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範德平

ps:??過年嘍,阿龍祝所有蒙山軍的書友們新春大吉,闔家歡樂,在羊年三陽開泰,發大財,行大運!

範德平在接到國內最新指示的第二天,即1917年10月11日,範德平中將立即驅車前往克舍辛斯卡亞布黨總部,請求面見烏里揚諾夫。但烏里揚諾夫去了莫斯科,接見範德平的不是烏里揚諾夫先生,而是在黨內分管軍事問題的托洛茨基。

布黨取得政權後,其中央機關尚未搬家,仍在老地方辦公。

在等候布黨首腦人物接見的時候,範德平對國內重視布黨深感困惑。現在看來,國內認定布黨將要成爲俄國的統治者了。布黨所控制的地方不過彼得堡和莫斯科兩個城市,就算兩地集中了俄國主要的工廠特別是軍火工廠,又能怎樣?憑什麼就算取得了全國政權?國內爲什麼認定布黨即可代表俄國?在範德平看來,布黨的統治岌岌可危,只要切斷彼得堡通往外地的交通線,現在布黨取得的一切即可煙消雲散。沒錯,布黨確實抓住了彼得堡士兵和工人的心理,但不想打仗的士兵還算是兵嗎?換做自己,早就將軍官槍斃,士兵遣散了。布黨就靠這些窩囊透頂的部隊去平定天下?尼古拉二世已經去了鄂木斯克,國內憑什麼認爲沙皇不會捲土重來?

克舍辛斯卡亞大樓裡亂糟糟的,接待室所在三樓的走廊裡總有人大聲叫喊。範德平來俄國的時間不短了,但舌頭不會打卷。因而俄語基本不會說,僅能聽懂一點日常會話。跟隨範德平來布黨總部的隨員是他的警衛兼翻譯小朱,他低聲將聽到的走廊會話翻譯給中將,“他們正忙着搬家,說這邊太擁擠了。”

範德平想到了那座美輪美奐的冬宮,想到了冬宮走廊裡懸掛的那些壁畫。範德平不懂繪畫,但覺得那些畫作極美,無論是風景還是人物都極爲逼真,和中國的繪畫風格完全不一樣。或許他們會搬入冬宮吧,彼得堡有許多皇家宮殿。既然沙皇選擇冬宮。它一定是最美的。

他承認俄國有許多令他欽佩的東西。遼闊無垠的疆域,一望無際的森林和美麗的城市,他喜歡彼得堡,喜歡彼得堡的建築和運河。在沂南山區長大的他格外喜歡水。因爲沂蒙山區實在是太缺水了。可是人家不缺水。除了嚴寒,範德平喜歡這裡的一切。如果不是跟了龍謙,範德平認爲自己不會有機會代表中國跟俄國皇帝、政府總理等世界級大人物打交道。念過四年私塾的範德平通讀過《簡明中國近代史》。那是建國後文教部編撰的一本十萬字的近代史普及讀物,從鴉片戰爭講到了蒙山軍建政。其中一半的篇幅是講述列強對華侵略的歷史。從1840~1910,完全是一部屈辱史。可是,僅僅七年,七年啊,中國就可以跟列強平等對話了。這完全是因爲蒙山軍的崛起。範德平讀史得出的結論是軍隊是主宰國家命運的關鍵因素,只要有了軍隊,就會有政權,只要掌握政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建軍不過二十年的蒙山軍可以走出國門爲國家利益作戰,爲什麼不能奪取更多的領土?文教部還編撰過一本《中國的人口問題》,這本小冊子以青州一個集鎮的人口調查爲基礎,講述了中國人口增長的現狀和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小冊子的作者由此推斷,如果國家不採取控制生育的政策,三十年內,中國的人口將實現翻番,總數將突破八億人。小冊子還講了中國人口的分佈和地理,認爲中國幅員雖廣,可供居住生活的地方卻有限,有一半的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沙漠、高原所佔的比例過大。這本小冊子曾引起了國內廣泛的爭論,那時他在上海當市長,曾要來上海市人口統計資料研究,發現上海的人口增長比小冊子所講的青州那個集鎮更快。這或許是龍謙提出控制人口的依據?但龍謙的提議一直未形成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沒有幾個人支持他的觀點。自古以來,政府的成績之一就是戶籍的增長,哪有嫌自己的人口多的?而且,範德平認爲,國境線是根據國家的實力來劃定的,俄國可以從中國割走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國爲什麼不能依靠軍隊要回來?軍隊不就是做這個的嗎?範德平覺得,自己追隨了十幾年的領袖身上有着極爲矛盾的性格,而且這種矛盾表現越來越多了,比如執行俄國戰略就充分展現了這一點……在布黨暴動成功並悍然發出了停戰要求後,可以想見英法的憤怒,爲什麼不利用這個大好的局勢一舉蕩平俄國呢?俄軍已經不成樣子了,只要給他一個集團軍而且保證充足的供應,他有把握在兩個月內佔領莫斯科和彼得堡,這不就完事了?扶持一個親華的政權,俄國不就成爲了中國的附庸?看看西伯利亞吧,走上幾十裡也見不到一個人,哪裡還用擔心人口的增長?

主人的到來打斷了範德平的胡思亂想。

長着一頭濃密黑髮的托洛茨基首先表示了歉意,說一件緊急公務耽誤了時間,請中國客人諒解。範德平開門見山地講了自己的來意,對於範德平提出的戰爭問題做了坦率的回答,“俄國感謝中國遠征軍,但我們已經確定了結束戰爭的方針,人民不願再打下去了,我們已經發出了對各交戰國的和平呼籲,如果德國人願意和平,那麼就應當結束戰爭!”

“我們當然注意到了貴方的聲明,”範德平面色嚴峻,“可是,您明白它帶來的後果。如果德軍與貴方實現停火,我軍將受到德軍優勢軍力的威脅!事關我遠征軍百萬將士的安全,也事關貴我兩國的關係。我代表我國政府向您聲明,如果貴方單方面停戰,我軍將不得不自由行動。”

範德平確實得到了國內的授權。

“尊敬的範將軍,克倫斯基賣國政府所簽署的一切協定已經無效了,我黨已經掌握了全俄政權,我們願意與中國建立平等基礎的友誼,前提是貴國承認俄國新政府並且尊重俄國人民的選擇。”托洛茨基聽懂了範德平話語裡的威脅,但他目前根本無力顧及烏克蘭及波蘭局勢,在烏克蘭及波蘭的中國遠征軍如何行動,托洛茨基既顧不上也不願管。他首要的任務是建立一支布黨自己的可靠武裝。之前。他和烏里揚諾夫就中國遠征軍問題交換意見時,烏里揚諾夫明確表示,中國人留在烏克蘭或者俄國什麼地方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最好的結果是讓他們撤出俄國。即使德國人佔領那些地方也沒什麼了不起。

托洛茨基完全贊同烏里揚諾夫的意見。他們明白。在美國參戰後,德國投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即使德國人乘虛而入侵佔南俄大片領土。在德國戰敗後一樣會收回。現在的關鍵是建立和鞏固政權,特別是建立紅軍,這是鞏固政權的關鍵。

在此指導思想下,中國遠征軍留在俄國反而對布黨不利。

“尊重俄國人民的選擇?哪一個俄國人?是全民公決的結果嗎?我軍入俄作戰是與貴國簽署了協議的,我們必須尊重歷史。我國總統授權於我,向貴方闡述我國對於俄國問題的基本原則,我國尊重俄國的政權更迭,我國也願意與貴方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但中國遠征軍爲了俄國不受德國的蹂躪,受貴國皇帝陛下的邀請,從去年秋季入俄以來,連續奮戰,收復了羅馬尼亞和波南,拯救了俄國南部戰線,付出了數以十萬計的慘重犧牲,貴方無視我國的利益以及遠征軍將士的安全,未徵求我國的意見便單獨向敵國謀求停戰,這是裸的背叛!站在中國的立場上想一想吧,托洛茨基先生!”

托洛茨基聳聳肩,冷漠地看着範德平,“很遺憾,這是我黨中央作出的決定,在當前局勢下,我們認爲是唯一正確的決定。貴軍的去留,只能由貴軍自己決定了。”

“那就太遺憾了!”範德平冷冷地說,“是你們終結了雙方用鮮血凝就的友誼,而不是我們。再見吧,托洛茨基先生。”

向北京報告了布黨中央的態度並得到北京的指示後,範德平在做了最後的佈置後,率領遠征軍聯絡處所有人員包括那個用來保衛聯絡處的加強連分批撤出了彼得堡,儘管俄國鐵路線更加混亂了,但新政權還是撥出了一列專列。

外交機構仍留守彼得堡。

因爲國內的指示,範德平正式履行遠征軍參謀長的願望再次落空了。他將向王明遠彙報彼得堡情況後前往鄂木斯克,繼續做他的“軍人外交家”。

在前往盧布林的專列上,範德平向帶隊來彼得堡的孟恩範中校瞭解了第9軍的情況。這是範德平非常喜歡的部隊,範德平一直認爲自己是北方軍系統的人,儘管他在建國後就離開了軍隊。不過,孟中校卻不是第9軍出身,他應該算是南方軍的兵。如今孟恩範的老部隊第1軍已經上來了,並且換防到了第一線。

孟中校在彙報了範德平的詢問後向參謀長提了個要求,能不能將他調回1軍去?

“雖然‘元勳團’是蒙山軍的起家部隊,但9軍是和1軍齊名的部隊,25師是9軍的王牌,73團是25師的王牌,你在73團當營長還不滿意嗎?”範德平盯着這個長相敦厚的中校軍官,“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要如實回答。你認爲9軍和1軍哪個更強?”

“這個……”孟恩範顯然沒有準備,“這個不好比。我在1軍當連長時,裝備跟現在沒法子比。”

“裝備是次要的,打仗靠的是人。”

“我還是喜歡1軍。”

“9軍不好嗎?”範德平盯着中校。

“9軍的紀律不如1軍。25團是不錯,但27團就差得多,打罵士兵是家常便飯。而據我所知,1軍基本沒有這些現象。青軍聯的組織,1軍比9軍更好。”

“嗯,”範德平面色平靜,“你認爲兩支部隊在戰術上的比較呢?如果你曾服役過的元勳團(1師1團)和你現在服役的73團對抗,誰會贏?兩個團的武器編制基本一樣。”

“我認爲1團更強。”

“哈哈。”範德平大笑起來,“好吧,我記住你了。能不能調你回去,看情況。再問你,你認爲我們和德國人比如何?”

“9軍在羅馬尼亞打得德國人沒有還手之力,但在波蘭。則勢均力敵。去年夏季戰役我們團還吃了一點虧。我認爲在運動戰中要比德軍強一點。陣地戰則相反。我們的炮兵不如德國,但步兵連戰術和火力均強於德軍。”

“嗯,不錯。還有呢?”

“陣地戰,或者塹壕戰成爲了主要的作戰模式。部隊不喜歡這種作戰方式。依靠現有的火力。很難突破德國人的防禦體系,德國人也一樣。”

“嗯,繼續說。”

“孔參謀長曾來我們師給我們講過一堂課。重點是講如何對付德國人的坦克。但我們到現在爲止,還沒有見過這種東西。參謀長,我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這種可以自己運動的大炮?”

“孔東原?德國人的坦克主要在西線,據說他們也很少。但我們會有的,一定會有。你講到坦克,是什麼意思?”

“我認爲坦克是解決塹壕戰的最好武器。如果孔參謀長說的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你認爲我們打俄軍有把握嗎?”

“要打俄國人?”孟恩範吃了一驚。

“誰說要打俄國人了?我只是問問你。”

“我覺得應該沒問題。至少在裝備上我們比他們強多了。無論是單兵武器還是炮兵和空軍,我們都超過了俄軍。士氣就更不要說了,我們部隊有俄軍聯絡官,他們承認我們的武器更好,特別是步槍和機關槍。”

“哈哈,不錯,不錯。”範德平有些喜歡這個長相老成的中校了。

範德平來到盧布林後向王明遠上將彙報了彼得堡的情況,王明遠也向範德平通報了部隊的情況,已經接到了國內的指示,遠征軍再次調整了集團軍級編制,這種調整在範德平看來完全是爲了撤退。

“沒錯,是爲了撤退。”王明遠消瘦了許多,胃口也不好,談話時一直在打嗝,“我很快要去文尼察,這裡就交給熊勳了,他的能力已經得到證明,北方軍殺出一批戰將……對了,最近南俄局勢複雜了,被克倫斯基撤職的科爾尼洛夫將軍跑到了這邊,組織了一支以哥薩克兵爲主的雜牌部隊,現在已經編了12個團,不過不滿員,更缺少武器。他被選爲總司令,公開打出了擁護尼古拉二世復辟的旗號……”

“選爲總司令?”

“你不能不承認俄國人在這方面的基礎比我們強的多。科爾尼洛夫現在去了羅斯托夫繼續招兵買馬,凡是被他抓到的布黨分子全部被絞死或者槍斃了……司令的判斷是對的,俄國即將進入內戰,跟德國人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們不撤退能行嗎?”

“是不是要扶持這個科爾尼洛夫?”

“是的。這個人跟我見了一面,大概在二十天前。希望得到我們的支持,特別是軍火方面的支持,他特別提出要大炮和炮彈,我當時沒有答應。家裡指示第一步可以將我們入俄以來所有繳獲的武器交給他,我已經指示後勤司令部這樣做了,現在,他們大概收到這批武器了。”

“你覺得他可以成事嗎?”

“不好說。他很有信心。但是,如果對抗彼得堡和莫斯科,沒有穩定的軍火來源是不行的,頓河草原的工業基礎很差,除非他切實控制哈爾科夫、基輔等城市。可是,這幾個城市我們是必須控制的,11軍已經向基輔轉進了……科爾尼洛夫提出了要我們直接參戰,我拒絕了。”

“說實話,如果我們就這麼回去就太虧了。”

“但必須按照總統的指示辦,重大問題是絕不能自行其是的。遠交近攻是基本的原則,我們總不能在烏克蘭建立一塊飛地吧?”

“可以做文章的不僅遠東,中亞的意義更大。每每想起漢唐開拓西域的偉業,現在正當時。俄國吞併中亞的歷史不長,統治未必穩固,我們爲何不能乘機做點文章?”

“總統比你我高明的多。你我想到的,總統一定會想到。蘭新鐵路通車還早,沒有鐵道線,大軍進入中亞太過危險了,還是圖謀遠東穩妥。俄國戰略進入最後階段了,可打的牌不多,科爾尼洛夫是一張,另外就是那個軟弱無能的皇帝。你去鄂木斯克後要嚴格執行總統的指令,我已電告吳念接受你的指揮。如果沙皇提出武器彈藥方面的援助,可以儘量滿足他,這是總統批准的。你準備什麼時候動身?”

“聽候你的命令。”

“那就儘快。我不想再打下去了。只要德國人不挑釁,我就不還擊。看對面德國人的樣子,他們對我們沒什麼興趣了,他們在等待俄國人的進一步表示,我們爲什麼要給俄國人守衛土地?我要將這裡可以搬遷的一切都搬回去!大壽已經回到文尼察組織這件事了,沒什麼好客氣的。科爾尼洛夫或許成不了事,即便成事也未必對我們有利。”

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10節 生意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8節 連樹鵬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4節 平叛四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9節 沈旦堡一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17節 逆襲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6節 平定第2節 春節一第3節 動員第6節 沂州軍議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3節 黑溝臺一第8節 國慶日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5節 沂州三第31節 出征一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2節 中樞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1節 故土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40節 考察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5節 破莊五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0節 民黨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8節 北京八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0節 軍委會第15節 平叛五第19節 視察第22節 義軍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節 總統府第4節 去哪兒?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38節 大勢七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20節 範德平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7節 末日四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節 喀山二第28節 階級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節 疑惑第18節 北洋第11節 北京一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外交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9節 這一仗三第32節 出征二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7節 大勢六第36節 風起二第10節 戰後三第20節 通信與戰局
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10節 生意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40節 誓師出山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8節 連樹鵬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第13節 大幕拉開第14節 平叛四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9節 沈旦堡一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節 陳超的心煩事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17節 逆襲二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26節 平定第2節 春節一第3節 動員第6節 沂州軍議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3節 黑溝臺一第8節 國慶日一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5節 沂州三第31節 出征一第5節 西沽之戰四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12節 中樞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1節 故土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40節 考察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5節 破莊五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0節 民黨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8節 北京八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0節 阻擊三第20節 軍委會第15節 平叛五第19節 視察第22節 義軍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節 總統府第4節 去哪兒?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38節 大勢七第3節 李純的進剿二第20節 範德平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7節 末日四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3節 貪腐案二第10節 沈旦堡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節 喀山二第28節 階級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2節 中國的應對第16節 北京會議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節 疑惑第18節 北洋第11節 北京一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7節 慈禧在太原的日子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外交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9節 這一仗三第32節 出征二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7節 大勢六第36節 風起二第10節 戰後三第20節 通信與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