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難言之隱

若奉佛,可得“就食”並“除役”。何樂而不爲。至於長生不老,皆是後話。且先將肚皮填飽。

對芸芸衆生而言,終歸飽暖思淫。

得交揚二州,江東八郡。並袁術所據,江北廬江、九江二郡。合肥侯計有十郡。將防線逆推至江淮。袁術又厲兵秣馬,欲上擊江夏、下攻廣陵。荊州牧劉表,徐州牧陶謙,如臨大敵。北線壓力驟減。正如薊王用兵,出其不意。常反其道而行之。趁滴水成冰,冬季興兵。憑藉薊國冠絕天下之軍備武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

立冬之後,大河上下,萬里冰封。長江沿岸,稍覺微寒。嶺南更是溫潤如春,吹面不寒。兵發交州,攻略蒼梧、鬱林二郡。絕,益州牧劉焉東進,荊州牧劉表南下,之路,納交州入懷爲其一。得二大郡,可防士燮兄弟,首鼠兩端,心生反意乃其二。更有甚者,與荊南四郡接壤,分劉表荊南之兵,爲袁術逆襲江夏助力,是其三也。

爲此戰,合肥侯並羣雄,已謀劃多時。

散朝後,羣雄出殿。各有喜色。亂世之中,保全家小,於朝堂之上,得一席之地。非豪傑不可爲也。再看關東曹呂之爭。八廚之張邈,素與曹孟德交厚。然大是大非,私交再厚,又能如何。如我等,偏安一隅,作壁上觀。未嘗不是人生幸事。

“大將軍留步。”正是黃門令黃綱。

“何事。”袁紹聞聲駐足。

“陛下有請。”黃綱近前言道。

袁紹心領神會:“前方引路。”

步入後殿,合肥侯已更換常服。袁紹肅容下拜,禮數週全:“叩見陛下。”

“大將軍免禮。”合肥侯和顏悅色:“坐。”

“謝陛下。”袁紹再拜就坐。

“大將軍可知天師道。”合肥侯先問。

“乃張天師所創。聞漢中五斗米,便出天師道。”袁紹答曰。

合肥侯輕輕頷首:“制命術,大將軍知否?”

“未知也。”袁紹不解:“陛下何故有此問。”

“薊王傳書在此,大將軍一觀便知。”合肥侯取薊王手書示之。

袁紹不疑有他,雙手接過。細觀之後,方知茲事體大:“天下竟有此奇術。”

“二程美人,既身中此術。料想,程貴人亦無可免。”合肥侯言道:“大將軍以爲,該當如何。”

“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亂語。”袁紹轉而言道:“薊王既能破此術,何不請薊王相助。”

“薊王言,除此術,十分兇險。稍有不慎,恐難兩全。”合肥侯慨嘆。

薊王雖未道明詳情,然合肥侯卻深信不疑。畢竟,薊王麒麟聖體,神鬼辟易。時宮中“珊瑚婦人”枯萎將死,乃被薊王救活。宮中傳聞,薊王近身,珊瑚婦人穢氣盡出,如駕霧騰雲。再取赤金琉璃罩身,方令珊瑚婦人續命至今。足見薊王天生。尋常人等,又如何能相提並論。

慮及此處,袁紹亦心知:“如此,陛下不可不防。”

“朕之貴人,如何防備。”合肥侯言道。

“這……”袁紹一時無言。

合肥侯隱疾,袁紹亦從袁皇后處,略知一二。袁皇后至今仍是完璧之身。合肥侯專寵程貴人,必事出有因。

且宮中傳聞,二位皇子,皆是食母餵養。非程貴人親自哺育。合肥侯夜夜臨幸,必有難言之隱。

靈光一現,袁紹忽生急智:“時有道士琅邪于吉,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既是仙門之術,何不請仙人除之。”

“于吉之名,朕亦有耳聞。昔日薊國羣仙會。解讖代漢者,宗王也。”合肥侯不置可否。

“正是此人。”袁紹又道:“臣聞,天下黃老,分清領與污衣。天師道欲一統諸夏仙門,卻未能如願。今烏角先生左慈,領污衣投薊王門下,坐鎮隴右四海館。清領道于吉卻遠避江東。陛下或可一試。”

“哦?”合肥侯這便醒悟:“如此說來,清領道于吉與烏角先生左慈,分數二家。”

“正是。”袁紹答曰。

俗謂,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左慈與于吉,必難相容。故於吉才遠遁江左,避其鋒芒。

既不能爲薊王所用,當可爲朕用之。

心念至此,合肥侯這便定計:“速請于吉入宮相見。”

“喏。”袁紹領命自去。

掘鯉西澱。

寢宮二重,七重華蓋,合歡鴛鴦榻上。

忽覺清涼送爽。受此一激,甯貴人悠悠轉醒。

“貴人勿動。”便有女侍醫柔聲言道:“施藥未好。”

忽憶起昨夜,夫君微醺私語:姐姐隱疾愈否?

不及答話,已被先奪。“退紅香汗溼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嬌淚半垂珠不破,恨君瞋折後庭花。”

再看左右,帷中只己一人。一時羞澀難當。着急未退,又泛起蜜意柔情。絲絲縷縷,重重疊疊,似無窮無盡。彷彿與夫君,再無膈膜,更無芥蒂。

“夫君何在?”甯貴人羞澀發聲。

“王上正於前殿宴客。”女侍醫柔聲答曰。

“客從何來?”甯貴人又問。

“聞是洛陽故人。”女侍醫答曰。

“洛陽故人?”甯貴人心思微動。必是小弟京中故交。無非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等人。轉念一想,三人皆爲羣雄,干係重大,豈能輕身至此。卻不知,小弟京中所交,還有何人。

罷了。既爲人婦,何須再胡思亂想……

船宮前殿。

薊王設宴,款待來賓。

主客不是旁人,正是白馬寺中慧學高僧,康僧巨。

多年前,安世高坐化。便由康僧巨,主持火葬。並親手將安世高舍利,贈於劉備。時安世高弟子,南陽韓林、潁川皮業、會稽陳慧,皆外出佈道,不在京中。安世高,自覺陽壽已盡,隻身返京,見過劉備後,安然辭世。這才引出重重恩怨糾葛。乃至介入佛道之爭。揭開天下大勢,冰山一角。

今,康僧巨,攜安世高三大弟子,韓林、皮業、陳慧,聯袂而來。

必有大果因。

時下,佛門尚無諸多清規戒律。飲食起居,入鄉隨俗,與時人大同小異。

饒是如此。薊王亦盡除油脂葷腥。置米羹素湯,以茶代酒。盡地主之誼。

120 隨行就市163 女亞馬遜!1.36 兵亂在即1.40 何懼偷生121 萬舟齊發139 八日之幸161 孤燕折翅116 各有所求124 獻履貢襪180 故技重施1.60 故人夜來198 大權獨攬1.270 養女齊聚121 非此即彼1.7 野火將熄188 舉火爲先114 割肉飼虎1.70 王道如砥1.77 望洋興嘆148 附內而生1.200 窮兇奇虣1.5 空穴來風1.53 望廬而還199 半天一夜149 半壁江山1.225 斜趨漢津134 累世通家126 投其所好1.23 真骨舍利186 當仁不讓31 春秋決獄139 不爭正妻1.277 賊臣授首1.83 蓋世英雄1.85 推己及人190 封賞羣臣1.43 天機莫測175 菩薩女蠻1.277 賊臣授首1.64 懷瑾相報1.53 馳名中外19 編戶分遷1.223 陌路相逢135 兵出隴右1.86 義舍病院1.78 風起雲蒸1.69 義立而王179 胴體雕青105 天師三分1.277 賊臣授首1.92 姑息養奸1.93 香餌懸魚105 胡口奪食1.32 一線生機172 席珍待聘71 三令五申170 自斷股肱1.70 青徐流民1.90 班師回國1.56 拱手相送113 七國聯盟124 上公九命1.24 君前披香1.36 計中之計1.34 牛刀割雞134 君何所求129 欺君太甚160 巧不如拙1.23 投桃報李100 喜事將近165 天下至理138 盡如人意167 薄海從風180 破解之策192 兵進隴關1.93 葡萄苜蓿81 俱合法相1.47 爲朕所用178 天下表率71 如同吹灰129 各方博弈1.220 迫在眉睫135 爲主捉刀1.52 洛陽金市1.23 督亢城倉131 麒麟送子172 三日獵狩1.72 天下黎庶1.65 掃平天下199 失之交臂1.7 無郭之都174 以謝天地11 反客爲主1.79 河間奼女132 爲君取食1.78 河北豪傑102 家國天下190 迷途知返1.25 相遇上陵
120 隨行就市163 女亞馬遜!1.36 兵亂在即1.40 何懼偷生121 萬舟齊發139 八日之幸161 孤燕折翅116 各有所求124 獻履貢襪180 故技重施1.60 故人夜來198 大權獨攬1.270 養女齊聚121 非此即彼1.7 野火將熄188 舉火爲先114 割肉飼虎1.70 王道如砥1.77 望洋興嘆148 附內而生1.200 窮兇奇虣1.5 空穴來風1.53 望廬而還199 半天一夜149 半壁江山1.225 斜趨漢津134 累世通家126 投其所好1.23 真骨舍利186 當仁不讓31 春秋決獄139 不爭正妻1.277 賊臣授首1.83 蓋世英雄1.85 推己及人190 封賞羣臣1.43 天機莫測175 菩薩女蠻1.277 賊臣授首1.64 懷瑾相報1.53 馳名中外19 編戶分遷1.223 陌路相逢135 兵出隴右1.86 義舍病院1.78 風起雲蒸1.69 義立而王179 胴體雕青105 天師三分1.277 賊臣授首1.92 姑息養奸1.93 香餌懸魚105 胡口奪食1.32 一線生機172 席珍待聘71 三令五申170 自斷股肱1.70 青徐流民1.90 班師回國1.56 拱手相送113 七國聯盟124 上公九命1.24 君前披香1.36 計中之計1.34 牛刀割雞134 君何所求129 欺君太甚160 巧不如拙1.23 投桃報李100 喜事將近165 天下至理138 盡如人意167 薄海從風180 破解之策192 兵進隴關1.93 葡萄苜蓿81 俱合法相1.47 爲朕所用178 天下表率71 如同吹灰129 各方博弈1.220 迫在眉睫135 爲主捉刀1.52 洛陽金市1.23 督亢城倉131 麒麟送子172 三日獵狩1.72 天下黎庶1.65 掃平天下199 失之交臂1.7 無郭之都174 以謝天地11 反客爲主1.79 河間奼女132 爲君取食1.78 河北豪傑102 家國天下190 迷途知返1.25 相遇上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