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怎麼會在甘肅呢?說來就話長了。
還是在崇禎六年時,左良玉在山西作戰。期間山西的亂民分爲兩股,大部分隨高迎祥部在河津渡口過黃河進入了陝西,另一部分以老回回馬守應爲首,從孟津過黃河進入了河南。
當時的河南,吳甡已經成勢,並且由於國防軍的支持,河南兵強馬壯,並且國防軍在河南也有不小的力量,定然容不得左良玉胡來,左良玉自己也認爲去河南沒有好出路。
當時高迎祥剛剛進入陝西,河津渡口尚在亂民的控制之中,左良玉如果設法強度黃河,定然損失很大。所以左良玉想在山西觀望了一陣,等待機會,選擇更合適的方向。
就在此時,山西的官府就有了態度——請他走人!
山西巡撫許鼎臣是個比較自私的官員,但是他在維護山西利益還是上心的。左良玉本人傲慢無禮,他的部隊更是形同土匪,在山西劣跡太多。當時山西的亂民隊伍自己都離開了,地方也平穩了,誰還需要他在這裡禍害地方?許鼎臣當然容不得他,於是就下逐客令請他走人。
左良玉在官軍中的地位是客軍,他是作爲關寧軍協助剿匪的身份出現在華北、西北的。目前的關寧軍就是祖家的天下了,那裡會容得他回去?左良玉聲名狼藉,名譽太臭了。
山西官府能攆走左良玉嗎?能!許鼎臣的殺手鐗就是軍糧、軍餉。缺糧缺餉的左良玉他還不敢公然的攻打山西的城池,畢竟他還頂着官軍的身份。左良玉若是老老實實的離開山西,則山西給他一些糧餉,只當是送瘟神了。
山西的北邊是盧象升控制的宣大邊關,那裡並不需要他,盧象升爲人正直,也未必能容他,此前他們是打過交道的(是盧象升的手下),彼此瞭解。
山西的東邊是直隸,那是京師重地。即便沒有人阻擋他,他也不敢去!原因就是在天子腳下,他的兵如果撒野擾民就會直接驚擾朝廷,到那時他左良玉算什麼?是官軍還是土匪?
沒辦法,唯一的出路就是陝西,他只好來到河津渡口,等到高迎祥離開之後,尾隨高迎祥的蹤跡進入了陝西,好歹他還在剿匪。
有人可能要奇怪了,一支官軍隊伍總會有上司的,請示一下,按上峰的命令該去哪裡就去哪裡,何至於無路可走啊?
前面說了,左良玉是關寧軍調來協助剿滅亂民的,誰是剿匪總司令誰就是他的上司,因此,洪承疇、盧象升都曾經是他的上司。眼下由於崇禎皇帝忌憚洪承疇功高蓋主,不讓洪承疇進入中原,又正值周延儒前往潼關督促洪承疇進入河南驅趕南陽的國防軍之時,崇禎命令,中原剿匪事宜由山西河南兩省的巡撫協辦。所以,眼下理論上說山西巡撫許鼎臣、河南巡撫玄默都是他的上司,許鼎臣的命令就是讓他回遼東,他實在是不想回去。
歷史上的左良玉不聽號令自行其事那是有名的,無論洪承疇、盧象升還是後來的楊嗣昌,作爲左良玉的上司都是調不動他的,他曾經把楊嗣昌氣的吐血。楊嗣昌可是極力保舉維護他的,給他加官進爵有恩與他。更甚者,他在南明政權期間還幹過“清君側”的事情,實際上就是造反!只不過他病死在了造反的路上,沒有成功而已。
這就是左良玉目前的處境,他只能跟着高迎祥的屁股後面走,因爲這也是剿匪,勉強算是他的正業。
到了崇禎七年,陝西加入聯省,進入了憲政,他如果繼續留在陝西,那就是被解散的對象。山西視他爲土匪一般,他怎麼敢回去,於是就繼續向西,進入了甘肅,好在當時的甘肅還是有羅汝纔在的,那也勉強算是剿匪。
這就是左良玉駐紮在甘肅的原因。
順便說一句,左良玉可是個徹底的文盲,斗大的字不認識一籮筐,也真是難爲他了,這麼多年是怎麼帶兵打仗的。沒文化的將領自古有之,眼下那些亂民首領大多數沒有文化,但是,帶兵之後也都慢慢的識字了,基本上讀寫都沒有問題。像左良玉這種從頭到尾都是文盲的,真是不多見。
甘肅加入聯省,進入憲政,甘肅境內的官軍將全部就地遣散、改
編。但是左良玉是客軍,這就要與他商量了。
聯省給他設想的前途有三個:第一,就地遣散,安置返鄉或者就業。第二,回到熱河,迴歸舊的建制。第三,自己找一個地方,走人。
不管怎麼說左良玉畢竟頂着官軍的帽子,國防軍不便消滅他。
......
進入了十月,已經是寒冷的冬季了。
經過一系列的磋商討論和準備之後,聯省派出了一個人員衆多的使團啓程前往甘肅。
聯省執政副官兼兵房侍郎朱萬武作爲使團團長,工房侍郎周延儒作爲副團長,成員多達兩百多人。
使團成員中有:聯省議會派出的組建甘肅議會的人員;兵房、大都督府、陸軍總監處派出的組建第十師和武警的隊伍,其中包括了部分軍校教官、基層軍官、武警教導隊的學員等;吏房派出的重組甘肅官府衙門的人員;工房派出的有關農業、水利、工業、商業、救災賑濟方面的專家;最後就是曙光銀行、貿易公司的業務人員。這些人涵蓋了甘肅初期改制工作的各個方面。
因爲毗鄰甘肅的青海省的一角,就是西寧地區是國防軍收復不久的國土,因此,連帶着也要整頓這一地區的政權。
執行護衛任務的是山東第三師調來的一個營,朱萬武覺得還是老部隊可靠,並且朱萬武曾經參與山東部隊的組建,並且親自指揮過他們作戰,很熟悉。
使團中還有一名特殊的成員——朱鈺。按週歲,現在的朱鈺十歲半,按照明代的計算方法(虛歲)他就是十二歲了。
他怎麼會出現在使團中呢?他不是還在上學嗎?
這是他自己要求的,理由是他要出去看一看,增加閱歷,長見識。他說:“我也不小了,當初五叔(朱萬雄)還沒有我現在大呢,就做了水軍總監了。學業可以回來在補上嗎,大不了今年的寒假我補課。”這倒是實話。
朱萬化倒是沒有什麼意見,他也願意兒子出去闖一闖,多長一點見識比死學硬背的書本知識強。可是老太太不幹,說甘肅乃危險之地,不安全,不能去。這個道理不大站得住腳,此行預計沒有什麼風險,何況去那麼多人,還有國防軍一個營的護衛。因此,經過勸說,老太太還算勉強同意了。
第六獨立騎兵團的主力已經到達蘭州城外駐防,組建了臨時的學習、訓練的基地,準備收編甘肅的官軍隊伍。
聯省使團到達蘭州之後,首先與甘肅官府主要的官員召開會議,研究落實改制的各個步驟。第一個要解決的必然是軍隊,第十師的組建整編就陸續開始了。
甘肅省各處的官軍隊伍的主要軍官,陸續的向蘭州集中,分批研究佈置部隊的解散、收編、安置。左良玉也接到了通知,讓他前往蘭州商議他的部隊的去向問題,左良玉的處理也就提上了日程。
即便朱萬武不通知左良玉,他自己也是要來的,自己的前途能不關心嗎?他與國防軍無冤無仇的,基本沒有接觸,也沒有摩擦,因此,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安全。何況蘭州他也常來,林日瑞也見過不止一次,熟人很多。
於是他就帶上他的兒子左夢庚和三百人的親兵隊來到了蘭州,他的親兵隊被擋在了城外,他命令他兒子左夢庚帶隊在城外紮營,他自己帶上兩名護衛,進城去見朱萬武。
朱萬武接見了左良玉,朱鈺也在座。
經過介紹,當左良玉知道這個半大孩子就是朱萬化的長子朱鈺時,特別的行了一個單腿下跪的禮。他對朱萬武尚且拱手而已,這個單腿下跪的禮節就比較重了。
朱鈺並沒有躲避,而是笑着說:“左將軍,禮重了,免禮!”
朱萬武有點不得勁,心說這孩子沒見過什麼世面,怎能隨便受這個禮呢?左良玉擡高了朱鈺,就等於是貶低了自己。朱萬武與朱鈺他們叔侄在家裡常見面,他還只當朱鈺是小孩子。
可是左良玉不同,雖說他是文盲,報紙可是有人給他讀的,朱萬化是個什麼地位他哪能不知道?如果朱萬化是王爺,朱鈺就是世子,如果朱萬化做了皇上,朱鈺就是太子!反正
朱鈺是朱家的法定繼承人,那個地位可是比朱萬武高多了。這種表示親近、崇敬的機會難得,他當然要注意禮節。
朱萬武也沒有客套,直截了當的就給他擺出那三條出路:第一,就地遣散。第二,回熱河,迴歸舊的建制。第三,自己另外找一個地方離開甘肅。
對於左良玉來說就只有一條,那就是找個新地方安身。就地解散是不可能接受的,他靠的就是這支部隊,軍隊沒有了,他什麼都不是。國防軍已經擺明了態度——不能收留他,這一條他自己也估計到了,軍紀嚴明的國防軍怎麼會容得下他呢?重新回遼東投靠祖大壽也是不行的,時過境遷,現在的熱河那就是祖家的天下,他回去能否保住性命都難說,即便祖家收留了他,已經稱王稱霸當老大慣了,怎能重新當小弟?
現在的問題是去哪裡?再向西,就是蒙古人的地盤了,找蒙古人去玩命他可是不想。整個北方都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只能去南邊。可是國防軍能放行嗎?最近的路也要通過上千裡的國防軍轄區。
於是他試探着問:“朱大人,朱公子,我的部隊若是前往湖廣,國防軍能夠借道給我,放我過去嗎?”
左良玉不擔心國防軍吃掉他,一來他們無冤無仇,二來,國防軍若想消滅它,不用費那個事,在甘肅就解決了。
朱萬武早有準備,算定了他要去湖廣,因此他說道:“左將軍,貴軍若是開往湖廣,我軍可以借道給你,但是第一要求你按着我們指定的線路走,第二,你要嚴格約束軍紀,如若在我聯省境內出現擾民之事,那是要按我聯省的律法處置的。若有傷人性命、姦淫女人之罪可是要殺頭的,並且要追究軍官的責任。話不好聽,我們必須說在前邊,勿謂言之不預也!”
左良玉心中打了個冷戰,國防軍果然不講情面,但是眼下的處境連自己的小命都捏在人家的手裡,還能說什麼,能借道,就是最大的恩惠了,自己的部隊是什麼德行自己還不知道?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厭惡自己的軍紀,他也是知道的。
他又試探着說道:“我的部下心太野,我一定會全力管束,絕不給朱大人找麻煩。此外,貴軍可否助我一些軍糧?實不相瞞,我軍糧餉兩缺,若是兵丁吃不飽飯,軍紀實在難於約束,借我個膽子我也不敢通過貴軍的防地啊!”
“你缺多少糧?”
左良玉一聽有門,連忙說道:“我部尚有一萬五千人,眼下甘肅饑荒,我手中幾乎沒有餘糧了。由此到湖廣差不多是一個月的行程,至少要三千石糧食我才能走過去呀!”
情況甚是可憐,他的一萬五千人的數字與國防軍掌握的情況差不多,他沒敢說謊,否則,行軍隊伍一動,其數量就都擺在了國防軍的眼前。按國防軍掌握的情況,他幾乎快斷糧了,他沒敢多要,怕國防軍不給。
朱萬武說道:“我聯省會沿途供應你們糧草,軍糧總數爲五千石,草料五百車,如此助你到達湖廣,可是夠用了?”
五千石糧食是一萬五千人一個月的口糧。
左良玉大喜過望,甚至有些感激涕零了。他的部隊有一半是騎兵,就是所謂的關寧鐵騎。這些糧草夠他一月有餘的用量,儉省一些可用兩個月了,只要到達湖廣還會缺糧嗎?那可是魚米之鄉啊!
在左良玉的眼中糧食是多麼的寶貴,如果糧食充足他何止一萬五千人,數萬大軍他也有了。
“謝朱大人!謝朱公子!另外,朱大人,以您只見,我走哪一條路好呢?我們也要有個準備。”
“左將軍,你部從甘肅沿着渭河順流而下,進入陝西的寶雞境內之後,我軍開始接濟你們糧草。你們穿過陝西直達潼關,出潼關之後奔南陽,過了南陽就進入湖廣了。這一路行程兩千多裡。你的騎兵不少,馬匹也不少,預計20天可以到達。怎麼樣,這個路線可好?”
“好,好,安排的很周全。再次謝謝!今後但有可驅使之處,儘管說話,我左某定然奮力向前!”
感激是真的,後面的話只能當做客套了。
--- 第386章完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