虹貫日1.60 廣而告之1.77 各有封賞133 往甯難了1.59 熟視無睹1.70 海瀕廣潟14 各奔東西1.223 歲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