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志得意滿

在整個的平叛中,袁世凱表現得特別突出。

吳長慶在爲他請功的奏報中寫道;“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爲奮勇。”

此時,李鴻章已回到任上,看到奏報,對袁世凱的事蹟,印象深刻。

從此,袁世凱就有了更加顯赫和有力的靠山。

李鴻章奏請朝廷,提請升任袁世凱爲同知補用,並賞戴花翎。

不久,朝廷批准,袁世凱升爲同知,從此,袁世凱正式進入仕途。

袁世凱在平叛兵變中的傑出的表現,也得到了朝鮮王朝地關注。

高宗李熙爲了答謝中國軍隊,舉行了盛大宴會招待吳長慶、馬建忠、張謇,還專門提出邀請袁世凱參加,表現了對袁世凱的看重。

鑑於金允植在平叛兵變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平定叛亂後得到了進一步的重用。而此時,袁世凱和金允植的關係已經更加密切。袁世凱受到朝鮮王朝的重視,主要是得力於金允植從中斡旋。袁世凱的那些驕人事蹟,高宗李熙多半也是從金允植處得知。

兵變平息了,朝鮮的局勢還不穩定。爲了幫助朝鮮恢復社會秩序,同時也爲不讓日本找到出兵朝鮮的藉口,清**決定吳長慶部繼續駐紮在朝鮮;袁世凱自然隨軍留下。

中國軍隊不可能總駐軍在這裡,袁世凱通過金允植建議高宗李熙,必須要打造自己的軍隊。

袁世凱的提議,得到了李熙的重視。此前,曾經聘請日本教官爲他們訓練了一支別支軍,在這次兵變中不堪一擊。看到中國軍隊英勇善戰,就請求直隸總督李鴻章,由中國爲他訓練軍隊。

李鴻章答應,把任務交給了吳長慶部。

吳長慶鑑於袁世凱在治軍中的傑出表現,把爲朝鮮訓練軍隊的任務,主要交由袁世凱負責。

做營務處幫辦時袁世凱就對於軍事訓練曾下過專門的功夫,經歷在朝鮮帶兵的實踐,袁世凱又有了很多新地體會。

他深知舊軍隊的各種積弊,也經常思考着如何能訓練出一支好的軍隊。

現在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他親自動手編制計劃和教程,特別在嚴格紀律上下功夫。他努力的發現問題,千方百計地解決問題。

差不多所有軍隊都有剋扣軍餉的問題,袁世凱注意堵塞各方面露洞,確保軍餉一分不少地到士兵的手中。

而對於違犯軍紀的行爲,他則總是當衆重罰,殺雞給猴看。

對於訓練中表現突出者,則給予不同方式的獎勵。

有嚴明的紀律,又賞罰分明,袁世凱很快先後爲朝鮮訓練出幾支讓人耳目一新的軍隊。

高宗李熙曾多次到訓練中的軍隊視察,每一次都讚不絕口。高中也經常的把袁世凱訓練軍隊的傑出表現,通過各種途徑傳遞給李鴻章和清廷。

這次練兵,讓袁世凱積累了更多這方面的經驗,也使袁世凱在上上下下,獲得了特別善於練兵的好名聲。

我們能夠知道,這一點,對於袁世凱後來的快速升發,具有怎樣的意義?

同樣,也使得袁世凱在朝鮮上上下下,獲得了更高的威望。

爲了加強清**在東北的防務,李鴻章命吳長慶帶着朝鮮駐軍六個營中的三個營撤回國內,調防奉天金州。

其餘三營仍留駐漢城。

由記名提督吳兆有統領,併兼管一個營。

袁世凱做爲主要負責人之一,一方面主管三個營的營務處,也兼管一個營。

另一營由總兵張光前統帶。

這樣,袁世凱就成了中國在朝鮮駐軍的三大員之一。而因爲他和朝鮮當朝重臣金允植關係特殊,同時在高宗李熙面前也特別被看重,加之他本人在朝鮮上上下下的威望,雖然位置在吳兆有之下,但常常給人的感覺他反而是三人之首。

很多朝鮮方面的人竟只知有袁世凱,不知有吳兆有和張光前。

但無論如何,這時候的袁世凱已經是功成名就了。

在志得意滿的時候,他一直沒忘記自己在南京的那個紅粉知己沈氏,更沒忘記二人的約定。他覺得現在條件已經具備,是兌現自己對沈氏承諾的時候了。

於是,他派出了他的親信袁三到南京,囑咐他只要沈氏還在,一定把沈氏接回。

這麼長時間沒聯繫了,自己的這個最愛怎麼樣了?袁世凱不由得有些擔心,甚至後悔自己應當早些派人接迎。

而沈氏那邊也同樣,好幾年過去了,萍水相逢,那海誓山盟袁公子還記得嗎?

靠着自己的不多的積蓄艱難度日,她逐漸已經不抱希望了。

就在她已經完全心恢意冷的時候,袁世凱派出的袁三找到了她。

久別如新婚,兩個人纏纏綿綿,在異國他鄉,過去了恩愛的夫妻生活。

這段時間,對於沈氏來說。是她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她全心全意的愛着自己的男人,精心的爲這個男人打點一切。

早晨把男人送出門,出門前每次都要吻別,晚上她要早早到門口迎候,一進門就是熱烈的親吻和擁抱。

袁世凱是個精力旺盛的人,有時候大白天的,情不自制還要先辦那件事。沈氏也正求之不得,於是兩個人都是如魚得水 。

兩個人有時也回憶在南京的美好時光,傾訴別後思念,也就更加情意濃濃。

袁世凱有個怪癖,特別喜歡小腳的女人。那個年代女人是纏足的,而沈氏的腳又正好特別的小,所謂三寸金蓮。把玩沈氏的一對小腳,也就成了袁世凱的一大樂趣。

可惜,對於癡心的沈氏來說,好景不長。

一方面,人是會變得,特別是袁世凱這樣的地位的男人。

但是,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因爲事過不久,袁世凱這個家又增加了新成員。

朝鮮國王和閔妃,看出了袁世凱才智過人,前途不可限量。

爲了和袁世凱搞好關係,效仿古代和親的方式,把一個望族家的公主金氏,賜給了袁世凱。

這位金氏還帶來了兩個侍女。

袁世凱則照單全手,把三個女人都納爲自己的姨太太。

這樣一來,袁世凱就不屬於沈氏一個人了。

那個時代,做官的都是三妻四妾,做爲這樣家庭的女人,只能是逆來順受。

沈氏這樣出身的女人,當然更要選擇接受。

失落和不快肯定是有的,但沈氏只能把這種不滿,發泄到對那三人的刁難和折磨上。因爲這個家也要以長爲尊。

四房姨太太,她是大姨太太,四個人,她說了算。更何況她和袁世凱有特殊關係,也有倚仗和靠山。

最爲感到窩囊的是金氏。她是朝鮮當朝李王妃的妹妹,是富家小姐。

本來以爲嫁過來是做正室的。

結果,不但正室沒做上而做了妾。自己帶來的兩個下人也和她一樣成了姨太太。並且不是平起平坐。袁世凱按年紀排序,其中一個下人比金氏年紀大,搖身一變成了二姨太。

長幼有序,金氏排在了其後成了三姨太。

這還不算,上邊還有一位大姨太沈氏。袁世凱的正妻於氏在河南老家,這個家庭沈氏就成了管家人。

沈氏不敢不滿袁世凱納妾,就把氣撒在這三個姨太太身上。

二姨太和四姨太出身下人,會來事也有眼力。而這位在養尊處優中長大的富家小姐金氏,就有罪受了。

在平定壬午兵變中,日本雖然沒得到機會,但他們並未死心。隨着大清的日益衰落,和日本的快速崛起,日本越來越加快了侵略朝鮮的步伐。

他們收買了朝鮮朝廷的一些重臣,成爲朝鮮朝中很強一股勢力。正想利用中國與法國打仗之機,開出優惠條件,試圖使朝鮮脫離中國,投向日本。

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82章 離開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05章 八股文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343章 瀋陽和保定會議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72章 六字箴言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93章 南北議和第38章 高密事件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45章 張毒菌第165章 模範團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15章 挫折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章 去買官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68章 武昌起義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390章 內幕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345章 張毒菌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89章 出師未捷第336章 張瑞璣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429章 辭職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5章 找事做第390章 內幕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
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482章 離開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05章 八股文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343章 瀋陽和保定會議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72章 六字箴言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93章 南北議和第38章 高密事件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345章 張毒菌第165章 模範團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340章 靳雲鵬組閣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141章 “泥菩薩”離開老巢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190章 歷史佳話第352章 雷聲大而雨點小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34章 祭天和新政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15章 挫折第91章 腳下的烈焰第5章 去買官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550章 漫遊的感想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68章 武昌起義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390章 內幕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345章 張毒菌第335章 徐世昌還是真心想和的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89章 出師未捷第336章 張瑞璣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351章 直皖之戰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429章 辭職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9章 全力追剿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481章 學在“澄衷”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第463章 始料不及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25章 找事做第390章 內幕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308章 討龍之戰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