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堅城

一隻白玉碗晶瑩剔透,裡面卻只有一碗蕎麥飯。

楊玉環見了,當即扁了嘴,道:“我不吃這個,口味艱澀難吞,吃了胸疼。”

放在以往,她吃的主食一直都是“清風飯”,即用水晶米、龍晴粉、龍腦末、牛酪漿調製好,口感糯、口道佳,自然是吃不慣這些,何況天天都是一樣的蕎麥,連些花樣也沒。

“貴妃見諒,膳房實在是沒有別的。”張雲容十分爲難,“連聖人也只吃這個呢。”

“長安城真就沒糧了嗎?我不信。”

“說是,請聖人與貴妃爲天下表率,想必糧食也是真捉襟見肘了。”張雲容眼珠一轉,勸道:“貴妃沒見,連虢國夫人也瘦出細腰了。”

“休拿三姐與我比,她那是甘之如飴,支持她的情郎。”楊玉環拿着筷子攪動着碗裡的蕎麥,終究是不情不願地吃起來,“我憑什麼啊?”

“憑貴妃是後宮之主,共克時艱,守的是聖人的天下嘛。”

聽到這句話,楊玉環沉默了,嚼着蕎麥不作聲了。

可她嘴上雖然沒反駁,內心裡顯然並不認同這個理由,反而更加鬱鬱寡歡。

用過飯,依舊還能感受到飢餓,她看着銅鏡,側了個身,端詳着自己纖薄的背,感到有些陌生。

“貴妃請躺着吧,下一頓飯該要等到明日,動得多,餓得快。”

“到三月了嗎?”

“沒呢,二月二十了。”

“回長安才一個多月嗎?”楊玉環喃喃道,“我覺得像過了一年那麼久。”

吃了一個月的粗糧,她依舊不太習慣,既感到餓,又覺得胸口像是被堵住了一般,在榻上翻來覆去,直到深夜猶難以入眠。

她不知想到了什麼,乾脆起身。只見守夜的宮娥坐在凳子上垂着腦袋睡着了。她乾脆換上一身輕便的男袍,出了如今暫住的千秋殿,在太極宮中走動起來。

太極宮是大唐開國最初的宮殿,地勢低窪潮溼。在高宗、武周朝,皇帝們就喜歡到大明宮去住了,李隆基則更喜歡由自己王府改修的興慶宮,因此太極宮難免有種荒涼感。

中旬的月光明亮,宮城中卻很冷清,不見了往日巡夜的宦官。向南一直到兩儀門時,也不見那邊有禁軍守衛。這裡是後寢與前朝區域的通道,以往便是連她也不能自由出入的。

隱隱地,能聽到很遠的地方傳來了呼喊聲,象徵着動亂、殺伐。亂世之中,宮城反而像是一個忘了鎖門的鳥籠。而她,是一隻被關在籠子裡的珍禽,有些好奇地想往籠子外看一眼。

兩儀門是從裡面栓上的,沒有上鎖,楊玉環對此有些驚喜,上前拉開門栓,探頭看去,前方是太極殿。雄偉的殿宇坐落於空曠的廣場中,顯得無比寂寥。

可惜,繼續往前,又是三道宮門,守衛森嚴。

楊玉環有些失望,駐足了一會便要回去,卻見夜色中有一行人打着火把匆匆趕往承天門的城樓,她能認出爲首者的身影是高力士,遂也跟了過去。

“什麼人?!”

“是我。”

高力士正在忙着調度人手,聽得動靜回過頭來,見是楊玉環,遂問道:“貴妃如何回來了?”

自從陳倉之變以後,他對楊玉環的態度似乎不像以往那般恭敬,卻多了些許自己人之間的信任感。

“聽到動靜過來看看,出了何事?”

“城內出了動亂。”高力士並不避諱,道:“有人想趁夜出城投奔朔方。”

“爲何要去投奔朔方?”

高力士嘆道:“近來,城外有些不好的消息。”

楊玉環好奇道:“什麼消息?”

“一些謠言。”

高力士並不細說謠言的內容,登上了承天門。

楊玉環竟也不追問,藉機跟着登上城頭,承天門南邊就是皇城,完全不同於太極宮的冷清,燈火通明,官員們來來回回,竟是夜裡也沒歇着。

更遠處,有火光隱現,想必就是動亂的方向。她既覺得那動亂很近,又覺得它很遠。

漸漸地,火光緩緩熄了下去,有整齊的腳步聲往皇城這邊而來,之後,一隊禁軍趕到了城門下。

“城上可是高將軍?!北平郡王已平定動亂,命末將呈聖人處置。”

高力士遂親自核驗了牌符,下令開宮門放他們入內。

楊玉環見此一幕,眼神漸亮。因爲她留意到,如今宮城宵禁反而是鬆馳了的。

以往長安宵禁極爲嚴格,尤其是宮城,夜裡哪怕持着聖旨,也得讓好幾個衙署一同覈驗,再請出宮門鑰匙。如今反而是“事急從便”了。

卻見高力士腳步有些急促地迎向來人,與之到一邊細談,楊玉環心中好奇,跟了過去,能聽到他們的輕聲對答。

“消息可都是真的?”

“北平郡王還在細查消息來源,李亨很可能是在靈武稱帝了。”

高力士警惕地回頭看了一眼,神色憂慮,喃喃道:“若如此,城中人心跌宕,只怕會更難以固守了啊。”

他見到楊玉環過來,又移了幾步,與來人小聲說了幾句,讓他再去見薛白。

之後,他向楊玉環行了一禮,道:“請貴妃回宮安歇吧。”

“我要見薛白。”

“有何事,貴妃吩咐老奴便可。”

楊玉環若直接與高力士說她吃不慣蕎麥飯,很可能高力士便想辦法替她找一些珍饈美味來了。

可她要的似乎又不是這些,大概是覺得會鬧的孩子有奶吃,這次的態度十分強硬。

“與高將軍商談能如何?最後都是他拿主意。我方纔都聽到了,李亨稱帝,那便是否認了我們的聖人,這般大事,我若不來,你們還瞞着我,你我三人原本是……”

“貴妃噤聲。”

高力士無奈地點點頭,道:“老奴安排便是。”

~~

這是一個被嚴控的長安城,全無往日的繁盛景象。

筆直的街道上,每個十字路口都點着篝火。每一個門洞都被用木條封起來,以免夜色中有細作躲藏,街口的守衛只要一眼,就能直直望到長街另一頭。

士兵們不時縱馬從街道上奔過,卻甚少能看到行人。整齊如菜畦的各個坊內,大部分百姓們都被集中安置着,口糧定量發放,傷病集中處理。

宵禁雖鬆馳,反而處處體現着另一種嚴格。

楊玉環帶着鬥籤,裹着臉,跟着一隊士卒到了西市大營。纔到轅門,一擡頭,就看到上面掛着一排排血淋淋的人頭。

她吃了一驚,想要問,卻又不敢。再往內走,只見營中有不少人被押着,像是在清查、審訊着什麼。

哪怕她不管政事,也知道在這守衛長安的關鍵時刻,這般整肅內部,絕不是什麼好事。

很快,她到了被徵用爲帥衙的西市署前,帶她來的兵士便上前稟道:“奉驃騎大將軍高力士之命,來見北平郡王!”

自薛白以皇孫身份被冊封以來,權力、聲望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楊玉環等了好一會也不得入內。

她倒是看到有百餘士卒正席地坐在篝火邊用飯,用的雖然都是破舊的瓦盆,裡面裝的卻是香噴噴的稻米,還配着烤肉。

“不是說城中無糧嗎?他們吃的好多啊。”她不由問了一句,想到自己近來每天都餓在榻上不敢亂跑。

“軍中規矩,殺敵立功,自有犒賞。他們碗裡的飯,都是用敵將的人頭換來的。”

又過了一會,楊玉環才得以入內,卻見薛白穿着沾血的盔甲正在看卷宗。

見是她來,薛白不動聲色,屏退了左右,方纔問道:“怎麼了?”

“我受不了了。”楊玉環道:“我困在深宮裡像是在坐牢,每日吃難以下嚥的東西,盯着一個被燒得面目全非的人,你答應過我,你會讓我走……”

她說着,忽然停了下來,因爲她看到薛白揉了揉額頭,不再掩飾他的情緒,他顯然心情很不好,氣場彷彿暴雨之前沉重的烏雲。

“再等等,等擊敗了叛軍。”他淡淡道。

這次,楊玉環卻是顯出了她從未在薛白麪前有過的倔強一面,道:“我今日出了宮,就沒想再回去。”

以往兩人關係一直頗爲不錯,互利互惠,此時薛白不由有些訝然,打量了她一眼,感受到了她隱隱的一絲敵意。

“眼下還不是時候。”薛白道:“再熬一熬,你是貴妃,這些年來享盡榮華,如今便當是回報長安城,可好?”

“你已經利用完我了,成了皇孫,封了北平郡王,何不放過我?”

薛白沒有回答,而是看了楊玉環一眼,觀察着她眼神裡的痛苦,思考着原本鮮活明豔的女子,爲何有了枯萎的跡象?

他想到了她說的牡丹凋落的故事,意識到她正在一點點地枯萎。

楊玉環又道:“世人若信你帶回的是聖人,有高力士在,足矣;而若世人不信,多一個我,又能證明什麼?李亨都登基稱帝了,你我這般自欺欺人,有什麼用?也許我該喚皇孫李倩,伱若想達成你的野心,不如請慶王也登基稱帝,楊家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了……”

“你是怪我一直瞞着你此事嗎?”

“我有何資格怪你?”楊玉環對薛白那一點隱隱約約的敵意開始愈濃,“北平郡王聲威隆重,而我是個禍國殃民的禍水。”

這莫名其妙的胡攪蠻纏,使得氣氛愈發不融洽。

薛白站起身,走近幾步,道:“你出了宮能去哪?兵荒馬亂,你連長安都出不了,去哪都只會更糟。你只怕是閒的,知不知道這亂世之中普通人面對的是怎樣的命運?”

楊玉環似乎從沒想過他會是這樣的回答,眼眸愈發黯淡,沒說話。

她顯然也不知自己能去哪裡。

薛白道:“試問今日整個長安,什麼都不做便有口糧供應的有幾人?有多少人受傷了、生病了,連傷藥都敷不上。如今你還能在深宮裡嬌生慣養,又有何不足?”

楊玉環目光看去,火光映着薛白的臉龐,依舊英挺堅毅。可與以前似乎又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如今是皇孫李倩了,不是她那個義弟薛白。

名義上,她是屬於他的皇祖父的妃子,兩人之間原本若有若無的一絲嬉笑怒罵的情緒已經消失了,只剩下嚴肅,相處起來便十分的硌人。

楊玉環搖搖頭,轉身似打算回宮,目光瞥見了兵器架上掛着的佩刀,鬼使神差地,她伸手將它解了下來。

然後,她拔刀出鞘,毫不猶豫地往自己脖頸上抹去。

她想到了少女時在家中庭院看牡丹的情形,忽然,一陣風吹來,原本嬌豔的牡丹瞬間墜落,留下一地絢麗的花瓣。少女時期的她只覺得遺憾、不解,如今她才明白,枯萎地活着纔是最痛苦的,她寧願在最美的時候死去。

“咣啷!”

刀劃破雪白的肌膚,溢出血的瞬間,薛白猛撲上前,將它打落在地。

“你做什麼?”

他摟着楊玉環,摁着她的傷口,向外面要奔進來的兵士喝道:“沒事,不必進來!”

之後,他小心翼翼地打開手掌,觀察着她脖頸處的傷口,稍鬆了一口氣。

此時他的眉頭是緊皺着,因爲他還很忙,並不想爲楊玉環耽誤太多的時間。

哪怕她美得傾國傾城,曾經引得無數人爲之傾倒。可眼前,天下危亡,社稷傾頹,他根本沒心思去呵護這麼一個嬌貴的女子。

“我,沒用了。”

淚水從楊玉環眼裡流淌出來,她倚在薛白懷裡看着他,哭道:“宮中有高力士、陳玄禮,你並不需要我的。過去,三郎最寵我之時,我尚且不喜歡干政……我這人,只喜歡唱歌、跳舞,可現在沒人想要歌舞了,他們都說,是歌舞害了大唐……”

“不是,錯的不是歌舞。是當權者的驕固與自私,是階層的僵固、制度的腐化,與歌舞無關。”

“世人都罵我,我僅有的這些,音律,舞蹈,美貌,成了罪孽。其實,連你也嫌我嬌生慣養,顛覆了你們李氏社稷,不是嗎?”

“沒有。”薛白道:“我只是……”

他想說,他希望楊玉環更堅強、獨立一些,在這危急存亡之秋,能少一些嬌氣,多爲社稷做些什麼。

之前,他總覺得這要求是理所當然的,在這長安城,無數人掙扎於貧賤、危險、痛苦之時,她享受着錦衣玉食,那在苦難來臨之時,她本該多擔待些。直到此時,他才忽然發現她不會,她沒有這個能力。

一直以來,她就因爲她的美貌,被覬覦、被搶爭、被供養,不曾選擇過自己的人生。從壽王妃到楊太真,再到楊貴妃,她從來都只是一個戰利品,由當權者決定命運。當這一切分崩離析了,她的美貌不再珍貴,他卻希望她立即就擁有堅韌的品格。

一時半會的,她適應不了。

“我肯定活不下去。”楊玉環緊緊攥着薛白的胳膊,以哀求的口吻道:“你一次次救我,沒用的。是我沒用,像一朵換了個花盆就養不活的花。我這種禍水,就只適合活在盛世,亂世不需要歌舞……你就讓我死吧,我不想活到人老色衰,遭人嫌棄。”

“你知道,我的志向是什麼嗎?”

“知道,你想當皇帝。”

楊玉環平平淡淡地就把這句話說了出來,在她眼裡,皇帝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薛白卻是搖了搖頭,道:“不是。”

“我不信。”

“真的,或者說不僅是。”薛白道:“皇帝只是我實現抱負的途徑,我想要興復大唐,延續盛世,我要讓它比以前更強盛,一直強盛下去。”

楊玉環擡頭看着他,彷彿能從那一雙明亮的眼眸中,看到他的憧憬,她不由愣住了。

“盛世會再來的,你很快可以歌舞,依舊會是最光彩奪目的人。”薛白又道,“不會有人再罵你是禍水,我們堅持平定戰亂,爲的就是過好日子。”

他說着,已拿來傷藥與裹布,處置着楊玉環的傷口。

“太久了。”

“不會,我不能讓叛亂一直持續下去。”

“你還年輕,故而這麼說。”楊玉環道:“我已經老了,不想被人嫌惡地度過這些年……”

“不老。”

薛白低着頭,擦拭了傷口旁的血跡,觀察着傷口,扶着她的肩,用裹布在她的脖頸上纏了兩圈,隨口道:“真不老,看着比我還小些。”

“胡說。”

楊玉環不信他的話,但那些莫名其妙的情緒卻也因薛白這句話而煙消雲散了。

她一生都在被人關注着、呵護着,今日突然發作,或許正是因這麼長時間以來再沒有感受到這種情緒上的關懷,如同嬌貴的牡丹沒了陽光雨露。

怨氣一散,她再說話,就恢復了以往的親近之意,道:“我就是沒用,貴妃稱號在你這裡無用,肚子餓了也不能殺敵換糧。”

“唱歌跳舞也行的。”

“給你舞?”楊玉環冷哼道,“皇孫膽子倒不小。”

她其實對薛白這個皇孫身份是有些懷疑的,方纔顧不上說,此時有心試探,遂準備以這名義打壓他。

“不是,歌舞也有激勵士氣的作用,如軍中有破陣樂、劍器舞。”

“你當我是隨便舞給旁人看的嗎?”

“教導也可,梨園弟子、教坊,總不能這般散了。待空了,你可編排些莊重、振奮的舞蹈。哦,最好是能證明聖人在長安……”

薛白想到了便隨口說了,旋即便做了安排,讓人告知李十一娘明日去見楊玉環。也許,如此一來,公孫大娘的劍器舞、以及梨園技藝也不至於因戰亂而沒落下去。

對於薛白而言,此事不算太緊迫,他只安排一句罷了。對於楊玉環來說,她卻感到十分新奇,迫不及待想要離開宮城,迎接新的生活。

“請貴妃回宮吧。”

“不叫我‘阿姐’了?”楊玉環問道。

“也可以叫,各論各的纔是大唐風氣。”

“我問你,你這皇孫身份,是真的是假的?”

“自是真的。”

楊玉環見一時試探不出,轉身要出去,忽想到可以詐一詐他,又道:“可你也生不出子嗣來,謀得帝位又有何用?”

薛白似被噎住了,想了想,道:“方纔說了,爲的是興復大唐,延續盛世。”

“就不怕我告知東宮,你野心……”

此時,外面已有了腳步聲,守衛道:“北平郡王,顏相、王將軍來了。”

顏真卿與王難得過來一直是不通稟的,已徑直往裡走來了。

薛白看了眼楊玉環,想到以她的身份,終究是不便的,指了指裡間,讓她到進去。

“怕什麼。”楊玉環無聲地譏了他一句,拿着斗笠轉入裡間,卻是薛白歇息之處。

很快,她便聽到顏真卿說話,語氣中帶着深深的憂慮之色。

“都審過了,消息是真的,忠王確是在靈武稱帝了,改年號爲‘至德’,召告天下,責殿下與你弒君。”

“陰謀家之言,不可信。”薛白竟是語態輕鬆,道:“聖人在長安,他如此行徑,與公然謀反無異。西北邊軍反而不會再輕易聽從他。”

王難得道:“我擔心的是叛軍以及勤王兵馬的反應。”

“是啊。”顏真卿道,“一旦消息傳開,叛軍便知朔方軍不會來援,長安城中亦是人心搖動。”

“若讓叛軍認爲,這是我們傳出的假消息,故意讓他們放鬆警惕呢?”

“何意?”

“依舊還是原來的計劃,但這次,叛軍已經認爲我們不會有援兵。於是全力圍攻長安,這時候,秦嶺忽然出現了李亨的兵馬,崔幹佑會怎麼想?他必會認爲中計了,反而會更重視。”

楊玉環在裡間聽着,但其實聽不懂這些。

她反而是意外地發現,薛白的聲音十分從容不迫,全然沒有方纔與自己說話時的焦慮。可見,他是擅長在人前掩藏自己的不安的。

“但我們已經沒有更多的兵馬出現在秦嶺了。”

“有。”薛白道:“莫忘了,我曾隨王忠嗣征伐過南詔。蜀郡不僅是楊國忠的地盤,也有我的部將……”

時間一點點過去。

裡間,楊玉環已經趴在小案邊睡去。

薛白、顏真卿、王難得卻還在地圖前指點着。

“叛亂髮生了這麼久,他們必然已從蜀郡前來勤王。我們眼下要做的,得派人突圍傳遞消息,讓蜀郡兵馬抵達時,假扮成大股西北邊軍,引誘叛軍主力西進。”

“崔幹佑未必好騙啊。”

“試試,我們務必要繼續與李亨聯絡。”

“還有一個問題,叛軍主力即使西進,戰線依舊不長,以他們騎兵的行進能力。我們安排在南邊這支兵馬依然不足以拿下潼關。”

“此時,便要切斷洛陽與潼關的聯絡了,你們猜,怎麼做?”

王難得道:“還用猜嗎?只能是從河東出兵,也缺不了這一路兵力的配合。可說來,郭子儀、李光弼如今還未回師,莫不是被召到朔方去了?”

顏真卿反而稍鬆了一口氣,指了指薛白道:“王將軍莫忘了他是從何處回來了,河東沒消息,反而是最好的消息。”

96.第96章 春闈五子第417章 發生第437章 相惜262.第260章 借刀第6章 螻蟻173.第170章 定角307.第301章 遮羞布176.第173章 世故第474章 堅城第1章 長安雪第364章 積怨231.第228章 遺澤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339.第331章 天下本無事200.第197章 刊報院第438章 都是對的266.第264章 定罪275.第271章 不歸173.第170章 定角227.第224章 新誡第1章 長安雪294.第288章 冬至91.第91章 野無遺賢241.第238章 動手(求月票)321.第313章 道姑77.第77章 孝子第473章 嬌貴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08章 非戰之罪第381章 誰更執拗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第472章 靈武198.第195章 李花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144.第141章 書坊第403章 葉公好龍26.第26章 鐵案68.第68章 青玉案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406章 北都重鎮13.第13章 奸相321.第313章 道姑102.第102章 攢局162.第159章 切割188.第185章 衣冠戶127.七月總結(感謝月票金主“愛愛他家大可第2章 大禍臨門51.第51章 勿論真假74.第74章 親近18.第18章 追兇者215.第212章 卯金刀228.第225章 上任第375章 私怨58.第58章 人脈網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476章 騙子242.第239章 地頭蛇81.第81章 鄰居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75.第75章 報案113.第113章 家宴38.第38章 平安無事126.第124章 隱情270.第266章 發苗第6章 螻蟻23.第23章 撿來第358章 奪城第412章 詩言志69.第69章 案發60.第60章 犧牲品175.第172章 引見59.第59章 選婿14.第14章 偃月堂第489章 將晴131.第128章 皆大歡喜第358章 奪城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第459章 劫持31.第31章 尋親79.第79章 不虧40.第40章 補救32.第32章 籌碼288.要晚十來分鐘吧73.第73章 相看188.第185章 衣冠戶34.第34章 價高者得113.第113章 家宴317.晚半小時發56.第56章 爭取248.第246章 釋放第370章 移棺196.第193章 初奏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85章 謊言296.第290章 師徒270.第266章 發苗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23.第23章 撿來第378章 或重於泰山
96.第96章 春闈五子第417章 發生第437章 相惜262.第260章 借刀第6章 螻蟻173.第170章 定角307.第301章 遮羞布176.第173章 世故第474章 堅城第1章 長安雪第364章 積怨231.第228章 遺澤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339.第331章 天下本無事200.第197章 刊報院第438章 都是對的266.第264章 定罪275.第271章 不歸173.第170章 定角227.第224章 新誡第1章 長安雪294.第288章 冬至91.第91章 野無遺賢241.第238章 動手(求月票)321.第313章 道姑77.第77章 孝子第473章 嬌貴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08章 非戰之罪第381章 誰更執拗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第472章 靈武198.第195章 李花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144.第141章 書坊第403章 葉公好龍26.第26章 鐵案68.第68章 青玉案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406章 北都重鎮13.第13章 奸相321.第313章 道姑102.第102章 攢局162.第159章 切割188.第185章 衣冠戶127.七月總結(感謝月票金主“愛愛他家大可第2章 大禍臨門51.第51章 勿論真假74.第74章 親近18.第18章 追兇者215.第212章 卯金刀228.第225章 上任第375章 私怨58.第58章 人脈網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476章 騙子242.第239章 地頭蛇81.第81章 鄰居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75.第75章 報案113.第113章 家宴38.第38章 平安無事126.第124章 隱情270.第266章 發苗第6章 螻蟻23.第23章 撿來第358章 奪城第412章 詩言志69.第69章 案發60.第60章 犧牲品175.第172章 引見59.第59章 選婿14.第14章 偃月堂第489章 將晴131.第128章 皆大歡喜第358章 奪城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第459章 劫持31.第31章 尋親79.第79章 不虧40.第40章 補救32.第32章 籌碼288.要晚十來分鐘吧73.第73章 相看188.第185章 衣冠戶34.第34章 價高者得113.第113章 家宴317.晚半小時發56.第56章 爭取248.第246章 釋放第370章 移棺196.第193章 初奏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85章 謊言296.第290章 師徒270.第266章 發苗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23.第23章 撿來第378章 或重於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