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各方反應

對胡萬里而言,如今最爲重要的便是月港,張璁致仕月港會是何反應?月港之所以大力資助他建船隊,大規模免除轉運費,出銀子修建農學院,都是因爲他是張璁的得意門生,都是因爲張璁對他的格外青睞,若是沒有這層關係,月港會相信他提出的月港開海的藍圖?

如今張璁致仕,月港必然大失所望,農學院的修建會不會半途而止?規模龐大的船隊轉運費是否還能照常減免?再指望月港資助他建船隊那肯定是妄想。

福建官場對他的態度會否也隨之改變?這個倒是可能性不大,雖然張璁致仕,但農學院的籌建、北方官話的推廣這兩份差事還在手上,他們既然要分功,倒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化,不過,這也說不定,張璁已經致仕,他等若是沒了依仗,那些個齷齪官員會否將他擠走,以坐享其成?

至於嘉靖的賞識,如今已根本沒有必要,在地方,他不過是一個知縣,嘉靖賞識有何益處?若是將他調回京師,那將是什麼情形?張璁可是仇敵滿京師,他這個張璁的得意門生怕是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再說,東興港這邊眼下如何放的下?

見他默然不語,吳亦有輕聲道:“收到消息,小弟便快船趕了過來,估計邸報如今還未到福建,月港應該也不知情,長青兄無須焦急,可以思慮周全,從容佈置。”

胡萬里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如此大事,定然是五百里加急快報,只怕早已到福州了,明日,甚至可能今日下午,邸報就會到漳州。”

那麼快?虧他一路催促,竟然只比陸路快上半日?吳亦有此時也無心在這上面糾結,當下便道:“長青兄,張閣老致仕,會否影響咱們的船隊在月港的進出?如今船隊規模如此大,月港的轉運費會否繼續免除?”

“月港方面的態度可能會有些變化。”胡萬里沉吟着道:“不過,謝文昌並非鼠目寸光之輩,我畢竟還是龍溪知縣,此事眼下難以斷定,近幾日月港肯定會來人詳談的,夢然且在漳州待幾日等候消息。”微微一頓,他才問道:“陝西的災民收了多少?”

聽他問起這事,吳亦有略一沉吟,便道:“陝西西安六府在六月遭遇旱災蟲災,逃荒的人多是流向了四川,小弟在徐州一帶收留的陝西災民並不多,兩月時間,僅僅只收留了五十餘戶。”

聽的陝西的災民不多,胡萬里不由微覺失望,陝西大旱,他還指望從陝西多召集一些災民去東興港的,略微沉吟,他才點了點頭,道:“將已經收留的人都送去東興港,暫時歇息一段時間。”

暫時歇息一段時間?吳亦有聽的微微一愣,什麼意思,這是說以後還要收人?他是指望東興港能夠完全的自給自足?此時他也無心多想,當即點頭道:“小弟馬上派人帶信回南京。”

胡萬里看了他一眼,含笑道:“夢然一路奔波辛苦,先去洗漱歇息一下吧。”

待的吳亦有告辭出去,胡萬里不由輕嘆了一聲,張璁致仕的太早了,白白浪費了他的錢法革新,如今,不僅是他的前途堪憂,東興港的發展亦大受影響,至於革新舉措,如今已經不重要了,農學院是不可能半途而廢的,必須的修完,遲早用得上,漢語拼音的推廣,如今也不可能收回,能否大力推廣只能看嘉靖的態度了。

美洲的高產作物,則無論如何也不能這個時候拋出去,好鋼的用在刀刃上,只能先在東興港試行推廣了,以後有機會再拋出去。

月港的信息也相當的靈通,下午便收到了張璁被勒令致仕的消息,如此大事,謝文昌也不敢自專,立即召來嚴力、洪長福二人商議。

一聽張璁致仕,嚴、洪二人皆是大爲意外,張璁出任首輔連兩年時間都不滿,不僅深得嘉靖的信任,而且積極倡導推行新政,外界一直傳說的都是君臣相得,怎得突然就被勒令致仕?

一愣之後,嚴力才略帶詫異的道:“世侄,消息可屬實?”

“皇上勒令張閣老致仕的諭旨是在邸報上明發的,不會有誤。”謝文昌搖着摺扇肯定的說道。

“張閣老既然已經致仕,胡知縣也就失了靠山,咱們是否沒必要再做這怨大頭?”洪長福緊跟着問道。

謝文昌瞥了他一眼,道:“胡知縣即便沒了靠山,他仍是龍溪的知縣,再說,沒了張閣老這個靠山,他還有皇上對他的賞識,切不可如此短視。”

嚴力卻沉吟着道:“張閣老致仕,月港開海完全就成了一句空話,世侄不會是相信憑他一個小小知縣能夠讓禁海百餘年的朝廷開禁吧?再說了,張閣老這一致仕,找首輔做後臺的想法也完全落空,皇上賞識他,對咱們月港有何好處?他即便是有入閣的命,咱們也要等得起他才行。

咱們不願意短視,也不願意被人說閒話,但是在胡知縣身上花的銀子着實是太多了,農學院如今才建了一半多,至少還的幾萬兩銀子才能完工吧?他名下的船隊規模,如今已經達到十五艘,都是完全的免除轉運費,我建議最多隻能免一半,船隊規模也不能再擴張。”

聽的這話,洪長福亦跟着附和道:“我也贊成全部撤出農學院的修建,並將胡知縣名下的船隊轉運費減半徵收,這纔是龍溪知縣應有的規格,如此一來,咱們也能少花點冤枉銀子。”

謝文昌看了兩人一眼,沉吟半晌才道:“我不贊成,胡萬里在龍溪知縣任上已經將近二年,明年十二月,他便到任,換句話說,最多也就只能再免兩次轉運費,他倒任了,轉運費自然要重新談,沒必要如此急着去得罪人。

農學院的修建,如今咱們已經投入了七萬兩,預計後面也就只四萬餘兩,如果再剋扣一下,三萬也能拿下來,此時退出,實屬不智,若是你們不願意再投銀子,這剩下的銀子,我謝家獨自出。

正所謂送佛送到西,半路撒手,不僅沒有恩情,反而會接下仇怨,況且,我一直看好這位胡知縣,這也算是結個善緣。”

見他態度如此堅決,嚴力也不好堅持,一則他說的也有道理,左右不過是一年時間,再則,三萬把兩銀子對他們三家來說,還真沒當回事,他正待開口,洪長福已是搶先道:“若是這胡知縣連任,那又該如何?屆時不仍然難以開口?”

聽的這話,謝文昌眉頭微微一皺,旋即說道:“這種可能微乎其微,雖然張璁已經致仕,但胡知縣憑着籌建農學院、推廣漢語拼音這兩件功勞,就足以升轉,豈能再任龍溪知縣?”

次日上午,胡萬里視察完農學院的工地剛剛回衙,便聞報漳州知府顧顯仁派人來請。

不用多想,胡萬里也猜到定然是與張璁致仕有關,當下便乘轎趕了過去,顧顯仁仍是一如既往的客氣,絲毫看不出一點變化,這讓胡萬里有一絲疑惑,或許邸報還未送到漳州。

兩人一番寒暄見禮之後,進入簽押房落座,待的奉上茶水,顧顯仁卻是起身從案頭拿起一份摺子,走到胡萬里跟前,道:“這裡有一份彈章,長青先看看。”說着便遞了過去。

彈章?胡萬里疑惑的接過一看,竟然是知府顧顯仁彈劾他這個龍溪知縣黨附張璁,貪贓枉法,縱吏爲惡,肆虐下民,濫徵稅役一共列了八大罪狀。

胡萬里料到福建的官員可能爲了爭功而對付他,卻未料到會來的如此之快,對於那些個莫須有的罪名他倒無所謂,但黨附張璁這一條,卻讓他有些忌憚,嘉靖在勒令張璁致仕的諭旨中並無一字提及張璁結黨,但張璁結黨卻是人盡皆知。

官場上歷來皆是牆倒衆人推,張璁本就仇敵滿京師,如今致仕回籍,豈會無人乘機攻訐?結黨這一條,必然是被攻訐的重點,以他與張璁的關係,黨附張璁的罪名還真是一點不冤枉他,僅此一條,就能讓他仕途坎坷。

想到這裡,胡萬里不由微微揚了揚眉頭,嘉靖爲何在諭旨中不提及張璁結黨?構結黨羽纔是嘉靖最爲忌憚之事,他何以避重就輕?難道說,張璁還有回閣的希望?

存了這個念頭,他再回味嘉靖勒令張璁致仕的諭旨,‘朕以心腹是託,豈止股肱而已,望以伊傅之佐,豈惟待遇是隆,乃昧休休有容之量,犯慼慼媚嫉之科,殊非朕所倚賴,專於忌惡甚失丞弼之任。’

此時再回味,竟然滿篇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意味,特別是那一句‘朕以心腹是託,豈止股肱而已,望以伊傅之佐。’伊傅是伊尹和傅說的合稱,兩人均爲商代的賢相,比以伊傅,足見嘉靖對張璁的期望之高。

再說了,張璁是可不是楊廷和、費宏、楊一清之流,他是嘉靖一手擢拔的親信,張璁再有不是,卻是難得的推行新政的人選,嘉靖沒理由如此輕易的拋棄他,這裡面應該有誤會,或是其他原因,張璁不是沒有回閣的希望,只要嘉靖不任命新的首輔,張璁仍有可能再次回閣做首輔!

顧顯仁一直靜靜的觀察着他,見他不但不惱怒,卻反而帶出了一絲驚喜,不由暗自納悶,怎麼回事?這神情可是有些古怪,即便有已經得知張璁致仕的消息,也不會是這種反應。

正暗自揣摩,胡萬里已將那份彈章放下,呷了口茶,他纔好整以暇的說道:“義安兄何以整出這麼一份滿是莫須有罪名的彈章?”

顧顯仁微微笑了笑,道:“長青不可小視,如今這些罪名是莫須有,但過個二三個月,則皆會變成實實在在的罪名。”

他們這是準備栽贓陷害?胡萬里不以爲意的道:“張閣老雖然已經致仕,但小弟這個知縣怎麼說也是二甲進士出身,並蒙皇上多次擢拔,且還兼着在龍溪試行整治驛站弊端、在漳州推行北方官話,籌建漳州農學院三份差事,他們敢如此肆無忌憚?”

“明人不說暗話。”顧顯仁含笑道:“真正令長青忌憚就只一條罪名,黨附張閣老,有這一條難道還不夠?”

“義安兄果然是個好說客。”胡萬里微微頜首道。

“爲兄亦是迫於無奈。”顧顯仁這時才露出一絲苦笑道:“今年六月,福建布政使、按察使相繼換人,張閣老恰在此時致仕,長青手頭的差事又讓人眼紅,誰都想分沾一些,只能是重新分配了,將你這個主辦者頂掉,他們那些個大員的功勞才更顯眼。”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胡萬里點了點頭,道:“他們是什麼意思?逼迫我辭官?”

“那倒不是。”顧顯仁稍一猶豫,才道:“是因病就地乞休,不過。”

病休?胡萬里不由一愣,他們逼迫他病休!

稍一猶豫,顧顯仁便直言不諱的說道:“爲兄以爲,對長青而言,因病就地乞休尚不徹底,最好是辭官回籍。張閣老致仕,朝中言官以及文武大臣必然要乘勢攻訐,攻訐的重點自然是構結黨羽,長青辭官回籍才能避過這場風頭。

漢語拼音的推廣如今已是卓有成效,農學院也已建成大半,長青此時便是辭官回籍,也不會完全抹殺長青的功勞,待的農學院建成,對張閣老的攻訐也已完結,屆時,皇上念及長青的功勞,必然會重新啓用,這是爲兄的一點愚見,還望長青慎重考慮。”

辭官?病休?胡萬里自是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病休,且不說張璁極有可能重任首輔,便是爲了東興港,他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就地病休,他可不想回西安,更何況西安如今正鬧旱災蟲災,不過,他也不會如此輕易的答應下來,怎麼着也得撈點好處不是。

微微沉吟,他才起身拱手一揖,道:“義安兄的建議,小弟定會慎重考慮。”

辭別出來,回到縣衙,才進二堂,師爺薛良輔便匆匆的迎了上來,見他神情焦慮,胡萬里心知是邸報到了,當下微微點了點頭,道:“去簽押房談。”(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第177章安排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270章 天后宮第24章 穩定人心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102章 臺東第488章 省心第278章 雙嶼第41章 徐州第122章募捐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08章 殘酷第388章 布袋陣第394章 爭權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370章 淘金潮第184章再回金陵第392章 跋扈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10章 三寸金蓮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2章 少爺稱謂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409章 強攻第98章 陋規第44章 新授官職第90章 一把火第218章 踢皮球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60章 下聘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4章 穩定人心第238章 下套第412章 轟動第347章 贖金第349章 蠱惑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7章 出題買僕第189章不歡第384章 出征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394章 爭權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64章 聊勝於無第473章 結盟第207章 被逼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104章上疏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73章 窺破第231章 不解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347章 贖金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226章 化解第383章 翻臉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210章 借勢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147章開戰第147章開戰第9章 女兒節第223章 揣摩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79章 杭州第352章 不安第132章盛極第114章 籠絡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22章 聯手第16章 風雲變幻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383章 翻臉第427章 形勢第22章 禮物第7章 出題買僕第142章 火炮第326章 威懾第48章 南京(四)第370章 淘金潮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17章 文鬥第81章 上任排場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82章 情敵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170章金星晝現第105章 緝私錢
第177章安排第241章 勳臣入閣第270章 天后宮第24章 穩定人心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102章 臺東第488章 省心第278章 雙嶼第41章 徐州第122章募捐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08章 殘酷第388章 布袋陣第394章 爭權第450章 偷天換日(十一)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370章 淘金潮第184章再回金陵第392章 跋扈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327章 永寧衛的算盤第10章 三寸金蓮第92章 一盆冷水第42章 少爺稱謂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409章 強攻第98章 陋規第44章 新授官職第90章 一把火第218章 踢皮球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60章 下聘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4章 穩定人心第238章 下套第412章 轟動第347章 贖金第349章 蠱惑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7章 出題買僕第189章不歡第384章 出征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394章 爭權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64章 聊勝於無第473章 結盟第207章 被逼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104章上疏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73章 窺破第231章 不解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262章 分水貢芽茶第347章 贖金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226章 化解第383章 翻臉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210章 借勢第288章 一石三鳥第147章開戰第147章開戰第9章 女兒節第223章 揣摩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279章 杭州第352章 不安第132章盛極第114章 籠絡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106章 內閣急遞第222章 聯手第16章 風雲變幻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383章 翻臉第427章 形勢第22章 禮物第7章 出題買僕第142章 火炮第326章 威懾第48章 南京(四)第370章 淘金潮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417章 文鬥第81章 上任排場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82章 情敵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170章金星晝現第105章 緝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