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

京師,西華門。

辰時二刻,身着東興港護衛隊短袖夏裝的劉思武帶着幾名親衛騎馬趕至西華門外,在下馬石外利落的跳下馬來,大步向西華門而去,雲紋頭皮靴的鐵掌在青石路面上錚錚有聲,引的散落在門外四周三三兩兩閒侃的官員紛紛側目。

劉思武身形並不高大,但卻甚是魁梧,一身土黃色的軍裝,戴着頂軟帽,一張臉刮的乾乾淨淨,不見一根胡茬,他本就年輕,連三十都不到,如此裝扮顯的更爲英挺,領口和肩章上的一顆金星極爲醒目。

沿途一衆官員紛紛拱手見禮,雖然對東興港護衛隊的軍銜不是很清楚,但他們卻知道,金星是最高的軍銜,整個護衛隊就只有兩人佩戴的是金星,也就是東興港兩大艦隊的司令。

劉思武也不回禮,只是頻頻頜首致意,他知道這些官員都是留在京師的四品以下的官員,基本都是七品到五品的官階,略微掃了一眼,他便發覺官員數量明顯增加不少,前幾日還只有二三十餘人,今日這光景,應該有五六十人,看來識時務的官員並不少!

大門前,薛良輔、李健二人孤單單的站在最前面,一衆官員都知趣的離着二人遠遠的,聽的腳步聲,薛良輔回過身來,看了他一眼,含笑道:“春風得意馬蹄疾,劉司令可是有喜事?”

劉思武聽的一笑,道:“薛先生這可不是拐着彎兒罵人。”說着他對二人點了點頭,道:“最近幾日前來大營要求加入護衛隊的人與日俱增,卻是沒多少能夠通過考覈的,是不是該考慮降低一點標準?”

李健頜首道:“京營這些兵丁都是挑剩的老弱病殘,十成裡有半成合格就算不錯了,若是降低標準。難免良莠不齊,也難以短時間內形成戰力。”

“不能只從軍事上着想。”薛良輔看了兩人一眼,道:“前來投靠的兵丁多是逃散的京營兵丁,應該收容他們,否則他們爲生計所迫,就會便成爲流寇。影響京師周邊的治安,益王殿下讓護衛隊招收散兵遊勇,可不是爲了擴大兵力。”

“薛先生,那些散兵遊勇可不僅只是京營的潰散的兵丁,還有不少的班軍。”李健有些擔憂的道:“那可是數萬人,要是都招收進來,咱們可負擔不起。”

軍事上的事情,薛良輔不想說的太多,撫須笑了笑。他才道:“這事你們應該請示殿下。”擡頭他便瞧見一溜太監從西華門出來,便道:“準備進宮吧。”

胡萬里併爲未住進乾清宮,而是住在了武英殿,大明立國之初,皇帝都是在武英殿召見大臣的,武英殿並不小,有正殿後殿東西配殿等,整個院落足有一個足球場大小。而且距離西華門很近,進了西華門不遠。便是武英殿。

聞報一衆官員已經在武英殿候着,胡萬里才從後殿緩步踱出,登上殿中寶座,接受衆官大禮參拜,待的衆人禮畢,胡萬里緩緩開口道:“京師迭逢大變。當前首務,便是安撫民心,恢復秩序,加強京師內外的治安。”

略微一頓,他便接着道:“順天府府尹之位空懸。諸位可敢毛遂自薦?”

滿殿官員聽的都是一呆,毛遂自薦?順天府府尹可是正三品大員,而他們最高也只是五品,這可是足足相差了兩品四級!毛遂自薦就能當上順天府府尹?這個位置可是十分的重要,益王不安插他的親信?

衆人正在猶豫,宛平知縣曹子登已是躬身道:“殿下,下官宛平知縣曹子登,歷任海門、大興、宛平知縣。”

“有膽識!”胡萬里頜首道:“就由你暫署順天府府尹之位,一年爲期,若能勝任,便實授順天府府尹之職。”

話一落音,滿殿官員不由的又嫉又羨又是振奮,還夾雜着一絲後悔,大明的“上縣”——也就是每年徵收田賦滿十萬石的縣,知縣的品秩是從六品,宛平卻又不同,是京畿縣,知縣自然也是高配,但也只是正六品,從六品直接就蹦到正三品的順天府府尹的位置,這可是實實在在的青雲直上!而且就是一句話的功夫!靖難,靖難,果然是升官的大好機會!

一衆官員心裡登時都跟燒紅的炭團似的,巴巴的等着胡萬里開口,一個個都是暗下決心,怎麼着也要先開口,既然已經決意抱益王的大腿了,還有什麼好顧忌的?要想平步青雲,哪能不冒點風險?況且東興港在海外打下的疆域並不遜色於大明,就算爭奪天下失敗了,也還有退路不是?他們就是想通了這點,纔敢毫無顧忌的投靠益王,大膽博一把!

見衆人一臉的炙熱,巴巴的偷窺一眼又趕緊低頭,胡萬里不由的在心裡暗笑,略微沉吟,他才緩緩開口道:“京師治安繫於順天府、大興縣、宛平縣、五城兵馬司、錦衣衛、都察院巡城御史各衙署,着薛良輔、李健、曹子登三人考覈各衙署主官,兩日內必須全部就任,必須儘快恢復京師秩序。”

微微一頓,他便接着道:“京師各部院寺監主官堂官皆是空懸,你們先別想着升官,儘快將各衙門運轉起來,身爲官員,應該知進退,明事理,善妥協,還要懂的相互協作,本王稍後會對所有衙門逐個考覈,你們好自爲之!”

聽的這話,一衆官員無不欣喜若狂,益王這話擺明是要另起爐竈,培植自己的班底!這對他們而言,不啻於是這一生中最大的機遇!這個機會要掌握好了,連升幾級根本就是輕鬆不過的事情,甚至還有可能成爲各部院寺監主官堂官!

將一衆官員打發走,胡萬里便回到後殿——敬思殿,被留下來的薛良輔、劉思武、李健以及新上任的順天府府尹曹子登四人隨後跟了進來,進屋落座,新提拔的總管太監——蘇雲路便趕緊的帶着兩名宮女奉上茶水。

胡萬里用碗蓋颳了刮茶水,見的薛良輔四人進來見禮。便擺手將一應太監宮女全部屏退,而後瞥了一眼曹子登,這人年紀不大,瞧着應是四十出頭,身材清瘦,一張白淨的馬臉上嵌着一對三角眼。這傢伙怕是性子不太好!能進宮覲他的官員,他都看過履歷,這個曹子登他有些印象,中進士的時間比他還要晚,好像是嘉靖十一年的進士。

略微沉吟,胡萬里開口道:“京師乃首善之地,但京畿知縣卻不好當,你能連任大興,宛平兩縣知縣。想必才幹頗爲不俗,官聲也應過的去,但性子恐有些剛烈,這點本王能夠容的你,但本王容不的貪腐!

商鞅立木,你就是本王在京師立的第一根木!希望你好自爲之,不要辜負了本王,也不要辜負你自己!”

聽的這番話。曹子登不由的暗忖,敢發動靖難之役的藩王果然不是等閒之輩。他忙謹慎的道:“殿下超擢之恩,下官無以爲報,定當盡心竭力。”

“本王不在乎你怎麼說,而在意你如何做。”胡萬里毫不客氣的打斷他的話道:“京師有多少人口?”

一開口就被搶白,曹子登不由的有些鬱悶,忙回道:“回殿下。平常約在一百七八十萬之間,如今可能只在百萬左右。”

胡萬里微微頜首道:“三日之內,將逗留在內外城的戶數,人口、年齡、性別都詳細的統計,稟報上來。”

“下官謹尊益王殿下令旨。”曹子登忙躬身道。見胡萬里不再開口,他連忙行禮道:“下官告退。”

胡萬里呷了口茶,待的曹子登退出房間,他纔看了薛良輔三人一眼,道:“坐,無須拘禮。”說着,他語氣輕鬆的道:“你們對京師感覺如何?”

“回殿下,還不及萬里、淡水、漢武。”劉思武一落座便大大咧咧的道:“滿城髒兮兮,臭哄哄的,還有沙塵,出門一趟,口鼻都是黑的,連南京也不如,下面官兵多有抱怨,不太習慣。”

胡萬里聽的一笑,京師確實是不及南京,論環境論人口論繁華論城池規模,都比不上南京,李健亦沉吟着道:“殿下,護衛隊官兵在海邊呆習慣了,到了冬季,更加不習慣,京師一戰,最好是趕在冬季之前打完,否則對咱們極爲不利。”

聽的這話,劉思武當即順着話題道:“殿下,要不在京師組建幾個師吧,這段時間前來投軍的人不少,三四個月時間,可以完成初步訓練。”

胡萬里點了點頭,道:“是要籌建新軍,兩個大營這段時間招收了多少?”

劉思武不好意思的說道:“合格的只有一千多人。”

“屬下那邊也差不多。”李健斟酌着道:“不論京營還是班軍,符合護衛隊條件的都不多。”

乘着這個話頭,薛良輔插話道:“殿下,京營的這些散兵遊勇和十幾萬班軍,若是不能妥善安置,就是一大亂源。”

“慮的是。”胡萬里頜首道:“咱們的海船返回小琉球也是空船,跟他們宣傳一下東興港的政策,願意去小琉球、呂宋、南洋的,直接接走,不願意去的,班軍一人打發兩塊銀元,遣回原籍,京營的組織起來,做工程兵,仗打完了,咱們要翻修京師。

至於擴軍,暫時不急,兵多了咱們可養不起,幾十萬的邊軍還等着改編,不能再添新軍,說到不習慣在北方作戰,這可不是好苗頭,本王以後還指靠你們出征西北,西北比京師還要苦寒!”

“殿下放心!”李健連忙道:“屬下一定加緊訓練,鍛鍊官兵的適應能力!”

薛良輔略一沉吟,便斟酌着道:“殿下,在京師還是招一二萬兵馬吧,利於凝聚人心,也不在乎這點銀子。”

思忖良久,胡萬里才道:“既然要招,那就招兩萬!在城裡張貼告示!按照東興港護衛隊的標準招,招不滿無所謂,不能多招!待遇與護衛隊同例!”

“屬下尊命。”劉思武、李健兩人忙敬禮道。

胡萬里呷了口茶,便轉移了話題,道:“京師糧價多少了?”

“八錢一石。”薛良輔沉聲道:“通州漕糧斷絕的消息這幾日也已經傳開,京師百姓不僅是頗有怨言。而且開始有些恐慌,不少人開始搶購糧食。”

“我令曹子登統計城內人口,就是準備對百姓進行補償,三日後,統計結果出來,便可酌情補償。這事無須擔憂。”胡萬里說在,稍稍沉吟了下,才道:“已經十日了,德州的漕糧還沒斷,太原也沒有一點消息傳出,看來是不會針對慈善會了,而是打定主意要穩打穩紮。”

“殿下,還是分兵攻打薊州和宣府兩鎮吧。”劉思武忍不住道:“咱們一旦攻打這兩鎮,嘉靖必然沉不住氣。”

“沒用。這兩鎮的官兵眼下是不會跟咱們硬碰硬的。”胡萬里微微搖了搖頭,道:“這兩鎮都是重兵駐紮,咱們派去的兵力少了,有危險,多了,他們能將咱們拖死,咱們眼下是一動不如一靜,等他們攻上門來。”略微一頓。他才道:“北方不能動手,我想在南方折騰出點動靜來。

薛良輔含笑道:“殿下準備打南京?”

一串腳步聲由遠而近。總管太監蘇雲路快步走到門口,躬身道:“殿下,伍子順在外求見。”

有消息了?胡萬里一喜,沉聲道:“讓他進來。”

伍子順腳步輕快的走了進來,見禮後,便道:“殿下。德州的漕糧斷了!”

“好!”胡萬里隨即道:“船隊從海上運糧來天津的消息先不要散播,先給我將京師的糧價擡上去,一兩一石!”

“是。”伍子順連忙。

胡萬里掃了幾人一眼,道:“漕糧既然斷了,那南京就根本不用費力去打。魏國公徐鵬舉是南京守備,逼迫徐鵬舉封鎖南京,在金陵報發表聲明,擁護本王,東南各省的糧賦就會被切斷!”

聽的這話,幾人都不由在心裡暗讚了一聲,毒!

有徐清曼這層關係,漕糧又被切斷,魏國公徐鵬舉根本就沒有任何退路,他就是滿身是嘴,也沒人會相信漕糧不是他切斷的,他現在除了跟着益王之外,再無其他路可走!徐家一門兩公,魏國公一脈世守南京,不論是聲望、人脈、勢力在南京都是首屈一指。

魏國公封鎖南京,在金陵報發表聲明,公開支持益王,東南數省必然爲之轟動,各省官員也必然會兩不相幫,坐觀局勢變化,這不僅會切斷嘉靖的糧餉,更將極大的動搖嘉靖的軍心!嘉靖必然在太原坐不住,會迫不及待的出兵攻打京師,斷絕了糧餉,繼續坐等,那無異於是找死!

稍稍思忖,薛良輔便道:“殿下,屬下竊以爲,還是應該派兵攻打南京,一則,內應外合,魏國公更容易掌控南京城,二則,東興港攻佔南京城,殿下聲威必然大振,有利於殿下招攬人心,屆時,殿下也該考慮登基事宜了。”

“說的是。”胡萬里頜首道:“那就令張大才率領艦隊大張旗鼓的攻打南京!”說着,他看了劉思武、李健一眼,道:“南京兵變,嘉靖必然是坐不住,你們要抓緊時間做好各種準備事宜!”

“屬下遵命!”劉思武、李健忙敬禮道。

待的一衆人告退,胡萬里便起身回到後殿的書房,才練了半個時辰的字,他就熱出了一身汗,擱筆將字都燒了,他便出了書房,見的天色有些陰,估摸着是下雨了,晴了大半個月,也該下場透雨了,想了想,他便緩步出了武英門,一路往北漫步而去。

總管太監蘇雲路小心翼翼的跟隨在後面,見這架勢不對,他連忙打手勢叫幾個太監擡了乘便輿跟在後面,唐金寶也連忙叫過幾個侍衛吩咐了幾句,隨後自個帶了幾個侍衛在後面跟隨。

胡萬里這幾日都是黃昏時分才從武英殿出來散步,也多是去文華殿檢查崇仁郡王、金溪郡王那幾個大難不死的便宜侄子的功課,而後在奉天殿、乾清宮等幾處地方散步,從來沒往後宮去,今兒難得輕鬆,又沒日頭,他自然生出了去後宮逛逛的心思。

總管太監蘇雲路只當他傷心幾個王妃的死,從來不敢在他面前提這個話題,此時見他一路徑直往後宮去,心裡不由暗喜,連忙招手叫了一個熟悉宮裡情況的小太監顛顛跟了上去,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面。

穿過隆宗門,胡萬里便停下腳步,蘇雲路這段時間早就摸熟了他的習慣,連忙招手叫便輿上來,而後躬身道:“殿下,這前面就是西六宮。”

上了便輿,胡萬里才吩咐道:“各宮都轉一轉。”待的轎子一動,他才隨意的問道:“這宮裡有多少宮女?”

聽的問話,跟在轎旁的小太監張地安忙回道:“回殿下,約在六千左右。”

六千宮女!胡萬里不由一呆,只聽說後宮三千粉黛,不想竟然是六千!他不由的問道:“太監呢?”

“回殿下。”張地安謹慎的道:“京師太監,約在五萬左右。”(未完待續……)

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111章 比較第111章 比較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488章 省心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361章 特區第414章 擔憂第488章 省心第192章另有意第31章 赴任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212章 失控第308章 夜襲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284章 算總賬第53章 南京(九)第34章 再見張璁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25章 色藝雙全第48章 南京(四)第432章 相遇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70章 雄辯第482章 吉日第163章彩票圈錢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171章擢升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126章瞞天過海第 17章 豪賭第228章 賑濟第390章 大捷第390章 大捷第306章 硬骨頭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232章 有所求第57張 被彈劾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256章 走親戚第51章 南京(七)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102章 臺東第425章 新軍裝第53章 南京(九)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370章 淘金潮第30章 靠身文書第 17章 豪賭第276章 肉靶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77章 邸報第427章 形勢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71章 盯梢第406章 堅守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307章 方案第428章 部署第85章 刁難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232章 有所求第386章 丘八第267章 回家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70章 淘金潮第171章擢升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132章盛極第254章 物色第128章家難當第 99章 錢法第347章 贖金第79章 船隊第192章另有意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427章 形勢第5章 明朝銀錠第114章 籠絡第275章 望遠鏡第105章 緝私錢第85章 刁難第167章試探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84章 鋪開第424章 剃髮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
第230章 圍魏救趙第111章 比較第111章 比較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488章 省心第150章收買人心第219章 難以置信第361章 特區第414章 擔憂第488章 省心第192章另有意第31章 赴任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90章 夏言獲賞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212章 失控第308章 夜襲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284章 算總賬第53章 南京(九)第34章 再見張璁第360章 聽調不聽宣第25章 色藝雙全第48章 南京(四)第432章 相遇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70章 雄辯第482章 吉日第163章彩票圈錢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171章擢升第199章 以退爲進第126章瞞天過海第 17章 豪賭第228章 賑濟第390章 大捷第390章 大捷第306章 硬骨頭第375章 世界大戰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232章 有所求第57張 被彈劾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256章 走親戚第51章 南京(七)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102章 臺東第425章 新軍裝第53章 南京(九)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370章 淘金潮第30章 靠身文書第 17章 豪賭第276章 肉靶第154章 投桃報李第77章 邸報第427章 形勢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71章 盯梢第406章 堅守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307章 方案第428章 部署第85章 刁難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232章 有所求第386章 丘八第267章 回家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370章 淘金潮第171章擢升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132章盛極第254章 物色第128章家難當第 99章 錢法第347章 贖金第79章 船隊第192章另有意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427章 形勢第5章 明朝銀錠第114章 籠絡第275章 望遠鏡第105章 緝私錢第85章 刁難第167章試探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484章 鋪開第424章 剃髮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