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各有奇謀

屬吏言道:“乃是一片蟬翼。”

周異這便問道:“在何處發現。”

“夾在死者內服之上。”屬吏低頭答道。

“可知蟬翼出處?”周異追問。

屬吏斟酌答曰:“此乃‘附蟬’,多……飾於惠文冠上。”

惠文冠,冠名。相傳爲趙惠文王創制,故稱。漢謂之武弁,又名大冠。《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謂之‘趙惠文冠’。

時下,此冠多爲中常侍所戴。

徐奉死時,一身常服,並未戴冠。顯然不是自行從冠上掉落。周異問道:“死因究竟如何?”

“確是溺斃。”屬吏答道:“然卻是……高處落水所致。”

周異又問:“何以見得。”

“胸前肌膚,遍佈血斑,乃落水時,拍擊所致。且瞳仁外擴,死前分明是受到驚嚇。”屬吏精於驗屍,自不會看錯。

“言下之意,乃是兇殺。”周異言道。

“或是失足落水,亦未可知。”屬吏不敢確認。

“且把洛陽臨水高臺,皆去搜查一遍。”周異遂傳令。

“喏。”屬吏急忙領人前往各處查看。

死者徐奉,乃前永巷令。永巷令不過食俸六百石。

中常侍,秩千石,後又增爲比二千石,本無員數。明帝時定爲四人。多以宦者擔任此職,如順帝、章帝、和帝時,曹騰、鄭衆、蔡倫等人,皆從小黃門累遷爲中常侍。安帝時,鄧皇后臨朝稱制,中常侍皆用宦官,並授以重任。自鄧皇后始,居此位之大宦官,權傾天下,員數也從四人增至十人。故稱“十常侍”。

今朝又增至十二人。仍稱“十常侍”。

換言之,徐奉品秩不足以佩戴惠文冠。此片‘附蟬’,極有可能是從“十常侍”中的某人冠上掉落。再細想,或未盡然。貂尾與蟬羽,皆顯官冠上之飾物。三公、諸侯、顯赫近臣等所戴貂蟬冠,亦多“附蟬”爲飾,以示高潔。

難怪屬吏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種種跡象表明,徐奉之死,牽連甚大。

心念至此,周異不由遍體生寒。

小小一枚洛陽令,如何能審內宮大案。周異徒生警惕。

“來人。”

“在。”

“投書輔漢大將軍府,約賈丞一見。”

“喏。”

歸義城。

三十六部渠帥,面面相覷。

句就羌渠滇吾,便又起身問道:“將軍何故兵發麥積山?此地甚是荒蕪,並無人家。且麥積穀地被羣山所夾,山路崎嶇,亦不便行軍。”

“各位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否?”宋建笑問。

“焉能不知。”衆渠帥紛紛叫囂。

“麥積山後,有一條陳倉狹道,可穿隴山,直達關中。”宋建道破天機。

“關中!”句就羌渠滇吾,雙眼一亮。

“然也。”宋建言道:“薊王據守大震關,又遣人依樣修築大散關。阻斷關中與隴右。卻不知在麥積山下,還有一條隱秘古道。只需遣精騎數千,穿古道,入關中。一路縱火焚城,關中必亂。那時,薊王必派兵來剿。待大軍重入關中,隴右便是我等縱馬之地也。”

“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句就羌渠滇吾,幡然醒悟。

“然也,正是‘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宋建笑問:“何人願領兵縱火關中。”

“這……”衆渠帥各自無言。明知是計,出力不討好。誰又甘願以身涉險。

宋建一聲笑嘆:“不然,宋某親往。”

句就羌渠滇吾,咬牙站起:“將軍乃主帥,豈能隻身涉險。此事,當交給我來辦。”

“好。”宋建目中悲光一閃而逝:“如此,待雪花路開,便請滇吾兄,兵出陳倉狹道,縱火關中。待幕府大軍拔營東進,我等便乘勢而起,兵諫隴右!”

“喏!”三十六部雜羌,紛紛應諾。

洛陽小市,金水湯館。

二樓雅座。

“賈丞。”見賈詡先到,周異急忙上前見禮。

“明庭。”賈詡起身相迎。

隔案落座。

待侍者奉上好酒美食,躬身離去。賈詡舉杯相邀。落杯後,這才問道:“明庭所爲何事。”

周異從袖中取出一漆木手匣。輕輕推開,正是那片“附蟬”。

賈詡乃薊國二千石高官,亦戴貂蟬冠。去年臘賜,便有寶冠送到。隻眼已辨:“此乃‘附蟬’。”

“然也。”洛陽令周異,遂將徐奉之事,細細道來。

賈詡目中精光畢露:“順水推舟,借刀殺人。”

周異急忙相問:“還望右丞明示。”

“惠文冠也好,貂蟬冠也罷,皆是高官入宮朝見,或近臣服侍陛下時所戴。所謂‘臨事不敬’,出宮自當換穿常服。再者說來。徐奉死於東郭橋下,若被人從高處推入水中。此人心懷不軌,自當隱匿行蹤,如何能戴華冠,只爲彰顯身份。必是有人栽贓陷害。”

周異這便醒悟:“右丞言之有理。卻不知,是何人所爲?”

賈詡微微一笑:“明庭當拭目以待。”

周異又問道:“只是,此事牽連甚大。先前便有越騎校尉何苗,親臨現場。聽聞陛下已許河南尹,乃我上官。若何苗來問,又當如何以對?”

“如實以對。”賈詡笑中盡是深意。

周異不敢託大,便又追問:“右丞是讓我,將這枚‘附蟬’上交何苗。再將徐奉死因,和盤托出。”

“然也。”賈詡輕輕點頭,轉而又道:“只說事實,無需多言。”

周異輕輕點頭,再問道:“敢問右丞,可有性命之憂,又是否會累及家小。”

賈詡輕輕搖頭:“明庭性命無憂,許還會因禍得福。但這洛陽令,怕是做不得了。”

周異終是放心:“謝右丞,實言相告。”

正因牽連甚大,爲堵悠悠之口,陛下定遣心腹,收拾亂局。洛陽令之位,必然不保。然周異秉公辦案,並無私心。陛下也不好怪罪。多半會另行安置。再進一步,亦未可知。

此事,可比盧車騎中途被換。正因悉知天家隱秘,才被董重所替。隻身遣返洛陽,禁錮在家。待流言退散,陛下又重新啓用,再爲尚書。便是先例。

話說,周異亦早有隱退之心。若不爲官,當攜家小返鄉。或移居薊國,好讓瑜兒入朝思暮想的薊國太學壇。

心念如此,周異這便告辭離去。

待雅座只剩自己獨酌。賈詡這才吐露天機:“誰人要殺十常侍。”

1.229 吞光五鳳112 幣行天下141 投水而舂111 隴右鮮卑1.24 同流合污188 二桃三士192 兵進隴關1.54 正中下懷1.93 香餌懸魚143 孤城剿匪176 百越諸賢1.59 班師凱旋216 觸類旁通100 連夜謀劃1.273 同堂異室175 兵荒馬亂14891 車騎填巷105 烈女龐娥1.4 越俎代庖155 天下鼎沸101 如虎添翼1.2 西邸驚變1.282 不擇手段1.74 樓桑重器11 珠聯璧合119 妻婦之禮105 紅顏易老150 洛陽上計1.66 百艸滋茂199 有容乃大118 前覆後戒159 亂世之才132 一脈相承1.93 再築新城1.59 大興土木1.8 神都洛陽1.4 只患不均131 濯纓濯足1.43 百般不厭111 計程馬車1.25 兄弟鬩牆124 絕境弄險1 羣雄上洛174 夜半十分1.66 有女士異1.97 固辭不就1.258 激勵三軍129 仁義之基195 青史留名128 揮金僚朋157 澤被後世1.34 先禮後兵133 兵鋒四起168 無法拒絕61 時不我待173 王取幾何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77 困龍之地1.2 平羌之策180 同道中人1.52 洛陽金市1.74 部貴五宗1.72 誤打誤撞1.88 暗流涌動117 嫁禍安國108 禮不可廢81 投石問路107 無人可用188 封大將軍160 遠見卓識110 逐鹿之利164 盡數滅口18 決心未定167 遙遠綠洲11 誰主浮沉1.80 賊兵來襲1.80 關羽得子139 與民爲伍1.98 尾大不掉1.90 萬軍叢中1.66 飛廉斬薙1.94 與王雷同1.39 名臣歸京1.42 善利其器1.56 巡視國境1.59 熟視無睹118 吐剛茹柔141 前身後世1.89 牽招一怒1.206 饔飧不濟194 輕車南下1.8 周鄭交惡91 英雄同契1.47 丹陽勁卒189 天下信奉1.27 天下瞠目1.4 買一饒一129 垂簾理政1.72 天下黎庶
1.229 吞光五鳳112 幣行天下141 投水而舂111 隴右鮮卑1.24 同流合污188 二桃三士192 兵進隴關1.54 正中下懷1.93 香餌懸魚143 孤城剿匪176 百越諸賢1.59 班師凱旋216 觸類旁通100 連夜謀劃1.273 同堂異室175 兵荒馬亂14891 車騎填巷105 烈女龐娥1.4 越俎代庖155 天下鼎沸101 如虎添翼1.2 西邸驚變1.282 不擇手段1.74 樓桑重器11 珠聯璧合119 妻婦之禮105 紅顏易老150 洛陽上計1.66 百艸滋茂199 有容乃大118 前覆後戒159 亂世之才132 一脈相承1.93 再築新城1.59 大興土木1.8 神都洛陽1.4 只患不均131 濯纓濯足1.43 百般不厭111 計程馬車1.25 兄弟鬩牆124 絕境弄險1 羣雄上洛174 夜半十分1.66 有女士異1.97 固辭不就1.258 激勵三軍129 仁義之基195 青史留名128 揮金僚朋157 澤被後世1.34 先禮後兵133 兵鋒四起168 無法拒絕61 時不我待173 王取幾何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77 困龍之地1.2 平羌之策180 同道中人1.52 洛陽金市1.74 部貴五宗1.72 誤打誤撞1.88 暗流涌動117 嫁禍安國108 禮不可廢81 投石問路107 無人可用188 封大將軍160 遠見卓識110 逐鹿之利164 盡數滅口18 決心未定167 遙遠綠洲11 誰主浮沉1.80 賊兵來襲1.80 關羽得子139 與民爲伍1.98 尾大不掉1.90 萬軍叢中1.66 飛廉斬薙1.94 與王雷同1.39 名臣歸京1.42 善利其器1.56 巡視國境1.59 熟視無睹118 吐剛茹柔141 前身後世1.89 牽招一怒1.206 饔飧不濟194 輕車南下1.8 周鄭交惡91 英雄同契1.47 丹陽勁卒189 天下信奉1.27 天下瞠目1.4 買一饒一129 垂簾理政1.72 天下黎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