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投桃報李

董太后又道:“‘兄終弟及’。我兒既已繼位,王美人所生貴子,終歸與大位無緣。想必已孕‘麒麟子’的靈思皇后,此時亦能看開。此(貴)子,當性命無憂。假以時日,還需勞煩我兒,授予封國,令其安身。足可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新帝輕輕頷首:“這是自然。”平心而論。先帝能傳大位,善待其子,亦是投桃報李。

正如董太后所言。先帝在時,多有廢長立幼之心。彼時,王美人所生‘貴子’,尚有機會繼承大統。奈何先帝臨終遺命,兄終弟及。爲平衡各方,薊王又力排衆議,策立何後所生皇長子爲太子。時至今日,貴子再無機會。何後當可安心。更何況,今又身懷‘麒麟子’。論尊貴,王美人所生皇次子,焉能與何後腹中麒麟嫡子,相提並論。

至於腹中麟子,種出何處。或早或晚,必有定論。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終歸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見時機已到。董太后似漫不經意,隨口一說:“先帝北巡前,本欲擢升大司農曹嵩,爲太尉。詔書也已擬定,然事與願違。自陛下繼位,朝政一切如舊,未有絲毫折損。日前,大司農子,曹操,領兵平定東郡,頗有戰功。何不‘父子同賞,以成佳話’。”

來時便知宴無好宴。新帝不動聲色:“依母親之意,曹嵩父子,當授何職。”

“曹嵩當爲太尉,曹操可爲兗州牧。”董太后脫口而出。

新帝深看董太后一眼,略作沉思,這便應允:“當如母親所言。”

董太后展顏一笑:“父子同朝,佳話自成。”

新帝亦笑。然表情中卻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稍後,董太后乘勝追擊:“前五官中郎將,西園中軍校尉孫堅,奉命重返江東,募兵討賊。今荊、揚等地,羣盜皆滅。陛下當調回京畿,委以重任。”

“孫文臺,江東猛虎也。”新帝知之甚祥:“母親可知。數日前,孫堅豪擲金珠二十億,經薊國豪商田韶,買來一支明輪船隊,大小船隻,十餘艘。”

“孫堅家資,竟豐厚如斯!”董太后大驚。話說,若非分得先帝銷金窟內半數資產,董太后賣官鬻爵二十載,身家尚不如孫文臺。

“傳聞,金珠皆是抄賊寇巢穴所得。孫堅以爲是不義之財,故雖堆積如山,卻熟視無睹。索性兌給薊王,一了百了。孫堅亦有言在先:普天之下,能將‘不義之財’正當其用者,唯薊王一人耳。”

言及此處。董太后先是會心一笑,又略顯自慚形穢。勉強開口道:“孫堅乃真豪傑。”

新帝點到即止:“亂世初平,百廢待興。賣官鬻爵,可休矣。”

“陛下所言極是。朕……已盡知。”董太后焉能不知。新帝乃是借孫堅之舉勸諫,莫再積“不義之財”。

知子莫若母。母子之間,又何必多言。董太后借家宴,名爲曹嵩父子、猛虎孫堅求取高位,實則助長董氏外戚之權勢。而新帝亦藉此事,與董太后討價還價。換取太后不再賣官的承諾。

各達目的,各取所需。溫馨家宴,其樂融融。

待罷筵。新帝起身告辭,太后自命人恭送不提。

待新帝乘興返回玉堂後殿,程中大夫已恭候多時。

“奴婢拜見陛下。”得新帝寵幸,程中大夫姿容日盛。

新帝百看不厭,伸手攙扶:“朕有言在先,四下無人,當自稱‘妾’。”

“賤妾知錯。”程中大夫年紀雖長,然在新帝面前,卻宛如懷春少婦。舉手投足,嬌媚無限。

“飽否?”新帝吐氣笑問。

“漲也。”程中大夫笑答。

“朕當親試之。”新帝正欲將其抱入龍榻,忽隨口一問:“太后偏殿豢養逐鬼童子,此事知否。”

“此事人盡皆知。”懷中程中大夫媚眼如絲。

“童子何人所選。”新帝吞涎又問。

“乃掖庭令畢嵐。”程中大夫又答。

“聞太后亦常親手餵養。”秀色可餐,新帝已急不可待。

“何止太后?”程中大夫,勾魂奪舍:“賤妾亦‘常來常往’。”

“大膽。”新帝眸中欲焰,一點即燃:“程中大夫不顧朕之飢渴,竟先餵食他人。”

“陛下意欲何爲?”程中大夫明知故問。

“朕欲‘童口奪食’也!”

薊國長安城。

遙見王宮車駕抵達。長安令甄逸,攜屬吏列隊相迎。

“拜見貴人。”

彼時爲披香博士,今爲昭陽貴人。後人曰:“舊巢共是銜泥燕,飛上枝頭變鳳凰。”不過如此。

薊王寢宮,名“合歡殿”。故薊國有民諺:“夕入合歡,朝出貴人”。亦是指此。

王妃所居,曰“鳳凰殿”。左國令士異,將受封“蘭林貴人”,居西宮“蘭林殿”。王太妃自居“增城殿”。西宮三殿,“增城殿”居中,“昭陽殿”與“蘭林殿”,一上一下。

須知,薊國王城,東、西、南、北,四宮,以“回”字形相連。西宮走向乃“南北豎立”。三座宮殿,皆“坐北朝南”。並非“坐西向東”。四宮八殿,皆坐北朝南。切記。

所謂“南面稱尊”,“北面稱臣”。宜當“相其陰陽之和,嘗其水泉之味,審其土地之宜,正阡陌之界。”擇風水寶地。

“明庭免禮。”穆貴人天香國色,貴氣逼人:“此來乃爲‘蘭林殿’擇選宮人。夫君大婚將至,宜早做準備。”

衆人躬身答話,無人敢平視:“喏。”

長安宮中,多西域諸妃陪嫁女眷。後又有倭人貴女百人入選。先前,穆貴人往來二宮,傳授漢宮儀。最初那批西域女眷,皆以修習完畢。正分批遷入薊王宮,補宮人之缺。女眷來歷,也已查清。皆出身西域五十五國王室,本爲媵妾。輩分年齡雖有參差,然卻合乎禮法所規。至於年齡,對薊王而言,更不是問題。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

然爲入薊國,又何須人輦?

俗語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爲能早日入選,女眷們頗多用心。未曾有一日倦怠。穆貴人依次遴選,頗爲滿意。

王宮車駕列隊宮門。入選女眷與各自好友,灑淚而別,又滿懷希冀,登車遠去。

駿馬香車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王宮一入深如海,蕭郎本就是路人。

與我何干?

1.45 名臣碩老184 羔羊之素1.39 妾無異議81 天下喉舌1.35 苦後回甘1.209 鐵騎橫衝100 喜事將近161 漢祚復興137 和親典禮107 無人可用1.89 終得圓滿1.33 功敗垂成11 佐世之才1.73 西林馬場11 大器已成101 三日之義125 偶露崢嶸1.48 浴室水塔144 迎刃而解1.48 八方旅人1.200 推賢讓能195 回京在即1.89 終得圓滿1.45 初次遠行1.24 同流合污1.84 護氐校尉1.205 請君入徐1.7 雌雄莫辨1.39 王庭行蹤174 生死交替180 羅襪未染1.98 水火相濟1.87 富貴同享1.63 犬牙相錯1.42 兵行險着1.25 黃龍見譙123 文無第一100 連夜謀劃1.40 何懼偷生1.25 兄弟鬩牆111 隴右鮮卑158 常山之蛇1.294 滅紀廢典133 如有神助124 事與願違139 不爭正妻190 並驅中原1.57 意欲何爲1.83 以貲徵賦193 置酒高會195 名門大姓1.83 古羌遺規1.22 百死莫贖16 五日京兆183 龍向天飛1.25 兄弟鬩牆1.40 何懼偷生1.78 陸城亭侯116 東部鮮卑154 無從科舉115 亡胡千家119 作壁上觀1.99 進身之階154 一念之間31 清忠五宦1.62 陰陽連環1.40 洛陽酒家1.50 下辯除石166 猛獸鬥場110 逐鹿之利1.39 火雨焚城1.200 終破隴關114 難兄難弟109 素首雪女1.68 淮南大捷1.26 循跡追兇1.73 血巢角鬥1.39 驚弓之鳥187 貨幣戰爭162 繩之以法146 有恃無恐133 歸期已定175 綠洲熔爐1.89 一州之國1.86 炎船之主147 藥到病除176 左膀右臂153 拾人牙慧231 司馬爭先1.238 君有不戰133 金針撥障1.82 飛虻流火1.85 九九歸原213 橫空出世1.26 以直報怨1.77 望洋興嘆1.240 聽風即雨1.255 突施冷箭1.4 安漢興劉51 藏龍臥虎
1.45 名臣碩老184 羔羊之素1.39 妾無異議81 天下喉舌1.35 苦後回甘1.209 鐵騎橫衝100 喜事將近161 漢祚復興137 和親典禮107 無人可用1.89 終得圓滿1.33 功敗垂成11 佐世之才1.73 西林馬場11 大器已成101 三日之義125 偶露崢嶸1.48 浴室水塔144 迎刃而解1.48 八方旅人1.200 推賢讓能195 回京在即1.89 終得圓滿1.45 初次遠行1.24 同流合污1.84 護氐校尉1.205 請君入徐1.7 雌雄莫辨1.39 王庭行蹤174 生死交替180 羅襪未染1.98 水火相濟1.87 富貴同享1.63 犬牙相錯1.42 兵行險着1.25 黃龍見譙123 文無第一100 連夜謀劃1.40 何懼偷生1.25 兄弟鬩牆111 隴右鮮卑158 常山之蛇1.294 滅紀廢典133 如有神助124 事與願違139 不爭正妻190 並驅中原1.57 意欲何爲1.83 以貲徵賦193 置酒高會195 名門大姓1.83 古羌遺規1.22 百死莫贖16 五日京兆183 龍向天飛1.25 兄弟鬩牆1.40 何懼偷生1.78 陸城亭侯116 東部鮮卑154 無從科舉115 亡胡千家119 作壁上觀1.99 進身之階154 一念之間31 清忠五宦1.62 陰陽連環1.40 洛陽酒家1.50 下辯除石166 猛獸鬥場110 逐鹿之利1.39 火雨焚城1.200 終破隴關114 難兄難弟109 素首雪女1.68 淮南大捷1.26 循跡追兇1.73 血巢角鬥1.39 驚弓之鳥187 貨幣戰爭162 繩之以法146 有恃無恐133 歸期已定175 綠洲熔爐1.89 一州之國1.86 炎船之主147 藥到病除176 左膀右臂153 拾人牙慧231 司馬爭先1.238 君有不戰133 金針撥障1.82 飛虻流火1.85 九九歸原213 橫空出世1.26 以直報怨1.77 望洋興嘆1.240 聽風即雨1.255 突施冷箭1.4 安漢興劉51 藏龍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