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與王雷同

漢人處處以高爲貴。

身高、位高、才高、名高、德高,諸如此類。

以及崇高。

當來自洛陽的貴公子,豪擲百萬,不爲求財,不爲求名,只爲找回“天家體面”時。這個崇高的目標,以及爲此目標所採取的行動,及產生的後果。皆超出了陽翟百姓的預期。

屬於不可估量的“知障”。

於是乎,當貴公子抱着此崇高目標,懸扁市中街巷,張榜城門亭舍,招降黃巾餘衆。而屢敗官兵、神出鬼沒、殺人如麻、撒豆成兵、來去如風,被看上一眼便魂飛魄散的妖賊黃邵,舉衆來降時。

整個“崇高邏輯環”,隨之完滿成立。並被陽翟百姓當做經驗積累。無人敢生疑。

貴公子豪擲百萬,找回天家體面。果真應驗。

爲何如此?

只因平常百姓,習慣仰望洛陽。自無法想象,高高在上的權貴,所思所想,所欲所求。

於是乎。當平常思維邏輯,及一般生活經驗,不再成立時。自然而然,將其拔升到更高的層次。是爲“崇高”也。

就此事而言。

陽翟百姓與城外豪強宗賊,皆不認爲:單憑一道敕令,妖賊黃邵便會舉衆來降。然卻出乎所有人預料。妖賊黃邵,當真來降。此事何解?

沒錯。洛陽貴公子的“崇高”,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乃,我等無法匹及的,高貴。

宋奇出身扶風名門,曾爲外戚,貴爲濦強侯。自幼薰染的高貴,又豈能假冒。

如此一來,當宋奇待人接物,如沐春風。俯問民間疾苦,走訪鰥寡孤獨。送衣贈糧,施醫喂藥時。那股來自洛陽的高貴,足以溫暖人心。

宋奇二下敕令,城中百姓官吏之“通賊者”,只需痛改前非,則既往不咎。

只因陽翟功曹、主簿等人密告。前任縣令及丞,與城外豪強,暗通曲款,狼狽成奸。剋扣官俸軍資,屬吏敢怒不敢言。知新任縣令到任,又將庫中錢財席捲一空,棄官而逃。故才半年,未能領食俸祿。

又道,城中官吏,多爲豪強耳目。需雷霆剷除。

宋奇這才二下敕令。 ωωω.TTkan.¢ o

效果斐然。

官吏痛哭流涕,皆來請罪。宋奇好言寬慰,悉數赦免。又叮囑道,前罪可免,後罪難逃。如若再犯,數罪併罰。

一衆罪官,指天爲誓,絕不再犯。

安撫民心,整頓吏治,招降賊衆,厲兵秣馬。不出半月,內外氣象,爲之一新。

宋奇三下敕令,請陽翟豪強大姓,城內赴宴。

收到請簡(請柬),塢內豪強,日夜不安,如坐鍼氈。明知是“鴻門宴”,然卻又不敢忤逆。

只因縣令高貴,黃邵兇狠。

十萬黃巾,一萬宿賊,皆換披南陽精工兵甲,爲縣令所用。如此強兵,久踞陽翟,對城外地形、各塢守備,知之甚詳,如數家珍。如何能敵。

“縣令身份,可曾知曉?”城外各堡主,緊急密會。

“出身豪門,配五縣令印。此來,乃爲長社、益陽、陽安、潁陰、陽翟,五位長公主取食。”急切間,也只打聽到個大概。

“配五縣令印,爲五縣主取食。”單此一項,足令各堡主心驚齒寒。

“十萬黃巾,糧從何來?”便有人想到據守頑抗。

“乃城內糧商,開倉放糧。據說,足可支撐到來年解凍。縣令已許諾,以薊國新谷,三倍贈還。”

“嘶——”衆人無不抽氣。

便有堡主嘆道:“縣令行事,與薊王頗多雷同。”

不說還好。此言一出,士氣更衰。

“此宴,去是不去?”又有人問道。

塢堡有近有遠。家底有厚有薄。強者不願屈就,弱者降意已生。難有共識。於是不歡而散。

約定之日。果有臨近縣城之堡主,如約而至。人數約莫少半。大半堡主藉口未至。

宴會設在長公主行宮。與會諸人,受寵若驚。長公主雖久居洛陽,不常往來行宮。然宮中用度,皆類比藩王。此等席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又見縣令,頤指氣使。宮中奴婢,俯首帖耳。絲毫不敢忤逆。

諸堡主衆目相對,苦樂自知。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縣令舉杯起身:“諸位皆知,宋某此來,乃爲長公主辦事。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長公主身居洛陽,不知民間疾苦。縣中屬吏,宮中奴婢,竟絕俸半載。又聞薊王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諸位,以爲然否?”

便有堡主起身答話:“明廷所言極是。先前之所以拒不納賦,只因外有黃巾流寇,內有貪官污吏。可謂外憂而內患。如今外憂內患,悉數剪滅。我等自當足額補齊。”

“諸位,以爲如何?”

“我等,皆如此想。”

縣令欣然點頭:“又聞縣中百姓,多避入塢堡,淪爲奴僕佃戶。可有此事?”

“確有……此事。”貴人當面,如何敢隱瞞。

“悉數放歸,既往不咎。如若隱藏,數罪併罰。”縣令擲地有聲。

“喏!”

“與我滿飲此杯,請。”縣令舉杯相邀。

“請——”衆賓客同聲回敬。

落杯後,縣令目視東席:“黃丞何在。”

“黃邵在。”黃邵起身答話。

“今日未赴宴者,明日請來一見。”縣令輕描淡寫。

“喏!”黃邵殺氣騰騰。

夜宴歡聲笑語,盡興而歸。

翌日破曉,數千精卒,堅兵利甲,殺奔而出。

所向披靡,攻破塢堡。將一未曾赴宴堡主,舉家押回。堡中積糧,皆分與奴僕。兼併良田,皆還於佃戶。又遷千戶黃巾衆入住堡中,屯田自守。

如此反覆。三日破五堡。分遷黃巾五千戶。得金玉珠寶,絲綢銅錢,兵器甲冑無數。縣令犒賞三軍,一時歡聲雷動。士氣衝冠。

以戰養戰,黃巾得心應手。與先前之大不同,便在“師出有名”。

縣令乘勝追擊。四下敕令。

近郊小股黃巾,紛紛來投。日聚數百成千。積少成多,不斷壯大隊伍。再破五堡。共計分遷萬戶黃巾衆,與堡中原有居民雜居。塢堡遂改城邑。稱“黃巾塢”,或“黃巾固”。

“漢末黃巾保聚於其地,因以爲名。齊人謂壘堡爲‘固’。”

換言之,黃邵或是齊人。

縣令一時名聲大噪。

1.72 涉海鑿河103 撲朔迷離1.28 暮夜有知154 數年之期122 溫室藥圃183 瓦釜雷鳴149 刀山劍樹1.39 火雨焚城1.202 多事之冬132 千里送藥114 太平劫案194 無事相安1.52 空空如也176 薊王東歸1.244 薊國民貴131 濯纓濯足199 必有其子149 鳳燃九天112 泊樓車位193 西域使館190 並驅中原138 一席之地1.43 大軍圍城120 六宮粉黛170 列城豪俠1.62 赤麂皮尉1.88 大國之基188 舉火爲先11 豔后無忌1.25 人艱不拆162 舉棋不定199 飲恨兵退12 再見恩師157 江淮上甲1.63 熔金入庫1.29 奮威揚武197 因時而化1.44 杯弓蛇影1.52 母子相見11 珠聯璧合1.6 飲酒四禮166 心生毒計108 禮不可廢180 羅襪未染140 青雲之志1.93 古羌懸棺196 百年大計129 垂簾理政1.58 夾縫求生1.58 任重道遠16 山蠻甲冑193 西域使館162 一戰揚名1.35 三高三服102 腰牌傍身1.28 長短之利136 矛頭所指1.265 大有玄機81 忠奸莫辨1.88 立象林苑1.46 整齊劃一195 名門大姓1.43 薊國鋤奸122 溫室藥圃184 天命有歸196 神智夫人1.89 秉燭夜話191 另立門戶1.33 劍器大宗1.77 攻心之策1.252 長城自毀1.75 坐問因果1.6 王侯之樂134 君何所求251 入鄉隨俗1.69 強宗驍帥16 山蠻甲冑143 向海而生180 故技重施1.6 王侯之樂193 少不言愁135 借兵剿匪1.3 香消玉損184 是個難題1.24 一如舊典221 大秦魚麗1.224 碧血丹心41 閉關鎖國1.6 網開一面100 與我一戰1.233 寄豭之豬139 不爭正妻194 輕車南下109 原形畢露139 戶限爲穿1.76 峰迴路轉1.79 圍湖造屋125 急流勇退117 水淹三軍153 來龍去脈
1.72 涉海鑿河103 撲朔迷離1.28 暮夜有知154 數年之期122 溫室藥圃183 瓦釜雷鳴149 刀山劍樹1.39 火雨焚城1.202 多事之冬132 千里送藥114 太平劫案194 無事相安1.52 空空如也176 薊王東歸1.244 薊國民貴131 濯纓濯足199 必有其子149 鳳燃九天112 泊樓車位193 西域使館190 並驅中原138 一席之地1.43 大軍圍城120 六宮粉黛170 列城豪俠1.62 赤麂皮尉1.88 大國之基188 舉火爲先11 豔后無忌1.25 人艱不拆162 舉棋不定199 飲恨兵退12 再見恩師157 江淮上甲1.63 熔金入庫1.29 奮威揚武197 因時而化1.44 杯弓蛇影1.52 母子相見11 珠聯璧合1.6 飲酒四禮166 心生毒計108 禮不可廢180 羅襪未染140 青雲之志1.93 古羌懸棺196 百年大計129 垂簾理政1.58 夾縫求生1.58 任重道遠16 山蠻甲冑193 西域使館162 一戰揚名1.35 三高三服102 腰牌傍身1.28 長短之利136 矛頭所指1.265 大有玄機81 忠奸莫辨1.88 立象林苑1.46 整齊劃一195 名門大姓1.43 薊國鋤奸122 溫室藥圃184 天命有歸196 神智夫人1.89 秉燭夜話191 另立門戶1.33 劍器大宗1.77 攻心之策1.252 長城自毀1.75 坐問因果1.6 王侯之樂134 君何所求251 入鄉隨俗1.69 強宗驍帥16 山蠻甲冑143 向海而生180 故技重施1.6 王侯之樂193 少不言愁135 借兵剿匪1.3 香消玉損184 是個難題1.24 一如舊典221 大秦魚麗1.224 碧血丹心41 閉關鎖國1.6 網開一面100 與我一戰1.233 寄豭之豬139 不爭正妻194 輕車南下109 原形畢露139 戶限爲穿1.76 峰迴路轉1.79 圍湖造屋125 急流勇退117 水淹三軍153 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