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1920年初,胡適陪杜威到天津。1月2日,杜威在天津作《真的與假的個人主義》的演講,他在講演中闡明:爲我主義是假的個人主義,個性主義是真的個人主義,真的個人主義具有獨立的思想、個人對於自己的思想信仰要負完全責任。胡適擔任翻譯。

3日,胡適在天津學生會聯合會的學術演講會上演講《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後於1月26日寫定該文。

這一次,胡適簡直是用詩一樣的語言進行講說,即便是現在讀起來,也不能不讓人激情飛揚。還是那句話,解讀他的文章,不如讀原文,我們不妨節錄如下:

近代的人生哲學漸漸變了,漸漸打破了這種迷夢,漸漸覺悟:改造社會的下手方法在於改良那些造成社會的種種勢力——制度、習慣、思想、教育,等等。那些勢力改良了,人也改良了。所以我覺得“改造社會要從改造個人做起”還是脫不了舊思想的影響。我們的根本觀念是:

個人是社會上無數勢力造成的。

改造社會須從改造這些造成社會,造成個人的種種勢力做起。

改造社會即是改造個人。

新村(日本的)的運動如果真是建築在“改造社會要從改造個人做起”一個觀念上,我覺得那是根本錯誤了。改造個人也是要一點一滴的改造那些造成個人的種種社會勢力。不站在這個社會裡來做這種一點一滴的社會改造,卻跳出這個社會去“完全發展自己個性”,這便是放棄現社會,認爲不能改造;這便是獨善的個人主義。

以上說的是本篇的第一層意思。現在我且簡單說明我所主張的“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是什麼。這種生活是一種“社會的新生活”;是站在這個現社會裡奮鬥的生活;是霸佔住這個社會來改造這個社會的新生活。他的根本觀念有三條:

一、社會是種種勢力造成的,改造社會須要改造社會的種種勢力。這種改造一定是零碎的改造,——一點一滴的改造,一尺一步的改造。無論你的志願如何宏大,理想如何徹底,計劃如何偉大,你總不能籠統的改造,你總不能不做這種“得寸進寸,得尺進尺”的工夫。所以我說:社會的改造是這種制度那種制度的改造,是這種思想那種思想的改造,是這個家庭那個家庭的改造,是這個學堂那個學堂的改造。有人說:“社會的種種勢力是互相牽掣的,互相影響的。這種零碎的改造,是不中用的。因爲你才動手改這一種制度,其餘和種種勢力便圍攏來牽掣你了。如此看來,改造還是該做籠統的改造。”我說不然。正因爲社會的勢力是互相影響牽掣的,故一部分的改造自然會影響到別種勢力上去。這種影響是最切實的,最有力的。近年來的文字改革,自然是局部的改革,但是他所影響的別種勢力,竟有意想不到的多。這不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嗎?

二、因爲要做一點一滴的改造,故有志做改造事業的人必須要時時刻刻存研究的態度,做切實的調查,下精細的考慮,提出大膽的假設,尋出實驗的證明。這種新生活是研究的生活,是隨時隨地解決具體問題的生活。具體的問題多解決了一個,便是社會的改造進了那麼多一步。做這種生活的人要睜開眼睛,公開心胸;要手足靈敏,耳目聰明,心思活潑;要歡迎事實,要不怕事實;要愛問題,要不怕問題的逼人!

三、這種生活是要奮鬥的。那避世的獨善主義是與人無忤,與世無爭的,故不必奮鬥。這種“淑世”的新生活,到處翻出不中聽的事實,到處提出不中聽的問題,自然是很討人厭的,是一定要招起反對的。反對就是興趣的表示,就是注意的表示。我們對於反對的舊勢力,應該作正當的奮鬥,不可退縮。我們的方針是:奮鬥的結果,要使社會的舊勢力不能不讓我們;切不可先就偃旗息鼓退出現社會去,把這個社會雙手讓給舊勢力。換句話說,應該使舊社會變成新社會,使舊村變爲新村,使舊生活變爲新生活。

我且舉一個實際的例。英美近二三十年來,有一種運動,叫做“貧民區域居留地”的運動。這種運動的大意是:一班青年的男女,——大都是大學的畢業生,——在本城揀定一塊極齷齪、極不堪的貧民區域,買一塊地,造一所房屋。這班人便終日在這裡面做事。這屋裡,凡是物質文明所賜的生活需要品,——電燈、電話、熱氣、浴室、游水池、鋼琴、話匣,等等,無一不有。他們把附近的小孩子,——垢面的孩子,頑皮的孩子,——都招攏來,教他們游水,教他們讀書,教他們打球,教他們演說辯論,組成音樂隊,組成演劇團,教他們演戲奏藝。還有女醫生和看護婦,天天出去訪問貧家,替他們醫病,幫他們接生和看護產婦。病重的,由“居留地”的人送入公家醫院。因爲天下貧民都是最安本分的,他們眼見那高樓大屋的大醫院心裡以爲這定是爲有錢人家造的,決不是替貧民診病的;所以必須有人打破他們這種見解,教他們知道醫院不是專爲富貴人家的。

還有許多貧家的婦女每日早晨出門做工,家裡小孩子無人看管,所以“居留地”的人教他們把小孩子每天寄在“居留地”裡,有人替他洗浴,換洗衣服,喂他們飲食,領他們遊戲。到了晚上,他們的母親回來了,各人把小孩領回去。這種小孩子從小就在潔淨慈愛的環境里長大,漸漸養成了良好習慣,回到家中,自然會把從前的種種污穢的環境改了。家中大人也因時時同這種新生活接觸,漸漸的改良了。我在紐約時,曾常常去看亨利街上的一所居留地,是華德女士(Lilian Wald)辦的。有一晚我去看那條街上的貧家子弟演戲,演的是貝里(Barry)的名劇。我至今回想起來,他們演戲的程度比我們大學的新戲高得多咧。

這種生活是我所說的“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是我所說的“變舊社會爲新社會,變舊村爲新村”的生活!這也不是用“暴力”去得來的!我希望中國的青年要做這一類的新生活,不要去模仿那跳出現社會的獨善生活,我們的新村就在我們自己的舊村裡!我們所要的新村是要我們自己的舊村變成的新村!

可愛的男女少年!我們的舊村裡我們可做的事業多得很咧!村上的鴉片煙燈還有多少?村上的嗎啡針害死了多少人?村上纏腳的女子還有多少?村上的學堂成個什麼樣子?村上的紳士今年賣選票得了多少錢?村上的神廟香火還是怎麼興旺?村上的醫生斷送了幾百條人命?村上的煤礦工人每日只拿到五個銅子,你知道嗎?村上多少女工被貧窮逼去賣淫,你知道嗎?村上的工廠沒有避火的鐵梯,昨天火起,燒死了一百多人,你知道嗎?村上的童養媳婦被婆婆打斷了一條腿,村上的紳士逼他的女兒餓死做烈女,你知道嗎?

有志求新生活的男女少年!我們有什麼權利,丟開這許多的事業去做那避世的新村生活!我們放着這個惡濁的舊村,有什麼面孔,有什麼良心,去尋那“和平幸福”的新村生活!

可以設想,胡適在做這個講演時,聽講演的青年學生們會怎樣的心潮澎湃。

1920年3月21日,胡適在林長民家,初次見到上海求學時給自己很多思想啓迪的梁啓超。

胡適在1918年11月20日曾致信梁啓超,希望到天津拜會他,“以慰平生渴思之懷”,並順便向他請教墨學問題。可惜因梁啓超臨時有要事,未能如願。

二人見面之後,在墨學方面常有交流辯論。1921年2月,胡適爲梁啓超的《墨經校釋》作序,“頗有所辨正”。是年4月,梁啓超送還胡適請他指教的《墨辯新詁》,寫了兩封信與他辯論。

有意思的是,1922年《墨經校釋》出版時,粱啓超把自對胡適序言的答辯放在書前,把胡適的序言放在後面。胡適在日記中認爲此舉“未免太可笑了”。

3月23日,胡適寫成《工讀主義試行的觀察》一文。對於1919年底自己曾參與發起的北京工讀互助團,胡適承認有些草率和不切實際,他認爲北京工讀互助團的根本錯誤在於只做了“工”的計劃,沒有做“讀”的計劃。胡適希望有了組織可以使工讀容易實行,不希望用這種組織來“另外產生一種新生活新組織”。胡適認爲“工”的方面應該注重分工,注重個性的不同;“讀”的方面應該採用互助的組合,應該注重自修能力的培養。

胡適不僅重視大學對於推動高等學問研究的作用,也很重視中學對於普及知識,培養基本素質的作用。

3月24日,胡適寫成《中學國文的教授》一文。在這篇文字中,胡適擬定了一箇中學國文的理想標準:(1)人人能用國語自由發表思想;(2)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書籍;(3)人人能作文法通順的古文;(4)人人有懂得一點古文文學的機會。胡適除了提出自己關於中學國語文(白話)、古文教材與教授法的設想外,還提出“演說與辯論”作爲國語與國語文的實用教法,他從自己的親身感受出發,指出“演說辯論最能幫助學生養成有條理系統的思想能力”。此外,胡適非常注重文法,認爲不懂文法的人,絕不配成爲國文教員,應該把文法與作文歸一個人教授。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命令,自本年秋季起,國民學校的一二年級教科書全部改用國語。這一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舉辦國語講習所,胡適去演講了十幾次,爲國語的普及積極努力。

5月,胡適參加國語統一籌備會在北京的會議,並擔任主.席。

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10章 戰與和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405章 八股文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44章 肅貪治吏第441章 美育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166章 實情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7章 奇遇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491章 求博第33章 告密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96章 風雲突變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3章 科舉之路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249章 就職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89章 出師未捷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1章 東南互保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72章 武漢見蔣
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310章 戰與和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405章 八股文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99章 六路北伐第143章 熊希齡中招第302章 極有心計之人第44章 肅貪治吏第441章 美育第548章 再出國門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166章 實情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504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倫理學理論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7章 奇遇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212章 袁世凱發表《宣佈帝制案始末》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107章 只能親自上陣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491章 求博第33章 告密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421章 留學德國第96章 風雲突變第269章 復辟大戲開鑼了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3章 科舉之路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249章 就職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48章 徐世昌的最後努力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56章 “小媳婦”難當第606章 努力支撐殘局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46章 感情的事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6章 柳暗花明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314章 吳秀才其人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89章 出師未捷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41章 東南互保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63章 請願大潮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72章 武漢見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