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兵符將令

連年大旱。巨馬水少,大澤水淺。

朝廷又行‘大雩’。

亦稱“雩禮”,略稱“雩”。乃是一種古代吉禮。古代求雨的祭祀,雩祭即祈雨。雩禮分兩種:孟夏四月由天子舉行的常規雩禮,稱“大雩帝”,以盛大的舞樂隊伍,祭祀天帝及山林川澤之神,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具有節日氣氛。另一種是因天旱而雩,不定時,用巫舞而不用樂,氣氛嚴肅,祈禱殷切。

加之酈亭和督亢二溝,分流巨馬水。督亢大澤水位下降明顯。就連被廢棄已久的臨鄉城,亦越發顯露水面。

車輪舟往來運送竹籠,碎石。築堤進度極快。數千人手,一日可築堤數百米。

古時,廣四尺,深六尺,謂之溝。

劉備在修建酈亭溝和督亢溝時,皆有擴展。廣八丈,深三丈餘。

築堤通渠,並非劉備首創。

前漢歷經“文景之治”,國家資財豐厚,經濟富裕。書載“京師之財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意思是說:官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都裝滿了糧倉漏到了外面,腐爛了沒法吃了。長安經渭水,通大河,入東海的航運,已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時任大司農的鄭當時,便向皇帝獻言“引渭穿渠”。

《漢書?地理志》載:“時,鄭當時爲大司農,言:‘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上,度六月罷。而渭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傍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徑,易遭,度可令三月罷;而渠下民田萬餘頃,又可得以溉,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谷。’”

“(皇)上以爲然,令齊人水工徐伯表,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後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矣。”

漕渠從長安引渭水入渠,循秦嶺南麓東行,後入大河。漕舟可由大河轉入漕渠直抵長安。使原來由潼關至長安的九百里渭水彎道縮短到三百餘里,每年漕運時間由半年縮短到三月,漕運能力由原來每年數十萬石提高到六百萬石,並使渠下農田亦頗得灌溉之利。

引渭穿渠,這樣的大工程,不過用了三年時間。

一條百餘里的督亢溝水,半年足以。

歷經春夏,秋末完成築堤。

堤長九十九里又三百七十五方步。堤面寬丈餘,通高二丈餘,底寬五丈。遷淮泗山民,圩田築城。

樓桑、酈城、督亢,稻田飄香,又是大熟之相。

酈亭溝堤亦有七十餘里。酈亭、督亢兩堤,堤面、斜坡皆種滿苜蓿。待苜蓿長成,西林牧民便駕高車前來割草。劉備亦派軍士沿途保護。所割牧草,皆堆入西林邑中。

樓桑與酈城、督亢,水路暢通。無論駕車還是行船,都頗爲便利。只不過胡人懼水忌舟,故而喜乘高車。

築堤完畢,工匠一分爲二,入酈城、督亢,協助造樓。進度加倍。

尤其是督亢城。幹欄重樓已遍佈丘陵。遠遠望去,重樓長屋,鱗次節比。街道逐次擡高,又廣修人行階梯,蔚爲壯觀。尤其是入夜。華燈璀璨,層疊而上。堆光如晝。

水井打的尤其深。戶戶建有水塔。塔內垂直龍骨翻車,引水上樓,飲水無憂。

一切便利與樓桑雷同。地下管網亦分成兩道。雨污分流。雨水流入督亢溝渠。肥水注入水澤圩田。

西林邑也在清溪岸邊。出野林左行入酈亭溝渠,便可抵達酈城。沿清溪而下,過白湖水榭入右行入督亢溝渠,可達督亢城。如此便利,不建港口,豈非暴殄天物。

分一部良匠督造西林港,月餘乃成。

西林港類似甕城。背後直通邑中,只需關閉邑門,便可將港口隔絕在外。港口由閻柔和新招募的胡人弓弩手坐鎮。其中不乏射鵰手。胡人善射。義父黃忠統帥的弓弩手,已增至千人。山蠻胡人中的善射者,皆有入選。

統一在演武場中駐紮操練。待練成,分撥各處,拱衛城邑。弓弩手也分成伍、什、屯、曲。進出皆有號令。平時駐紮各處,戰時以符令調動。兵符將令皆握在劉備手中。

演武場的意義就在於。不僅訓練戰技,熟悉武具。還傳授行軍列陣,及營規軍紀。無論山蠻還是胡人,都需謹記。軍法無情,可不是說說而已。

趕來樓桑的青冀流民,不乏孔武有力之青壯。亦被徵募入伍。

鼉龍騎增至五百。徐榮田岡等將,日日操練。馬匹皆是蘇雙和張世平從右北平郡販來。此時馬肥草長,正當北上。

將機關箭車吊運上新造的車輪舟,劉備攜衆將在白湖水砦爲二人送別。

右北平烏桓,自從與劉備互市以來,財貨大增。實力止損回升。還有餘錢收買關外胡人南下,加入部落。按照烏蓮的說法,再過幾年,便有實力與南下鮮卑一戰。

鮮卑勢強。

首領檀石槐,少時有勇謀,被舉爲部落首領。在高柳北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劫掠沿邊各郡,北邊抗拒丁零,東方擊退夫餘,西方進擊烏孫,全據匈奴故土,東西達一萬四千餘里,南北達七千餘里。

桓帝甚是忌憚。欲封檀石槐爲王,且與他和親。檀石槐非但不受,反而加緊對邊塞抄掠。並把領地分爲三部,各置一大人統領。

鮮卑連年寇邊。北方“邊陲蕭條,靡有孑遺,障塞破壞,亭墜絕滅。”

邊郡百姓紛紛南遷。

呂布亦隨父南下。歸附到幷州刺使丁原部下,從此離開了五原縣。

寒露前後,郡縣有消息傳來。

言,又有一支淮泗流民,已過大河。正往幽州而來。目的地多半是少君侯的臨鄉食邑。

所過郡縣如臨大敵。戰戰兢兢,恭送出境。寒冬將至,生怕激起民變,好生生的流民變成寒凍窮厄之寇。

無妨。

一切都是劉備預計之中。

1.92 黃金分割1.204 龍蛇混雜1.92 南有喬木1.49 三路大捷1.59 各有歸宿1.285 共分天下1.262 認賊作父130 瑌石武夫1.67 六尺之孤13 紅顏薄命171 無福消受1.62 五陵少年1.227 主客之爭1.55 莫不如此1.80 西邸賣官196 少年無拘1.30 以僞亂真196 前狼後虎1.79 十里樓桑1.32 無心插柳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89 爭權奪勢120 三方妥協142 道破天機1.200 終破隴關1.8 周鄭交惡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29 垂簾理政1.93 葡萄苜蓿160 女中豪傑11 反客爲主144 計斷九月1.8 拍案驚奇115 帝王心聲61 變廢爲寶1.62 猜忌暗生110 攻略河西1.80 毋論大小1.30 未琢璞玉1.36 懷真抱素180 羅襪未染1.82 遼東婢女149 刀山劍樹1.29 得失參半1.22 其道大美154 查無此人115 亡胡千家14 步步生蓮160 孕大含深18 世道居奇192 共赴國難108 天下名騎110 門下五吏1.85 推己及人176 王田壽鯉135 借兵剿匪103 蝮蛇螯手128 欲蓋彌彰141 以一濟全1.68 淮南大捷1.28 將門虎子1.99 進身之階14 公孫劍器212 不請自來1.80 善水良才132 一脈相承1.27 出宮闢禍1.35 南州士首108 浮生若夢105 烈女龐娥1.200 兼顧利弊191 陰圖異計1.45 名臣碩老129 心腹大害1.90 海島傳聲1.259 世道人心1 分兵入關193 應運而生111 雲龍風虎110 因何馬貴91 飯稻羹魚1.79 撤村並邑102 家國天下1.98 千金之軀81 天下喉舌16 乾坤倒懸115 平生罕見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34 無法交換1.56 痛並樂極1.20 嶄露頭角10 寡義廉恥103 兵發西進291 無能之輩1.39 火雨焚城1.7 雌雄莫辨21 解我心憂169 麋家小妹1.30 陣前反水14 各奔東西
1.92 黃金分割1.204 龍蛇混雜1.92 南有喬木1.49 三路大捷1.59 各有歸宿1.285 共分天下1.262 認賊作父130 瑌石武夫1.67 六尺之孤13 紅顏薄命171 無福消受1.62 五陵少年1.227 主客之爭1.55 莫不如此1.80 西邸賣官196 少年無拘1.30 以僞亂真196 前狼後虎1.79 十里樓桑1.32 無心插柳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89 爭權奪勢120 三方妥協142 道破天機1.200 終破隴關1.8 周鄭交惡第2097章 1.286 力大伏虎129 垂簾理政1.93 葡萄苜蓿160 女中豪傑11 反客爲主144 計斷九月1.8 拍案驚奇115 帝王心聲61 變廢爲寶1.62 猜忌暗生110 攻略河西1.80 毋論大小1.30 未琢璞玉1.36 懷真抱素180 羅襪未染1.82 遼東婢女149 刀山劍樹1.29 得失參半1.22 其道大美154 查無此人115 亡胡千家14 步步生蓮160 孕大含深18 世道居奇192 共赴國難108 天下名騎110 門下五吏1.85 推己及人176 王田壽鯉135 借兵剿匪103 蝮蛇螯手128 欲蓋彌彰141 以一濟全1.68 淮南大捷1.28 將門虎子1.99 進身之階14 公孫劍器212 不請自來1.80 善水良才132 一脈相承1.27 出宮闢禍1.35 南州士首108 浮生若夢105 烈女龐娥1.200 兼顧利弊191 陰圖異計1.45 名臣碩老129 心腹大害1.90 海島傳聲1.259 世道人心1 分兵入關193 應運而生111 雲龍風虎110 因何馬貴91 飯稻羹魚1.79 撤村並邑102 家國天下1.98 千金之軀81 天下喉舌16 乾坤倒懸115 平生罕見第2085章 1.274 飛絲雲禪1.34 無法交換1.56 痛並樂極1.20 嶄露頭角10 寡義廉恥103 兵發西進291 無能之輩1.39 火雨焚城1.7 雌雄莫辨21 解我心憂169 麋家小妹1.30 陣前反水14 各奔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