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終南異士

“什麼人!”突來的警示使張煥和他的隨從都立刻緊張起來,十八名特衛已如一陣狂風掠入黑暗,片刻便從城門昏暗處推出一名男子,只見他年紀約五十歲,鬚髮已半白、衣着陳舊,顯得有些落魄,但他一雙眼睛卻異常明亮,帶着一種桀驁不羣的冷笑。

幾個親兵搜了身後,將他推到張煥面前,張煥馬鞭一指他道:“你是何人?爲何要作驚人之語?”

那男子卻不回答,負手望着天空,就彷彿沒有聽見一般,張煥身後的藺九寒大怒,掄起馬鞭兜頭便向他抽去,張煥卻沒有半點阻攔的意思,冷冷地看着馬鞭抽下,而那名男子也無動於衷,斜睨着張煥,冷笑不止。

鞭及頭頂只有一寸之時,呼!地又縮了回去,藺九寒咧嘴一笑,他是張煥的親衛頭領,怎可能如此冒失,不過是試探罷了。

張煥微微點頭,向兩邊親兵施了一個眼色,便護衛着崔寧的馬車直接向前走去,走出十幾步,只聽藺九寒在身後道:“這位先生請跟我來!”

虢縣城池頗大,由於中唐以來未遭戰火波及,它依然保留着開元、天寶年間的結構,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將縣城一分爲二,道路整齊,屋舍成片分佈,縣衙和書館等行政教育機構在北,而各種商業店鋪在南,此時天色已黑,寒夜裡路上行人不多陳縣令已經安排好了張煥一行的住宿,由縣裡最大的虢城客棧接待,原先所住地人被勸到別處。整個客棧都被張煥地人包了下來。

張煥見陳縣令事事過問。安排得十分盡心,便笑着向他謝道:“陳縣令,天色已晚,就不打擾你了,你且回去吧!明日一早。我們自會離開。”

陳縣令再三囑咐了客棧掌櫃,見確實不再需要自己,便拱手回禮道:“那我就先回去了,若張使君有什麼要求,可直接派人到縣衙內院尋我。”

說罷,他又向張煥行了一禮,方纔慢慢退去。這時崔寧下了馬車。望着他的背影對張煥笑道:“煥郎,你不是常說好官難尋嗎?這名陳縣令就不錯,爲何不借調他到隴右去?”

“官好不好不是在對我怎麼,而是在對於民,想知道他是怎樣一個官很簡單,找些細節之處觀察一下便可知曉了。”

張煥見崔寧只有單身一人,也沒有帶丫鬟,便笑道:“你若有興趣,我明日帶你去買兩個丫鬟。咱們順便去摸摸這個陳縣令的底細。”

崔寧點了點頭,抿嘴一笑,便跟着張煥進了客棧,虢縣位於渭河之濱,物資、商賈往來極多。也使得這裡的客棧規模都很大。虢城客棧佔地面積極大,有數百間房屋。可容千人同時居住,僅店裡的夥計便有百人之多,不過現在是寒冬,渭河已經結冰,舟船不行,再加之又是新年,故客棧地原來的生意也十分冷清,張煥他們一行到了,頓時使客棧裡熱鬧起來。

張煥和崔寧住在一座精雅的獨院裡,這裡彷彿是大戶人家的後花園,到處是奇花異樹、假山魚池,顯得幽深而靜謐。

獨院有四間套房,皆佈置得十分華麗,其中一間是整個客棧的貴賓房,只供特殊身份的客人使用,極少打開,今天隴右節度使的到來,使得這間貴賓房在新年伊始便啓用了。

這是有四、五間屋子地套房,佈置奢華,打掃得一塵不染,最裡面一間是寢室,中間是起居室,旁邊還有個小小地書房,而最外面一間則是會客室,崔寧一路辛勞,身體有些不適,便先進裡屋收拾去了。

張煥則坐在客堂上對親兵道:“把他帶進來!”

片刻,幾名親兵把那個妄語者領了上來,親兵對他倒也客氣,並沒有爲難他,那男子走進房間,便快步上前向張煥微微行了一禮,“終南山野人胡鏞參見張都督。”

“先生請坐!”張煥笑着擺了個手勢,藉着明亮的燈光,他又再一次打量這個語出驚人者,他衣着雖舊,但身材修長,面白如玉,尤其頜下長鬚足有一尺長,顯得飄然出塵,頗有一點神仙氣質。

胡鏞?張煥默默唸了兩遍這個名字,從沒有聽說過,雖然是無名之輩,但他能一語道中裴俊命他來鳳翔的目的,見識倒也不同尋常。

張煥不敢輕視於他,便問道:“請問胡先生最近可去過長安?”

“我一直便在鳳翔,已一年未去長安?”

張煥笑了笑,就直問道:“既然先生未去長安,那怎麼知道裴相想取代崔相國?又何以知道我來鳳翔是爲逼崔相讓位?莫非先生有鬼神不測之術?”

他一連三個問題,問得咄咄逼人,他當然知道這個胡鏞沒有沒有什麼鬼神之術,他要麼就是大智慧人,要麼就是裴俊的暗探,不過就算他是裴俊的暗探,裴俊也絕不會把這等重大的隱秘告訴他,張煥正是明白這一點,纔對他充滿了好奇。

胡鏞呵呵仰頭一笑,“我沒有什麼鬼神不測之術,只是從最近發生的各種跡象所推得出的結論罷了。”

他見張煥笑而不言,便接着說下去道:“河隴之變使崔圓剛剛因崔、韋聯盟而取得地權力優勢一夜之間不復存在,而蜀中大敗更使崔圓權威掃地,甚至一病不起,這兩次大唐地方上的鉅變,裴俊便是最大得益者,他不僅在內閣佔了上風,而且關中兵力嚴重失衡,這可是他取代崔圓爲右相的千載難逢機會,他並非善男信女,豈會放過這個機會?所以我就在想,他會不會趁鳳翔防守薄弱之機。取鳳翔而逼崔圓讓位呢?偏巧今天發生了兩件事情。一是撫卹金問題引發軍心不滿,二便都督率兩千人返回鳳翔,所以我便推測這極可能就是都督要取鳳翔了。”

“先生何以見得我來鳳翔就是要動武?我只是回隴右路過鳳翔罷了,正好天色暗了,借宿一晚。這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張煥不露聲色問道。

“都督回隴右經過鳳翔當然很正常,但時間上不對。”胡鏞很自信地笑道:“五天前都督經過鳳翔去長安,五天後便回來,那說明都督在長安只呆了一天,應該就是正月初一,正月初一舉國休息,自然沒有什麼述職。而隴右那邊局勢平靜。若有急事趕回,也不會在鳳翔休息了,那都督請告訴我,只在長安呆了一天,甚至連述職都不參加,便急急趕到鳳翔,這又是爲什麼呢?”

張煥半天沒有說話,雖然他只是一種猜測,並無什麼證據。但思路之寬,對朝局把握之準,令他不得不對此人刮目相看,他心中忽然起了一種愛才之意,自從李泌不肯跟他來河西。他身邊一直便缺乏高明的謀士。杜梅雖然不錯,但他地視野狹窄。大局觀較差,在很多方面幫不了他,至於孟郊等人只是白面書生,只能替他整理文書,遠遠談不上軍師二字,倒是今天偶然遇到這個胡鏞,眼光深遠,正是自己所急需之人,而且他主動出來攔自己,就說明他是有心來投。

不過張煥雖然很動心,但他還想再考驗這個胡鏞一番,沉吟一笑,張煥便坦誠地問他道:“適才先生說到天下大勢,可謂眼光獨到,先生能否再替我分析一番,我將來該如何在天下大局中行棋?”

胡鏞對此早就胸有成竹,他淡淡一笑道:“都督要想下一步妙招,那首先得明白棋盤中地局勢,世家朝政的格局已經平靜了十七年,七大世家各有勢力,以實力強者先爲右相,先裴後崔,在向下輪換,一直便是如此,但自從前年回紇人南侵開始,嚴重削弱韋家地實力後,這個相國輪換制度便被打破了,崔圓使用各種手段再度爲右相,隨即皇上駕崩、弱主即位,看似世家朝政依然存在,事實上世家朝政已經名存實亡,而變成了實力朝政,誰的實力強,誰就掌握了更多的權力,崔圓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地嚴重,他爲了維繫這種世家朝政,便修改了門蔭制度,使得大量的世家子弟入朝爲官,剝奪了寒門子弟爲官的機會,也抑制了李氏皇族的再起,使朝野發生了嚴重對立,可以說,這件事便是目前朝中鉅變的之根,也就是這個原因,使得朱在蜀中的叛亂髮展得異常迅猛,張使君也纔有機會佔據河隴,所以,我敢斷言,就是以張使君和朱的橫空出世爲標誌,大唐將進入一個劇變地時代。”

胡鏞這一番深刻地見解使張煥震驚異常,他毫不遲疑地站起身向胡鏞深深施了一禮,“先生大才,張煥失敬了!”

胡鏞連忙回禮,他十分坦率地說道:“實不瞞都督,我原本是豫太子幕僚,十七年前宮廷政變之時,我正在鳳翔督糧,太子一死我便成了朝廷的通緝要犯,無奈,只好隱姓埋名逃入終南山,直到十年前,我才離開終南山,開始雲遊天下,去年夏天我在彭郡無意中遇到了李泌,這才知道原來都督真是豫太子之後,我當即便回到鳳翔,注意你的一舉一動,直到這次你趁機佔領隴右,我便知道自己再次出山的時機到了。”

“原來胡先生竟是我長輩!”張煥感慨萬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誰說父親沒有給自己留下遺產,荔非元禮、辛雲京等關隴老將,李泌、胡鏞這等深謀遠慮方的謀士,還有李勉等朝中大臣,這些都是父親留給自己的寶貴財富。

他當即半跪向胡鏞行了一個大禮,“請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公子使不得!”胡鏞急忙將張煥扶起,他默默注視着豫太子之子,眼中微微閃爍着淚花,十七年了!原以爲自己將終老一生,想不到自己還能再次爲主公效力。

他恭恭敬敬地將張煥扶坐下,自己卻鄭重地跪了下來,緩緩地向他磕了三個頭:“我胡鏞願爲主公效力,忠心不移,若違此誓,天人共戮!”

“先生請坐下說話。”張煥欣然接受了胡鏞的效忠,這才請他坐下,坦率地對他說道:“先生猜測得很對,我確實是受裴相之託來取鳳翔,不過我已經決定放棄這次行動,直接回隴右。”

“爲何?”胡鏞有些驚訝,他連忙問道:“難道都督打算放棄裴俊這棵大樹了嗎?”

張煥默默地點了點頭,半晌,他忽然冷冷一笑道:“裴相雖然是我岳父,他也曾說過有意扶我上位,但這些都有個前提,那就是我不能威脅到他的權力,其實我很清楚,他雖然反對世家朝政,但他的真實目地不過是想把七家均權變成一家獨霸朝廷罷了,他的相國之位是永遠不能失去,所以,他絕對不會真想扶我上位,他也是和崔圓一樣,想扶持一個弱主登基,從而控制朝綱。”

說到這,張煥長長地吐了口悶氣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若真助他得了右相之位,恐怕我自己的機會就沒有了,所以,讓崔家繼續爲右相,保持朝廷的權力平衡,對我而言未必是壞事。”按張煥的性格,這些話他是絕對不會說給下屬聽,不過胡鏞既然是新人,他若不拿出一點真本事,對方恐怕會小瞧於他,說完這些話,他眼一挑向胡鏞望去,等待着他繼續闡述自己地行棋之道。

胡鏞對張煥地話暗暗讚歎不已,難怪他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奪取韋家地基業,果然有心機,他也知道張煥並沒有將所有的事情都告訴自己,比如他想保持朝廷權力平衡,僅僅不接受裴俊的任務是不夠的,他必然還有動作,這一點他就沒告訴自己。

不過,胡鏞並不在意張煥的保留,作爲一個主公,若事事告訴屬下,那他也就失去了領袖的神秘感;相反,作爲一個屬下,若對主公有隱瞞,那纔是大忌。

胡鏞微微一下笑,便繼續道:“我不知道朝廷是怎麼安撫都督,據我所想,朝廷或許會讓都督進京爲官,將都督納入官場的權力遊戲之中。”

張煥忽然想到了裴俊的話,他笑了笑插口道:“那依先生的看法,我是進京當官好,還是不進京好呢?”

“當然是進京!”胡鏞毫不猶豫道:“我偏向於進京爲官,這樣可以給自己打下良好的權力基礎,不過現在不行。”

“爲何現在不行?”張煥問道。

“現在都督剛剛佔領隴右便進京爲官,那會給朝野衆人留下強權者的惡劣印象,對都督的聲譽十分不利,相反,若都督奪下河湟或河西,成爲大唐的功臣,那時,不僅趁蜀亂奪取隴右的惡劣影響被一掃而空,而且舉國上下還會認爲都督就應該進駐隴右,那時再入朝爲官,豈不是可趁東風而起嗎?”

張煥撫掌大笑,所謂英雄所見略同,胡鏞一席話使他終於下定了決心,就在這時,一名親兵在門外稟報道:“啓稟都督,城外軍營傳來消息,有一名從鳳翔過來之人要求見都督,他說你知道是什麼事!”

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15章 不速客第47章 崔皇后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37章 綁佳人(上)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168章 抉擇(下)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406章 寶鈔之爭第140章 真假糧商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49章 挑內亂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52章 戰朝堂(一)第81章 巧栽贓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71章 射胡月(四)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40章 困蛟龍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14章 小聚會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44章 使者第47章 封鎖與反封鎖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2章 離別日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7章 林芝堂(下)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27章 救少主第67章 驚天變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295章 回紇西至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70章 射胡月(三)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2章 慈恩寺第406章 寶鈔之爭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145章 杜梅之策第65 章 慢收官第2章 揮琵琶(上)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89章 鬼推磨第61章 楚尚書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13章 抓把柄(下)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
第194章 隴右來信第241章 奇襲成都(下)第322章 安西戰略(十二)第275章 兩支奇軍(下)第231章 厲兵秣馬(四)第15章 不速客第47章 崔皇后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37章 綁佳人(上)第270章 風雨驟起第168章 抉擇(下)第210章 格局之變(七)第373章 步步連環(下)第135章 謀取河西(下)第406章 寶鈔之爭第140章 真假糧商第355章 餘震未消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49章 挑內亂第199章 備戰隴右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37章 碎葉風雲(十八)第340章 夜遊長安第277章 偶遇貴人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52章 戰朝堂(一)第81章 巧栽贓第412章 制科考試第160章 兩日風雲(二)第382章 困獸猶鬥(上)第71章 射胡月(四)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100章 爭奪家主(二)第207章 格局之變(四)第40章 困蛟龍第395章 泄密事件(下)第318章 安西戰略(八)第187章 蜀郡突變第14章 小聚會第154章 京孃的酒樓第343章 中原亂起第297章 兵分兩路第46章 大湖築城第192章 崔圓妥協第144章 使者第47章 封鎖與反封鎖第244章 長孫壽宴第22章 離別日第264章 張黨雛形第170章 清理官場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45章 各施手段第7章 林芝堂(下)第256章 鳳翔之變(上)第218章 河湟明月第27章 救少主第67章 驚天變第141章 棋高一籌第359章 家族利益第157章 崔小芙召見(下)第171章 殺雞儆猴第314章 安西戰略(四)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221章 吐蕃名將第317章 安西戰略(七)第265章 崔王交惡第273章 三線作戰第295章 回紇西至第284章 各逞心機(下)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164章 含元拍天浪(中)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183章 鏖戰會西堡(下)第70章 射胡月(三)第238章 虛晃一槍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21章 安西戰略(十一)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32章 慈恩寺第406章 寶鈔之爭第267章 裴瑩的難處第149章 崔寧的心事第108章 真正的較量(中)第145章 杜梅之策第65 章 慢收官第2章 揮琵琶(上)第176章 意外的消息第89章 鬼推磨第61章 楚尚書第132章 三渡黃河(下)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165章 含元拍天浪(下)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13章 抓把柄(下)第125章 玄武門之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