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移花接木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蔣幹託辭告退,董太皇遂起身罷筵。

聞蔣幹車駕出宮。少帝這才安心。話說,少帝亦想過,二宮太皇必有所圖。奈何投鼠忌器。董重並董承,皆身陷黃門詔獄。滿門老小悉數圈禁。董太皇還能有何所爲。

唯請動薊王這尊大神。奈何薊王恪守臣節,不參與帝王家事。本欲故技重施,假賜婚爲名,引薊王上洛。奈何時至今日,薊王對漢室已仁至義盡。不願再染洛陽是非。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諸侯王亦如此。先前,薊王早有明言。只輔政滿五年。如今少帝剪除二戚之害,獨掌大權。此時回京,便有奪權之嫌。薊王威信天下,豈能冒然行事,爲天下所詬病。

故左思右想。此事,二宮太皇,當無從如願以償。

心念至此,少帝洋洋得意。然亦需謹慎。遂暗命史夫人,“見機行事”。

所謂“謀定而後動”。

由表及裡。送嫁函園乃是表面功夫,逃脫虎口才是保命手段。

此乃移花接木,瞞天過海之計也。

婚期定於八月初。

掐指一算,已不足月。即便諸事從簡,君王婚事,亦非一日之功。

“一張一馳,文武之道。”文武之道,便是取勝之道。

萬事皆備,只待東風。

西園,長樂宮,長秋殿。

得長樂太僕趙忠密報,簾內何太后不置可否。

趙忠言道:“此事存疑。董太皇將將賜婚薊王。尚不足年,何故二賜。且尚書令新喪,養女便行婚嫁,雖說以日易月,乃帝王家事。曹節一介家奴,焉能循此例。”

“事急從權,便宜行事。”何後言道:“且以日易月,非論曹節,乃論薊王也。”言下之意,薊王乃漢室諸侯,自當循此例。

趙忠又道:“先前,董太皇欲行迎親。然陛下不許。後改送嫁。一迎一送,帝后相爭,可見一斑。”

“我兒除外戚之心,董嫗焉能不知。”何後冷笑:“唯有薊王臨朝,方得一線生機。”

言及此處,趙忠密語相告:“先前,大將軍攻打二宮。火燒永樂宮並雲臺。時二宮太皇,皆安然無恙。傳聞乃爲曹節所救。老奴曾有耳聞,雲臺之下,另有玄機。”

“且說來。”何後心中一動。

“桓帝年間,‘安侯(安世高)’東來。與帝相交莫逆,常秉燭夜談,抵足而眠。安侯之妹,有國色。爲帝所幸,並育有一女。便是尚書令養女,安素。”

“竟有此事。”何後眸生異彩:“如此說來,安素乃大漢長公主。”

“正是。”趙忠語不驚人死不休:“又傳,安侯與其妹,本是夫妻。後入佛門,遂深以此爲恥。東入漢土,更諱莫如深。不相往來。桓帝只當是尋常兄妹。豈料二人……”

“安侯遠赴江左,可與此事相關。”何後追問。

“恐便是此因。”趙忠言道:“只因安侯察覺,安氏非是仰慕,乃行報復。恐傷及桓帝,故才言辭阻止。豈料事與願違。安氏竟誕下一女。雖未能母憑子貴,卻也深受寵愛。桓帝更不惜,暗掘地道,與之私會。”

“莫非,雲臺暗藏地道。”何後終於醒悟。

“老奴亦是道聽途說。”趙忠素來謹慎。話裡話外,留有餘地。

“如此說來,董嫗……”電光石火,何後已窺破天機。

趙忠索性言明:“趁送嫁之機,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也。”

何後遂想通一切:“一併將董侯帶走,逃離京畿。”

擡頭見趙忠欲言又止,何後問道:“可還有隱秘?”

趙忠逐字逐句:“傳聞,先帝《起居遺詔》,已入薊王之手。”

“嘶——”何後倒吸一口涼氣。

趙忠眼中含懼,明知故問:“遺詔、遺子(遺孤),皆入薊國。董太皇意欲何爲?”

“廢長立幼!”何後霍然起身。

趙忠躬身下拜:“太后明見。”

少頃,何後又問:“此舉之利害,與朕何如?”

萬事先言利害。何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趙忠甚是欣慰:“老奴竊以爲,事若能成,利大於害。然若不成,有百害而無一利。”

“何以見得。”何後皺眉。趙忠之言,顯然與何後心中所想,略有參差。

“回稟太后。”趙忠言道:“若事成,則三帝並立。得薊王相助,董侯勢強,二帝勢弱。必行合縱連橫,據大河自守。陛下爲得太后相助,必行善待。何車騎之危可解也。事若不成,計爲陛下所破。惱羞成怒,必除之而後快。董太皇並董侯,自難逃一死。爲行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必延禍太后及何車騎滿門。‘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便是所謂‘因時而動’也。”

何後輕輕頓首:“太僕所言,不無道理。”

“太后謬讚。”趙忠豈敢居功。

“爲今之計,該當如何。”何後遂問。

“敢問太后,王美人貴子,太后麟兒,在薊王心中,孰輕孰重。”趙忠不答反問。

“自是麟兒無疑。”何後毋庸置疑。

趙忠終是坦露心機:“若先帝遺詔,廢長立賢。貴子並麟子,薊王欲立誰子爲帝?”

“自然是……”何後終於醒悟:“莫非,太僕欲行‘將計就計’。說(shuì)朕一併北上。”

“此次二女同嫁。甥馮氏,乃西園八校尉之馮芳女。”趙忠出謀劃策:“太后‘遣人送嫁’,亦是人之常情。那時,可令其由西園出嫁。太后只需暗中隨行,車入函園,大勢既定。”

“不可。”何後言道:“朕若孤身北上,何車騎必死矣。”

不出意外。趙忠又獻一策:“待太后車駕出園,何不趁勢起兵,攻入北宮。營救何車騎。萬餘西園衛,正當大用。”

言罷無聲。

擡眼偷窺,只見何後似笑非笑,莫測高深。

“太僕之意,朕已盡知。且退下吧。”

“喏。”趙忠驚疑不定,躬身告退。困守洛陽,自尋死路。爲何太后不納忠言。

待殿中只剩母子二人。何後這才喃喃低語:“董嫗北去,宮中再難覓敵手矣。”

1.9 策封爲王155 果然民貴178 一門爭義1.8 北面而事1.5 奉身以死197 運籌決算198 千里救主18 張家小胖1.33 天助我主131 再造新莽1.254 忽然而已113 冰釋前嫌118 元服之禮1.20 嶄露頭角132 爲君取食1.28 豎子成名197 因時而化1.46 鷹擊長空145 督亢秋成41 早去早回1.82 年末大賞168 面面俱到1.64 自降身份1.26 開荒種田112 果然有差170 自斷股肱1.3 風潮不減1.87 富貴同享1.62 風月常新119 單刀直入189 夾縫偷生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235 演武十器1.45 權利覺醒1.59 飽虎飢鷹198 大權獨攬100 與我一戰113 求開黨錮1.76 難分良泰140 守土有功1.42 善利其器1.265 大有玄機1.47 丹陽勁卒127 先入爲主1.66 海賊中計113 冰釋前嫌21 驢馬同價112 泰山捧日1.66 百艸滋茂184 羔羊之素1.93 再築新城140 懷利相接1.65 攻略壽春12 爲君之道12 二戚之爭1.62 絕非杜撰15 平輩相交1.54 五齊之甘1.97 板上釘釘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7 運籌決算163 萬一之率101 明示萬里1.300 出頭之機171 無福消受150 勢如水火1.236 兵器時代126 名公之胄110 金聲玉振1.82 捷足先登118 義重於生1.30 火燒雲臺190 迷途知返1.36 籠中之鳥161 畢協賞罰1.69 貨比三家115 天下都北1.84 護氐校尉15 退居其次132 人心難琢1.77 蜩螗之鳴1.60 楛矢貫隼17 甄選女官141 父子十祿1.290 春王正月159 無當飛軍1.93 少年長吏172 三日獵狩1.263 羌煮貊炙1.63 築城爲先1.56 痛並樂極155 恩威並濟215 按兵不動192 火燒西園110 熊羆入夢1.56 風向突變1.45 生死大敵171 朝令夕改111 義高於律1.68 以和爲貴
1.9 策封爲王155 果然民貴178 一門爭義1.8 北面而事1.5 奉身以死197 運籌決算198 千里救主18 張家小胖1.33 天助我主131 再造新莽1.254 忽然而已113 冰釋前嫌118 元服之禮1.20 嶄露頭角132 爲君取食1.28 豎子成名197 因時而化1.46 鷹擊長空145 督亢秋成41 早去早回1.82 年末大賞168 面面俱到1.64 自降身份1.26 開荒種田112 果然有差170 自斷股肱1.3 風潮不減1.87 富貴同享1.62 風月常新119 單刀直入189 夾縫偷生第2098章 1.287 王者見王1.235 演武十器1.45 權利覺醒1.59 飽虎飢鷹198 大權獨攬100 與我一戰113 求開黨錮1.76 難分良泰140 守土有功1.42 善利其器1.265 大有玄機1.47 丹陽勁卒127 先入爲主1.66 海賊中計113 冰釋前嫌21 驢馬同價112 泰山捧日1.66 百艸滋茂184 羔羊之素1.93 再築新城140 懷利相接1.65 攻略壽春12 爲君之道12 二戚之爭1.62 絕非杜撰15 平輩相交1.54 五齊之甘1.97 板上釘釘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97 運籌決算163 萬一之率101 明示萬里1.300 出頭之機171 無福消受150 勢如水火1.236 兵器時代126 名公之胄110 金聲玉振1.82 捷足先登118 義重於生1.30 火燒雲臺190 迷途知返1.36 籠中之鳥161 畢協賞罰1.69 貨比三家115 天下都北1.84 護氐校尉15 退居其次132 人心難琢1.77 蜩螗之鳴1.60 楛矢貫隼17 甄選女官141 父子十祿1.290 春王正月159 無當飛軍1.93 少年長吏172 三日獵狩1.263 羌煮貊炙1.63 築城爲先1.56 痛並樂極155 恩威並濟215 按兵不動192 火燒西園110 熊羆入夢1.56 風向突變1.45 生死大敵171 朝令夕改111 義高於律1.68 以和爲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