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東南變局(二)

第二日,繼續召開閣幕屬會議,林純鴻直接拋出了他的構想:

以荊州的名譽進行福建改制,改制遵循湖州的方案;福建的弓兵由鄭芝龍負責組建,不過,每一個弓兵隊長需由荊州方面派遣一人協助;福建各縣的下轄機構在荊州對應機構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荊州方面和鄭芝龍各派出一半的小吏。

林純鴻的話音剛落,朱之瑜就接口道:“屬下附議。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各縣下轄機構歸屬荊州領導,有了這一條,無論鄭芝龍派出多少弓兵隊長和小吏,都影響不了大局。”

林純鴻點頭道:“正是如此!本候之所以堅持派出一半的小吏,主要還是擔心鄭芝龍把事情辦壞了!亂了一個福建不打緊,若壞了改制的名聲就糟糕了!”

張道涵、郭銘彥及李崇德都點頭稱是。

唯有張兆、周望和陸世明木着臉,一句話也不說。

林純鴻道:“就這麼定了!接下來,還有一些事情:一是鄭梉限制大明商人至安南購糧,干擾南洋地區的自由貿易政策,這點絕不能忍;二是葡萄牙至今對華夏幣的流通設限,阻止錢莊在據點設置分號,給雙方的貿易造成了極大的不便,這點也不能忍!”

此話一出,周望三人互相對望一眼,露出熱切之色。

周望道:“安南就在眼皮底下,又本爲華夏故土,若僅僅用戰爭進行懲罰,迫使安南允許我們自由購糧,屬下覺得不夠。”

林純鴻點頭道:“安南如廣西,這點無異議。”

安南如廣西?

此話一出,不僅周望三人心情激盪,就連張道涵一幫人也心臟狂跳。宣宗時,大明精銳在安南損失慘重,安南因此而獨立,這是每個人心中的痛。

“安南之精華,在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暫時以控制紅河三角洲爲目標,尤其是這裡……”

林純鴻手指着交州府(今河內)之北的太原,說道:“據行知書堂彙報,此處盛產磁鐵礦,品味高達六成,比瓊州府的鐵礦品味還要高,這裡一定要牢牢控制在手中。”

郭銘彥一聽,立即由搖身一變,成了狂熱的戰爭派,興奮地說道:“安南本爲華夏故地,豈容遊離於秩序之外?大明早就應該興建除大冶、裕州、廣州之外的第四個鋼鐵中心。依託錦普的煤礦,交州可能是最有希望的地方。”

就連張道涵、朱之瑜,眼睛裡也冒出了小星星,兩人當家,當然知道整個荊州有多麼缺鐵!兩人甚至懷疑,一年的鋼鐵產量即使增加一億斤,也會被輕易地消化!

見大家都不反對,林純鴻對周望說道:“都督府先拿出方案來,先控制紅河沿岸的平原,至於平原之外,都是叢林,現在正好要組建叢林軍?林軍,讓叢林軍先到安南練手吧!”

周望、陸世明大喜。唯有張兆繼續問道:“葡萄牙呢?”

林純鴻道:“安南之戰,需要海軍的配合,待解決了安南,再解決葡萄牙。若是海軍都督府未雨綢繆,先擬定方案也可以!”

……

陸敏成接到荊州的底線後,心裡有了底,遂開始與鄭芝龍討價還價。

陸敏成非常敏銳,稍稍與鄭芝龍的人接觸數次,便發現,鄭芝龍對內陸縣壓根就不關注,但對沿海的十幾個縣錙銖必較,定要派出七成的小吏,並且堅持不接受荊州的領導。

陸敏成大奇,與軍情司的人馬接上頭後,着力打探背後的原因。

軍情司的效率頗高,三天之後將調查結果反饋給陸敏成。陸敏成大笑不止,他萬萬想不到,鄭芝龍此舉的用意僅僅只是爲了打擊走私!

原來,自從鄭芝龍仿照廣東設立定點貿易處後,剛開始,定點貿易處的收入還能佔到總收入的七成,商隊的收入佔三成。後來,走私愈演愈烈,定點貿易處的收入一路下滑,現在只佔到三成多一點!另外六成多,由棉蘭老島上的開礦及商船隊貿易所創造。

鄭芝龍組織海軍多次圍剿走私隊,效果並不好。事實上,廣東沿岸也有層出不窮的走私,烏天海的緝私隊也是剿不勝剿。

鄭芝龍眼見入不敷出,就把剿私重點由海洋放到了陸地上,希望通過組織弓兵隊控制每個村落,徹底堵死走私的渠道。

陸敏成從心底佩服鄭芝龍,覺得這是打擊走私的最佳手段。於是,他立即將鄭芝龍的打算彙報至荊州,建議荊州也可以採用此策打擊走私。

既然已經摸清了鄭芝龍的底線,談判變得容易。陸敏成乾脆將沿海各縣與內陸各縣區別對待,提議內陸各縣全部由荊州方面進行改制,而沿海十幾個縣由鄭芝龍全權組織弓兵及各縣下屬機構,荊州在一旁進行指導。

不過,陸敏成對沿海各縣下屬機構的領導權一點也不鬆口,鄭芝龍也不退讓分毫。雙方僵持數日,最終決定沿海各縣弓兵處由鄭芝龍控制,其餘都歸荊州控制,不過沿海各縣弓兵處各項命令都需要向荊州都督府弓兵司備案。

雙方都對協議感到滿意,經林純鴻同意後,雙方都派遣精兵強將,爲即將到來的改制做好準備。

接下來,終於輪到商討組建大東洋商號事宜。

陸敏成不再擔任談判手,而是將此事委託於王大俊、李多義及幾個老西,鄭芝龍也將此事委託給鄭彩及部分閩商。

談判的第一要點,自然是商號的各大出資人佔據多少份額。有大西洋商號的先例擺在這裡,此事爭議不大。各路人馬迅速達成一致:鄭氏集團及荊州方面承諾使用艦隊保證商隊安全、開拓貿易點,以此各佔兩成份額;鄭彩及鄭氏集團內部的鉅商以商船作爲資本,佔據三成份額;王大俊、李多義等一幫徽商及老西,佔據三成份額;其餘兩成份額面向大明所有豪商募集。

份額已定,待談到商號貿易範圍時,雙方的分歧立馬顯現出來。

南洋地區,包括孫蘭洲在內,都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自然在商號的貿易範圍內,這點無疑議。

只是,在涉及日本時,王大俊力主將日本納入商號的貿易範圍,鄭彩則堅決不允許。

這倒怨不得鄭彩破壞林純鴻的自由貿易政策,畢竟,鄭芝龍在日本經營數十年,豈容他人覬覦?

談判一下子難以持續。

正在這個時候,林純鴻忽然給鄭芝龍寫了一封信,明確地表示,荊州目前以打通河西走廊爲主要目標,暫時不會對遼東動武。

林純鴻又提到,遼東本爲大明故土,身爲華夏的一分子,絕不能眼睜睜地看着遼東脫離華夏的範疇。所以,目前以採取接觸和貿易政策爲妙,逐步將滿清韃子同化,重新歸屬華夏。

林純鴻還提出,遼東的森林、鐵礦、煤礦資源極爲豐富,在大明目前極度缺乏鋼鐵的情況下,必須儘早開發南芬的鐵礦及煤礦資源。

鄭芝龍收到這封信後,稍稍揣摩片刻,便即明白了林純鴻的意思。

林純鴻與滿清韃子惡戰數場,雙方是死敵,要想實行貿易和接觸的戰略顯然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由鄭芝龍來主導滿清事務,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鄭芝龍馬上琢磨着,是否藉此要挾林純鴻?不過,鄭芝龍最終打消了這個主意,畢竟,林純鴻堵死了所有通往遼東的路,一旦他不按照林純鴻的意思行事,林純鴻大不了繼續封鎖遼東,讓所有人都無法踏足遼東半步。

林純鴻在信中只口未提日本,但隱含的意思非常明白,想要在遼東呼風喚雨,非得把日本拿出讓大明商人分享不可!

相比較資源豐富、土地廣袤的遼東而言,區區日本算得了什麼?

鄭芝龍最終認定:此筆交易值!

於是,隨着林純鴻與鄭芝龍的互動,王大俊等人的談判再一次越過了障礙,將日本、朝鮮及遼東納入了大東洋商號的貿易範圍。

這纔有了鄭鴻逵奉鄭芝龍之命前往遼東一事。事實上,南芬鋼鐵中心的出資者,正是大東洋商號。

接下來的談判,無非就是大東洋商號的一些具體俗務,不可盡述。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鑑於民間早有探險家至美洲,王大俊一幫人還一致決定,敦促荊州方面及鄭芝龍儘快派出艦隊至美洲建立據點,擴大大東洋商號的貿易範圍。

……

大東洋商號一事塵埃落定,陸敏成又拋出議題:在寧波府設立第二海軍學堂,按照荊州海軍的組織原則,將東洋艦隊及鄭芝龍艦隊重新整編,組建新的東洋艦隊,由鄭芝龍出任東洋艦隊提督。

鄭芝龍貴爲一方軍閥,哪裡會主動將自己視爲林純鴻的下屬?他想也不想,就拒絕了陸敏成的提議,連一絲談的意思都沒有。

陸敏成沒有指望鄭芝龍輕易入彀,對此也不在意,繼而提出雙方可組成聯合艦隊,在西洋、大西洋及大東洋共同開拓。

鄭芝龍滿口答應,於是,雙方的軍事合作僅限於組織聯合艦隊,難以繼續跨越。

不過,鄭芝虎得知趙和海在加勒比混得風生水起後,羨慕不已,央求鄭芝龍也將他派至加勒比一展身手。鄭芝龍正愁整個集團動力不足,對鄭芝虎的提議倒是砰然心動。

鄭芝龍向陸敏成提議,由他派出支援力量至加勒比,與大白鯊艦隊合編,組成新的大白鯊艦隊實施劫掠。

林純鴻得知後,大喜,欣然應同。

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518章 江陵侯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8章 先利其器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400章 交鋒第461章 北上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39章 事涉禮部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37章 清港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448章 等待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50章 初識白杆第10章 近期計劃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512章 接仗第440章 棱堡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67章 信譽票據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02章 大局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59章 戰馬(三)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439章 封鎖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525章 德州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448章 等待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22章 定計除匪第444章 回師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473章 聯防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486章 敵襲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447章 炮灰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452章 投降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445章 詭道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7章 玉汝於成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331章 偶遇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41章 算計縣尊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3章 石子嶺上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133章 瞬息萬變
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518章 江陵侯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548章 山雨欲來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207章 教育爲本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8章 先利其器第109章 步步緊逼第400章 交鋒第461章 北上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39章 事涉禮部第358章 進入禹州第218章 勇悍與氣節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437章 清港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448章 等待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50章 初識白杆第10章 近期計劃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512章 接仗第440章 棱堡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155章 告身失竊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67章 信譽票據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402章 大局第149章 局勢緊張第377章 被囚禁的艾能奇第559章 戰馬(三)第127章 宿命難改第190章 展示肌肉第125章 衛輝潞王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617章 大時代(二)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439章 封鎖第369章 速度比賽第581章 開眼看世界第685章 投機分子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641章 兩家商號(四)第525章 德州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448章 等待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251章 朝廷亂象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22章 定計除匪第444章 回師第580章 撬動時局(六)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473章 聯防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587章 西北劇變(二)第253章 年關議戰第486章 敵襲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689章 聚焦天津第158章 美人心計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447章 炮灰第292章 金票進京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452章 投降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221章 海商大會(一)第241章 安定人心第445章 詭道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7章 玉汝於成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331章 偶遇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41章 算計縣尊第129章 言爲心聲第3章 石子嶺上第316章 悲觀的科奎拉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81章 龍舟比賽第603章 參軍聯席署第652章 朝廷變局(二)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133章 瞬息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