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還有希望?”小紫欣喜地道。
“第三類是被隨葬說。這是最有傳奇性的一種假說。”
南北看看小紫,好像要引起她的注意:“1957年,在勞動改造思想的時候就關注《永樂大典》正本失蹤之謎的文學巨匠錢鍾書,就爲欒貴明提出《永樂大典》正本失蹤之謎的研究課題。欒貴明一做就是30年,其研究成果披露於世的就是被隨葬說。就在1986年,中華書局編審張忱石著《永樂大典史話》中也表示這一說法。”
“在明成祖時,編篡好《永樂大典》之後,明代的帝王中只有孝宗和世宗這兩位很喜歡讀書的皇帝常常閱讀《永樂大典》。如孝宗曾把《永樂大典》中的醫藥秘方抄賜給太醫院,世宗則更是喜愛《永樂大典》,在他的案頭上常備着幾冊《永樂大典》,他按韻索覽。而在明代,有這樣的習俗,就是把死者生前所喜愛的書籍隨葬。那麼,這部《永樂大典》正本隨葬於世宗永陵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現在所見到的永陵,其規模明顯比明代其他的皇陵要大,是可以隨葬《永樂大典》正本的。有一個值得費解的是,世宗嘉靖帝下葬後,隆慶帝不斷褒獎了編撰儒臣,而關於這部皇皇鉅著,公私書目和正史野史闕載,那麼正本成了陪葬品的疑點很顯得突出了。據《明實錄》記載,從三月二十二日嘉靖帝下葬二十餘日起,隆慶帝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竟然連續褒獎《永樂大典》的編撰儒臣,四月十日嘉獎徐階等十數名儒臣‘同知經筵席’,四月十五日,又以‘重錄《永樂大典》成’爲由,再行褒獎。而《明實錄》對《永樂大典》正本藏處隻字不提。”
南北還說,最近,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欒貴明爲殘存的副本影印本所編的《永樂大典索引》,在該書序中欒先生提出:正本當是被嘉靖皇帝死後帶進墳墓中去了。欒先生的論證相當有說服力。至少我對此是相信了。
原來,明世宗嘉靖皇帝對《永樂大典》“殊寶愛之”,“時取探討”,“几案間每有一二帙在焉”。甚至在他的諭書中,也引用過《大典》的內容。1557 年,有一天宮內失火,嘉靖首先命人搶運此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足見此書在他心中的份量。
至 1562 年,嘉靖命人“重錄一部,貯之他所”,“以備不虞”。但欒先生提問:爲什麼在宮內失火五年後,才下令重抄呢?除去“以備不虞”的光明正大的理由之外,還有其他緣故嗎?嘉靖下令重抄此書後,過了四年另四個月,就死了。
而他死後三個月下葬,葬禮剛畢,新皇帝隆慶便宣佈《永樂大典》已抄成,並多次賞賜參與重抄的儒臣。《大典》正本失蹤的時間,與嘉靖的喪葬期如此重合,令人不得不想到正本的去處。
試想,既有對此書價值的深刻認識,對祖宗(永樂皇帝)的崇拜,又有對此書“殊寶愛之”的佔有動機;既有達到佔有目的的巨大權力,有周密設計的智謀和嚴加保密的手段,還有道佛“轉世”的迷信妄想——這些,除了嘉靖帝以外,還有誰呢?
中國古代皇家修典既成,在大肆張揚、下諭褒獎的同時,必然多次載記該書典藏於何所,並在官修書目中著錄,以顯示皇恩浩蕩。這是國家修典的定式。《永樂大典》的重錄,卻成爲僅有的特例,並沒有這樣做。
歷來以簡明扼要著稱的《明實錄》,記載皇上對《永樂大典》重抄諸臣的表彰及愛憐之情,卻連篇累牘,不嫌其煩,可偏偏都未提及《永樂大典》正、副二本分藏在什麼地方。這確實令人非常費解。
顯然,如果寫出一處來,那另一處究竟在哪裡,就會引出更大的疑問。看來,這是有意的隱瞞。
因此,欒先生認爲可以肯定,《永樂大典》正本的消失,帶有明顯的人爲的突然性。欒先生從事《永樂大典》研究和編撰索引,是錢鍾書先生悉心指導的。本來,錢先生還答應爲這部索引寫序。那麼,欒先生的上述見解,肯定曾經與錢先生討論過。不知錢先生如何看,可惜先生已駕鶴仙去。不然,我們倒可以聽聽這位當代最睿智的大學者的看法。
當然,《永樂大典》到底是否做了嘉靖的陪葬物,在打開他的永陵地宮前,欒先生的說法只是一個合理的推測。但據欒先生估計,《大典》全書大概有四十立方米體積,並非等閒小物。即使暫不發掘永陵,以現代科技手段,也當能夠探測出來。而只要地下玄宮沒有進水,這部人間瑰寶就一定完好無恙。
“這太好了!”小紫興奮得鼓起掌來,她忍不住模仿着南北的腔調,搖頭晃腦地、咬文嚼字地道:“如果這樣,那麼我們可以想一想,有朝一日《永樂大典》完整出土,將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將有哪些章節得重新改寫,現在簡直無法估計。但可以肯定地說,會有許多出乎現在人們意料的補充和改變。在全世界全人類中,古代中國將再次成爲最令人驚羨的焦點。那時候,我們將會寬宥地認爲,四五百年前的嘉靖皇帝,他對華夏大書的巨大貪慾,反令後世受益?!你說是不是?!”
“欒先生的推斷,也許很快就可以證實。那麼,如何動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萬無一失地將《永樂大典》出土和保藏,就不只是中國的事,而也是與全人類有關的大工程了。”南北補充道:“這也只有待考古挖掘的發現,才能最後證實了。”
“我現在有一種感覺,好像這些書都有靈魂,有生命一樣。”
小紫沉默良久,突然說道:“你看看《永樂大典》,它簡直就是一個人,一個奇人,歷經磨難終不悔,終究在天地間留下它的足跡,它的痕跡。”
“你這想法真奇特。”南北看着小紫,真心地誇讚道,“你這想法,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傳說。”
“當初夸父追日不得,渴死在半路上,他倒下了,身體化爲山川湖泊,毛髮化爲林木禾苗,它與天地融爲了一體。這是多麼浪漫而悲壯的故事!”
“《永樂大典》,天下巨書,天下奇書,也許我們終究難得其全身而現,但它可能更像夸父,其靈魂早已散化人間,星星點點,天宇下皆可見,天宇下又皆不可見……這才叫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