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籌備建制

遊覽虎牙山已畢,衆人乘坐快舟,往那枝江而去。

船還未靠岸,就隱約見到鄭天成站立在碼頭上,拿着一張行文在那裡揮舞,口中大喊道:“船上可是典史……”

林純鴻跳出船艙,侍立在船頭,喊道:“正是……”

“吏部的任命下來了,正八品荊州府經歷司經歷……”鄭天成的大呼小叫讓衆人興奮不已,時隔三年,典史終於升官了!

與大夥的興高采烈不同,朱之瑜皺着眉頭問道:“此人不是負責總計財務麼?爲何捧着行文在那裡大呼小叫?”

張道涵喜不自勝,望着鄭天成,頭也不回的說道:“邦泰人一人頂多人,有何好奇怪的?”

朱之瑜相當不喜,直言道:“權責不明,運轉遲早出問題,之瑜請典史慎思之!”

張道涵和李崇德臉漲得通紅,以前由兩人輔佐林純鴻,朱之瑜這麼說,等於削了兩人的麪皮!

林純鴻見三人尷尬,連和稀泥道:“萬事草創,一些事情沒考慮到,實屬尋常。”

哪想到朱之瑜極爲直爽,絲毫不給林純鴻面子,正色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萬不可因爲草創就等閒視之!爲人主,當正其言,公正評判每件事,爲屬下之表率,豈能優柔寡斷,無原則的和稀泥?”

林純鴻很不習慣朱之瑜的直言,臉色也漲得通紅,但理智告訴他,朱之瑜所言不差,乃抱拳拜道:“先生所言極是,學生將立即組織人手理清權責!”

朱之瑜得理不饒人,嚴肅的說道:“首先第一要改的就是稱呼和禮儀,我並不是主公的先生,而是下屬,主公以後稱之瑜便是。主公也不是之瑜的學生,不必自稱學生。以後無論哪級主管,須規定稱呼,萬不可亂。政令通暢,禮儀乃第一步!沒有禮儀,豈不是一切都亂了套!”

林純鴻的額頭幾乎冒出汗來,稽首道:“楚嶼(朱之瑜的字)說得對,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但主公一語萬不可露,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若引起朝廷的猜忌就得不償失了!”

朱之瑜捻鬚道:“之瑜明白。”

朱之瑜見林純鴻能納言,並能選擇性的聽取建言,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但是,他沒有注意到,張道涵和李崇德看他的眼神怪怪的。

張道涵冷冷的問道:“不知楚嶼老弟對經歷一職有何見解?”

朱之瑜脫口而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好歹品級漲了一截,但遠不及典史一職辦事方便!”

李崇德到底醉心於管理之學,對人際關係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考慮問題完全從實務出發,他問道:“那修築荊州城牆一事如何辦理?”

“派一得力之人主持便是,經歷一職能有多少事情?典史只需要管好枝江的事情即可!”

林純鴻正有此意,說道:“楚嶼的見解與我一樣,不過荊州的未來關係到我們自身,至於城牆怎麼修,還得好好計劃一番!”

張道涵也不多言,只是盯着朱之瑜的後影盤算着……

書房內,張道涵正在握筆沉思。

雖然他佩服朱之瑜的遠見卓識,但心裡不免有點失落。朱之瑜到來之前,他堪稱林純鴻的第一謀主,更以先生之名傲視諸多能人異士。可現在,林純鴻對朱之瑜如此看重,讓他感到地位不保。

“一名空談的書生而已……”張道涵嘴角上翹,對朱之瑜有點不屑。

不過,細細思考朱之瑜的戰略規劃,張道涵自嘆不如,能高瞻遠矚的人是空談的書生麼?

張道涵還算冷靜客觀,沒有偏執的認爲朱之瑜一無是處。但是,越是冷靜,心裡就越煩躁。

突然,外面傳來一陣敲門聲,他的小兒子張明橋在外面問道:“爹爹在不在?”

張明橋素來不喜讀書,整日與一幫狐朋狗友鬼混,讓張道涵頭痛不已。好在張道涵成爲邦泰一員後,張明橋也依託着邦泰做點生意,掙了不少錢,逐漸的踏上了正道。這當然有張道涵照顧的因素,畢竟,作爲核心人員,隨便透露點信息,就值不少錢。

張道涵正煩惱着,沒好氣的答道:“進來……”

張明橋推開房門,露出腦袋,見張道涵氣色不對,嘻嘻笑道:“爹,又和娘慪氣了?”

“胡說八道,你說,你有什麼事情?”

“聽說林小三要修荊州城牆,那豈不是要很多石頭?兒子在山裡正好採了不少巨石……嘿嘿,這下被我賺到了……”

張道涵冷着臉盯着兒子,打斷他的話,道:“有什麼事情快說,我沒那麼多時間聽你說廢話!”

張明橋依然嘻嘻哈哈,道:“爹,能不能讓小三就找我買石頭?他找誰不是一樣買啊?”

張道涵想都不想,拒絕道:“不行,再說爲父也辦不到!”

張明橋睜大了眼睛,驚異道:“爹都辦不到,那小三好大的架子!”

這正觸動了張道涵的痛點,大怒,拿起一本書就往張明橋頭上扔去,喝道:“滾!但凡多讀點書,也不至於如此混賬!”

張明橋敏捷的避開襲來的書本,彎腰撿起,遞還給父親,笑道:“不行就不行,何必生那麼大的氣?爹精於官場之道,那林小三要不是因爲您,哪有今天?”

“精於官場之道……”張道涵被兒子的話所觸動,眉頭微皺,陷入沉思。

張明橋不敢打擾,手忙腳亂的幫父親收拾案臺。

良久,張道涵看着忙碌的張明橋,說道:“邦泰現在大批量採購貨物都要招標,你要是想賣石頭就去投標,這個爲父幫不了你!”

張明橋相當不滿,嘟囔道:“好處都不給自己人,還搞那麼麻煩,招什麼標嘛!”說完,辭別張道涵,轉身離去。

張明橋隨口的一句話讓張道涵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對嘛,自己擅長具體政務、精通官場之道,那朱之瑜剛三十出頭,更未出仕,哪懂什麼政務?

張道涵忍不住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字:“邦泰革新札子”,對邦泰存在的問題,他了然於胸。這些問題有些可以解決,有些根本就是爲了鑽朝廷的空子。對於邦泰的運作,他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正好趁這個機會拿出,奠定自己元老的地位。

林府,朱之瑜正在唾沫橫飛的表述他的觀點。鑑於朱之瑜從未處理過政務和從事管理工作,對邦泰還不熟悉,林純鴻安排朱之瑜暫時充當他的幕僚,幫他處理一些事務。可是當朱之瑜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意見紛呈:

“……每日的行文太多,典史如何處理的過來?像這樣處理,效果也一般,還容易出差錯,事事都管,什麼都管不好!行文應該輕重緩急,不同級別的機構對應處理不同級別的行文……”

林純鴻苦笑道:“屬下還顯得青澀,我就只好自己辛苦點嘍!”

朱之瑜對林純鴻的辯解呲之以鼻,說道:“經驗再不足,也應該讓他們自己處理,否則他們如何成長?權責明晰,這就是權責明晰!”

林純鴻點了點頭,將意見記錄在紙張上。

朱之瑜繼續滔滔不絕:“邦泰各個機構之間也運行混亂,一點也不通暢!如那隔河巖貨棧,不僅要管理貨棧,還要管理白崖洞等土司,又是貨殖又是行政,郭銘彥一人如何管得過來?再說精通貨殖就一定精通行政?進駐鄉村的弓兵也是如此,說是管理鄉村,又在買賣貨物,還開辦工坊,說是做生意,又還負責管理弓兵和村民,這算啥?四不像嘛!如此混亂,如何能保證命令暢通?責任也不明確,出了事情都不知道找誰負責!”

林純鴻又提起筆,準備記下,朱之瑜笑道:“典史不用記了,之瑜會整理成札子的。”

林純鴻大喜道:“如此便有勞楚嶼了!”

……

隔河巖貨棧已經名不副實,隨着面積不斷擴大、建築不斷增多、功能日趨繁雜,這裡幾乎成了土司地區的管理中心。老百姓稱之爲“典史城”,不過這個城既無城牆,也無衙門,只有一個議事廳,每日,一條條命令從議事廳發出,對千年不變的土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日,議事廳裡吵嚷無比,十多人手裡拿着一疊公文,在那裡指指點點,議論紛紛。裡面赫然還有林德海、秦邦定和程啓丹(大貓耳)等人。

大貓耳嘴碎,早就在那裡神神秘秘的傳播着小道消息:“嘿嘿,張先生、李秀才,還有新來的朱先生啊互不服氣,比着給典史出謀劃策咧,你們看……”

程啓丹翻開手頭的公文,指着說:“《邦泰改制細則》由三份札子組成咧,《邦泰革新札子》就是張先生寫的,《疏經通脈札子》就是李秀才寫的,至於《立規建制札子》,聽說就是朱先生提出來的,嘿,這三人啊,就是典史的諸葛亮……”

周圍的人聽得津津有味,紛紛附和。

只有那秦邦定一直緊盯着公文,默不作聲,這是他的習慣,寡言少語,但言必有物。

忽聞一陣腳步聲,郭銘彥推門而進,笑道:“各位早。”

清江附近的所有事務由郭銘彥總攬,威權日盛,衆人不敢懈怠,紛紛站立,躬身道:“郭大總管早。”

“坐下、坐下,都是兄弟,客氣什麼,隨意點。”郭銘彥雙手下按,笑容滿面。

郭銘彥在正中的椅子上坐下,說道:“按照典史的安排,邦泰將有大變動,至於怎麼變,還需要聽聽大夥的意見。這三個札子都看過了吧?”

程啓丹的口閉不上,郭銘彥話音剛落,就說道:“當然都看過了,怎麼變涉及到職位變動和拿多少錢,咋不會逐字逐句的琢磨?”

程啓丹的話直白,也讓大夥笑聲一片。

郭銘彥笑道:“啓丹兄弟說的對,這涉及到大夥的切身利益,有什麼意見儘管提,不提的話以後可能就要後悔!”

程啓丹迫不及待,說道“那我就提啦……細則說要成立一個土司部,專門處理土司的紛爭和收取稅收,那隔河巖貨棧豈不是就成了土司部的下屬?我認爲這樣不妥,現在根本就找不到人來管理土司!”

“哪能找不到人咧?典史那裡人才濟濟,怎麼會缺人?咱們真要考慮的問題是如果這麼改,郭大總管的權力不就變小了?”

郭銘彥聽了,正色道:“這等言語就不要提了,還沒開始,就在考慮自己的小九九,忘記典史的吩咐了?”

……

爭論聲此起彼伏,最終形成了一條條意見,往枝江送去。

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62章 徽州會館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60章 發展方向第525章 德州第413章 陽謀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615章 人心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2章 軍痞勾結第503章 奏章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48章 等待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515章 隱忍(三)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36章 誓言報復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361章 出擊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38章 惠王出手第491章 收編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74章 籌備建制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615章 人心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444章 回師第40章 土改契機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509章 壓力(二)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2章 一場鬧劇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31章 與虎謀皮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667章 小成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85章 嫌隙漸生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415章 磊落第361章 出擊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94章 圍魏救趙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466章 自發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60章 發展方向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65章 錢鈔之議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8章 思南攻略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558章 戰馬(二)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442章 攻堅第455章 兩手第473章 聯防第169章 唯一選擇
第342章 海派進荊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62章 徽州會館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60章 發展方向第525章 德州第413章 陽謀第608章 左右開弓第615章 人心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52章 軍痞勾結第503章 奏章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48章 等待第153章 南陽方略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515章 隱忍(三)第536章 雷霆決戰(一)第36章 誓言報復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300章 汝窯天青瓷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361章 出擊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38章 惠王出手第491章 收編第263章 慘烈對陣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192章 不歡而散第328章 第一次談判第159章 五峰慘案第575章 撬動時局(一)第74章 籌備建制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55章 紅顏“禍水”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615章 人心第195章 倏忽而敗第111章 左良玉兵敗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444章 回師第40章 土改契機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509章 壓力(二)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228章 租借錦普第42章 一場鬧劇第283章 開始反擊第435章 夭折的妙計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31章 與虎謀皮第682章 交趾風雲第11章 新桃換舊符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667章 小成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382章 出人意料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85章 嫌隙漸生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415章 磊落第361章 出擊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94章 圍魏救趙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466章 自發第662章 滅國之戰(七)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60章 發展方向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65章 錢鈔之議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488章 皮島之議第690章 光祿大夫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18章 思南攻略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527章 重裝騎兵第558章 戰馬(二)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442章 攻堅第455章 兩手第473章 聯防第169章 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