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

接到孫中山的電報後,胡漢民當即找來軍事部長許崇智和顧問加侖四人一起商議黃埔校軍參戰的問題。許崇智一向看重蔣介石的才幹,蔣介石是他親手提拔爲粵軍參謀長,所以許崇智力主黃埔校軍參加南線戰鬥,由蔣介石擔任南線總指揮,統一指揮粵軍張民達師、許濟旅和黃埔校軍,在南線展開進攻;加侖也認爲應該加強南線的進攻力量,校軍加入南線作戰是理所應當,這兩人的態度讓蔣介石非常高興,北線和中線都是給他人作陪襯,無論楊希閔還是劉震寰都不會讓他指揮他們的軍隊的。

商議已定,胡漢民以代元帥的名義下達命令:黃埔校軍教導一團、教導二團、軍校在校生組成學生大隊加入南線作戰,任命蔣介石爲南線總司令,南線參戰部隊均受其轄制,軍事總顧問加侖隨南線部隊作戰。

出了會議室,蔣介石這才長長出口氣,在接到孫中山的回電前,蔣介石心裡一直是忐忑不安的,當他交上請戰書的時候他就知道他就沒退路了,如果孫中山依然不接受黃埔師生的請戰,他唯有辭職一途方可維護自己在黃埔師生中的聲望。

俞濟時在胡漢民的辦公室外等候,看到許崇智和加侖被叫進去時,他就已經猜到黃埔師生請戰的要求已經被批准,他的心理也很高興,不過作爲蔣介石的侍從秘書直接上戰場的可能姓太小,所以他稍微又有些失望。

蔣介石出來之後,俞濟時立刻迎上去把拿在手裡的黑色披風替他披上,許崇智隨後過來對蔣介石說:“三弟,你放手指揮,粵軍你不用擔心,我會和他們打招呼,你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許崇智和蔣介石是結義兄弟,私下裡兩人一直以兄弟相稱,許崇智是大哥、蔣介石是三弟、二哥就是張靜江。

蔣介石對許崇智說:“多謝大哥關照。”然後拱手向許崇智道別。

衛士長王世和在樓門口等候,見蔣介石下來了,立刻把車叫過來,然後打開車門。待蔣介石上車之後,俞濟時便從另一邊上車,王世和則坐在車的前排,轎車前門兩側跳上兩個衛兵,其餘的衛士則坐在另一輛轎車上。

出了大元帥府的大門後,俞濟時便問:“校長,我們去哪?”

“南堤。”俞濟時知道蔣介石說的是南堤2號黃埔軍校駐廣州辦事處,便對司機說:“南堤2號,辦事處。”

離南堤還有幾條街時,轎車被從對面過來一隊打着標語的遊行人羣擋住了,其中不少是穿着各種軍裝的年輕軍人,灰色的粵軍軍服、土黃色的桂軍軍服、藍綠色的滇軍軍服,遠遠地甚好分辨。

司機猛按喇叭,一臉焦急,王世和則緊張的東張西望,手槍的套子都打開了。蔣介石有些納悶的問俞濟時:“這是這麼回事?這些士兵怎麼上街遊行了?”

自從國共聯合後,廣州遊行很是普遍,一個月總有那麼幾趟,但這麼多士兵遊行,而且還是各軍都有的恐怕是破天荒第一次。

俞濟時想想突然笑了,對蔣介石說:“校長,您忘了,今天是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的曰子。巫山他們在廣東大學召開成立大會,估計是會後遊行。”

蔣介石這纔想起,前兩天賀衷寒給自己送過請柬,邀請自己出席,不過請戰的事一出,自己倒忘記了。

“哦,忘記了。”蔣介石拍拍腦門:“不該呀。當初*和巫山組織代表會我沒出席,這次聯合會應該去的。”

“這事不怪校長,要怪就怪軍委會,他們直接讓我們參戰,校長不就可以去出席他們的成立大會了。”俞濟時間蔣介石有點懊惱,便替他分辨道。

“嗯,*最近在做什麼?”蔣介石突然想起七連的那張滿是指印的紙。

“*不知最近在想什麼,窩在七連不挪窩。前天壽山兄對我說,*和巫山兩人在七連吵了一架。”

“哦。”蔣介石這下有點奇怪了,黃埔雙雄吵起來了?進校以來,他們兩人雖然不同黨派,但交情一直很好,這次莊繼華闖禍,蔣先雲也沒有出面攻擊,而是躲得遠遠的,是什麼讓他們吵起來的呀?蔣介石一下子有興趣了。

“爲什麼呢?”

“好像就是爲青年軍人聯合會的事。*當初出面奔走這事,後來淡出交給巫山和君山;巫山這次請他出席聯合會的成立大會,可是沒想到*居然拒絕了,而且拒絕參加聯合會,巫山一氣之下,兩人就吵起來了,要不是溥泉和壽山他們拉住,兩人弄不好還會打起來。”

“*爲什麼不參加聯合會?”蔣介石奇怪的問。這個聯合會是從代表會中孵化出來的,莊繼華當初可是代表會的發起人,淡出聯合會的組織工作,蔣介石可以理解,畢竟當初惹的大麻煩了,怎麼連參加都不肯了。況且,蔣先雲多穩重的人,竟然要打架。蔣介石想到這裡搖搖頭。

“不清楚,壽山說他們吵起來的時候他不在連部。”俞濟時解釋道。

這時對面的遊行人羣走過來了,陣陣口號聲傳進車內。

“東征必勝!”

“打倒陳炯明!”

“打倒帝國主義!”

“打倒北洋軍閥!”

“勞工萬歲!”

….

“蔣先雲,….,賀衷寒,….,那是周主任。”王世和在報看見的一個個黃埔同學。

司機早把車停在路邊了,不過蔣介石的這輛雪鐵龍,黃埔軍校同學沒有不認識的,遊行隊伍中有人向這邊擠過來,俞濟時一看這要被圍住那還走得了,忙從車裡出來,向人羣搖搖手示意不要過來。

王世和也看見這種情況,請示蔣介石要不要下車不行去南堤,反正也不遠了,蔣介石淡淡的說不用。坐在後面車中的衛士早就下車站在周圍,不引人注意的組成警戒圈,也是因爲這個年頭帶槍的人太多,觀看遊行的市民只是看了兩眼就不再注意他們了。

俞濟時在車外東張西望一會,忽然看見莊繼華與宋希廉帶着兩個士兵站在斜對面的街口與李之龍、陳賡、還有幾個學生模樣的男女青年在那說什麼。

看到這個情況,他鑽進車內的蔣介石說:“莊繼華還是來了的,和宋希廉在一起,在那,那…”邊說邊指給蔣介石看,車內高度不夠,只看見密密麻麻的人羣。

蔣介石下車往俞濟時指的方向看過去,透過無數色彩斑斕的小旗,確實是莊繼華和宋希廉在與李之龍等人。引起蔣介石注意的是其中的三個姑娘,莊繼華好像說了什麼引得其中兩個花枝亂顫,蔣介石有些不高興,在大街上與女人談天說地,還…..,對俞濟時說:“你去看看,他們在作什麼?”

俞濟時答應一聲就從遊行中奮力擠過,走近了他才發現莊繼華他們中的女人有兩個居然認識:潘慧勤和金慧淑,他心裡暗暗叫苦,這金慧淑給太多血花劇社成員留下深刻印象了。不過另一個梳着齊耳短髮的女學生他卻不認識。還差幾步時宋希廉已經看見他了。

(新人登場,票票拿來。)

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三節 結盟(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五節 謀功(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五節 號角(二)第二節 投敵(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八節 天火(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八節 天火(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四節 戰鼓(四)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一節 奪軍(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七節 風波(六)第三節 暗戰(二)第八節 刺廖(四)第八節 轉折(三)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三節 狙擊(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遏制(九)第五節 積聚(十)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一節 挽弓(七)第十節 衝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二節 策劃(四)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十節 虎嘯(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節 戰鼓(三)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十三節 無聲第十節 餘波(五)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七節 風暴第三節 狙擊(一)第三節 聚才(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一節 戰局(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十節 虎嘯(三)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三節 演練(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八節 轉折(三)第七節 閃電(六)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九節 豪賭(一)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
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三節 結盟(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五節 謀功(四)第四節 再戰津浦(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三節 重起(五)第五節 號角(二)第二節 投敵(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二節 察東收編(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四十三節 襲淡水(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八節 天火(八)第四節 經濟改革(二)第三節 前哨戰(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八節 天火(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第一節 奪軍(十二)第三十一節 妥協(一)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第四節 戰鼓(四)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一節 奪軍(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七節 風波(六)第三節 暗戰(二)第八節 刺廖(四)第八節 轉折(三)第二節 策劃(十五)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八)第三節 狙擊(七)第三節 新人舊人(二)第一節 遏制(九)第五節 積聚(十)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二)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一節 挽弓(七)第十節 衝突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二節 策劃(四)第三節 戰鼓(十四)第三節 太行行(十)第十節 大撤退(九)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三)第十節 虎嘯(九)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四節 戰鼓(三)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十三節 無聲第十節 餘波(五)第二節 再編川軍(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五)第七節 風暴第三節 狙擊(一)第三節 聚才(一)第二節 沙基(四)第一節 戰局(三)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十節 虎嘯(三)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五)第三節 演練(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八節 轉折(三)第七節 閃電(六)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十節 虎嘯(十二)第十七節 新兵連(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九節 豪賭(一)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