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鎮藍衣(四)

對莊繼華身邊的那些人來說,莊繼華是個活生生的人,但對這些黃埔後輩來說,莊繼華就是一個傳奇。黃埔時期的驚才絕豔,北伐路上的牛行奇蹟,一遍[***]聲中,卻敢公開悼念共黨好友,兵不血刃取下渝城,三萬人能奪下雲南,如此種種,莫不爲他籠上層神秘面紗。

今天這個人活生生的站在這裡,他邊向裡走邊與熟悉的人打招呼,不過這些人都是一二期的老大哥們。而莊繼華自己對三期以下也不熟悉,三期的還認識幾個,四期以下基本一個不識。

“君山,雪冰,你們這裡排場好大,”到了臺前莊繼華對賀衷寒和鄧文儀說。

“張楊叛變,校長蒙塵,藍衣社同仁莫不悲憤交織,同仇敵愾,討伐叛逆。”莊繼華一出現,賀衷寒就有種不好的感覺,他不知道莊繼華的來意,但他卻可以肯定是衝他們藍衣社來的。他注意到,莊繼華的用詞是排場這個有點玩笑的詞,這就更讓他警惕了。

“說得好,校長有危險,我們當學生的是該出力,不過,”莊繼華看着賀衷寒和鄧文儀似笑非笑的眨巴下眼睛,伸手把鄧文儀身上的白布條拉下來:“這裡好像缺了點東西,讓我想想看是什麼,…,對了,花圈,對是花圈,,應該擺上兩排花圈,把這條白布掛在那張畫像的四周,這纔像樣。”

莊繼華用頭指指蔣介石的巨幅畫像,一聽這話鄧文儀有些生氣了,他忍不住壓低聲音說:“文革,這個場合不要胡鬧行嗎?這是我們藍衣社舉行的誓師大會,校長還沒死。”

“我是在胡鬧嗎?”莊繼華臉上的笑容一掃而光:“你也知道校長還沒死。”

沒容賀衷寒和鄧文儀心驚肉跳,莊繼華又說:“我想對黃埔同學說幾句話,君山,可以嗎?”

“文革,你不是藍衣社的成員…。”賀衷寒委婉的說,他不想讓莊繼華上臺,但又不好強行阻止。

“我想對黃埔同學說幾句心裡話,君山,怎麼說我也是一期的大哥,”莊繼華的臉上又浮現出一絲笑容:“老大哥對學弟們說幾句話總可以吧。”

說完之後,莊繼華也不管賀衷寒是否同意了,他徑自走上講臺,剛纔流露出的那絲戲謔完全消失,代之而起的一種嚴正剛毅。臺上的莊繼華威嚴的掃視擡下的藍衣社骨幹們,他的眼光由近及遠,他緩緩舉起手中的白布條,拿到眼前仔細查看,細細的紋路,摸上去手感很是舒適。莊繼華大聲問:“這是什麼?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

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但前排的一些將官的臉色有些發白,開始躲避莊繼華的眼光,莊繼華冷冷的聲音在大禮堂裡迴盪。

“老百姓稱它爲孝帶,是爲死人帶的,你們今天都帶上了它,爲誰帶的?”莊繼華大聲厲問道。

還是沒人答話,誰也不敢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個只能心照不宣的問題,這裡的每個人都明白,但誰也不能拿到檯面上來。

“校長死了嗎?”莊繼華提高聲音,他把他們不敢說的話,直接拿到檯面上來:“你們現在就爲他老人家披麻戴孝了,好呀!好呀!你們真是校長的好學生!”

賀衷寒臉色陰霾,身體在輕微發抖,他知道他犯了一個錯,帶上這條白布原本是爲了表明心意,可莊繼華這樣一說,彷彿成了在咒蔣介石死。

鄧文儀見勢不妙就想上去阻止莊繼華,可旁邊的戴笠卻一把拉住他,鄧文儀驚訝的扭頭看着他,戴笠微微一笑低聲說:“莊學長既然來了,就讓他說吧,他手上可有三十萬軍隊和西南兩省地盤。”

賀衷寒心念一動對鄧文儀低聲道:“等等,看他說什麼。”

“張楊叛亂,校長蒙塵,中外輿論驚駭莫名。我們作爲校長的學生,於公於私都應該首先想到如何將校長救出危境,可是如何救校長出危境呢?有兩種方法,武力剿滅和和平談判;武力主戰,剿滅張楊,看上去好像天經地義。可是諸位,綁匪綁票還有撕票的可能,諸位一力主戰,可曾想過張楊撕票?”

又是一個尖銳之極的問題,莊繼華把手中白布條往臺下一扔,目光越發冰冷,有人開始偷偷把白布條解下來,隨後更多的人開始把白布條解下來。

“校長教導我們忠孝節義,其中忠爲首,可什麼是忠呢?校長早有明確教導,忠,就是忠於國家,忠於師長。首先是忠於國家,其次纔是忠於師長。很多主戰的同學就是這樣說的,國家高於師長,所以維護國家威望高於拯救校長生命,道理上說沒錯。”

莊繼華說到這裡向下面掃視一眼,很多人都長舒口氣,信心稍稍有些回覆,可莊繼華語氣一轉:“可是今天這種判斷對嗎?我看不對,爲什麼不對,是因爲他們沒看清今曰中國的局勢,外有倭寇窺視,內則軍閥共匪尚存,若校長一去,他們立刻就會昌亂,廣西李宗仁、山東韓復渠、山西閻錫山、湖南何健,他們對中央的混亂會熟視無睹?西北的張學良楊虎城共C黨,他們就那麼容易平定?江西剿匪,校長調動百萬兵力,前後五次,花費五年時間,才把他們趕到西北,而他們的總兵力也不過區區十萬人馬;今天張楊加上共C黨,總兵力高達三十萬,佔據陝西甘肅兩省地盤,戰略空間迴旋極大。佔領西安並不代表平叛勝利,張楊完全可以與共C黨合兵一處,向陝北,向中蒙邊界退卻,那時他們背靠蘇俄,立刻成爲國家大患。內戰將持續不停。內戰一開,窺視一旁的倭寇是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而解開這一切的關鍵唯有一人,那就是校長,所以今天的忠,無論是忠於國家,還是忠於師長,落到實際行動上,就是支持和談,消弭內戰!”

賀衷寒神色急劇變化,莊繼華的分析雖然很粗略,但卻難以辯駁,而他內心那層深埋的秘密彷彿被曝光在光天化曰之下。

自從被免去藍衣社書記長職務後,賀衷寒感到蔣介石對他的冷落,這種感覺很微妙,沒有經歷過的是決然感覺不出來的,從外表看他依然擔任軍政部政訓處處長的高官,軍銜中將,在黃埔同學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但賀衷寒多次上的建議都被駁回,甚至不容他分辨,蔣介石也有快一年沒見他了,而且他在藍衣社的心腹幹部都不同程度受到冷落。熟讀史書的賀衷寒明白,他在政壇上恐怕到頂了,蔣介石雖然不會明着處置他,但會逐步削權,他很快就會成爲南京政壇的過時人物。

西安事變給了他一個機會,在他看來蔣介石很難回南京了。高舉平叛旗幟,佔據大義的高點,即便賭輸了也不會一敗塗地,蔣介石也無法處置他,最多不過把長痛變成短痛罷了。可一旦成功,他的政治生命將變得無限廣闊,這是個一本萬利的賭博。

但莊繼華亮明瞭態度,在黃埔同學中,莊繼華可以說是他最忌憚的人,不僅僅有當年的因素,更多的是今天他手握的兩省重兵,控制的兩省地盤。

任覺五去了渝城幾天,卻沒有一點音信;西南兩省從一開始就委婉主和,打的名義是支持宋美齡。但今天他們卻一反常態,拋開所有面紗,赤裸裸的公開通電,要求中央政斧必須尊重宋美齡的意見,任何處置都必須以蔣介石活着回來爲前提。

更可怕的是,四川和雲南以軍事演習爲名,劉湘鄧錫侯所部向川陝邊界集結,而楊森李家鈺向川鄂邊界集結,雲南三十八軍向貴州南部集結,六十軍在滇桂邊界部署了兩個師。

藍衣社在其他各省發展順風順水,可在渝城就是不行,滕傑率領渝城藍衣社成員來電,明確反對武力討伐,要求和平談判,確保蔣介石平安回來。

賀衷寒還想到一點,莊繼華的態度一明瞭,以他在黃埔內的影響力,勢必導致大批黃埔同學倒向主和一派,他對四期以下的影響力較小,可他對一二三期的影響力卻很強,特別是一二期,而目前掌控中央軍的大都是這些一二期同學,討伐討伐,他們若不戰,他賀衷寒也沒辦法。

樁樁件件如流星般從賀衷寒腦中劃過,他忽然發現,莊繼華如同一座山般橫在面前,跨不過這座山,他就永遠登不上權力的頂峰。

“文革,我不同意你的說法。”鄧文儀實在忍不住了,他掙脫戴笠的手,幾步跨上講臺。

“同志們!張楊叛亂,扣押領袖,乃國家之恥辱!”鄧文儀漲紅了臉,振臂大呼:“若對放任這樣的宵小,則國家法紀當然無存,只有厲行討伐,才能恢復中央威望。至於校長安危,我斷言張楊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殺害校長!他們的部下也會反對他們的行爲!諸君,貪生怕死請走別路,升官發財莫入此門;今天就是考驗我們的時候了!”

要論公開辯論,兩個鄧文儀都不是莊繼華的對手,莊繼華多會抓機會,他不等臺下有所反應,立刻大笑起來:“哈哈,雪冰兄的判斷可真是異想天開!”

(未完待續)

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出兵(二)第二節 策劃(八)第八節 南線(二)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十九節 變計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九節 魅影(五)第七節 曙光(五)第五節 號角(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三節 魅影(二)第五節 突擊(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十四節 亂第二節 初戰(五)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四節 謀殺(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二節 策劃(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七節 風暴第一節 挽弓(一)第五節 “異心”(四)第二節 起航(六)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一節 奪軍(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八節 南線(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三節 重起(一)第九節 魅影(八)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十節 餘波(二)第九節 文革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三節 巧取(一)第一節 蟄伏(十)第八節 天火(七)第六節 突破(四)第八節 日薄(六)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三節 戰鼓(十)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節 狙擊(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九節 號角(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三節 狙擊(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二節 投敵(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八節 天火(六)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一節 蟄伏(八)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三節 魅影(一)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十節 暗棋(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八節 轉折(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八節 日薄(九)第三節 調整(二)第四節 外交(五)
第二節 策劃(七)第一節 出兵(二)第二節 策劃(八)第八節 南線(二)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十九節 變計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九節 魅影(五)第七節 曙光(五)第五節 號角(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三)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八)第三節 魅影(二)第五節 突擊(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二)第十四節 亂第二節 初戰(五)第二十七節 視察(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二)第四節 謀殺(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二節 策劃(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四)第一節 亂起(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七節 風暴第一節 挽弓(一)第五節 “異心”(四)第二節 起航(六)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一節 奪軍(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九)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四)第八節 南線(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三節 重起(一)第九節 魅影(八)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十節 餘波(二)第九節 文革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八)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十)第三節 巧取(一)第一節 蟄伏(十)第八節 天火(七)第六節 突破(四)第八節 日薄(六)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七節 風波惡(八)第三節 戰鼓(十)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節 狙擊(一)第五節 戰雲密佈(六)第七節 生機(四)第六節 攻略山東(八)第五節 曙光(十二)第八節 轉折(十九)第三十三節 整軍(二)第九節 魅影(十五)第九節 號角(三)第二十九節 婚禮(二)第二節 陝北行(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三)第三節 狙擊(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二節 投敵(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二)第八節 天火(六)第二十九節 婚禮(一)第一節 蟄伏(八)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三)第三節 魅影(一)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十節 暗棋(二)第六節 戰地黃花(三)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十四節 襲淡水(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八節 轉折(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八節 日薄(九)第三節 調整(二)第四節 外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