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圈套(三)

莊繼華的電報送到蔣介石的案頭,蔣介石看完電報後陰沉着臉一言不發,楊永泰試圖建議說說,蔣介石把電報放進抽屜裡後卻問:“四川剿匪的進展如何?”

“進展順利,目前收復宣漢、南部、佔領巴中,鄧錫侯在通江與王樹聲激戰,楊森、李家鈺田頌堯曾向通江逼近,東線唐式遵攻克平昌後線萬源進攻。”楊永泰思索孫元良最近傳來的報告,孫元良原本是內定參謀團的副團長,可劉湘拒絕參謀團後,孫元良卻依靠他叔叔孫震的關係在四川站住腳,以曾擴情副手的身份留在成都,他主要負責軍事。這段時間川中戰事頻繁,每兩天就要向南京彙報一次,所以楊永泰對川北戰事很清楚。

“好,給劉湘發電,再加把勁,爭取畢其功於一役,我蔣某人絕不吝惜厚賞。”蔣介石平靜的面容看不出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蔣介石什麼話也沒說,這讓楊永泰有些失望。自從上次莊繼華來後,楊永泰的曰子越來越不好過了,CC系和藍衣社對他兩面夾攻,陳立夫利用中統組織收集政學系貪污腐化的證據,連續扳倒了安徽、湖北的幾員政學系大將。楊永泰想與藍衣社聯手對付陳立夫,但被賀衷寒和鄧文儀拒絕了,而鄧文儀更是在去年年底偵破第三黨和生產黨地下組織案時,將江西的政學系人馬一網打盡,甚至連熊式輝和他楊永泰的秘書都沒放過。這兩派的強力打壓讓楊永泰有些吃不住,他想尋求外援,可環顧中國,他唯一看得上的,也是唯一有很大政治潛力的就只有渝城的莊繼華了。可他前段時間得罪了莊繼華,而且沒有能把他扳倒,犯了官場大忌,要化解這段恩怨,他必須首先做出動作,並且要讓莊繼華知道,而這件事就是個機會。但蔣介石的不作爲,讓他的希望落空了。

楊永泰走後,蔣介石又把莊繼華的電報拿出來看看,前段時間爲李安定求情的電報不少,胡宗南、關麟徵、曾擴情,甚至陳立夫都曾向他求情,可他都沒理會。李安定違揹他的命令,擅自組織勵志社,這並不是他想嚴厲處置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勵志社的很多成員與第三黨有聯繫,而李安定與鄧演達也有說不清的關係,畢竟他們是廣東老鄉。

鄧演達在上海北莊繼華救走後,就如脫繮的馬,再也抓不到了,有消息說他在香港,可派去香港的人就是找不到他,也不知是真的找不到還是說了假話。上次要是抓到他就好了,想到這裡他有有些埋怨莊繼華,幹嘛非要摻和到這事裡面來。

想了一會心事後,他摁鈴把戴笠叫來,戴笠小心的進來,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敢做出讓蔣介石稍有不快的舉動。

“渝城最近有什麼動向?”

蔣介石開口後,戴笠才擡起他低垂的眼簾,心裡卻在迅速判斷蔣介石到底要了解什麼:“曰本人派人偷入藥廠,企圖偷取盤尼西林的生產技術,莊文革爲此很惱火,準備做點小動作,把在渝城的曰本人趕走,”戴笠邊說邊看蔣介石的神色,蔣介石的神色沒有絲毫變化:“莊文革下令禁止開發隊成員私下接受記者採訪,此外他正在準備親自去新發現的鐵礦,這個地方在…,康滇交界處,還有從福建去的原十九路軍軍官對護衛隊的訓練方式不滿,認爲問話學習太多,軍事技能訓練太少,”

戴笠的報告絲毫沒有引起蔣介石的注意,他額角開始冒汗了,不過他終於可以確定蔣介石想聽的是什麼了。

“唐縱報告,說莊文革收到賀衷寒的一份電報,說校長要槍斃李安定,讓他設法營救,文革把李之龍、滕傑和範漢傑找去商議。”

唐縱是戴笠派去的,但無論莊繼華還是戴笠都清楚,這是蔣介石派去的,是他在那裡的一隻眼睛,歸戴笠領導,每三天一封情況彙報,所以蔣介石對渝城的事情都很清楚。

“你說是賀衷寒給文革發的電報?”蔣介石有點詫異,這賀衷寒怎麼會給莊繼華髮電讓他來求情,而他自己就在南京,卻沒說一個字。

“滕傑看過電報原文,滕傑還與唐縱聯繫過,是不是一起寫個報告,向校長求情。”戴笠從蔣介石的語氣斷定,蔣介石不知道這事,既然是這樣,那麼賀衷寒肯定是有目的的,如果是這樣,那就別怪我戴笠不客氣了。

在藍衣社內從事特務工作的不但有戴笠的特務處,還有鄧文儀控制的調查科,這是仿照黨務調查科成立的部門,前年鄧文儀就是憑藉調查科在武漢掀起了廉政風暴,大大的露了一把臉。可既然有兩個這樣的組織,那麼在待遇上就不可能沒有區別,鄧文儀的調查科受到更多的照顧,戴笠嘴上雖然沒說,但心裡卻十分氣憤,他早社內以賀衷寒和鄧文儀爲代表的湖南人感到不滿了,現在能暗中整他們一下,他心裡十分暢快。

“他們的電報呢?”蔣介石有點奇怪,他沒看到滕傑他們的電報。

“唐縱說如果莊學長救不出李安定,那他們寫了也是白寫。”戴笠規規矩矩的答道,他心裡卻明白,滕傑這是耍了個花招,他知道唐縱去渝城是做什麼的,所以他才故意找唐縱,目的就是要把莊繼華收到賀衷寒電報的事,通過唐縱傳到他戴笠的耳朵裡,然後再傳到蔣介石的耳朵裡。由此戴笠又想到,滕傑恐怕已經倒向莊繼華了。連這種意志堅定的人都被莊繼華收復,真是個可怕的人,戴笠心裡再度對莊繼華涌起一股敬佩。

戴笠的判斷距離事實比較遠,滕傑那天回家後,把電報的事源源本本的告訴他妻子陳啓坤,陳啓坤聽說很生氣,認爲南京藍衣社開始變質了,不再是當初那個爲了救黨救國的鐵血組織,變成幾個高層人物爭權奪利的工具,變成了一個衙門。西南開發的成果全國矚目,成績是顯著的巨大的。莊繼華清正廉潔,能力超羣,爲國家立下巨大功勳,就算政見不同,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完全可以慢慢影響他,轉變他嘛,爲什麼要採取暗中下套的勾當呢?當初我支持李成立的藍衣社可不是這樣的藍衣社。陳啓坤決定要阻止這事。

陳啓坤的態度讓滕傑很慚愧,思考後認爲明着阻止是不可能,不如暗中阻止。他設計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假借要與唐縱聯名上書,把事情源源本本告訴了他。而唐縱也不是傻子,這世界就沒傻子,他也就將計就計的把事情向戴笠報告了。所以戴笠今天才能把事情說得很透徹。

蔣介石聽完戴笠的彙報後,感到其中有很多蹊蹺,李安定本來很清晰的案情忽然之間蒙上了一層面紗,變得有些模糊了。

“明瓦廊那邊最近在做什麼?”蔣介石一時想不清楚究竟哪裡出了問題,索姓就不想,把話題轉到藍衣社上,明瓦廊是藍衣社總部。

“主要是培訓三青團幹部,劉建羣從北平回來之後,在籌備新生活運動推廣委員會時與鄧文儀發生過幾次爭吵,另外賀衷寒提拔了幾個地區的藍衣社書記,周復與他發生爭吵,認爲他偏袒湖南人。”

蔣介石聽到這裡皺起眉頭,藍衣社越來越讓他失望了,莊繼華說中了,苦行僧的方式是不能持久的,才短短兩年時間,藍衣社就墮落了。

“生活條例還在執行嗎?”蔣介石問。

“名存實亡。”戴笠實話實說,最初藍衣社的生活條例全稱是生活限制條例,最初制定就十分嚴格,或者說嚴酷更合適,按照條例規定超過兩百元的月薪就要上交,但現在已經不上交了,幹部出門不得坐頭等艙、減少用車的規定,已形同虛設;打麻將、賭博、跳舞,乃至悄悄地包養姨太太,在社內都出現了。

“小組會和幹事會恐怕也沒開了吧。”蔣介石的聲音越發冰冷,按照藍衣社的規定,每個藍衣社小組每週開一次小組會,每個區的藍衣社組織每個月開一次幹事會,這樣便於溝通情況,做出決定,可現在這個會已經漸漸停止了。

“是。”戴笠不動聲色平靜的說,其實他心裡巴不得不開這些會,這些會開始時還能談點實務,可現在越來越虛了,做在一起瞎聊,要麼什麼決定也不做,要麼就做出個“荒唐”的決定,變成一紙空文。

戴笠敏銳的捕捉到蔣介石一聲輕輕的嘆息,然後就是好一陣沉默,蔣介石的眼光遊移不定,似乎要下某種決定,可似乎又在猶豫。

最後蔣介石慢慢的說:“雨農,你要把特務處管好,不要像他們那樣,兩年時間就墮落了,腐朽了,學學文革,他在這方面比他們強多了。”

蔣介石說到最後有些恨鐵不成鋼,他原來很看重藍衣社的幾個領袖,他也想培養他們,莊繼華畢竟與他有政治上的分歧,可現在他們讓他失望了:“莊文革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制定出最合適的制度,並保證這些制度的執行,你還記得他都處理了幾個人嗎?”

“兩年下來處理了八個,槍斃三個,一個鉅額貪污,兩個濫用職權;判刑四個,兩個貪污,兩個瀆職;開除一個,報告上弄虛作假。”戴笠準確的答出數目和罪名。

“莊文革因爲他的一道命令,和妻子在葵棚裡住了兩年,我看明瓦廊那些人連三個月都住不了。”蔣介石語氣平淡的說:“賀君山一直想與文革爭一爭,從黃埔時就有這種想法了,文革從沒想過與他爭,卻事事做得比他漂亮。不堪大用的東西。”

戴笠現在可以斷定了,賀衷寒這次是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蔣介石隨後下的決定卻讓他大吃一驚。

“你去告訴楊暢卿,草擬一份電報,內容就是,撤銷莊繼華渝城市副市長的職務。”

戴笠呆呆的站在那裡,他想不明白,蔣介石說了莊繼華一大堆好話,怎麼到頭來居然是處分呢?

“你怎麼啦?”蔣介石見戴笠站在那裡發傻,知道它被自己搞糊塗了,心中安置得意之餘,卻板着臉呵斥起來。

“是,是,”戴笠醒悟過來連聲答應,轉身要走卻又躊躇了下,最終還是決定問一下:“校長,學生愚鈍,這是爲什麼呢?”

“楊暢卿知道爲什麼,”蔣介石的語氣溫和的說:“文革嘛,我就不知道了,你可以慢慢想,想通了對你有好處。”

戴笠滿腹疑惑的找到楊永泰,把蔣介石的決定告訴他,楊永泰聽候大吃一驚,連忙去見蔣介石。

“委員長,免去莊文革副市長的職務恐怕不妥,現在他在渝城地區的聲望很高,更重要的是,他們下一步要進行的社會改革,需要地方行政的配合。”楊永泰有些着急的說。

“他身上有三個職務,副市長、西南開發工作隊隊長、資源委員會副主任,你說免那個好?”蔣介石反問道。

楊永泰爲難了,他想了想說:“能不能用撤職留任的方式。”

“不行,”蔣介石堅決的說:“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讓李之龍接替他,同樣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楊永泰點頭答應,可隨後又問:“撤銷他的職務的理由是什麼呢?”

“罔顧黨紀國法,循私恩爲[***]分子求情。”蔣介石的面容十分嚴肅。

楊永泰明白了,蔣介石這是一石數鳥,首先是壓壓莊繼華的勢頭,其次是敲敲黨內的[***]者,第三是爲在全國推行新生活運動作準備。

可他不知道,蔣介石還有第四個目的和第五個目的,李之龍和賀衷寒纔是他的目標。

(未完待續)

第二節 說汪(三)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九節 殤(六)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突擊(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二節 川軍(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遏制(十)第一節 蟄伏(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十節 大撤退(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一節 奪軍(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四節 外交(十)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號角(四)第五節 反攻(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八節 天火(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四節 婚禮(二)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三節 狙擊(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三節 結盟(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二節 起航(二)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十節 虎嘯(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三節 會戰(八)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三節 整編(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一節 突破(八)第三節 會戰(一)第十六節 誓言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二節 空軍(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二節 說汪(二)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沙基(五)第二節 沙基(五)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五節 圈套(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五節 號角(一)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蟄伏(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四節 考試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四節 對策(三)第四節 謀殺(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七節 生機(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六節 和約(二)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七節 風波(五)
第二節 說汪(三)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十一節 重振(三)第一節 德黑蘭(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九節 殤(六)第一節 奪軍(七)第五節 突擊(四)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二節 川軍(六)第二節 減租減息(三)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一節 黨爭(四)第一節 遏制(十)第一節 蟄伏(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六)第十節 大撤退(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一節 奪軍(六)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九節 中央入川(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四節 外交(十)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九節 建設與戰爭(四)第九節 號角(四)第五節 反攻(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四節 酒會(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二)第八節 天火(二)第九節 溧水反擊(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四節 婚禮(二)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四十二節 歧路(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三節 狙擊(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第三節 結盟(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九)第二節 起航(二)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十節 虎嘯(二)第三節 戰鼓(六)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一)第五節 受罰與訛詐第三節 會戰(八)第三十七節 戰東莞(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三節 整編(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一節 突破(八)第三節 會戰(一)第十六節 誓言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第二節 空軍(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八)第二節 說汪(二)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二節 沙基(五)第二節 沙基(五)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七節 塞克特(二)第五節 圈套(二)第一節 返川(一)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五節 號角(一)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蟄伏(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四)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四節 考試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四節 對策(三)第四節 謀殺(二)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七節 生機(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四)第六節 和約(二)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七節 風波(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