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嚴世藩

薛良輔本就是金陵人,在南京的知交故友不少,加之又是從事幕賓這種職業,打探曾在金陵任職數年之久,並且頗有名望的嚴嵩的詳細情況,根本就是輕而易舉,不過兩日,便將嚴嵩的情況打探的一清二楚。

嚴嵩,字惟中,號勉庵,又號介溪,明憲宗成化十六年正月二十二日生於江西分宜縣介橋忖,弘治十一年中舉,弘治十八年會試,中試第三十八名,主考官是楊廷和,繼之廷試,中二甲第二名,賜進士出身,時年二十有五,同年有翟鑾、陸深、張瓚、徐禎卿等人。

之後,嚴嵩以《雨後觀芍藥詩》選翰林院庶吉士,正德二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其在庶吉士之時,便爲首輔李東陽盛讚,“如今詞章之學,翰林諸公,以嚴惟中爲最。”

正德三年,嚴嵩祖父病逝,當時朝廷是太監劉瑾掌權,京官可謂是朝不保夕,嚴嵩便以‘少失怙,賴祖父教育成人。’爲由回籍守制,次年六月,嚴嵩母親又病逝,他繼續在家守制,按例,守制不過三年,但嚴嵩在家卻是守制了八年,一直到正德十一年,嚴嵩才離鄉北上京師,返歸仕途。

看到這裡,胡萬里微微皺了皺眉頭,他不清楚劉瑾是何時死的,當下便問道:“先生可知嚴嵩何以選在正德十一年出仕?”

薛良輔早料到他會有此一問,當即便道:“晚生琢磨着,不外乎三種原因。一則,當時劉瑾已經伏誅。朝中當政者乃是楊廷和、楊一清、費宏等人,楊廷和乃是嚴嵩的座師,費宏則與嚴嵩同鄉,楊一清是江蘇人,爲人甚爲正直,而且三人都是南方人。

二則,嚴嵩當時已經三十六七,已近不惑之年。再則,嚴嵩居鄉八年,並非避世,而是潛心結交清流名士,以養名望他與如李東陽、王陽明等皆有往來,彼時,嚴嵩在朝野已是頗有名望。愚以爲。嚴嵩對出仕的時機把握的相當好。”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以嚴嵩對權勢的渴望,能夠在家在家一呆八年,其隱忍的功夫還真是不錯,從其履歷來看,他出仕的時機確實是把握的相當不錯。起復後,嚴嵩雖然仍任編修之職,但不時有重任落肩。

正德十二年二月,禮部會試,嚴嵩充同考官。分閱《詩經》房試卷,該年十一月。受命教授內館。“內館”即“內書堂”,是小太監讀書的處所,亦即宮內太監學校,隸屬司禮監,由翰林院官員任教。

這兩件差事不僅是優差,而且是難得的積攢人脈的差事,等閒難以爭到手,看來,楊廷和、費宏等對他是頗爲關照的。

正德十三年七月,嚴嵩又以欽差副使的身份,齎詔前往廣西桂林靖江王府,傳旨朱經柣襲封靖江王,這同樣是難得的優差,冊封各藩府嗣位的親王、郡王的欽差,不僅尊榮,而且有錢,順帶還能遊山玩水,增加遊歷。

次年六月,嚴嵩回程行至江西臨江,恰遇“宸濠之變”——江西南昌寧王朱宸濠爲爭奪皇位舉兵造反,率衆號稱十萬,蔽江而下,攻打安慶,威逼南京,各地勤王義師紛紛向南昌彙集而來,嚴嵩既未兼程回朝,也未參加義師,而是再度告假,就地養病,長住臨江的慧力古寺。

看到這裡,胡萬里不由微微笑了笑,這個嚴嵩頗有些兩面三刀,臨江府與南昌府比鄰,他在臨江府養病,應是意在觀望,看來當初寧王造反的聲勢不是一般的浩大,否則,嚴嵩不會生觀望之心。

微微沉吟,他才道:“先生對嚴嵩第二次告病歸隱,是何看法?”

薛良輔沒想到他會有此一問,稍稍沉吟,他才斟酌着道:“平心而論,是明智之舉。”說着,他端起茶盅,用杯蓋輕輕颳了刮,淺呷了一口,才輕聲說道:“嚴嵩是江西人,寧王在江西頗有賢名,相比於武宗,實是雲泥之別,起事之初,寧王的聲勢亦甚是浩大,嚴嵩稱病就地觀望,委實稱得上是上策。

當然,如今觀之,此舉有謹慎之嫌,但處於當時情形,就地觀望,既可左右逢源,亦無後顧之憂,不失爲穩妥之舉。”

倒是未必穩妥,胡萬里頗不以爲然,官場最忌諱牆頭草,妄想左右逢源,往往是兩邊不靠,宸濠之亂平定後,難道就沒人找他清算?他當下便低頭繼續看資料,果不其然,隨後嚴嵩就被御史吳誾彈劾,劾其與宸濠黨羽太監畢真私通,最終因查無實據結案,嚴嵩雖被免予追究,但卻嫌疑在身,因此不得不在鈐山“養病”兩年,只到正德十六年,武宗駕崩,楊廷和獨柄朝政,他方纔出仕起復。

嚴嵩起復入京,‘大禮儀’之爭剛剛有苗頭,他爲巴結嘉靖,撰寫了《奉迎慈聖歌》,旗幟鮮明的支持嘉靖尊崇父母,這一舉動自然是惹怒了他的座師——首輔楊廷和,他也因此而被外調爲南京翰林院侍讀。

嘉靖三年,楊廷和罷相還鄉,嚴嵩方纔在同鄉大學士費宏、詹事府詹事桂萼的援引下調回京師,充任經筵日講,由此開始步步高昇,於嘉靖七年四月,升任禮部右侍郎,次年三月,進左侍郎,嘉靖十年十月,由禮部左侍郎改吏部左侍郎,同年十二月,升爲南京禮部尚書。

看完資料,胡萬里夢然半晌,才道:“先生對嚴嵩此人是何看法?”

薛良輔這兩日一直在琢磨,胡萬里究竟爲何對嚴嵩如此重視,若說要找靠山,嚴嵩顯然不夠格,若說是找盟友,嚴嵩此人兩面三刀,爲了爭寵,不惜背叛座師,如何能爲盟友?

微微沉吟,他才沉聲道:“此人善於把握時局,善交際,能隱忍,長於權謀,可交,但不宜深交,且須多加提防,以免爲其所用。”

胡萬里知道他這是在提醒自己,當即便點了點頭,含笑道:“先生所言甚是,身在官場,不過是虛與委蛇罷了。”

薛良輔卻是有些不放心,起身爲其換了杯熱茶,這才落座,道:“南京各部院雖屬閒散之地,但做到一部尚書,亦是九卿之列,位尊而望高,由此而過渡到朝廷部院,操掌實權者,亦不乏其人。

晚生竊以爲,嚴嵩刻意結交東翁,意在引起皇上關注,他既可能鼎力協助東翁,亦可能以東翁爲踏腳石,與之相交,東翁須的謹慎。”

確實是該謹慎,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真不知道,這嚴嵩日後是如何被嘉靖所青睞賞識的,難道是寫青詞?得想法子陰他一把纔好,徹底敗壞他在嘉靖心目中的印象。

轉眼便是九月十五,這一日,嚴府的馬車一清早便在長春園外候迎,胡萬里頭戴萬字巾,身着一襲月白色直裰,手持摺扇,帶着一個小廝一個丫鬟從容登上了馬車。

棲霞山距離南京並不近,出城向東北行,約四十餘里,便是乘坐馬車,亦須一個多時辰,胡萬里雖未去過棲霞山,卻是早有耳聞,棲霞山不僅在金陵有名,更是馳名江南,不僅是因爲有一座聞名江南的棲霞寺,還有南朝石刻千佛巖和隋朝名構舍利塔,棲霞丹楓亦是遠近聞名,有着“金陵第一明秀山”之稱,民間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對於這次文會有些什麼人蔘加,嚴嵩未說,胡萬里亦沒心思打聽,不用問也能猜到,多半皆是官員,所謂的文會,不過就是個幌子,一衆官員找機會聚聚,聯絡下感情而已。

出了城,馬車的速度逐漸快了起來,卻也開始顛簸起來,這年頭沒有什麼減震的裝置,坐馬車在城內還算平穩,上了驛道,可就不敢恭維了,胡萬里不由暗自腹誹,如此顛簸,還不如直接騎馬來的爽快,難怪出行都喜歡乘船,若是坐馬車顛簸數千裡,渾身骨頭非散架不可。

顛簸了一個多時辰,馬車終於停了下來,胡萬里迫不及待的跳下車來,正欲舒展一下筋骨,卻見一個身着襲青色直裰的小胖子快步迎了上來,見他一隻眼睛的眼球有些灰白,胡萬里便猜到這是嚴嵩的獨子——嚴世藩,略微打量了他一眼,除了眇了一目,倒也算是一表人才,不過,跟他爹嚴嵩,卻是沒法比。

果然,那小胖子迎上前來,滿面含笑的一揖,道:“敢問可是長青兄。”

胡萬里微笑着還了一揖,道:“正是在下,不知這位兄臺是。”

“小弟嚴世藩。”嚴世藩含笑道:“早聞長青兄大名,可惜無緣得見,聽聞長青兄今日前來赴會,小弟特意在此恭候,陪同長青兄上山。”

胡萬里第一次來棲霞山,有人自願陪伴上山自然是巴不得,當下便爽快的道:“如此,就有勞東樓了。”

“長青兄無須客氣。”嚴世藩說着一指山腳下的一處茶館,道:“一路顛簸,先在茶館歇歇腳,用些早點再上山,如何?”

胡萬里一大早就起身,只胡亂用了些早點,一路顛簸,確實有些餓,當下便含笑點了點頭,伸手禮讓道:“東樓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 168章考驗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205章 籠絡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257章 出行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254章 物色第352章 不安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67章 霸氣大明第422章 捐款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89章不歡第10章 三寸金蓮第六章 買僕第155章拉人第3章 吃大戶第361章 特區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102章 臺東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2章 跋扈僕從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95章 計劃第75章 有野心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414章 擔憂第97章 鑄私錢第232章 有所求第26章 明朝海禁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473章 結盟第276章 肉靶第473章 結盟第16章 風雲變幻第240章 規矩第9章 女兒節第61章 出海第159章誇耀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26章 威懾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67章 霸氣大明第371章 送禮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432章 相遇第352章 不安第156章 誘惑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155章拉人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 17章 豪賭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177章安排第146章來襲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152章 軍火商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395章第141章婚事第272章 逛集 市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78章時局第192章另有意第126章瞞天過海第286章 萬順合第124章 分功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31章 赴任第101章 錢弊第217章 彈劾第254章 物色第3章 吃大戶第101章 錢弊
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 168章考驗第400章 親王造反第108章 錢法九條第259章 寧波望族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292章 嘉靖的處置第403章 火燒月港第356章 嘉靖失落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24章 一門兩公第205章 籠絡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257章 出行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354章 身份敗露第254章 物色第352章 不安第245章 報應不爽第67章 霸氣大明第422章 捐款第194章 禍不單行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89章不歡第10章 三寸金蓮第六章 買僕第155章拉人第3章 吃大戶第361章 特區第369章 發現金礦第102章 臺東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209章 反應不一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2章 跋扈僕從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95章 計劃第75章 有野心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414章 擔憂第97章 鑄私錢第232章 有所求第26章 明朝海禁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473章 結盟第276章 肉靶第473章 結盟第16章 風雲變幻第240章 規矩第9章 女兒節第61章 出海第159章誇耀第333章 不是來講道理的第281章 脫離門牆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26章 威懾第359章 招安條件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一)第67章 霸氣大明第371章 送禮第469章 偷天換日(三十)第432章 相遇第352章 不安第156章 誘惑第261章 遠客求見第155章拉人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34章 青雲之路第309章 堅守待援第 17章 豪賭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177章安排第146章來襲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152章 軍火商第285章 掛冠而去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395章第141章婚事第272章 逛集 市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178章時局第192章另有意第126章瞞天過海第286章 萬順合第124章 分功第357章 反過來想第31章 赴任第101章 錢弊第217章 彈劾第254章 物色第3章 吃大戶第101章 錢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