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玩於股掌

“這……”聞此言,二老面面相覷。然細思量。又皆知甯姐姐此言非虛。薊王行事,素來磊落。從不濫用權謀之術。若知江山社稷,如此苟且得來。定不會接盤。

若無人接盤。天下棋局,要之何用?

不等二老起身,甯姐姐忽問:“二位叔父,可知‘三方勢力’。”

“未知也。”二老搖頭。此乃薊王首創,古往今來,並無記錄。自無出處。二人即便是飽學之士,亦無從得知。

“平原術士襄楷、劉惇,叔父可曾聽聞。”甯姐姐追問。

“襄楷略有耳聞,劉惇其人如何,未可知也。”除此之外,二老一無所知。

“如此,叔父且自去。”

“喏。”

事不宜遲。二老遂去信洛陽太學,轉呈黨魁知曉。如前所說。前後二次黨錮,多少同黨慘死監牢。利刃加頸,飛來橫禍,當如何死裡逃生,善保有用之軀以待君子報仇,十年未晚。浸淫二十載後,餘黨早已駕輕就熟。

殘餘黨人,遂以太學爲基。書信往來,皆由太學生轉呈。書不著名,稱不提字。便是外泄,無頭無尾,亦無從查起。只道是尋常家書而已。

黨人筆筆血淚,觸目驚心。試想,餘下人等,又如何能不引以爲鑑,切莫重蹈覆轍。

目送二老出堂。甯姐姐凝眉苦思。

襄楷其人之於天師道,亦算是同道中人。本以爲,不過(棋)盤中一子,作用有限。豈料背後竟還有三方勢力,蟄伏局中。伺機而動。便是甯姐姐,亦始料未及。

“當真小覷了天下英雄。”心念至此,甯姐姐遂傳書魯國相宋奇,詢問當年奉命進出王芬府邸詳情。

“阿父,定要護佑三墩,一切安好。”甯姐姐衝堂前墳塋,喃喃低語。

陽港水砦,三足踆烏船宮。

主臣齊聚。依慣例,由幕府中丞賈詡,將累日來,朝中內外,各方異動,詳加梳理,上稟主公劉備,告知各位同僚。

“何車騎調麾下亡胡百騎入府。又招募園中良工,仿主公東郭府邸,改造車騎將軍府。董驃騎近日上朝,忽改走廣陽門。不與何苗同路。太后新募三千板楯蠻兵,已入西園衛。訂購三千套樓桑兵甲,皆需百鍊清鋼。董太皇並竇太皇,前日同遊濯龍園。登華雲號,與舞陽君相見。”

“何苗與董重,各自招兵買馬,又互不相見。”薊王遂言道:“可是密詔外泄。”

“主公明見。料想,乃何苗先知,董重稍後得知。何太后、董太皇,也已知曉。此事看似蹊蹺,實則有意爲之。臣竊以爲,設謀之人,早已料定,‘衣帶詔’定會外泄。造‘二虎相爭’之勢也。”

“文和之意,乃張儉有意爲之。”劉備言道。

“十有八九。”賈詡之智,毋需多言。

荀攸亦窺破端倪:“衣帶詔,初由董卓暗中傳遞。後才見張儉現身。臣竊以爲,‘此詔,已非彼詔’。有人將計就計,淈泥揚波。將參與各方,玩於股掌之上。”

“三方勢力。”薊王一語中的。

“正是這羣鼠輩。”田豐言道:“竇太皇之初衷,或早被人利用。假太皇名義,暗行不軌。又知主公恪守臣節,行事從未僭越。顧有恃無恐,包藏禍心。誤中奸計,各方勢力雲集,皆來分一杯羹。自是利益使然。”

“襄楷、劉惇,先後斃命。還有何方高人,承其衣鉢。”劉備居高下問。

“京畿方士匯聚。尤以千秋觀居多。千秋觀衆,又以西王母派居首。”沮授言道:“主公或可從此處着手。”

“如此,且約上元夫人,船宮相見。”薊王當機立斷。

“喏。”便有云霞衛,出殿傳命。

“報!”另有女衛入殿:“巴蜀來函。”

“速呈來。”劉備大喜:“必是張魯手書。”

先前薊王六百里去信米倉山。詢問雲臺山上,尋覓襄楷前後諸情。

張魯不敢怠慢。遂與張玉蘭回憶登山前後,事無鉅細,娓娓道來。薊王看後,傳閱衆人。

其中諸如:“今漢氣數已盡,回天乏術”,“火精之子,衰漢而三興”,“牡麒牝麟,雌雄莫辨”,“合而爲一,天下可安”。種種讖言,便是諸謀主,急切間亦難會其意。

還有那顆閉關煉成的“九轉金丹”。究竟有何功效,衆人更不得而知。

“以上種種隱情,左館長,爲何只字未提。”沮授疑道。

賈詡回憶左慈所書,這便答曰:“左館長言,天機不可泄。故對襄楷之死,諱莫如深。並非刻意,隱瞞不報。”

“化外方士,難以捉摸。”田豐皺眉道:“是敵是友,模棱兩可。”

“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賈詡已窺破此局之兇險:“各方相互忌憚,暗中戒備,引而不發。稍有不慎,突施冷箭。乃至刀兵相向。血流成河,不過旦夕之間。‘積羽沉舟,羣輕折軸’,便是指此。”

言下之意。重壓之下,必有一方,先行崩潰。打破均勢,引發兵亂。遂起連鎖反應,乃至時局崩壞。一發而不可收拾。

“若待勢成,不死不休。”荀攸面色凝重:“臣,難以想象。此四方殺局,竟是一羣化外方士所布。將三宮帝后,何董二戚,並天下黨人,玩弄於股掌之上。能有此手腕,何必藏身山野,與野獸爲伴?”

“此殘局,當如何破解。”劉備又問。

“勸張儉致仕,送守丞歸國。命董卓、袁紹等,州牧、太守,各司其職,各就各位。切勿滯留京畿。詳查京中方士,尋找三方勢力之蛛絲馬跡。”賈詡初有應對。

劉備輕輕頷首:“依計行事。”

“喏。”

待羣臣拜退,長姐入殿。

“衣帶密詔,族兄並未裹挾其中。無故撤離,必生間隙。”長姐柔聲道:“不如待上巳節後,與妾同歸。”

“長姐所慮,甚是周全。”劉備笑道:“弟,實無意義。”

“劉惇之死,至今百思不解。”長姐言道:“正因如此,更需謹慎。族兄累日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正因難洗嫌疑。此,亦或是賊人疑兵之計也。”

“長姐之意,弟已盡知。”劉備欣然一笑,未曾反駁。

134 鮮卑利亞1.29 奮威揚武187 西運東輸174 恰如其分128 堂議三問1.34 內憂外患141 投水而舂127 金絲毛毯168 英雄當出170 乞伏來投147 雙食君俸218 贈刀之義192 漢矛無纓165 片羽吉光157 至人無己199 半天一夜192 言行若一161 兵發關西1.93 花開七朵1.263 羌煮貊炙119 匡弼輔正122 火燒濮陽210 喧賓奪主1.53 人生百戲170 乞伏來投187 西運東輸1.35 西烏鐵騎190 封賞羣臣1.84 海賊寶藏1.44 螽斯衍慶146 大而化之1.73 謠言四起149 乘風而至147 河漢無極173 合浦珠還116 如日之升154 一念之間1.47 以儆猢猻110 門下五吏1.70 孤芳自賞12 二戚之爭1.95 互相成全251 英雄輩出1.5 舌綻春雷153 以身擋箭1 分兵入關127 金絲毛毯104 我與爭鋒1.45 權利覺醒1.230 列宿歸位15 督亢新城1.99 冠軍履鋒125 急流勇退160 能者居之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205 長安小聚184 心有羈絆10 入九龍門1.95 閉門謝客143 大展宏圖138 王親國戚1.72 血染清溪1.236 兵器時代143 雜羌兵諫1.8 馬桶廁籌1.84 早朝晏罷1.98 千金之軀1.292 威制天下1.70 佛道之爭211 入主小沛101 問鼎中原182 汝奈孤何1.242 兵棋演武1.60 衆國津徑12 爲君之道1.9 車輪舫舟1.32 銅錢雨落1.59 熟視無睹1.45 權利覺醒137 百無禁忌180 身有所長145 貴麟二子109 麴氏先登136 後果前因1.87 大漢風骨166 秦薊之好197 福莫大焉1.62 一日破膽121 避實擊虛51 藏龍臥虎10 大夢初醒1.242 兵棋演武1.220 迫在眉睫158 鐵壁鏵嘴1.83 誅心之謀118 吐剛茹柔1.258 激勵三軍1.24 麒麟之子161 獵殺遊戲18 千里圩田
134 鮮卑利亞1.29 奮威揚武187 西運東輸174 恰如其分128 堂議三問1.34 內憂外患141 投水而舂127 金絲毛毯168 英雄當出170 乞伏來投147 雙食君俸218 贈刀之義192 漢矛無纓165 片羽吉光157 至人無己199 半天一夜192 言行若一161 兵發關西1.93 花開七朵1.263 羌煮貊炙119 匡弼輔正122 火燒濮陽210 喧賓奪主1.53 人生百戲170 乞伏來投187 西運東輸1.35 西烏鐵騎190 封賞羣臣1.84 海賊寶藏1.44 螽斯衍慶146 大而化之1.73 謠言四起149 乘風而至147 河漢無極173 合浦珠還116 如日之升154 一念之間1.47 以儆猢猻110 門下五吏1.70 孤芳自賞12 二戚之爭1.95 互相成全251 英雄輩出1.5 舌綻春雷153 以身擋箭1 分兵入關127 金絲毛毯104 我與爭鋒1.45 權利覺醒1.230 列宿歸位15 督亢新城1.99 冠軍履鋒125 急流勇退160 能者居之第2090章 1.279 與世推移1.205 長安小聚184 心有羈絆10 入九龍門1.95 閉門謝客143 大展宏圖138 王親國戚1.72 血染清溪1.236 兵器時代143 雜羌兵諫1.8 馬桶廁籌1.84 早朝晏罷1.98 千金之軀1.292 威制天下1.70 佛道之爭211 入主小沛101 問鼎中原182 汝奈孤何1.242 兵棋演武1.60 衆國津徑12 爲君之道1.9 車輪舫舟1.32 銅錢雨落1.59 熟視無睹1.45 權利覺醒137 百無禁忌180 身有所長145 貴麟二子109 麴氏先登136 後果前因1.87 大漢風骨166 秦薊之好197 福莫大焉1.62 一日破膽121 避實擊虛51 藏龍臥虎10 大夢初醒1.242 兵棋演武1.220 迫在眉睫158 鐵壁鏵嘴1.83 誅心之謀118 吐剛茹柔1.258 激勵三軍1.24 麒麟之子161 獵殺遊戲18 千里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