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有喜

孫光輝要見他?胡萬里心裡頓時一沉,如今不過是正月二十八,朝廷開衙署事是正月二十左右,若是嘉靖同意招安,朝廷不可能這時候就有消息,不消說,一定是張璁來信了,看來,東興港招安之事又生波折了!他還真就不明白了,嘉靖究竟是怎麼想的!

見胡萬里不吭聲,楊小毛謹慎的掃了周圍一眼,見周邊沒人,他才低語道:“少爺,還有一個南京來的消息,有喜。”

有喜!什麼有喜?朝廷同意招安?這事伍子順如何會知道?想到這裡,他猛然反應過來,不是招安,有喜是懷孕,徐清曼懷孕了!胡萬里登時又驚又喜,他的子嗣不多,不能說不多,應該是稀薄,這幾年,就春兒生了個兒子,臘梅生了個女兒,葛佘芳、秋蝶、小娥三女都沒有動靜,沒想到徐清曼居然有喜了!

不過,他馬上就意識到事情有些棘手,如何迎娶徐清曼?總不能讓徐清曼私奔或是不明不白的將她弄到東興港來吧?眼下招安之事未定,他去南京一趟倒是問題不大,公開迎娶,這動靜可就太大了,再則,徐清曼是勳臣之女,與南京守備魏國公徐鵬舉是近親,且不說嘉靖會如何想,問題是徐鵬舉會如何想?徐家會如何想?

擡頭望了一眼日頭,胡萬里便沉聲道:“通知王富貴,準備三艘戰船,一個時辰後去月港,叫薛良輔也隨行,給南京回信,無須擔心,一切有我。”

二月二龍擡頭,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漳州城以及月港都熱鬧非凡,祈福、祭祀之後。大小衙署官員以及士紳商賈皆召梨園、坊社村樂隊奏樂娛神,城內城外,皆是一片歡騰,不過,入學的小孩卻是高興不起來,因爲這一日,他們要行開筆禮。正式開課。

月港,洪家別院,正廳,看完張璁的來信,胡萬里登時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嘉靖居然要東興港徵安南。這擺明了是借刀殺人——借安南來消耗東興港的實力!

見他這副神情,孫光輝、蔡克廉不由頗覺奇怪,兩人對東興港招安之事都是十二分的關心,從張璁來信這一舉動,他們也預料到事情可能又生波折,見他不吭聲,孫光輝忍不住道:“長青兄。事情又有波折?”

“算不上多大的波折。”胡萬里說着將信轉給薛良輔,這才道:“朝廷同意招安,不過,要東興港出兵徵安南。”

“朝廷不出兵?就東興港這點兵力征安南?”蔡克廉訝然問道。

“朝廷不出錢,兵倒是給了五千。”胡萬里苦笑着道:“可以從福建衛所挑選五千精兵。”

“這不是。”蔡克廉生生將“胡鬧”兩個字嚥了下去,徵安南可不是小事,這必然是嘉靖的主意。

胡萬里看了他一眼,道:“道卿難不成熟悉安南的情形?”

微微搖了搖頭。蔡克廉才道:“安南的情形,在下並不清楚,不過,英國公張輔三徵安南的事蹟多少聽聞一點,初征安南,朝廷是大軍八十萬出征,聽聞安南是調集兵馬二百萬對抗。而且還有象兵。”

八十萬,二百萬?這數字是不是太誇張了,小小一個安南,能湊齊二百萬大軍?再說。大明會發兵八十萬徵安南?這得多大的開支?狐疑的看了他一眼,胡萬里才笑道:“道卿這是道聽途說還是說書攤上聽來的?”

“不是。”蔡克廉正色道:“這是永樂五年,太宗皇帝在平安南置交趾三司郡縣詔書中所言,命徵夷將軍成國公朱能等率偏師帶甲八十萬以討之。”

“這有可能是爲了壯聲威之言。”薛良輔接過話頭,憂心忡忡的說道:“不過,縱使沒有八十萬,二三十萬大軍還是有的,安南大軍,至少亦有四五十萬之衆,安南不安,屢平屢反,絕不是東興港現有的兵力能夠征討的。”

聽的這話,孫光輝、蔡克廉不由面面相覷,好好一個招安,居然一下就結成了死結,東興港撐破天也就幾千人,加上五千精兵,最多一萬人,如何徵安南?嘉靖要置東興港於死地,這做的也太明顯了。

不料,胡萬里卻是沉聲道:“收集安南、占城兩國的資料,謝文昌在月港收集兩國的沿海港口資料,另馬上派人去南京蒐集歷次遠征安南的資料。”

謝文昌忙躬身道:“是,屬下遵命。”

幾人聽的都是一呆,孫光輝沉聲道:“長青兄何必雞蛋碰石頭?即便招安不行,還可以在小琉球立國。”

蔡克廉亦附和着道:“長青兄三思,朝廷費時數十年,出兵數十萬,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建而復撤,不過二十年,足見安南非是善地,即便要徵,亦要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嘉靖如此迫不及待,就是不想給東興港喘息壯大的機會,不可能讓他拖延,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含笑道:“二位年兄不必擔心,安南不可能成爲東興港的絆腳石,書生萬里覓封侯,如今機會就在眼前,豈能輕易錯過?”

書生萬里覓封侯?孫光輝不由又驚又喜又妒,連忙問道:“遠征安南,皇上許以封侯來激賞長青兄?”

“不錯。”胡萬里含笑道:“書生封侯,實乃人生一大快事。”說着,他便看向蔡克廉,突然轉了話頭道:“我承諾在北方籌建農學院,道卿跟俊川兄說一下,北方農學院一事就交由俊川兄負責,地址不必選擇在京師,在天津衛就好,銀錢事宜,着他到南京‘萬順合’總號支領,另外,馬鈴薯在漳州產量不高,生長情況不理想,農學院不要輕易放棄,有可能是氣候不適宜的緣故,着重在北方大力嘗試,這是既可做菜蔬又可爲糧食的作物,價值比番薯更大,要多下點精力。”

聽的這話,蔡克廉忙拱手一揖,道:“年弟必定一一遵循長青兄囑咐。”說着。他便看了孫光輝一眼,胡萬里突然轉變話頭,明顯是不欲再提徵安南的事情。

孫光輝會意,當下便起身一揖,道:“長青兄舟車勞頓,暫且歇息,稍晚再設宴爲您接風洗塵。”

胡萬里起身笑道:“月港可是在下的地盤。該是年弟略盡地主之誼纔是。”

送走二人,胡萬里折回正廳,方一落座,薛良輔便沉聲道:“少爺決意徵安南?”

“還有退路嗎?”胡萬里看了他一眼,道:“恩師信中雖未明說,但可以料定。徵安南必然是皇上提出的,若不同意徵安南,皇上必然見疑,況且,咱們也沒有理由拒絕。

占城是大明的藩屬國,被安南攻打,大明出兵。天經地義,安南也是大明藩屬國,國內生變,大明出兵平叛,也是份內之事,這是大義名分,皇上遣東興港出兵安南,理由很充足。咱們可是同意聽調不聽宣的。”

薛良輔沉聲道:“東興港雖是聽調,卻是註明了不上岸登陸的,徵安南豈能不上岸?”

“所以皇上就給另派了五千精銳。”胡萬里苦笑着道。

“徵安南,對朝廷而言,乃是天大的事情,皇上豈會如此輕率?”薛良輔沉聲道:“若是東興港戰敗,皇上就不慮有損朝廷的聲譽?”

“大明如今在一衆藩屬國中也沒什麼好名聲。”胡萬里不屑的道:“自鄭和七下西洋之後。大明就一年不如一年,占城被安南攻佔大部國土,連都城都丟了,這已經六七十年了。可曾見大明發兵?寧波爭貢之役,更是將大明的臉面都丟盡了,如今的大明,還擔心什麼聲譽?”

微微一頓,他才沉聲道:“皇上這是要往死裡逼迫咱們,想把咱們陷在安南這片泥潭裡。”

薛良輔不解的看向他,道:“少爺既是明知,何以還要同意徵安南?”

“徵安南對護衛隊來說不是是難事。”胡萬里呷了口茶,這才侃侃說道:“以咱們的火器威力,攻城守城都不是難事,精兵是打出來的,光靠練,是練不出精兵的,百戰精兵,不戰如何能成精兵?咱們正好借這個機會將安南變成東興港的練兵之地。”

“少爺這是緩兵之計,慢慢打?”薛良輔試探着道。

胡萬里微微頜首,道:“咱們就這點兵力,不慢慢打,還能怎的?安南是一個形狀狹長而且臨海的國家,這種地形,對咱們有利,從原來占城國的地盤選擇一個沿海港口入手,打下一城,就鞏固一城,慢慢推進。”

“咱們哪來如此多的兵力鞏固?”薛良輔沉聲問道。

“兵力?”胡萬里微微一笑,道:“這無須擔心,皇上只是想消耗咱們的兵力,攻下一城,咱們就報捷,不信朝廷會不派兵丁駐紮。”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若是朝廷不派兵,那咱們就無須客氣,直接將打下的地盤收入囊中,原來占城國的百姓不可能死心塌地的效忠安南,誰對百姓好,誰徵的賦稅低,百姓就擁護誰,這是毋庸置疑的。

頭幾年咱們不徵賦稅,不徵徭役,還怕爭取不到民心?以兩塊銀元一個月的餉銀,還怕徵不到足夠的兵丁?”

薛良輔微微點了點頭,道:“這法子在占城國境內應該極爲見效,不過,在安南國,怕是難以見效,大明在安南的聲譽應該不怎麼好,否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也不可能只存在二十年,就被逼迫撤銷。”

“如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胡萬里不以爲意的道:“拖的兩三年時間,一切都會好起來,要滅安南,僅靠咱們也不行,得海陸並進,若是預料的不錯,皇上應該是起意南侵,南洋諸國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遠勝北方几省。”

說着,他露出一絲苦笑,道:“在跟王廷相洽談時,我就建言朝廷南侵,以躲避漫長的小冰河時期,皇上令東興港徵安南,咱們也算是咎由自取,不過,安南我是遲早要取的,能以朝廷的名義攻打自然更好。”

“小冰河時期?”薛良輔詫異的看向他。

失言了,胡萬里一笑,道:“就是氣候嚴寒的時間段,估計有百餘年時間。過了這段時期,氣候就會轉暖。”說着,他趕緊轉移話題,道:“咱們同意徵安南,招安之事,應該很快就能定下來,月港的海商。無須再等,如今才進入二月,下南洋還來的及,讓他們啓程,也叮囑他們注意打探收集安南的情報。”

“是,屬下這就去通知他們。”謝文昌忙起身告退。

待的謝文昌離開。胡萬里起身緩緩的,閒適的踱了幾步,這纔開口道:“今年已經過了季風期,徵安南已無可能,要遠征,必須等到年底或是明年開年,先回復朝廷。將東興港的名分定下來再說。”

說着,他微微一頓,道:“此間事了,佐卿先回東興港,我要去南京一趟。”

又去南京?薛良輔微微一愣,才道:“少爺,最多一個月,朝廷就會下詔爲少爺正名。何以這節骨眼上去南京?”

一個月是不長,可他等的起,徐清曼未必等的起,她懷孕應該快兩個月了,再拖一個月,就是三個月,再加上繁瑣的禮儀。至少還要耗上一兩個月,總不能讓徐清曼大着肚子上花轎不是,想到那些繁瑣的禮儀,他不由大爲頭疼。這些事情他可不熟悉,瞟了薛良輔一眼,他才笑道:“等不及,我的去南京迎親。”

迎親?薛良輔不由一呆,隨即便遲疑着道:“徐家小姐?”

“是。”胡萬里點頭道。

如此着急去南京迎親,難不成有問題?這事薛良輔也沒膽子問,微微皺了皺眉頭,他才道:“少爺,婚姻大事,來不得半點輕忽?旨意一下來,少爺就是小琉球鎮守總兵官,朝廷二品大員,徐家小姐也是勳貴之家,明媒正娶,三書六禮一樣不能少,這一路流程下來,少則半年,多則一年,不急在這一時。”

這年頭未婚先孕可不是什麼光彩事,那是要遭盡歧視和白眼的,不僅自個丟盡臉面,連帶着整個家族都會被人輕視,擡不起頭來,胡萬里自然不敢明說,略微沉吟,他纔有些訕訕的道:“這是我承諾她的。”

“少爺現在去南京,風險不小。”薛良輔沉聲道:“一旦被錦衣衛察覺,未必能夠出得了南京城,三書六禮這些禮儀,也無須少爺露面,屬下前去南京如何?”

胡萬里白了他一眼,道:“我不去,能行?”

薛良輔轉念一想,還真不行,胡萬里在南京可沒有家,也無長輩親族,他不露面,徐家未必敢稀裡糊塗的應承下來,當即他便沉吟着道:“少爺要去,也行,但不能進南京城,只能在棲霞山,或是鎮江。”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道:“開春正是踏青之時,就去棲霞山。”

棲霞山雖有金陵第一明秀山之稱,但開春前來棲霞山的遊人並不多,京城達官貴人,大家閨秀多是前往牛首山踏青,賞早春桃花。

春雨濛濛,棲霞山路口一處較爲幽靜的院子——棲楓園的前院西廂房裡,伍子順百無聊賴的捧着一本書閒讀,聽聞有人路過,他纔會跑出廂房去張望,春季來棲霞山的遊人本來就少,遇上下雨,半天也見不到一個人影,閒着無事,他只得看書消磨時間,他看的也不是什麼雜書,而是奉胡萬里之命,蒐集的一些關於安南國、占城國的資料。

不過,有關征安南戰役的資料,他卻根本沒法子弄到,能夠蒐集的都是一些海外遊記之類的,沒什麼價值,雖然沒什麼價值,他還是讀的仔細,少爺既然要蒐集安南、占城的資料,定然是要遠征安南,他的多瞭解一些,該考慮在安南安插人手收集情報,這些遊記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他了解到安南上自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喪、祭、數理、醫術,無一不用漢字,語言則多是粵語,這比起倭國,就容易多了。

“踢踏踢踏”,一騎快馬的馬蹄聲由遠而近,清晰的傳入伍子順的耳中,細雨靡靡,還騎馬趕路,自然是有急事,心中一動,他便出了廂房,來到大門口,一騎飛至,就在他身前急停了下來,來人掀開斗笠,露出一張年輕俊氣的臉龐,正是他手下章六。

“少爺已經到了。”章六跳下馬道:“三輛馬車,二刻鐘就到,少爺吩咐熬些薑湯。”

“怎麼才三輛馬車?”伍子順一愣。

章六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怕太引人注目,分批來的。”

不多時,三輛馬車就駛進了棲楓園,伍子順、章六連忙撐着傘迎了上去,胡萬里跳下馬車,仰頭看了看雨勢,便道:“這雨一時半會停不下來,用馬車去將人接來吧。”

伍子順躬身見禮之後,才謹慎的道:“少爺,怕是有人盯着她,還是等天色好了再接罷。”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給她傳信,她應該有法子。”

第121章開海之爭第256章 走親戚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112章 齋醮第435章 招攬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42章 少爺稱謂第58章 談生意第388章 布袋陣第365章 安南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408章 殘酷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35章 建言第131章燒錢第26章 明朝海禁第264章 寒心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 401章 動手第3章 吃大戶第121章開海之爭第185章天降祥瑞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270章 天后宮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42章 少爺稱謂第313章 佈局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212章 失控第131章燒錢第3章 吃大戶第312章 投降第414章 擔憂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86章 丘八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433章 找死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177章安排第236章 被逼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231章 不解第86章 發狠第 168章考驗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363章 有喜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23章 侍妾第486章 受益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91章 雙管齊下第266章 招攬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110章 離衙第217章 彈劾第26章 明朝海禁第150章收買人心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69章 逛街第21章 授官第88章 各有盤算第87章 恩威並施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124章 分功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69章 哺乳第131章燒錢第52章 南京(八)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476章 反困第391章 擴兵第75章 有野心第117章如意算盤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95章第100章 殺威棒第38章 收禮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 168章考驗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9章 女兒節第24章 穩定人心第282章 情敵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
第121章開海之爭第256章 走親戚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112章 齋醮第435章 招攬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42章 少爺稱謂第58章 談生意第388章 布袋陣第365章 安南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408章 殘酷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91章 斬草除根第35章 建言第131章燒錢第26章 明朝海禁第264章 寒心第489章 金融帝國第 401章 動手第3章 吃大戶第121章開海之爭第185章天降祥瑞第164章月港內訌第362章 嘉靖的靈感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270章 天后宮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490章 東興銀行第42章 少爺稱謂第313章 佈局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212章 失控第131章燒錢第3章 吃大戶第312章 投降第414章 擔憂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86章 丘八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433章 找死第34章 再見張璁第180章 入主月港(二)第177章安排第236章 被逼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231章 不解第86章 發狠第 168章考驗第263章 不爲所動第363章 有喜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23章 侍妾第486章 受益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91章 雙管齊下第266章 招攬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110章 離衙第217章 彈劾第26章 明朝海禁第150章收買人心第120章加快進度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69章 逛街第21章 授官第88章 各有盤算第87章 恩威並施第456章 偷天換日(十七)第459章 偷天換日(二十)第468章 偷天換日(二十九)第139章求人不如求己第124章 分功第436章 入侵倭國第269章 哺乳第131章燒錢第52章 南京(八)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476章 反困第391章 擴兵第75章 有野心第117章如意算盤第166章獅子大開口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25章 再出豪言第283章 清曼憂心第395章第100章 殺威棒第38章 收禮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 168章考驗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9章 女兒節第24章 穩定人心第282章 情敵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