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五供九賓

蔡邕《獨斷》:“正月上丁(正月上旬的丁日),祠南郊,禮畢,次北郊、明堂、高祖廟、世祖廟,謂之五供。五供畢,以次上陵也。”

所謂‘五供’,便是指五個重要的正月祭祀活動。在京的“九賓”,皆要參與其中。

《後漢書·禮儀志上》:“大鴻臚設九賓,隨立殿前。”“九賓謂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凡九等。”換句話說,宗室諸劉、百蠻貢職、衆郡奉計,中的不少人,要參加完‘上陵禮’,方能打道回府。

陛下讓劉備留京,也是遵循慣例。

別無不同。

劉備乃是列候,‘五供’自要參加。大鴻臚屬下治禮郎,已來府中傳授劉備必要的祭祀禮儀。好在類似這樣的大祭,參與人數衆多。只需隨大流,便可過關。劉備自幼家教甚嚴,亦不曾短了禮節。

府中只有七婢、兩位義弟,三位家臣,及百餘護衛。主簿賈詡甚是空閒。多在中庭三層書房,爲劉備整理平羌手札。

段太尉的平羌手札,總結起來四個字:恩威並濟。

對內附的羌人,安撫善待。對反叛的羌人,盡數誅滅。

劉備粗略統計了下,自桓帝延熹二年,繼任護羌校尉,到再任破羌將軍的幾年間。死於他刀下的羌人,竟達十萬之數!甚至有四千人叛變而誅殺三千人的紀錄。理由諸如:羌人“誅之不盡”、“上天震怒,假手行誅”等等。

這與劉備只誅首惡,善待從衆的觀點相悖。

但劉備也能理解。

時下漢庭不比先前。國力已無法承受羌人野火燎原般,不斷涌現的反叛浪潮。許多地區,同一部族,今日平又明日反。反反覆覆,朝廷無論是安撫還是討伐,皆要耗費大量資源。

正如《後漢書·西羌傳》所錄。安帝永初元年羌亂初起的十多年間,共耗費軍資二百四十億。順帝永和後數年間,爲八十餘億。桓帝建和後十多年間,計四十四億。

單此三筆軍費支出,遠超漢庭每年例行賞賜南匈奴的一億九千餘萬。以及維持西域穩定延續絲綢商道的七千四百萬。

羌亂蜂起的一百五十餘年間,三輔地區戰死沙場的青壯,死於戰亂的饑民,已無可計數。何止民生凋敝,根本就是赤野千里。

光武帝建武九年,狄道復置護羌校尉,名將馬援隨之平定羌亂。此後凡投降內附漢庭者,皆被安置在天水、隴西、扶風三郡。稱東羌。

漢人數量驟減。而羌人種輩激增。

良田皆成荒地。

於是。前漢時堪稱帝國心臟的關中三輔,便因今漢遷都洛陽,帝國東顧,而被輕易被劃爲羌族居留區。

自此。內徙羌人,一波波連續不斷。甚至曾出現“和帝永元六年,蜀郡徼外大牂夷種羌豪造頭等率種人五十餘萬口內屬,拜造頭爲邑君長,賜印綬”的記載。

此消彼長。漢人不斷減少,羌人越來越多。

漢文明隨之弱勢。

沒有強權支撐,漢化難以爲繼。羌人的漢化程度,甚至連南匈奴都不如。

怎麼辦。

殺。

以暴制暴。以殺平亂。

賈詡甚至詐說自己是段熲外孫,便可逃命。足見段太尉在羌人中的赫赫兇名。

在劉備看來,羌亂已漸從外患轉爲內亂。

想要徹底剿滅羌亂,唯有持續漢化。首先,便要從關東往三輔大規模移民。築城開荒以造血。恢復漢文明生機。然後再行通婚教化,分而化之。可平羌亂。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強權。

沒有足夠的強權保證,羌人又如何能甘心俯首。

這些都不急。

若有可能,待來日重整河山,舉全國之力,掃平諸夷。

“呼——”劉備長出一口氣,緩緩捲起段太尉手札。輕置於桌角。

“主公今日可有新得?”一直陪坐再側的賈詡,這便笑問。

“血淚粘手。”劉備笑嘆。

賈詡輕輕點頭:“以殺治亂,如同割草。今年草盡,明春又發。若不除根,羌亂難滅。”

“文和言之有理。”劉備轉而又道:“然,羌人與西域諸胡,僅一帶之隔(河西走廊)。前漢時,西羌與匈奴聯盟,前後夾擊,令大漢腹背受敵。武帝隧出兵隴右,置河西四郡,切斷羌、胡勾連,乃斷匈奴一臂。今匈奴遠遁,鮮卑繼滅。高車似又興起。河西走廊太過狹長。一旦被斷,大漢將失去西域通連。如此看來,諸羌之亂勢必剪滅。”

賈詡欣然道:“凡大國,必居中而守。洛陽號稱宅茲中國,然在詡看來,還是過於偏東。關東乃是龍興之地,不得不慎而又重。然若要創不世之業,長安纔是帝國之中。”

賈詡之心,劉備豈能不知。這便笑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三輔之地,勢必奪回。”

君臣相視而笑。

華佗之名,早已響徹臨鄉。

與之匹配的另一個食祿雙俸者,便是‘臨鄉侯府庶子兼領輔漢將軍府主簿’的賈詡。

主公號稱麒麟子,輕財重義,善識人。前例種種,何須多說!所募之人,皆稱賢良。從小到大,從未看走眼。賈詡雖名聲不顯,卻能領食雙俸,必懷奇才。

臨鄉上下,皆如此想。

先得婁圭,後有賈詡。再加上早已內定的小師弟劉曄。臨鄉的謀臣體系,算是初步搭建。話說待徐庶、孔明、法正、龐統,四大謀臣一一歸位。未來可期。

賈詡何許人?

智多近妖也!謀略無敵,亦通曉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爲《吳起兵法》校注。只可惜不曾將兵,始終未獲兵權。否則司馬家又豈有出頭機會!

還是那句話,庸主難驅良臣。

兩位義弟,皆有萬夫不敵之豪勇。徐榮、程普亦是當世良將。麾下人馬裝備精良,忠義無雙。臨鄉一地,竟有十餘城池,數萬良馬。

難不成只爲給侯府把門牧馬?

何爲明主?

必有遠見之明也。

賈詡之所以辭官返鄉,便是看到了隱藏在昇平之下的滾滾暗流。

女刺客一直寄居在馬市客舍。

出後院角門,劉備便可抵達馬市。時常往來探望。女刺客名甯。不知是否姓張。劉備稱呼其爲甯姐姐。至於姓氏,女刺客不願多說,劉備也未曾提及。

兩人心照不宣,默契早生。

137 如左右手139 江山易改1.225 將星雲集166 囈語少年81 忠奸莫辨136 矛頭所指1.52 契約精神61 語破天機1.28 地陷神術132 生死兩難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66 大材小用211 攜民渡江159 衆星拱辰1.98 南港新城1.3 娘要嫁人216 五射之術1.7 酈城大建1.30 旱極而蝗131 猛虎破閘163 萬一之率1.47 一念之差16 乾坤倒懸1.7 無郭之都1.49 以道御術193 事不過三101 減矢之計122 刀槍莫及1.25 相遇上陵1.55 築臺募士184 如約而娶175 萬事齊備1.57 意欲何爲1.2 無孔不入1.239 雪落無聲1.24 犁種宿野111 隴右鮮卑124 絕境弄險17 爲瓽所轠133 強者之姿114 太平劫案1.49 觀星定海1.63 懸樓列肆150 爲國秉筆1.60 楛矢貫隼115 木軌直道1.54 薊國四師1.73 何須殺人1.43 予取予求111 無名之輩1.33 天助我主141 文昌武盛131 濯纓濯足1.83 尚書來訪172 連珠合璧1.76 舉世無雙1.47 擊鞠建隊199 孤心甚慰1.49 三路大捷134 一刀之威1.86 學壇祭酒104 我與爭鋒190 並驅中原108 禮不可廢184 是個難題1.74 黃金臺上91 熱度未消175 漢世之傑1.42 變置社稷1.95 閉門謝客191 另立門戶142 請立宗廟1.88 暗流涌動1.32 公孫二雄18 千里圩田1.75 永不更迭1.4 四平八穩1.95 崔烈買官1.26 何以解憂141 父子十祿123 呼之欲出1.32 一線生機1.84 蟾宮折桂1.20 互不相識1.6 長轡遠馭1.76 洛陽來使183 悉聽君便61 肉袒牽羊118 吐剛茹柔164 盡數滅口121 怒海潮升1.39 天予吾王1.58 任重道遠1.32 公孫二雄15 督亢新城1.30 未琢璞玉1.246 假有天下11 誰主浮沉1.75 愁雲散盡162 難言之隱
137 如左右手139 江山易改1.225 將星雲集166 囈語少年81 忠奸莫辨136 矛頭所指1.52 契約精神61 語破天機1.28 地陷神術132 生死兩難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66 大材小用211 攜民渡江159 衆星拱辰1.98 南港新城1.3 娘要嫁人216 五射之術1.7 酈城大建1.30 旱極而蝗131 猛虎破閘163 萬一之率1.47 一念之差16 乾坤倒懸1.7 無郭之都1.49 以道御術193 事不過三101 減矢之計122 刀槍莫及1.25 相遇上陵1.55 築臺募士184 如約而娶175 萬事齊備1.57 意欲何爲1.2 無孔不入1.239 雪落無聲1.24 犁種宿野111 隴右鮮卑124 絕境弄險17 爲瓽所轠133 強者之姿114 太平劫案1.49 觀星定海1.63 懸樓列肆150 爲國秉筆1.60 楛矢貫隼115 木軌直道1.54 薊國四師1.73 何須殺人1.43 予取予求111 無名之輩1.33 天助我主141 文昌武盛131 濯纓濯足1.83 尚書來訪172 連珠合璧1.76 舉世無雙1.47 擊鞠建隊199 孤心甚慰1.49 三路大捷134 一刀之威1.86 學壇祭酒104 我與爭鋒190 並驅中原108 禮不可廢184 是個難題1.74 黃金臺上91 熱度未消175 漢世之傑1.42 變置社稷1.95 閉門謝客191 另立門戶142 請立宗廟1.88 暗流涌動1.32 公孫二雄18 千里圩田1.75 永不更迭1.4 四平八穩1.95 崔烈買官1.26 何以解憂141 父子十祿123 呼之欲出1.32 一線生機1.84 蟾宮折桂1.20 互不相識1.6 長轡遠馭1.76 洛陽來使183 悉聽君便61 肉袒牽羊118 吐剛茹柔164 盡數滅口121 怒海潮升1.39 天予吾王1.58 任重道遠1.32 公孫二雄15 督亢新城1.30 未琢璞玉1.246 假有天下11 誰主浮沉1.75 愁雲散盡162 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