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青史留名

“傳書魯相,命潁川、汝南等地‘屯田吏士’,沿途接應。”張甯言道。

“喏。”事不宜遲,二老忙去傳書。 wωω▪ тTk ān▪ ¢ ○

既有公孫王后來函,張甯豈能不應。何況何後母子,茲事體大。斷不得有失。

何後藉口探望何苗,車駕下山,先行半日。待心腹宮妃察覺,入國邸稟報公孫王后。此時,何後車駕,已至伊闕關下。

洛陽八關,重兵拱衛。

進出皆需盤查。尤其董卓接連遇刺,身受重創。八關守備,尤勝先前。

何苗遣人投帖,不料騎都尉李肅,休沐洛陽,不在關下。此時闖關,恐爲所害。便在進退無措間,忽聞頭頂鐘聲陣陣。

何後掀簾窺探。只見伊闕山巔,建有連綿樓宇,蔚爲壯觀。

何後遂問:“此樓何名?”

駕車青牛師答曰:“此樓名‘蜃樓’。樓懸絕壁,下臨溪水。常有洛陽車馬往來,卻不知何人所造。”

“尋路入山,借住一晚。”何後言道。

“喏。”

本以爲山路必崎嶇難行,豈料皆青石鋪就。一路無阻,駛入山門。擡頭可見連綿樓宇,懸於峭壁。宛如懸空一般。另有無名溪水,自山中涌出,匯入伊水。

“何人竟如此不惜工本。”便是何後,亦不由慨嘆。

待車駕停穩。便有清秀童子,近前行禮。

趙忠忽隔窗言道:“黃門佞童,太后小心。”佞,諂也。佞童,佞幸之童也。

宮中隱秘,何後亦有耳聞:“莫非與先帝有關。”

“老奴不知。”趙忠低語道:“聞桓帝有此癖。命黃門署豢養美貌童子。然至先帝登基,遂被竇大將軍驅散。唯剩少許,侍奉雲臺殿。”

見迎駕童子,連連擺手,一問三不知。

趙忠又道:“果然聾啞天生。”

何苗言道:“既如此,當遠避。”

“懸樓興於薊王。觀此樓制式,與九阪懸樓,大同小異。臨近關下,非同尋常。”何後已有定計:“且入樓一觀。”

“喏。”趙忠領命先行。

樓外童子,口不能言。樓內童子,目不能視。趙忠遂瞭然於胸:“必是太倉頂上折桂館。”

“蟾宮折桂。”太倉隱秘,何苗亦知。

“正是。”趙忠嘆道:“莫非樓主,乃漢宮故人。”

童子引路。乘天梯登頂閣。

少頃,便有一鶴髮童顏,矍鑠老者,健步入內。

趙忠肅容下拜:“老奴趙忠,拜見秦太倉。”

“原是趙常侍。”秦太倉亦頗爲意外。話說,秦太倉得前大將軍樑冀寵幸時。趙忠亦不過是一介小黃門。時過境遷,不料竟在此地相遇。如何能不感慨萬千。後梁冀滿門伏誅。蟾宮遂被曹節所掌。如趙忠、張讓等,實力不濟,無可染指。然卻皆有耳聞。

趙忠收拾心情,爲秦太倉引薦。

聞乃大漢太后,秦太倉伏地行大禮:“老朽,叩見太后。”

“太倉免禮。”何後言道:“洛陽宮變,輕車出亡。奈何伊闕關禁,欲暫住一晚。多有打擾。”

“太后聖駕,老朽蓬蓽增光。”西園大火,京師人盡皆知。秦太倉掌《子錢集簿》,耳目靈通,焉能不知。

更有甚者。樓下暗渠,可通函園地宮。秦太倉與耳室主記蔣幹,時有往來。

只可惜,秦太倉只掌子錢事宜。並不知曉何後諸事。

趙忠更藉口與秦太倉多年不見,促膝長談。秦太倉分身乏術,亦無從通稟。

一夜無話。翌日,何苗先行投帖,約李肅相見。

李肅不敢怠慢。輕車簡從,入蜃樓相見。

“臣李肅,叩見太后。”

“都尉免禮。”何後言道:“洛陽大火,西園盡毀。不得已,攜麟子就藩取食。還望都尉網開一面。”

李肅肅容再拜:“臣,敢不從命。”

何後又道:“還有一事,勞煩都尉。”

“請太后明示。”

“待朕出關,你便尋機返京,向董卓告密。”

“臣,焉能背主乎。”李肅以頭觸地。先不說董卓火燒西園,大逆無道。若此時助紂爲虐,爲天下所指。李肅焉有命在。愚行弄險,智者不爲也。

“無妨。”何後言道:“都尉只需聽命行事。朕,必有厚報。”

“恕臣不敢從命。”所謂口說無憑。太后若爲董卓所害。何人能證明,告密乃太后所託。

待屏退左右,何後遂授機宜:“王莽不出,光武不興。董卓火燒西園在先,追殺朕母子於後。大逆弒君,罪無可赦。那時,薊王興仁義之師,兵發洛陽。撥亂反正,乾坤三定。都尉功在社稷,富貴榮華,享之不盡也。”

“太后……”李肅又驚又俱,亦喜亦憂。轉瞬之間,千迴百轉。一時竟口不能言。

“朕母子,以身噬虎。爲大漢江山,略盡薄力也。”

再聞此言。李肅竟淚流滿面。太后交心乃其一。所行義舉乃其二。所謂“士爲知己者死”。

‘想我李肅,位卑言輕,籍籍無名。何德何能,竟受此重託。’心念至此,李肅拭淚言道:“臣,敢不從命!”

何後又取錦囊相贈:“內有絹書,細說詳情。待薊王上洛,當呈於當面。內中詳情,一看便知。”後路亦留好。

李肅再無身後無憂。如何能不效之死力。

自屏後窺知一切。趙忠不由心生慨嘆。若無董卓之亂,真乃大漢帝后也。

此舉,可謂一石數鳥。

在明,待何後出逃,李肅雖快馬密報。董卓必不追究。

於暗,李肅懷揣絹書,待董卓事敗,呈於薊王,足可保全家小。

無論明暗,李肅皆會放何後出關。

放李肅先行打典。

何後車駕,不疾不徐,列隊出關。

便有守關兵士,攔下喝問:“車內何人。”

便有“千秋三師”之甘始,車下答話:“某乃甘始,攜家小歸鄉。”

“甘始,是何人也?某一概不知!車內人等,速下車答話。”守關門候,如何能知。

“放肆!”正是李肅,姍姍來遲:“京師仙人,爾等豈能冒犯。”

“都尉!”門候急忙行禮。

李肅目不斜視,近前行禮:“見過上師。”

甘始回禮:“平樂會一別,都尉別來無恙乎?”此語一出,衆皆瞭然。二人乃是舊識。

“上師何往?”李肅起身相問。

“欲攜家小歸鄉。”

“車內何人?”

“乃小女母子。”

李肅心領神會:“原是『甘夫人(注①)』。”

184 是個難題1.204 猶樂思沛162 物我兩忘1.49 三路大捷135 借兵剿匪140 祓禊之會1.8 配享太廟1.33 劍器大宗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31 麒麟送子1.23 三千珠履128 欲蓋彌彰1.235 貌合心離1.36 渾天大陣1.32 潔身守道1.46 辟邪三寶1.84 王道治國1.46 盡釋前嫌201 南北俱全1.64 懷瑾相報113 翻雲覆雨1.54 一國之主130 瑌石武夫1.6 網開一面1.200 永安上壽1.275 天下正色1.95 白虹貫日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20 繡衣直指1.60 羣羌之力132 千里送藥1.48 鬼神難誣1.29 扶搖直上131 美玉生煙187 得道不易1.25 水到渠成1.88 大國之基180 羅襪未染159 無當飛軍113 對面而弈1.235 貌合心離174 爾虞我詐129 明日功成139 空谷傳聲147 制非常模1.43 切莫辜負1.46 大亂在即136 借刀殺人1.42 變置社稷185 拋磚引玉182 馬齒徒增61 肉袒牽羊178 天下表率1.70 青徐流民1.27 優倡商賈104 我與爭鋒17 尊王攘夷1.36 計中之計167 忠孝兩難173 畝鍾之田1.77 始料未及189 轉機忽現145 督亢秋成166 心生毒計1.70 孤芳自賞1.92 家賊難防1.9 三危既宅1.276 命喪宮門140 天降流火120 驕兵必敗1.287 悉誅涼人1.223 歲末大事81 夜入太倉1.28 挹婁廬士1.229 吞光五鳳1.79 撤村並邑109 原形畢露198 狗邪滅國1.49 觀星定海128 廢史立牧1.22 馬兒成名1.62 絕非杜撰51 藏龍臥虎1.44 輕卒銳兵127 先入爲主1.77 學富百車1.79 圍湖造屋189 爭權奪勢149 乘風而至100 取之有道1.47 難覓仙蹤1.44 非同尋常1.226 七進七出1.96 海賊圍城137 萬邦來賀104 太平賊反122 溫室藥圃125 此事拿手1.62 兵不厭詐171 飛槳木蘭
184 是個難題1.204 猶樂思沛162 物我兩忘1.49 三路大捷135 借兵剿匪140 祓禊之會1.8 配享太廟1.33 劍器大宗第2101章 1.290 通關圖卷131 麒麟送子1.23 三千珠履128 欲蓋彌彰1.235 貌合心離1.36 渾天大陣1.32 潔身守道1.46 辟邪三寶1.84 王道治國1.46 盡釋前嫌201 南北俱全1.64 懷瑾相報113 翻雲覆雨1.54 一國之主130 瑌石武夫1.6 網開一面1.200 永安上壽1.275 天下正色1.95 白虹貫日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20 繡衣直指1.60 羣羌之力132 千里送藥1.48 鬼神難誣1.29 扶搖直上131 美玉生煙187 得道不易1.25 水到渠成1.88 大國之基180 羅襪未染159 無當飛軍113 對面而弈1.235 貌合心離174 爾虞我詐129 明日功成139 空谷傳聲147 制非常模1.43 切莫辜負1.46 大亂在即136 借刀殺人1.42 變置社稷185 拋磚引玉182 馬齒徒增61 肉袒牽羊178 天下表率1.70 青徐流民1.27 優倡商賈104 我與爭鋒17 尊王攘夷1.36 計中之計167 忠孝兩難173 畝鍾之田1.77 始料未及189 轉機忽現145 督亢秋成166 心生毒計1.70 孤芳自賞1.92 家賊難防1.9 三危既宅1.276 命喪宮門140 天降流火120 驕兵必敗1.287 悉誅涼人1.223 歲末大事81 夜入太倉1.28 挹婁廬士1.229 吞光五鳳1.79 撤村並邑109 原形畢露198 狗邪滅國1.49 觀星定海128 廢史立牧1.22 馬兒成名1.62 絕非杜撰51 藏龍臥虎1.44 輕卒銳兵127 先入爲主1.77 學富百車1.79 圍湖造屋189 爭權奪勢149 乘風而至100 取之有道1.47 難覓仙蹤1.44 非同尋常1.226 七進七出1.96 海賊圍城137 萬邦來賀104 太平賊反122 溫室藥圃125 此事拿手1.62 兵不厭詐171 飛槳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