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玉色琉璃

擴建譙樓時,劉備家的水塔,已二次加高。如今七樓亦有清水。母親對諸母亦頗多照顧。加上邑中繁華,遠超比景。再加上胡輔就在學壇,時不時被劉備喚入府中,女道和諸母,亦能在屏風後窺探。

此乃大將軍唯一骨血,能後繼有人,也是生逢鉅變的二人,最後的支柱。胡輔乃大儒崔寔門下弟子。學習治世之道已有經年。知行倍增,按照崔尚書的說法,及冠後便可委以重用。

初見時,胡輔只有五歲。如今亦是翩翩少年,一表人才。諸母和女道又怎麼不喜。

經歷過大起大落,朝不保夕。方知太平日子的可貴。若不是即將到來的天下大亂,無可避免。劉備或許也會和諸母和女道一樣,享受這份令人心醉的太平盛景。

邑中花紅綠柳。行人如織。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樵夫站在江邊遙望,隔着浩瀚的江水將婉轉的情思,皆化作一腔浩嘆。“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求而不可得。

究竟是頹喪憤恨,痛苦虐心,繼而假他人之手(典韋)徹底毀滅。還是將私愛昇華成大愛。不求回報,無怨無悔的成全?

君子和小人的分別,便在於此。

少君侯先問:‘因何長跪不起?’

劉凊沒有捶胸頓足,悲憤叫屈。而是伏地叩首,全然都是自責。少君侯便明白,此人是君子。君子最大的特徵,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先從自身去尋找原因。

自己全無問題,都是別人的錯。這種人,又豈能稱君?

故而,少君侯以求而不可得的《漢廣》,告訴他放手、成全。‘她若安好,便是晴天。’

劉凊果然頓悟。

正如劉備用休慼與共,三人一體,去勸誡割袖斷交的北海一龍。若是君子,點到即止。若遇小人,斬草除根。別給他任何構陷你的機會。

李永曾爲富春長。麾下亦有一批死士。約百人。遷入新居,便全部交出,編入刺奸、賊捕。敢與典韋交戰,這批死士的膽略和武技,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這個時代其實是富有的。

只不過,大量的財貨,皆囤聚在世家王侯手中。普通齊民三餐不繼。正如母親將寢墊和毛毯分類售賣是一個道理。上層名流皆恥於和下里巴人爲伍。賽馬場十間包廂,買了一萬枚馬蹄金。

王侯三間,世家七間。

敢問我家皇帝陛下,這天下究竟是誰的天下?

劉備常說,不與民爭利。乃因他知,升斗小民生活不易。然,爲了能儘快壯大自己,就必須想盡辦法去賺錢。還是大賺特賺那種。

花露水便是新的賣點。

之所以非要用琉璃瓶盛裝不可,便是爲了賣個好價錢。

女道和女刺客之間,有不爲人知的傳遞消息的渠道。劉備早就知道,卻從未說破。果然。不出三日,女刺客便泛舟而來。遞上名帖,劉備急忙請入府內。

七樓頂閣。見劉備目似朗星,清澈無波。一直笑吟吟的盯着自己看。面紗後的女刺客無由來的一陣小鹿亂撞。想着兩人的初見,滿臉嬰兒肥的童子,已出落成翩翩少年。

“小弟好福氣。”女刺客忽然開口。

“福從何來?”劉備笑問。

“家有賢妻還不夠,又納如夫人。姐姐聽聞那位鮮卑貴女,有傾國之色?”女刺客懶洋洋的問道。

劉備咧嘴一笑:“確有國色。乃是鮮卑大閼氏,我與她也算是不打不相識。”

見他臉上故意顯露出的得意,女刺客不禁笑道:“你啊。爲何總是長不大。”

劉備笑答:“在姐姐眼裡,只怕我永遠也長不大。”

女刺客被他言語所感,一時神遊天外。須臾,待收拾心情,這便問道:“你要琉璃有何用?”

劉備便將藥瓶大小的一瓶花露水,放到女刺客身前。

嗅着溢出的芳香,女刺客伸手取來。送到鼻尖微微一嗅。這便輕輕頷首:“此又是何物?”

見她舉手投足,全無遲疑。完全不介意瓶中是不是毒藥。劉備笑容更盛:“此物名叫百花露。能驅蚊止癢,醒腦香體。”

女刺客旋即醒悟:“你要用琉璃瓶來裝。”

“然也。”

“作價幾何?”女刺客笑問。

“瓷瓶裝花露,不過千錢。若用琉璃瓶,當賣萬錢。”

女刺客欣然點頭:“如此,我便爲小弟募集些人手。”

“琉璃燒造諸技,能否傳授?”劉備追問。

“有何不可?”女刺客笑答。

劉備大喜,這便直身行禮。女刺客亦回禮。談完正事,劉備盛情挽留她小住數日。

女刺客卻來去匆匆。只問劉備要走了連機衝的圖紙,便告辭離開。

不久,幾位仙風道骨的方士,一路風塵抵達邑中。傳授古法琉璃的燒造技藝。除去侯府良匠,劉備命耿氏製陶匠亦從旁學習。

又不久,第一批琉璃瓶便試燒成功。

技藝不難。關鍵是要有人領進門。劉備不知道的是,自己用來裝花露水的小瓶子,後世多被用來裝高僧舍利。稱舍利瓶。

賣相固然重要,名字亦要傳神。花露太過普通。

母親試過,不禁笑道:“何不叫香露?”

劉備撫掌稱讚:“大善!”

琉璃香露一出,立刻風靡西林。乃因,西林邑中北地貴公子衆多。整日進出馬間,與賽馬爲伍。難免沾染異味。一瓶香露在手,提神醒腦,神清氣爽。如何能不大愛。

不過是一枚金餅而已。這便爭相搶購,以絲線懸於胸前。光華流轉,芬芳四溢。說不出的情趣盎然。

“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

琉璃香露一瓶萬錢。鎏金香露一瓶千錢。青瓷香露一瓶百錢。香味也有所區別。青瓷香露用百花調香。鎏金銀瓶花露摻入麝香。琉璃花露摻入西域秘香——沙棗花露。

香水最早記載,見於五代。南唐張泌《妝樓記》:“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昆明國獻薔薇水十五瓶,雲得自西域,以灑衣,衣敝而香不滅。”

香體並不稀奇。

早在先秦,時人便已用植物香體。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使用江離和辟芷,幽香覆體,可以闢穢。除了佩戴香囊,也有直接食用香品的記載。屈原《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將蕙草、蘭葉、桂皮、椒葉四種芳香物,或拌食,或搗漿飲用。

香料大量進入中原,是在漢代。

張騫出使大月氏,打通絲綢之路,大量西域香料得以進入中原。

唐朝佛教盛行。域外香料大量輸入。西域貢香,風靡宮中,從皇后到嬪妃,無不囤香居奇。女人受寵,體香爲貴。唐宋以後流行食香,嬪妃爭相食用花露,以達遍體芳香的目的。梳妝、美容、沐浴、食用。

無所不用其極。

1.74 再掠女豪15 平輩相交100 喜事將近101 管中窺豹184 亂之道也100 取之有道130 紅塵濁世176 百越諸賢134 一刀之威190 軍師節哀11 檀口溫湯1.238 君有不戰1.43 樓桑特產1.74 星辰少女136 包羅萬種1.240 聽風即雨217 背水一戰168 天下治術1.94 長城邊患1.42 椎心泣血146 握髮吐哺182 汝奈孤何121 十里長筵1.35 九流學派1.76 麒麟續命1.34 無法交換1.43 骨肉至親61 衝風之末192 猛虎羣狼148 暗語絃音1.246 假有天下185 拋磚引玉1.84 百工居肆1.222 神器更易113 單耳陶杯181 歪門邪道182 汝奈孤何1.37 粉墨登場1.69 東西交會169 百日分曉12 縑車載禍162 難言之隱155 六神無主159 無當飛軍127 金絲毛毯109 多管齊下1.224 鬥戰取將1.44 非同尋常1.60 伏波定海10 義結金蘭193 西域使館109 素首雪女134 君何所求1.63 釘接榫合173 畝鍾之田1.72 誤打誤撞1.55 情義無價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63 釘接榫合116 引藥歸經1.72 涉海鑿河1.96 挾私報怨133 兵鋒四起196 家門之爭1.28 火燒長社1.25 美人無極174 恰如其分122 火燒濮陽14 公孫劍器1.74 部貴五宗1.70 王道如砥1.82 倉樓藏秘170 一拍即合173 戰團威力1.33 出訪鴻儒1.243 十有八九154 無從科舉1.40 蜜蜂分箱1.79 河間奼女1.93 再築新城1.28 挹婁廬士111 義高於律1.235 演武十器132 七海雄心175 兵荒馬亂1.43 樓桑特產1.60 楛矢貫隼1.82 倉樓藏秘1.68 女王之牙1.245 天下樓桑116 孟嘗遺風101 老臣謀國137 萬邦來賀1.20 軟語溫言1.52 母子相見1.300 出頭之機165 義而不罪102 載滿而還1.253 陰相與謀1.42 變置社稷
1.74 再掠女豪15 平輩相交100 喜事將近101 管中窺豹184 亂之道也100 取之有道130 紅塵濁世176 百越諸賢134 一刀之威190 軍師節哀11 檀口溫湯1.238 君有不戰1.43 樓桑特產1.74 星辰少女136 包羅萬種1.240 聽風即雨217 背水一戰168 天下治術1.94 長城邊患1.42 椎心泣血146 握髮吐哺182 汝奈孤何121 十里長筵1.35 九流學派1.76 麒麟續命1.34 無法交換1.43 骨肉至親61 衝風之末192 猛虎羣狼148 暗語絃音1.246 假有天下185 拋磚引玉1.84 百工居肆1.222 神器更易113 單耳陶杯181 歪門邪道182 汝奈孤何1.37 粉墨登場1.69 東西交會169 百日分曉12 縑車載禍162 難言之隱155 六神無主159 無當飛軍127 金絲毛毯109 多管齊下1.224 鬥戰取將1.44 非同尋常1.60 伏波定海10 義結金蘭193 西域使館109 素首雪女134 君何所求1.63 釘接榫合173 畝鍾之田1.72 誤打誤撞1.55 情義無價第2095章 1.284 捨近謀遠1.63 釘接榫合116 引藥歸經1.72 涉海鑿河1.96 挾私報怨133 兵鋒四起196 家門之爭1.28 火燒長社1.25 美人無極174 恰如其分122 火燒濮陽14 公孫劍器1.74 部貴五宗1.70 王道如砥1.82 倉樓藏秘170 一拍即合173 戰團威力1.33 出訪鴻儒1.243 十有八九154 無從科舉1.40 蜜蜂分箱1.79 河間奼女1.93 再築新城1.28 挹婁廬士111 義高於律1.235 演武十器132 七海雄心175 兵荒馬亂1.43 樓桑特產1.60 楛矢貫隼1.82 倉樓藏秘1.68 女王之牙1.245 天下樓桑116 孟嘗遺風101 老臣謀國137 萬邦來賀1.20 軟語溫言1.52 母子相見1.300 出頭之機165 義而不罪102 載滿而還1.253 陰相與謀1.42 變置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