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表裡相合

薊王臨朝,威赫天下。恰逢少帝繼位,且已上表,詔告天下,只輔政五載。又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薊王輔政以來,首次正月旦會。自然無比隆重。

大漢十三州,西域五十五國,漠北、嶺南百蠻。大漢四裔,無有缺席。錢糧多寡是一回事,來與不來便是另一回事。豈不聞“千里送鵝毛,禮輕人義重”。薊王難得長情之主,焉能不跋山涉水,披荊斬棘,遠涉萬里,趕來與會。

上計時,若能被薊王慧眼識英,平步青雲,指日可待。更何況,即便滿五載後,就國。以薊國今時今日之蒸蒸國力。放之四海而皆準,不過是早晚。出仕薊國之重重利好,遠非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之今漢官場可比。於是乎,衆郡奉計,多是主吏親出,並非如先前那般,只遣上計吏赴京即可。

終歸是,無利不起早。

近水樓臺先得月。朝堂既遷入二崤城,大典又在瑤光殿前。故上計使團,皆效仿前車,奔走入函園,入住客堡。九堡連橫,合稱二崤城。單橫豎一里的旅堡,足可與城邑媲美。數萬上計使團,悉數容納。仍有富餘。

大漢郡縣主官,齊聚一堂。四百年罕有。開句玩笑:若伏一支奇兵於園內,今漢吏治無存矣。

玩笑終歸是玩笑。有輔漢幕府精兵拱衛,函園固若金湯。薊王船宮亦泊於水砦,焉能有毫釐之失。

千載難逢,大漢官場,濃縮十里之地。郡縣官吏,互相結交,宴請不斷。遂成歲末,函園一景。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便是各縣令長,亦不例外。編戶多少,收成幾何。互相詢問,各自嘆息。終歸是江河日下,世道艱難,各地無有例外。尤以大族之害,爲禍尤勝黃巾。隱匿人口,吞併田地。圈佔山林,結牆築塢,豢養私兵部曲以自保。相互攀親帶故,尾大不掉。乃至陽奉陰違,不遵敕令。試想,租賦又能收支多少。

雖說廢史立牧,取禍之道。然重症用猛藥。先續命,再治病。

劉備竊以爲,爲何江左多宗賊。只因關東多名門。時至今日,名門與宗賊,實爲一丘之貉。行事作風,如出一轍。唯一不同,吃相難看與否。名門在朝野廣有勢力。而江左豪右,政治資本趨弱。此亦與大漢地域相符。時下,乃處於大河文明的頂峰。後世才漸南下,轉至長江流域。時下江左,較之關東,地廣人稀,未及大規模開發。

宋時“蘇湖熟,天下足”,明時“湖廣熟,天下足”的兩湖平原,今還是雲夢大澤。乃巫山神女派,修仙之地。

故而,從話語權的角度而言。關東遠勝江左。扼天下喉舌,秉書錄刀筆。於是乎,唯有江左宗賊,見於史記。

單從隱匿人口,吞併田地,圈佔山林,結牆築堡而言,南北並無差異。

天災人禍,自耕農紛紛破產,被宗賊豢養在高牆之內。此舉,對以編戶齊民製爲基石的大漢而言,不啻病入膏肓,致命一擊。編戶大量消失,意味着財政迅速惡化,吏治隨之衰敗,制度蕩然無存。局勢連環崩壞。軍閥混戰,割據中原。不可逆轉。

孟德曾言:“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說的便是這個理。

單從此處着眼。劉備與曹操,並無不同。故孟德又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或有人言,曹操比劉備,佔了出身的巧。事實上,待三國鼎立時,“非劉不王”的出身,反成了曹操之劣。許昌諸多動盪,皆因封魏王而起。漢末時,人心思亂,待諸侯爭霸,人心又思漢。本以爲孟德乃伊、霍,豈料到老變王莽。追悔莫及也。

一言蔽之。袁紹、曹操、劉備三人:袁紹前期無敵,曹操中程發力,劉備後來居上。

薊王屯田二十載。時至今日,早已補滿先天之不足。千里封國,千萬國民。手握八關,屯兵函園。外開四都護府。雖心中時時自醒。然,平心而論。天下還能崩壞到哪去?

別說三國鼎立,便是諸侯爭霸,亦全無可能。

除非劇情殺。

光熹二年(187年),正月旦會,如期而至。

二崤城中堡,四門大開。居於旅堡的外邦及郡國上計使團,公車入西門。繞行瑤光殿一週(環島),列隊下車。郡、國計吏,立於殿前南側,面北。外邦使團,立於殿前東側,面西。

宗室諸劉,車駕入北門。繞行瑤光殿一週,次第下車,立於殿前西側,面東。

文武百官,車駕入南門,繞行瑤光殿一週,列隊立於殿前中庭。

薊王車駕入東門,往後殿伴駕。

吉時已到,薊王護少帝並竇太皇儀仗,出殿,臨軒。

太皇並少帝落座後,羣臣叩拜,三呼萬歲。尤其三呼萬歲,乃薊王欽定增設。世代沿襲。

少帝並太皇,起身回禮,稱“爲君興”。“興”,“起”也。

劉備立於軒下。高於百官,低於太皇並少帝。

“百蠻貢職”、“衆郡奉計”,典禮依次進行,未有差池。

即便衆郡奉計,慘不忍睹。然經潤色後,琅琅上口。乍一聽,非但無過,似還頗有建樹。聽得少帝津津有味。

薊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自當乏善可陳。

比起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太皇並少帝。立於軒下,身長八尺,神光內斂之大漢(一)薊王,百官親眼得見。方知傳言非虛,名副其實。人中麒麟。

心中各自嗟嘆。薊王風姿,廣爲流傳。比起權臣霍光,薊王乃出宗室。且起於微末,有高祖之風。與“時代相合”。

《通典·兵十二》:“周書《陰符》太公曰,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大陸),後有高山,戰於雨水之間,乘敵過邑,是謂表裡相合。”

一言蔽之,無論表裡,薊王皆與大漢風貌相契合。

正月旦會緊跟上陵禮祭。

皆是開年大典。先前參與正月旦會的各色人等,文武百官、四姓親家婦女、公主、諸王大夫、外國朝者侍子、郡國計吏,於正月上丁日,“晝漏上水(約6:30)”時,亦需赴上陵禮。

一般而言,二禮相隔約五日。然,祭拜何人?

正是先帝。

換言之,由朝廷舉辦的上陵禮,皆祭祀先帝。劉備初臨洛陽時,恰逢靈帝繼位,故祭桓帝。今少帝繼位,自當祭祀靈帝。

以此類推。

71 瀝粉貼金12 縑車載禍149 厲兵秣馬174 以謝天地1.35 西烏鐵騎1.277 賊臣授首143 疏河注海1.7 披喪送親1.67 大明輪船171 事出有因188 二日並天126 壯士八百1.44 豐取刻與121 各取所需180 羅襪未染177 青鳥傳信1.86 兵鋒所指1.68 西林大建116 各有所求1.20 五供九賓185 拋磚引玉108 與王共治1.65 掃平天下1.65 形勢急轉113 冰釋前嫌196 神智夫人31 前途未卜111 隴右鮮卑170 列城豪俠1.24 多多益善1.40 有心無力178 萇孝仁皇1.53 樓桑少君156 金牌免死113 七國聯盟1.244 徒有虛名113 求開黨錮182 共握權柄1.33 功敗垂成1.5 黃門侍郎1.77 雄長一州1.282 不擇手段1.87 鯤鵬之志1.94 規圓矩方168 英雄當出134 添光增益1.90 海島傳聲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66 麒麟騰空180 烏程白虎114 割肉飼虎1.53 青色火焰1.64 自降身份1.35 苦後回甘1.88 母行子效211 攜民渡江121 書生意氣1.92 多子多福41 細數家珍91 龍有逆鱗156 定鼎關中131 綱舉目張187 良平之奇1.87 三宮鼎立1.8 環璧珠玉217 上交下讓1.205 長安小聚110 門下五吏17 輕徭薄稅160 改造它乾1.74 判若鴻溝169 改弦更張201 廣瞻博望1.20 軟語溫言140 情理之中1.22 毋需言反169 白玉之精116 迴天無術124 明以照奸162 難言之隱162 恩若兄弟146 東井戒火1.46 整齊劃一1.35 傳火天下178 洞鑑古今1.234 王允解懸1.48 微觀天下1.55 只爲薊吏138 盡如人意1.57 周不如漢129 明日功成19 馬兒快跑1.226 全民參與144 迎刃而解1.22 天下殘局199 飲恨兵退1.84 盡入彀中1.204 猶樂思沛1.83 銳不可當1.85 帝國拼圖
71 瀝粉貼金12 縑車載禍149 厲兵秣馬174 以謝天地1.35 西烏鐵騎1.277 賊臣授首143 疏河注海1.7 披喪送親1.67 大明輪船171 事出有因188 二日並天126 壯士八百1.44 豐取刻與121 各取所需180 羅襪未染177 青鳥傳信1.86 兵鋒所指1.68 西林大建116 各有所求1.20 五供九賓185 拋磚引玉108 與王共治1.65 掃平天下1.65 形勢急轉113 冰釋前嫌196 神智夫人31 前途未卜111 隴右鮮卑170 列城豪俠1.24 多多益善1.40 有心無力178 萇孝仁皇1.53 樓桑少君156 金牌免死113 七國聯盟1.244 徒有虛名113 求開黨錮182 共握權柄1.33 功敗垂成1.5 黃門侍郎1.77 雄長一州1.282 不擇手段1.87 鯤鵬之志1.94 規圓矩方168 英雄當出134 添光增益1.90 海島傳聲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66 麒麟騰空180 烏程白虎114 割肉飼虎1.53 青色火焰1.64 自降身份1.35 苦後回甘1.88 母行子效211 攜民渡江121 書生意氣1.92 多子多福41 細數家珍91 龍有逆鱗156 定鼎關中131 綱舉目張187 良平之奇1.87 三宮鼎立1.8 環璧珠玉217 上交下讓1.205 長安小聚110 門下五吏17 輕徭薄稅160 改造它乾1.74 判若鴻溝169 改弦更張201 廣瞻博望1.20 軟語溫言140 情理之中1.22 毋需言反169 白玉之精116 迴天無術124 明以照奸162 難言之隱162 恩若兄弟146 東井戒火1.46 整齊劃一1.35 傳火天下178 洞鑑古今1.234 王允解懸1.48 微觀天下1.55 只爲薊吏138 盡如人意1.57 周不如漢129 明日功成19 馬兒快跑1.226 全民參與144 迎刃而解1.22 天下殘局199 飲恨兵退1.84 盡入彀中1.204 猶樂思沛1.83 銳不可當1.85 帝國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