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引狼入室

別駕麋竺正欲進言,不料被親信曹宏搶先:“卑下,確有一計。卻不知……”

“但說無妨。”陶謙言道。

“何不向,陳國求援。”曹宏語出驚人。

“哦?”便是陶恭祖,亦不由一愣。話說,與麾下屬吏,所思所想,如出一轍。解廣陵之危,陶謙首選薊王。不料曹宏竟言陳國。

“陳王劉寵,坐擁鴻溝水利。又素爲淮泗諸王之首。先前王太師易相奪國,淮泗諸國,唯陳國相,得以保全。今又納車騎將軍呂布爲客卿。陳國廣有糧草,呂布虓虎之勇。當可解廣陵之圍。”曹宏所言,頭頭是道。似成竹在胸。卻不知此謀,是曹宏苦思所得,還是出自他人之手。所謂“反常則妖”。衆屬吏,心思各異。一時竟不敢多言。

“陳王劉寵,素有大志。聞袁公路陰襲壽春,乃得陳王暗中相助。料想與袁公路,必結盟約。焉能背盟助我?”陶謙必有此問。

“此一時,彼一時也。”曹宏果胸有成竹:“卑下得聞。袁術乃以傳國玉璽相質,陳王寵才與其結盟。今袁術竊據揚州二郡,猶不知足。竟二路兵分,共擊荊徐。若江北四郡,皆爲其所奪。背依江東,必逆襲關中。陳王寵私納傳國玉璽,卻秘而不宣。唯恐被袁術索回,故才引車騎將軍呂布入陳。待之客卿。”

“此等隱秘,長史如何得知?”別駕麋竺,急忙求問。

曹宏笑答:“別駕毋需多問。陳王心意,一探便知。”言下之意,只需麋竺出使陳國求援。便知陳王寵,可願出兵相助。

深看曹宏一眼,陶謙不置可否:“諸位,以爲如何?”

“或可一試。”正是廣陵太守趙昱。

自徐州爲王太師,易相奪國。陶謙權勢大減,先前委任,如下邳相笮融、彭城相薛禮,皆不在其位。治下唯剩廣陵一郡,聽命調遣。所幸,廣陵因水而興,足可支應。否則,入不敷出,兵馬一朝散盡。俗謂“遠水不解近渴”。薊國遠在大河之北,如今天寒地凍,河海冰封。距離最近之黎陽港並敖倉港,薊國水軍船隻。皆已入船塢,以避霜凍之傷。更有甚者。袁術素與薊王,私交甚篤。即便待到來年,河海解凍,雪化路開。薊王可願出兵相助,亦是未知之數。

“別駕可願一試。”慮及此處,陶謙遂定計。

“卑下願往。”麋竺這便領命。

事不宜遲。陶謙備足禮單,遂命麋竺翌日出使陳國。不得有誤。

是夜,典農校尉陳登,等門求見。

二人共入內室。麋竺求問:“此去陳國,利弊幾何。”

“別駕此去,可解廣陵之圍,然恐非陶使君之福。”陳登答曰。

“煩請元龍,實言相告。”麋竺肅容求問。

“陳王寵私納傳國玉璽,秘而不發。必有異志。”陳登已窺破端倪:“淮泗八國,除陳,樑、魯、沛,四國外。下邳、彭城、琅邪、東海,四國皆在徐州境內。傳聞,桓帝時,八國便已暗中結盟。時至今日,天下三分,再無共主。陳王寵,其志如何,何必多言。”

“莫非,陳王欲稱帝乎?”麋竺驚問。

“十之八九。”陳登斷言。

“此去,豈非禍水東引。”麋竺追問:“元龍何言解圍?”言下之意,若陳王寵果有稱帝野心。此去求援,不啻引狼入室,與虎謀皮。更何況,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有曹孟德前車之鑑,又豈能再令呂布,染指徐州。

“呂布,傲視桀雄也。”陳登一語道破:“先前爲人鷹犬,苦無根基。故屢敗於曹孟德。損兵折將,爲諸侯王客卿。若此番領兵來援,必竊據徐州,以圖霸業。麾下陳宮可稱謀主。六健將,皆有勇力。再得你我相佐,可爲曹孟德宿敵也。”

“莫非,緩兵之計?”麋竺一閃靈光。

“然也。”陳元龍,遂以心腹之言相告:“薊王兼督四州,河北尚未歸心。需假以時日,方能調遣大軍,渡河南下。且傳聞,不日將通羌身毒道。薊王恐有南下身毒之意。羣雄皆欲趁此良機,兼州並縣。以待與薊王,一較長短。即便事若不濟,肉袒牽羊,不戰而降,亦足可得一世富貴。何樂而不爲?”

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麋竺如何能不知曉,陳元龍之意。

遍觀叔侄三人,天下羣英。能與薊王一較長短者,唯有六雄。且無意外,關東必爲曹孟德所得。若趁薊王南下身毒。曹孟德一統關東,乃至巴蜀,上與薊王隔河相望,下與袁紹兩兩隔江。如此可行合縱連橫。薊王南下,則與江東結盟。若江東北上,必求救薊王當面。行左右逢源。其麾下又得良臣虎將,不容小覷。

一言蔽之。曹孟德坐大,於漢室三興不利。

正如魯相宋奇,先助曹操戰呂布,又說呂布入陳。如今再有徐州長史曹宏,語出驚人。引呂布入徐。謂不謀而合。皆不欲羣雄,一家獨大。亂炎漢三興大計。

陳元龍,湖海之士。高瞻遠矚,竟窺破此局。倒讓魯相宋奇,始料不及。

麋竺、陳登二人,這便定計。

翌日破曉。一隊精騎,突前開道。引麋竺車駕,出奔向西。

岡下壽春聯軍,追之不及。

事急從權。麋竺單車疾馳。所攜重禮,乃薊國琉璃寶鈔一枚。作價千萬。如此厚禮,陳王寵斷難拒之門外。

話說,引狼入室,史上三國屢見不鮮。

韓馥讓冀州,劉先主納呂布。稍後劉璋引先主入蜀,亦循此例。或有人言,前車之鑑,觸目驚心。何以屢屢再犯。正如飲鴆止渴。明知劇毒,卻需解燃眉之急。

陶謙亦不例外。

廣陵金城,州牧府。

137 各自圈地121 怒海潮升1.7 無郭之都166 猛獸鬥場1.94 與王雷同1.20 五供九賓122 火燒濮陽1.58 萬般皆好1.48 百善孝先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20 三英齊發112 泊樓車位1.7 舊友重聚1.68 斬旗奪船1.92 輕身爲國118 幷州狼騎214 後生翹楚1.58 金水商肆15 督亢新城1.94 此生足矣1.35 暴虎馮河171 事出有因14 死而不僵1.97 玉色琉璃164 奴隸貿易1.20 五供九賓1.274 有鳳來儀171 事出有因103 玉石俱焚128 揮金僚朋132 謹遵醫囑112 幣行天下21 兵符將令144 田貴如馬191 另立門戶132 生死兩難19 半渡而擊1.46 菟園解驂1.23 痹體之術1.28 帝王家事1.98 正大光明149 刀山劍樹111 神國之謀1.62 陰陽連環198 一夜易主1.64 朝聞夕逝91 龍有逆鱗1.55 築臺募士126 聚散有時139 龜茲諸情184 天命有歸1.202 多事之冬126 投其所好150 一戰功成103 玉石俱焚1.83 一網打盡133 金針撥障119 時局崩壞1.49 世平赴約1.23 投桃報李135 爲主捉刀106 萬民飢流1.22 毋需言反121 上下勠力1.32 上下求索110 熊羆入夢1.73 西林馬場161 漢祚復興139 治國有術1.59 飽虎飢鷹1.226 七進七出175 漢世之傑139 與民爲伍186 福壽未央10 大夢初醒71 頓遜海渠1.44 閉門造車1.22 馬兒成名1.95 平樂會盟135 各有奇謀172 自掘墳墓1.73 西林馬場1.54 一國之主1.48 八方旅人10 義結金蘭1.254 除舊佈新1.68 燕人來也125 此事拿手120 黑山飛燕195 回京在即1.94 與王雷同113 另有所圖195 青史留名1.26 塢堡治所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32 皇后召喚120 三英齊發161 孤燕折翅196 服牛乘馬142 斷不可棄
137 各自圈地121 怒海潮升1.7 無郭之都166 猛獸鬥場1.94 與王雷同1.20 五供九賓122 火燒濮陽1.58 萬般皆好1.48 百善孝先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20 三英齊發112 泊樓車位1.7 舊友重聚1.68 斬旗奪船1.92 輕身爲國118 幷州狼騎214 後生翹楚1.58 金水商肆15 督亢新城1.94 此生足矣1.35 暴虎馮河171 事出有因14 死而不僵1.97 玉色琉璃164 奴隸貿易1.20 五供九賓1.274 有鳳來儀171 事出有因103 玉石俱焚128 揮金僚朋132 謹遵醫囑112 幣行天下21 兵符將令144 田貴如馬191 另立門戶132 生死兩難19 半渡而擊1.46 菟園解驂1.23 痹體之術1.28 帝王家事1.98 正大光明149 刀山劍樹111 神國之謀1.62 陰陽連環198 一夜易主1.64 朝聞夕逝91 龍有逆鱗1.55 築臺募士126 聚散有時139 龜茲諸情184 天命有歸1.202 多事之冬126 投其所好150 一戰功成103 玉石俱焚1.83 一網打盡133 金針撥障119 時局崩壞1.49 世平赴約1.23 投桃報李135 爲主捉刀106 萬民飢流1.22 毋需言反121 上下勠力1.32 上下求索110 熊羆入夢1.73 西林馬場161 漢祚復興139 治國有術1.59 飽虎飢鷹1.226 七進七出175 漢世之傑139 與民爲伍186 福壽未央10 大夢初醒71 頓遜海渠1.44 閉門造車1.22 馬兒成名1.95 平樂會盟135 各有奇謀172 自掘墳墓1.73 西林馬場1.54 一國之主1.48 八方旅人10 義結金蘭1.254 除舊佈新1.68 燕人來也125 此事拿手120 黑山飛燕195 回京在即1.94 與王雷同113 另有所圖195 青史留名1.26 塢堡治所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32 皇后召喚120 三英齊發161 孤燕折翅196 服牛乘馬142 斷不可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