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第221章 仙官

長安城的天氣到了八月初已涼下來,時而可見大雁南飛,雁鳴叢響。

昇平坊杜宅,日子恢復了往昔的安定,偶爾盧豐娘會坐在庭院中與兒媳婦閒聊,憂心兩個女兒不好再嫁,再說些旁的。

“也只有你能管得住五郎,你可得嚴厲些.….”

風把這些絮叨送到東廂,一點兒也不妨礙杜五郎趴在書桌上睡得香甜,直到有人推着他,喚道:“謄郎,該醒來讀書了。”

杜五郎是真的困,轉身便抱住妻子的腰,迷迷糊糊問道:“運娘,我們到榻上躺一會吧?”

“不行。”薛運娘板起了臉,道:“爺孃都吩咐了,你務必要好好讀些書了。”

杜五郎吸了吸鼻子,嘟囔道:“你今日用的是桂花粉?好香。”

“別讓我再說一遍,給我清醒來看書。”

忽然,薛運娘語氣轉爲嚴厲,杜五郎猛地驚醒過來,生怕妻子生氣了。

她一慣是溫柔乖巧的,但偶爾會有發威的時候。倒也不會怎樣,只是光憑氣勢就能把他鎮住。

杜五郎打了個嗝,烤羊肉與丁香、胡椒的味道泛上來。他中午塞了滿滿一肚子,食困泛得厲害,根本無心看書,只能強撐着醒來,睜眼看向那一列列字跡。

好在,不過一會兒,全福便來通稟道:“五郎,有幾個貧寒學子前來拜會。”

“運娘,我能去嗎?”

可好?夜裡我陪你去花園摘石榴。”

薛運娘已恢復了細聲細語的樣子,柔聲道:“謄郎定是要見的,但把這一頁書唸完終究是多唸了兩頁書,杜五郎打着嗝去到大堂上。

候在那的幾個書生紛紛起身,行禮道:“久仰五郎大名,春闈五子乃我輩最敬佩之人。”

近來杜五郎突然有些聲名鵲起的架勢。

他對此卻沒有太大反應,嘟囔道:“你們想到東館閱覽書籍是吧?”

說着,直接從架子上拿來了冊簿與筆墨放在桌案上,又道:“名字籍貫下,我明日早上帶你們過去,勿偷書、勿毀書……”

秘書省東館已改爲弘文館,供天下士子閱覽,但得有國子監生或貢舉的身份,杜五郎這個明經自然是有資格去的。他原先是獨自進去,幫一些貧寒學子把要看的書籍借出來。後米嫌麻煩,就與史員們打點好了關係,讓他每次帶人進去。

做這些其實很麻煩,學子們大部分是好的,但十個裡也有兩三個比如偷書的、忘恩負義的,久而久之,杜五郎熱情也不高了,每次都是公事公辦的樣子。

長安做這些的監生已越來越少,反正他始終還在做。

登記好了這些學子,杜五郎交代了幾句,讓全福帶他們出去,自己坐在那低頭譽寫着那份名單。

有人走進了大堂。

“哎,你…..薛白?你回來了?”

薛白身上還沾着塵土,在堂上坐了,問道:“我去驪山一個多月,你忙什麼?”

“我忙的可多了。”杜五郎笑着掰指頭數,道:“我們又養了一隻鸚鵡、一隻楚州貓,在後花園種了杜鵑、菊花、梅花,我還雕了一塊檀木手串送給運娘……..太多事了一時也說不過來,你呢?”

“平平無奇地伴駕華清宮罷了。”

“你們當了官真是無趣,那你怎麼此時回來了?”

薛白之所以回長安,是因爲外放偃師尉之事已有了眉目,需開始交接公備吏部的考課。

在長安城估計也是住不了太多時日,若是回了宣陽坊薛宅,青嵐還要忙着收拾,倒不如在杜家借住一陣子,去敦化坊顏宅也方便。

盧豐娘自然是十分歡迎薛白,鑑於青嵐已是薛白的侍妾,讓他們住在西廂的屋子裡。

入夜,薛白沐浴過後,便去書房與杜有鄰商議謀水陸轉運副使之事,此外,他任了地方官,還得禮聘幕僚,此事也得杜有鄰幫忙推薦。

杜家姐妹也是在的,衆人說着話,如一家人般其樂融融。

直到月亮躲進雲裡,迴廊上響起了竊竊私語。

“跑那般遠,你還未與我們詳敘緣由。”

杜嬗拉過杜始,小聲道:“體諒些,他總是不會錯的。”

“正事未說完,大姐便開始體貼了。”

“別胡說了。

“有人過來了,夜裡再說吧。”

“不去,青嵐可守着,人家纔是有名有份的。”

後院那邊真有腳步聲響起,三人迅速躲開。

“薛白要去東都畿縣呢。”杜五郎牽着薛運娘走着,嘟囔道:“我難得有樁事得羨慕”

“謄郎羨慕阿兄什麼?”

щшш▪т tκa n▪¢o

“多自在啊,我還未去過洛陽呢,也不用被阿爺阿孃管着。”

說到這裡,杜五郎靈機一動,一個想法蹦進腦子裡,再也揮之不去。

他與薛運娘小聲商議了,興沖沖便跑到薛白房門外敲門。

“誰?”

“我啊,有事與你說。”

“等一會兒。”

結結實實等了好一會兒,薛白稍稍開了門從裡面出來,與杜五郎在庭院中說話。

“好像我阿姐的薰香。”

“青嵐借了二姐的薰香,你想說什麼?

“聽說你打算帶上薛嶄,薛嶄去了,我丈娘他們不也得去嗎?”

“是。”

“你不是要聘幕僚嗎?聘我如何?”

薛白問道:“你能做什麼?”

“我……我能寫會算,聘金也低。”

“好,準備一下。”

杜五郎大喜,歡呼着轉身回房,下一刻卻忽然想到一件事,不由“哎”了一聲,萬遺憾。

“我怕是去不了洛陽,若我走了,那些學子還怎到東館借閱書籍?”

他真的很想去洛陽,且與那些學子並沒有太深的交情,但想來想去覺得自己不去也不會如何,能否借閱書籍卻干係到那些人的前程。

薛白回過頭看了杜五郎一眼,道:“想個辦法便是,總不能一直由你帶着。”

“讓東館允許監生、鄉貢之外的學子也有資格?我哪能做到啊?”

“你不是春闈五子嗎?要當我的幕僚,豈可一點本事也無?”

晨鼓聲傳進平康坊的右相府,李林甫從睡夢中眼開眼,立即就清醒了過來。

他昨夜是四更以後才睡的,攏共也沒睡多久,此時身子還乏得厲害,因此決定多眠一會,但橫豎睡不着了,腦子裡想的是一樁一樁庶務。

其實聖人遇刺後,壓力最大的是他這個留守朝中的宰相。既要自證清白,又要給聖人交代,同時整個大唐的國政還壓在他身上,且日漸繁重。

再想到如此辛苦卻還要被世人唾罵,他不由激動,爬了起來。

天才剛亮,他坐在鏡前,看着頭上稀少、凌亂的花白頭髮,看着雙眼周圍發黑的眼圈,萬般心緒浮上來……無人可訴說。

髮妻已過世,多年來他雖也碰別的侍妾,卻從不讓人知道他當晚睡在何處。子孫雖有二百餘人,皆無情份。一輩子到老來,他唯獨只剩下秉天下權的宰相之位。

穿戴整齊,他又是精神剛戾的當朝右相李林甫。

待一衆幕僚匆匆趕來,有人當先道:“右相,這是楊國忠的禮單,他還給陳希烈也送了禮,想要謀吏部侍郎一職。”

“告訴王、羅希奭。”李林甫不怒自威道:“讓唾壺知道御史臺到底是聽誰的。”

楊國忠手伸得太長了,反而讓他決定給楊黨一個教訓,這次打算把杜有鄰這顆釘子都拔出吏部。

李林甫嚴肅地掃視了衆人一眼,開口道:“吏部侍郎、功考郎中的人選,本相考慮好了,苗晉卿、宋遙。

苗晉卿、宋遙,就是當年點出了“拽白狀元”,成爲天下笑柄的兩個考官。但他們家世好、才華高、資歷足,被貶官五年,今已到了可起復之時。

李林甫曾經擔任過吏部侍郎,一向視吏部爲禁商,如今達奚珣忽然外貶,他不得不迅速出手應對,把一些舊日的心腹招回來。

“擬封摺子,遞往華清宮吧。”

“喏。”

此事換作平時聖人是不會過問的,但近來形勢緊張,李林甫也不敢擅專。

吏部之事之後又是接連處理了幾樁公務,有幕僚匆匆趕來,稟道:“右相,王鉷派人來了。”

來人是一個道士,名爲任海川,看起來仙風道骨,頗有高人風采,到了議事廳之便請李林甫屏退幕僚。

“右相,聖人問了河南災情之事。”

“有何事?”

雖隔着屏風,任海川還是欠了欠身,道:“刺駕案的妖賊是涌到含嘉倉的災民,由偃師尉王彥暹收容並送到驪山,如今王彥暹已經死了。”

“如何能讓人到驪山?”

“此事臺輔亦不知。”

“王缺不知,反而來問本相?”李林甫道:“你且去問他,戶部侍郎、水陸轉運使、兩京含嘉倉出納使、監京倉等職,到底誰在兼任?”

任海川有些爲難道:“右相,這些職位本是楊慎矜與其兄弟所任,故而……臺輔真”

“推諉?”

“不敢。”

“那便處置妥當。”李林甫道,“還有何好說的?”

“本已能處置妥當,可,聖人打算任薛白爲偃師尉。”任海川低聲應道,“臺輔不知不知曉。”

右相是何主張,因此命我來提醒右相一聲。”

李林甫倒還真有些意外。

他分析着此事中的利弊,直到被通稟聲打斷了沉思。

“阿郎,薛白求見。

“讓他進來……把屏風撤了。”

“喏。”

見到薛白,李林甫並不高興,直接把一封公文丟了過去,叱道:“這便是你乾的好事。”

公文上寫的刊報院的官員任命,此事聖人倒是決定得很利落,擺明了不想將刊報院交在宰相手裡。這道理大家都明白,李林甫無非是發泄不滿而已。

薛白莞爾道:“右相宰執天下,尚未能給我謀到長安尉;我一校書郎,如何能爲右相謀劃到這許多官職?”

彼此地位懸殊,若做交易,他想要公平而李林甫霸道,每次都不歡而散。

他笑的便是這交易不成的過程,這笑容李林甫看着便覺討厭,臉色冷了下來。

“當然。”薛白道:“若右相想要刊報院聽憑吩咐,簡單。”

“是嗎?

“不知右相想任命誰補昭應尉?”

薛白能感受到李隆基微妙的心理變化,但認定李林甫無法瞭解到這種不易言說的小事。

那麼,他去偃師縣的原因,李林甫就絕對不可能猜到。於是他乾脆假裝來再做一樁交易,以刊報院爲條件來謀昭應尉。

“本相已得到注擬,將命你爲偃師尉,豎子了得,半年間便由校書郎到畿尉。”

“我不想去。”薛白道。

李林甫不動聲色,隨手拿過一封公文看起來,不想搭理他的樣子。

薛白遂緩緩道:“驪山出了那麼大的案子,右相大概也想聽聽我的看法?畢竟我是親歷者。

“你願說,本相便抽空聽你說。”李林甫漫不經心應道,實則已無心在看公文。

“若是朝中重臣指使,刺駕不會這般潦草。但必然是有人出了疏忽,否則刺客到不

了御前,比如我身爲太樂丞,沒能提前察覺到劉化是妖賊,但顯然此案中有人有更大的疏忽……王鉷。

“爲何?”

“他任戶部,修建華清宮的用度從他手上過。他兼任水陸轉運使,災民是如何從河南府進了關中?他兼兩京含嘉倉出納使,爲何沒能及時賑濟災民?”

李林甫道:“若照你這般信口雌黃,朝中人人都有疏忽。”

“是,我沒有推卸我的罪責,也已擔了後果。”薛白道:“但王鉷的疏忽就是更大,故而聖人讓我到偃師查他。”

李林甫猶在專注看着公文,淡淡反問道:“不是因爲楊國忠嫉妒王,方纔構陷於他?”

他厲害之處就在於此,雖然事忙,但每每能從利害關係裡剖析人心。這種手段讓安祿山驚呼爲“神仙”,但唬不了薛白。

薛白相信,遞出了“聖人要查王缺”的話,必然能讓李林甫極度在意,那拿在手上的公文他應該一個字都沒看進去。

當然,這只是推測。

“楊國忠是個蠢的,幫倒忙。”薛白道:“本就只是疏忽,被他構陷的多了,聖人反而確定不是王餅謀劃。但,聖人不在意區區妖賊,卻在意天下百姓,出了這麼大的簍子,總不能當沒發生過。

“聖人讓你到河南看看?”

“是。”

李林甫沉吟半晌,決定先與薛白說說河南之事,作爲上位者,他得先把此事的基調定下來。

“大唐開國至今,均田、府兵、租庸調等制漸壞,你可知本相是如何改制並取得成效?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使國庫充盈,供聖人對外武功開疆擴土,對內文治蒸蒸日上,還補濟百姓,安撫黎民。

薛白道:“還請右相賜教。”

“本相給你舉個例子。”李林甫捻鬚道,“開元二十一年,關中無糧,河南、河北同時受災。當時朝廷是如何做的?因循舊例,就食洛陽而已。

薛白打斷道:“爲何就食洛陽?”

這麼簡單的事,他本該知道,偏要李林甫說出來。

“江淮的糧食運送到洛陽容易,運到關中卻麻煩,黃河奔騰,三門是三道鬼門關

歲漕砥柱,覆者幾半。陸運更是艱難,一斗錢運一斗米,當時只好到洛陽就食。”

“原來如此。”

“當時宰相多庸人,張九齡充河南開稻田使,在狹鄉開水屯,欲開河渠故道,強徵丁役,耽誤農時,收成寥寥無幾;裴耀卿充江淮河南轉運使,提出了“轉漕輸粟’之法,這一通下來,析縣、設縣、建倉、置輸場、鑿山十八里,花費不小,依舊是‘一斗錢運一斗米’。

薛白道:“張曲江公開田,並長春宮田共三百四十餘頃並分與貧人;裴公三年間使關中儲糧七百萬石,節省運費三十萬貫。在右相看來,都是庸人?”

他還真就聽杜始說過這些舊事。

轉漕輸粟,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集中存儲、分段運輸”,在漕河上修建河陰倉、鹽倉、集津倉,將漕運分四段。比如,揚州的船隻到了河陰倉就能卸貨返航,不必像以往那樣繼續西行。而河陰倉自有船隻負責往西運糧。

如此,大幅增加漕運效率,對之後的漕運都有深遠影響。

裴耀卿做出這般大功勞,有人與他說以此三十萬納於聖人,足以明功,他卻答“是謂以國財求寵,其可乎?”

於是,運來七百萬石糧食的次年,裴耀卿就因與張九齡交好,受李林甫的嫉恨,被免去相位。

“庸人罷了。”李林甫嘆息着,道:“真正有所作爲的,是本相與牛仙客。”

“但不知右相有何高見?”

“和採。”李林甫道:“比起張九齡的三百四十頃田、裴耀卿的三年七百萬石,牛仙客在河西節度時,省用所積鉅萬,倉庫盈滿,器械精勁。”

“如何和來?”

“把漕糧改爲納布、輕貨,如此,漕運負擔大爲減輕,戶部可以錢財向當地百姓收糧。豐年,朝廷以高於市價的錢向百姓收糧,遇到荒年則拿出來賑濟。且依照農戶所擁有的田地多寡來規定和來價格,田地越少的貧民能得到更多的錢。”

李林甫肅容道:“開元二十七年,和來推及天下,官府收糧,每鬥加於時價一兩錢。農戶競相出售糧食以謀取厚利,連運輸途中的勞苦都感覺不到……這便是本相對貧民的補濟。”

薛白似有不解,再問道:“右相說這些…….意思是?”

“國朝積弊,姚崇、宋璟、張九齡把容易做的事做了,卻愛惜羽毛,不敢推行良策。而本相寧可放棄了修行登仙的道路,也要留俗世爲相,爲的是上輔明君、下安黎民,不惜得罪人,揹負罵名,也得做出有益於國,有益於這盛事的實績來。”

“右相真是這麼想的?”

在他看來,若李林甫只是說些冠冕堂皇的話來定調子,那只是虛僞;而李林甫若是真把自己當成“仙官宰相”,真以爲自己是優秀的改革家,那就是愚不可及。

連公義都沒有,只爲了給上位者牟取無窮無盡的錢財,還談什麼施政?還談什麼能臣?

還不如真就換一個庸人坐在這個位置上,無能爲力,只好讓天子常到洛陽就食,

不要那麼多的開疆擴土、紙醉金迷。

李林甫沒有回答薛白的問題,而是緩緩道:“和採之目的,豐年收糧、荒年賑濟,使百姓不缺衣食。如今天下倉廩豐實,當不可能出現賑災不力的情況。”

“若有呢?”

“那便是人禍,那些災民聚集到洛陽時,是天寶六載吧?當時含嘉倉轉運使乃是楊慎矜,之後是王鉷,明白了嗎?”

薛白明白了,李林甫這是在表態。

這個宰相心裡很清楚,和採必然有盤剝百姓。但問題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出在楊慎矜、王執行層面。

——“聖人十年能不必就食洛陽,都是本相的功勞,你若查到是和採害得那些災民造反,給本相兜着;但只要與和採無關,攀咬王也好,栽給楊慎矜也罷,本相都不會管。”

薛白只要說“明白”二字,便是答覆,表示這次代聖人去河南看看,必不會牽連到右相。

如此,雙方便能相安無事。

薛白沉默了一會兒,居然開始談條件,他要替杜有鄰謀水陸轉運副使,開始調子卻定的很高。

“多謝右相指點。但我年輕位卑,此去河南調查如此大案,十分不安,依我阿兄的意思,讓杜有鄰遷水陸轉運使…….

李林甫冷冷掃視了薛白一眼,讓他停下這種妄言,因爲這顯然不可能。

“你去吧,本相自有考慮。”

“右相的意思我明白了,我等右相答覆,告辭。”

薛白離開後,李林甫又思忖了許久,忽起身找出幾封批註來。

這是達奚珣寫的對薛白的考課,一最四上,乃是上上等。

李林甫原本不想給這豎子遷官,但經過今日一晤,既然聖人讓薛白離開關中,是對王缺有所不信任……他遂拿出印章“啪”地蓋了上去。

同時,他嘴裡喃喃了一句。

“臺輔?也配稱‘臺輔’?”

他嘴上說的是仙官、變革、百姓……終究還是排擠了對相位有威脅之人,才能更讓他感到舒坦。

141.第138章 宴前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255.第253章 爐火(2合1)296.第290章 師徒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36章 都在努力226.第223章 潼關懷舊140.第137章 斬死162.第159章 切割第427章 傳檄第405章 還沒反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間第372章 彭娥52.第52章 贈禮第430章 私兵196.第193章 初奏66.第66章 夜宴66.第66章 夜宴第393章 下一步第425章 土門關第447章 豬不化龍第438章 都是對的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80.第80章 小禮物214.第211章 法海第423章 慫恿第369章 情敵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271.第267章 聰明誤第361章 去留147.第144章 見字如晤第430章 私兵234.第231章 燈籠第454章 身份284.第279章 狼人126.第124章 隱情279.第275章 長安尉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134.第131章 新朋友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217.第214章 長生殿第468章 玩火自焚136.第133章 歲考182.第179章 實言165.第162章 志不滅318.第310章 婚禮83.第83章 策論第381章 誰更執拗87.第87章 飲中八仙歌第353章 建關第431章 明堂第427章 傳檄第350章 俘虜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14.第14章 偃月堂第348章 渡河第396章 蓮271.第267章 聰明誤99.第99章 得寶歌153.第150章 滅火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5章 安頓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第436章 都在努力124.第122章 道宮98.第98章 御狀第420章 人如狗第1章 長安雪136.第133章 歲考第461章 餘燼第458章 譁變第440章 威嚴落地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91.第91章 野無遺賢249.第247章 接手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233.第230章 敵我282.第278章 脈絡114.第114章 踏青32.第32章 籌碼第470章 立威48.第48章 船票255.第253章 爐火(2合1)第394章 北風行38.第38章 平安無事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343.第335章 秘會216.第213章 千古情第400章 調動第364章 積怨第362章 君臣情義222.第219章 賜浴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24.第24章 公主宅107.第107章 怪圈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
141.第138章 宴前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255.第253章 爐火(2合1)296.第290章 師徒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36章 都在努力226.第223章 潼關懷舊140.第137章 斬死162.第159章 切割第427章 傳檄第405章 還沒反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間第372章 彭娥52.第52章 贈禮第430章 私兵196.第193章 初奏66.第66章 夜宴66.第66章 夜宴第393章 下一步第425章 土門關第447章 豬不化龍第438章 都是對的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80.第80章 小禮物214.第211章 法海第423章 慫恿第369章 情敵第479章 最後的瘋狂271.第267章 聰明誤第361章 去留147.第144章 見字如晤第430章 私兵234.第231章 燈籠第454章 身份284.第279章 狼人126.第124章 隱情279.第275章 長安尉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134.第131章 新朋友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217.第214章 長生殿第468章 玩火自焚136.第133章 歲考182.第179章 實言165.第162章 志不滅318.第310章 婚禮83.第83章 策論第381章 誰更執拗87.第87章 飲中八仙歌第353章 建關第431章 明堂第427章 傳檄第350章 俘虜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14.第14章 偃月堂第348章 渡河第396章 蓮271.第267章 聰明誤99.第99章 得寶歌153.第150章 滅火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5章 安頓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第436章 都在努力124.第122章 道宮98.第98章 御狀第420章 人如狗第1章 長安雪136.第133章 歲考第461章 餘燼第458章 譁變第440章 威嚴落地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260.第258章 分化與抱團91.第91章 野無遺賢249.第247章 接手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233.第230章 敵我282.第278章 脈絡114.第114章 踏青32.第32章 籌碼第470章 立威48.第48章 船票255.第253章 爐火(2合1)第394章 北風行38.第38章 平安無事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343.第335章 秘會216.第213章 千古情第400章 調動第364章 積怨第362章 君臣情義222.第219章 賜浴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24.第24章 公主宅107.第107章 怪圈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