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

聽聞皇太極將所有包衣變成了自耕農,林純鴻喜不自勝,對左右言道:“滿清小朝廷充滿了銳氣,執行力非大明朝廷可比,本候還真想看看他們能做出什麼成就!”

周望一直對接觸、貿易戰略耿耿於懷,不滿道:“這是赤裸裸地資敵!假以時日,韃子不缺糧食、不缺鋼鐵,後果根本無法預料!屬下擔心,荊州軍將士未來會流更多的血!”

林純鴻大笑道:“種糧食、鍊鋼的韃子還是以前的韃子麼?觀幾千年來的歷史,胡人之所以爲禍,正因爲他們是胡人。一旦胡人扛起了鋤頭,就搖身一變,成爲華夏族的一份子!周都督,眼光得放長遠點嘛,蒙古人現在不也幫我們養馬、剪羊毛、征戰?”

周望雖然認爲林純鴻說得有道理,但還是覺得今後的風險不可控,他重重地吐了口氣,道:“但願這次不要失算!”

林純鴻心情不錯,不再理會周望,接着對左右說道:“韃子是陸地上的強盜,鄭芝龍是海上的強盜,現在居於正統的大明朝廷固步自封,反而陸海兩大強盜銳氣十足,積極進取。嘿嘿,鄭芝龍不錯,識大體!”

左右聽到林純鴻說鄭芝龍識大體,無不大跌眼鏡,心裡腹誹道:鄭芝龍識大體,還不是被逼的!雄威軍團入駐仙霞關,估計鄭芝龍會一夜三驚,或者根本睡不着覺!

……

鄭芝龍的變化,並非從雄威軍團入駐仙霞關開始。

早在大明銀行爭論未休時,鄭芝龍就摒棄了繼續與林純鴻對抗的思路,轉而積極介入荊州主導的事務,藉機擴大自己的影響,爲自己謀利。

只可惜,鄭芝龍選了豬隊友,江南的那幫老爺只盯着家裡的一畝三分地,絲毫看不到大明局勢的變化,將銀行主導權拱手相讓,還成了林純鴻向朝廷叫板的棋子。

鄭芝龍非常後悔:如果當初選擇與林純鴻合作,何至於在大明銀行上空手而歸?

待到大明銀行成立,鄭芝龍迫不及待地向大明銀行繳納準備金後,設立了安平錢莊,將分號撒向福建、臺灣、棉蘭、香料羣島等地,成爲繼邦泰、源豐之後的第三大錢莊。

林純鴻敏銳地察覺到鄭芝龍的變化,經一番謀劃後,派遣陸敏成率團至安平。

按照以往的經驗,只要林純鴻派人至安平,準沒有好事,比如上次陸敏成至安平,就將鄭芝龍與滿清的勾連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當鄭芝龍聽聞陸敏成要來後,不知林純鴻又要提出什麼不合理要求,嚇得夠嗆,發動各路人馬打探陸敏成的目的,結果一無所獲。

直到陸敏成面見鄭芝龍,直言這次是來商討合作事宜的,方纔讓鄭芝龍懸着的心落回肚子。

人總是要爭取對自己?自己有利的地位,鄭芝龍這等梟雄,更是如此。既然商談合作,也不是什麼非常急迫的事,所以,鄭芝龍對陸敏成愛理不理,準備將陸敏成晾一段時間再說。

陸敏成對此毫不介意,每日活動於安平豪貴之間,安之若怡。

漸漸地,鄭芝龍覺得有點不妙,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安平人都在談論一個話題:大東洋商號!

陸敏成率領的團隊中,王大俊、李多義等人赫然在列,甚至還有幾個老西!這幫人早就覬覦大西洋商號豐厚的利潤,有心以自己爲主導,成立大東洋商號,往東邊開拓!

雖然王大俊、李多義在大西洋商號中都有股份,但是,什麼事情能比得上自己親自挺槍上馬?

於是,王大俊、李多義聯合一幫徽商,直接向工商司總管郭銘彥上了摺子,申請成立大東洋商號。

摺子自然遞到了林純鴻的手中。

剛好林純鴻在琢磨如何將鄭芝龍統和,見到摺子後自然大喜,命令王大俊、李多義隨陸敏成至安平,將鄭芝龍商隊拉到大東洋商號旗下。

王大俊和李多義大喜。林純鴻此舉,無異於在爲大東洋商號尋找市場和基點!

雖然王大俊、李多義雄心壯志,試圖組建大東洋商號與大西洋商號一較高下,但是他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畢竟,茫茫東洋,目前可以看見的市場僅僅只有日本、孫蘭洲及美洲。日本乃鄭芝龍的禁臠,孫蘭洲和美洲上只有猴子,找誰做生意去?

不過,若能拉攏鄭芝龍,一起合作敲開日本幕府的國門,前景不言而喻!

陸敏成、王大俊和李多義口舌生花,不停地描述前至美洲貿易、建立據點的美好前景,甚至還拋出當年西班牙運銀船至馬尼拉的盛況,力圖讓所有安平人相信,美洲遍地是白銀!

至於日本,陸敏成三人似乎有默契一般,絕口不提。

閩籍海商都是泛舟海上的好漢,視野非常開闊,當然不會輕易被陸敏成三人忽悠。不過,這並不妨礙海商們找陸敏成三人打探大東洋商號的詳情。

一時間,陸敏成三人居然成了安平的焦點,就連鄭府也顯得黯然失色。

正當鄭芝龍準備採取措施阻止三人在安平興風作浪時,忽然接報,蔡明山率領驍衛軍離開駐地惠州,向廣西方向移動。

鄭芝龍以爲這是林純鴻表達合作誠意的方式,心裡更是安定,試圖進一步晾晾陸敏成。

哪想到,僅僅過了一日,又接到彙報:雄威軍團移師衢州府,並派遣一營兵力接管仙霞關防務,兵鋒直抵福建!

雄威軍團脫胎於雄威營,組建之初,就在巴東一帶山區作戰,其統帥田楚信,更是生在山中,長在山中。福建多山,不見得對雄威軍團有多大的阻礙!

林純鴻用大棒告訴鄭芝龍,吃胡蘿蔔吧,否則大棒伺候!

鄭芝龍這才收起歪門邪道,開始認真地與陸敏成談判。

既然現在大東洋商號炒得沸沸揚揚,陸敏成就拋出了第一個議題:就組建大東洋商號一事進行合作。

鄭芝龍心裡有氣,又認爲先讓大東洋商號冷卻一段時間爲妙,於是,他堅持先不談大東洋商號,還拋出了一個議題:在福建合作組建弓兵、架空當地官府。

陸敏成大奇,他萬萬想不到,鄭芝龍居然主動向荊州模式靠攏,還試圖仿照湖州建立弓兵隊伍!

鄭芝龍提議,以荊州方面的名譽,組建弓兵隊伍入駐福建鄉村,在福建各縣依照湖州設立相關部門,實行改制。至於人員,弓兵隊伍由鄭芝龍負責組建,各縣的吏員,荊州和安平按照三、七比例瓜分。

涉及改制大局,陸敏成沒有權力決定,立即派快馬通報荊州。

林純鴻接報後,馬上召集在荊州的閣幕使開會,商討具體方略。

衆閣幕使一致認爲,鄭芝龍雖然在福建有着較大的影響力,但距離完全控制福建還差得遠,朝廷依然在福建有着完善的管理體系,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力。

鄭芝龍很可能早就想借鑑荊州的控制模式,將福建收入囊中,只是擔心朝廷將此舉視爲謀反,方纔拖延至今。

一旦朝廷宣佈鄭芝龍謀反,朝廷雖然無力剿滅鄭芝龍,但是荊州窺伺一旁,豈能錯過這個大好時機?

也就是說,鄭芝龍借改制之名,行控制福建之實,而且還把荊州當槍使,讓荊州抵擋朝廷的壓力。

一衆閣幕使,意見分歧相當大,周望、張兆、陸世明力主拒絕鄭芝龍,待時機成熟,將鄭芝龍逼反,徹底收取鄭芝龍的地盤和人口。

而張道涵、朱之瑜、郭銘彥、李崇德則力主同意鄭芝龍的提議,趁機將勢力滲透至福建,在統和鄭芝龍的道路上邁進堅實一步。

一方爲軍方,一方爲文官,涇渭分明,互不相讓。

就事論事,林純鴻當然可以和稀泥,投票決定。不過,這事涉及到荊州內部相當一部分人的呼聲,林純鴻顯然不能。

林純鴻心裡有事,夜宿崔玉兒房間時,一直心不在焉。崔玉兒問起緣由,林純鴻反問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句話很難理解麼?”

崔玉兒冰雪聰明,一下明白了林純鴻的苦惱,歪着腦袋想了一會,笑道:“趙家的女兒,嫁給了錢家,趙家失去了女兒,覺得吃了虧。後來,趙家的兒子又從孫家娶了個媳婦,趙家就不覺得吃虧了。”

趙錢孫李地說了一大堆,把林純鴻逗笑了。

崔玉兒的例子雖然不倫不類,倒把道理說得明白。放眼大明境內,可能的作戰對象就只有韃子和鄭芝龍,這被軍方視爲軍功,視爲增強權力的絕佳臺階。

現在林純鴻力主接觸、統和戰略,直接斷了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可能,無異於動了軍方的奶酪。

按照崔玉兒的例子,就是女兒被人娶走了。崔玉兒建議,女兒被娶走了,就讓兒子討一個媳婦唄!

林純鴻一把將崔玉兒攔腰抱起,喜道:“你說得對,明日就讓他們琢磨着怎麼討別人家的女兒!安南?葡萄牙?兩個一起討!”

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70章 金吾營第510章 壓力(三)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63章 暴雨如注第57章 百般刁難第615章 人心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459章 援救第305章 漢魂第320章 消耗戰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84章 殘忍殺俘第409章 大節第533章 合圍(二)第570章 半邊天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44章 亂之將起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23章 請君入甕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31章 與虎謀皮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556章 打賭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417章 佩劍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487章 登島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673章 下南洋第6章 幽谷巨木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530章 亂戰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406章 突變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89章 逾越第602章 武衛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356章 默契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91章 編戶齊民第82章 修武戰後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章 幽谷巨木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63章 收編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333章 投降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57章 百般刁難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414章 算計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22章 困獸
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70章 金吾營第510章 壓力(三)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303章 莊園之戰第63章 暴雨如注第57章 百般刁難第615章 人心第293章 異地結果第252章 排兵佈陣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459章 援救第305章 漢魂第320章 消耗戰第593章 貨幣戰前奏第162章 轅門立柱第423章 誰是黃雀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215章 外海接戰第667章 光祿院(二)第84章 殘忍殺俘第409章 大節第533章 合圍(二)第570章 半邊天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496章 以強凌弱第479章 借債風波(一)第537章 雷霆決戰(二)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44章 亂之將起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23章 請君入甕第175章 放火燒山第31章 與虎謀皮第182章 遊戲規則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348章 軍與軍團第544章 目標在江南第229章 南洋局勢第556章 打賭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204章 應對之策(一)第24章 千里窺視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490章 亂中動兵第417章 佩劍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487章 登島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673章 下南洋第6章 幽谷巨木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530章 亂戰第613章 紡織業的前景第249章 未雨綢繆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259章 騎兵對決第406章 突變第118章 觀口守營(二)第389章 逾越第602章 武衛軍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356章 默契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91章 編戶齊民第82章 修武戰後第576章 撬動時局(二)第6章 幽谷巨木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563章 收編第205章 應對之策(二)第333章 投降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150章 重返桐柏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168章 牛刀小試第57章 百般刁難第371章 局中的盧象升第106章 思南歸順(二)第414章 算計第376章 楊嗣昌的密信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22章 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