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參軍聯席署

大明朝廷是個神奇的地方,局勢越是兇險,吵得越厲害。

當年,內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作亂,外有滿清韃子持續入侵,朝堂上也是吵得熱鬧,始終沒吵出個所以然來。

正因爲戰略思想左右搖擺,盧象升才被玩死。

現在,林純鴻屯兵京師兩百里之外,滿清韃子再次兵臨城下,朝堂上兩派依然涇渭分明,爭吵不休。

周延儒擔任內閣首輔時間還不長,還未找到機會清理楊嗣昌留下的心腹。陳奇瑜、李紹翼率先發難,指責周延儒目光短淺,調動靖國、薊遼兩軍團南下,讓滿清韃子看到了機會,才遭此大難。

周延儒、吳昌時、董廷獻等人則拼命反擊,說要是沒有靖國、薊遼兩軍團南下,恐怕林純鴻的大軍已經兵臨京師城下。

吵着吵着,忽然又收到洪承疇緊急軍報:濟爾哈朗令準塔率兵攻打密雲古北口,密雲兵力吃緊,危在旦夕。他已經令薊遼軍團兩軍增援喜峰口,第三軍正往古北口趕去。

洪承疇無比憂慮地指出,手頭已無預備兵力,一旦形勢吃緊,薊遼防線將陷於崩潰之中。

他還建議,朝廷應該立即調回靖國軍團。不過,靖國軍團遠水解不了近渴,當前應該傳令駐紮在天津的雄威軍團第一軍,令其迅速北上增援古北口,讓薊遼軍團第三軍作爲預備兵力。

調雄威軍團第一軍北上與韃子拼命,這倒是好主意,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嘛。只是,若是韃子退兵,第一軍豈不是成了隱患?

陳奇瑜、李紹翼對這個提議猶猶豫豫,說不出好壞。

周延儒則拼命反對此策,也堅決反對調回靖國軍團。如果說薊遼軍團調回京師周邊,還有對抗林純鴻向天津伸手的意思,那麼靖國軍團回調,則意味着周延儒前期撩撥林純鴻的方略遭到了徹底失敗。

李紹翼大怒,不顧身份指責周延儒:“靖國軍團南下,本就愚不可及,閣老至今仍不悔改,還要錯上加錯,不知閣老置朝廷安危於何地?現在薊遼一線兵力吃緊,還請問閣老從何處增兵?”

周延儒一反常態,並未反脣相譏,而是信心十足地說道:“宣大一線風平浪靜,不如令禁衛軍團出邊牆襲擊韃子後路。”

陳奇瑜倒吸一口涼氣,旋即鬚髮皆張,厲聲反駁道:“鰲拜、準塔僅僅只是前部,濟爾哈朗、多爾袞主力還未現身,令禁衛軍團主動出擊,無異於送死!”

周延儒駁道:“又不是讓禁衛軍團真的與韃子死戰,只要禁衛軍團做出攻擊韃子後路的樣子,韃子必然懼而退兵!”

陳奇瑜一直偷眼觀察朱由檢,見朱由檢有點動心,不由得大急,痛罵周延儒道:“幼稚!兵兇戰危的,哪裡能想戰就戰,想退就退的?”

……

陳奇瑜和周延儒尖銳對立,互不妥協,罵得越來越難聽。最後,連朱由檢都聽不下去了,道:“兵力吃緊啊,要是薊遼防線被突破,宣大防線安如泰山又有何用?傳令孫應元,小心戒備,緩緩北上,舒緩薊遼防線壓力。”

陳奇瑜冷汗直冒,大叫道:“皇上……張鳳儀正率領武衛軍團兩軍趕往烏蘭察布,不如待張鳳儀到了後再……”

不過,叫聲被朱由檢打斷:“救兵如救火,小心點,哪能就中了韃子的招?”

……

雄威軍團第一軍在東洋艦隊的護送下,一路波瀾不驚,抵達天津。

此前,天津的商人團體雖然自持有林純鴻支持,行動上肆無忌憚,但心理上還是有點害怕。尤其是朝廷接連派兵來攻,雖未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但那炮放起來也夠嚇人的。

現在,精銳軍團抵達天津,商賈們如釋重負,興高采烈地將第一軍迎入天津衛城。

商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林純鴻、周望、田楚雲也藏身於第一軍團,秘密來到了天津。

林純鴻一直棲身於第一軍軍營中,得知朝廷令孫應元率禁衛軍團主動出擊後,他對周望和田楚雲說道:“禁衛軍團危險了。”

周望和田楚雲怒不可遏,強抑着內心的火氣,說道:“按照時間算,濟爾哈朗應該早已知曉雄威軍團和虎嘯軍團北上,他依然派兵猛攻古北口和喜峰口,十有八九把目標對準了禁衛軍團或者關遼兵。禁衛軍團主動出擊,算是鑽到了濟爾哈朗的口袋裡。”

林純鴻問道:“方案實施的時機是否成熟?”

周望道:“現在開始實施,阻力會相當大。若是等到禁衛軍團吃了大虧,武衛軍團趕到烏蘭察布後,將會孤掌難鳴,後面的仗很難打。”

林純鴻想了想,道:“阻力大不大,現在還很難說,至少洪承疇不會反對。至於孫應元,先看看他如何動作。”

……

禁衛軍團接到朝廷主動出擊的命令後,孫應元、周遇吉臉色大變,簡直不敢相信朝廷會出這樣的昏招。

禁衛軍團實質上還是重步兵軍團,輕騎兵軍只是增強了戰術靈活性而已。一兩萬行動遲緩的軍團,在沒有任何軍隊配合的情況下,要想襲擊韃子大軍後路,虧朝廷想得出來!

孫應元道:“濟爾哈朗明知道林純鴻會派重兵至天津,依然進攻猛烈。我懷疑,濟爾哈朗壓根就不想進入京師周邊,他的目標很可能瞄着咱們!”

周遇吉臉黑得跟碳似的,默然半晌,對孫應元說道:“軍令不可違,咱們也只能出兵。只是,出邊牆二十里,也叫出兵。聽聞張鳳儀率領武衛軍團正前往烏蘭察布,不如等武衛軍團抵達烏蘭察布後,咱們再大踏步向北。”

孫應元苦着臉,搖頭道:“韃子攜帶重炮無數,再加上兵力衆多,想破薊遼邊牆,並不難。咱們不出擊,薊遼邊牆十有八九守不住,到時候,刀筆吏可不會攬下胡亂指揮的責任,唯一的可能就是我們倆個被拉出來當替罪羊!”

周遇吉心裡就如憋着一團火一般,難受得直喘粗氣,最終,他一掌拍在了案臺上,大吼道:“憋屈,太他孃的憋屈了……”

正在這時,監軍陳奎忽然求見。

陳奎進來後,沒有絲毫的廢話,直接說道:“禁衛軍團若奉命出擊,除了白白將整個軍團置於險境外,於整個戰局並無幫助。當前,兵要出邊牆,但不可離宣府過遠。”

陳奎這麼說,孫應元和周遇吉以爲他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心裡不無所感,一時竟囁囁嚅嚅說不出話來。

良久,孫應元問道:“若韃子真突破了薊遼防線,必然生靈塗炭,京師也將處於險境之中,我等該如何行事?”

陳奎答道:“江陵侯不是派雄威、虎嘯兩軍團北上麼?有了這兩個軍團,韃子應該不敢肆意妄爲。”

孫應元和周遇吉暗自鬆了口氣,目光中皆露出決絕之色。

陳奎察言觀色,知道兩人在想什麼。他不由得暗自嘆了口氣,心道:戰場之兩虎將,忠心耿耿,只可惜政治敏感性也太差了!江陵侯都已經派了兩個軍團北上,以後大明還輪得到朝廷做主?朝廷即便想殺你們,也得問問江陵侯同不同意!

三人計議已定,開始籌備出兵事宜。

且說林純鴻、周望及田楚雲見禁衛軍團磨磨蹭蹭,沒有一絲奉命出擊的意思,三人放下心來。

此後十數日內,田楚信率領雄威軍團另外兩軍抵達天津,林純義率領虎嘯軍團陸陸續續抵達天津,荊州軍兵威大振。

聰明人當然知道,這次,荊州軍來了,就不會再走了!

崇禎十四年臘月二十,楊一仁上奏朱由檢,言道,韃子雖然來勢洶涌,但京師周邊精銳兵力也不少,單單薊遼、禁衛、雄威、虎嘯四精銳軍團,兵力就超過八萬。只可惜,兵力雖多,卻令出多門,無法協同一致。所有這一切,致使韃子肆無忌憚,囂張至極,讓京師一日三驚,不得安寧。

爲了統一事權,乾脆在永平成立參軍聯席署,由各軍團統帥及各路總兵組成。統帥及各路總兵議定作戰方案、定獎懲,以此讓各軍協調一致,儘快將韃子驅逐出境。

楊一仁的提議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畢竟,只要不是白癡,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一旦參軍聯席署成立,主導權絕不會在朝廷手中。

周延儒痛斥楊一仁,說朝廷本就有兵部,任何提議成立其他機構的想法都是居心叵測,爲野心家張目。

楊一仁則寸步不讓,拿出事實證明,兵部干涉作戰就是自取滅亡。

朝堂上吵得一塌糊塗,林純鴻可沒有耗下去的心思,令田楚雲豎起了破虜行營的大旗。

大旗初一豎起,田楚雲下令商人武裝謹守天津衛城,令虎嘯軍團小心遮護糧道,自己則親率雄威軍團北上,抵達薊州城外十里處。

田楚雲令雄威軍團安營紮寨,以爲長久之計。

同時,田楚雲發函給唐通、白廣恩、曹變姣、孫應元,言道,韃子攻勢猛烈,各部均已蒙受巨大損失,而雄威、虎嘯軍團四萬餘將士卻被阻隔在戰場之外,無法殺敵報國。

爲了儘快改變這種混亂、被動的局面,業已奉江陵侯之命,組建了破虜行營。破虜行營近期將採取斷然行動,對韃子實施最爲猛烈的反擊。

至於如何反擊,諸部如何協同,四日後,將在行營召開會議商討。

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73章 虎牙之對第486章 敵襲第68章 大展宏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430章 楊嗣昌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333章 投降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411章 阻江第44章 亂之將起第414章 算計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498章 賭性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98章 賭性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37章 榨油工坊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434章 破滅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463章 收縮第633章 禁衛軍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21章 洞庭湖匪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402章 大局第448章 等待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425章 顧慮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3章 亂之源頭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70章 後院起火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487章 登島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34章 合圍(三)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27章 當陽慘禍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8章 先利其器第655章 平叛令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8章 大廈將傾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42章 一場鬧劇第374章 糧道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333章 投降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476章 濟州島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473章 聯防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513章 隱忍(一)第51章 水上逞威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55章 紅顏“禍水”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430章 楊嗣昌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399章 博弈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
第638章 兩家商號(一)第73章 虎牙之對第486章 敵襲第68章 大展宏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481章 借債風波(三)第430章 楊嗣昌第625章 權宜之計(二)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659章 滅國之戰(四)第333章 投降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411章 阻江第44章 亂之將起第414章 算計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498章 賭性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385章 安廬巡撫第19章 兩山口之戰第176章 納妾風波(一)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498章 賭性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37章 榨油工坊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434章 破滅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463章 收縮第633章 禁衛軍第502章 籌謀已久第296章 密林小道第21章 洞庭湖匪第209章 喘息之機第402章 大局第448章 等待第295章 好戲連臺第589章 西北劇變(四)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第425章 顧慮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44章 正面硬撼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381章 追剿李定國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43章 亂之源頭第572章 轉換戰場第70章 後院起火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487章 登島第67章 信譽票據第534章 合圍(三)第185章 川東戰略第27章 當陽慘禍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8章 先利其器第655章 平叛令第643章 虎丘書堂第309章 雙重誘餌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206章 侯恂下獄第58章 大廈將傾第144章 鎮守太監第42章 一場鬧劇第374章 糧道第216章 背主起事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22章 闖王退兵第236章 內外之爭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39章 兵連禍結第333章 投降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476章 濟州島第103章 京師耳目第132章 脫離包圍第473章 聯防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675章 南洋與西域第312章 龍虎軍的異動第480章 借債風波(二)第170章 追襲作戰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513章 隱忍(一)第51章 水上逞威第353章 調動重兵第55章 紅顏“禍水”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430章 楊嗣昌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399章 博弈第351章 牛筋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