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

一萬粵軍和校軍組成的南線部隊長驅直入,直下潮汕,更重要的是這支軍隊是在黨的絕對控制下;各地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大元帥行營的威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革命形勢的發展從未如此好過,前途從未如此光明。

軍事會議開始前,許崇智、張明達、許濟談笑風生,蔣介石與周主任也在輕鬆的閒聊;以周主任的職務而言還沒有資格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不過今天是把他當作[***]方面的代表看待的。

會議開始後,廖仲愷的神色嚴峻,他首先介紹目前廣州的政治局勢。

“爲了不影響前線作戰,有些情況沒有通報你們,這次我受中央委員委員會委託一併報告諸位。總理在燕京病危後,唐繼堯宣佈就任副元帥之職,這時你們知道的,你們不知道的是最近滇軍前鋒龍雲所部已經進入廣西,佔領南寧,前鋒已接近賓陽,龍雲在這裡等候另一路唐繼虞進攻柳州。李白黃在桂林、柳州殲滅沈鴻英主力,目前陳兵桂平、貴縣一帶;滇軍第二軍範石生所部已經入桂,正在趕往桂平;李濟深所部駐守梧州。這時廣西方面的情況。”

“廣州的情況更復雜些,楊希閔到香港去後,我們得到的情報表明,他與段祺瑞、陳炯明、唐繼堯的代表都有會面,前幾天他突然與部下胡思舜、趙成樑等聯合致電燕京,要求總理和段祺瑞提出和平統一、消弭戰禍、解黎民之倒懸等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江西方本仁突然出兵進攻韶關,導致譚延愷的失敗,估計就是這個有關。諸位同志東征目前進展雖然順利,但革命隱憂不少。下一步該如何行動請諸位商議。”

廖仲愷在介紹完廣州和廣西的情況後,他的任務就基本完成,軍事不是他所擅長的,他就乾脆不提意見,讓軍事將領自行決定,以後他就留在東征軍中擔任校軍和東征軍總政委。

廖仲愷說完之後,東征軍參謀長蔣介石緊接着站起來開始介紹敵情:“根據揭陽農會的情報,林虎部在擊敗譚延愷湘軍之後,已經掉頭南下,其軍兵分兩路,一路進攻海豐,目的是切斷我軍退路;另一路出河婆進攻揭陽,前鋒抵達橫隊渡,另外羅經壩也出現敵軍。估計敵軍會沿棉湖、鯉湖進攻揭陽,兵力估計在萬人以上。我軍目前比較分散,除校軍在揭陽以外,第七旅大部還在返回揭陽的路上,第二師分散在潮州至閩邊地區。”

蔣介石說完之後,會場上暫時出現冷場,敵情的確很嚴重,揭陽只有兩個團,敵軍上萬人。

“如果校軍能守住揭陽,兩天內七旅能全部到達揭陽,不過就算七旅全軍到達,林虎的兵力也比我們多得多,我看還是要調第二師回來。”許濟對林虎的兵力優勢很是擔憂。

“陳炯明殘部退到福建後,周蔭人劃出詔安、雲霄、平和數縣給陳炯明,海軍溫樹德駐守廈門,目前周蔭人迫於我軍聲威,不敢出兵幫助陳炯明,如果我軍全軍集中揭陽,潮州勢必成爲空城,這會不會引起周蔭人的野心,繼而出兵潮州。”張明達提出他的疑慮。

蔣介石這時站出來,指着掛在牆上的地圖說:“張師長所慮極是,退到閩邊的主要是洪兆麟所部,該部敵人經過我軍數次打擊,已成驚弓之鳥,短時間內無力反攻,唯一要考慮的是周蔭人,如果周蔭人與其聯合行動,則反攻的可能姓會增大,所以我建議第二師留守潮汕,監視閩邊的陳軍殘部和閩軍的行動。”

“迎擊林虎由校軍與第七旅共同執行。在兵力對比上我部雖然居於弱勢,但我軍連戰連捷,士氣正高,而林虎所部長途行軍,兵疲將惰,以我之鋒銳擊敵之疲兵,自當一戰而勝。”

蔣介石對許濟和張明達的謹慎很是瞧不上,東征以來校軍的優異表現讓他信心十足。他越說聲音越高:“現在林虎給我們機會,殲滅他的機會,諸位看…”蔣介石拿起指揮棒,指着地圖說:“陳銘樞旅和吳鐵城部已經到達陸豐,可以命令兩部不再前來揭陽匯合,而是轉道經和田,向河婆(今揭西縣河婆)進攻,截斷林虎的退路。”

“我三千校軍駐守揭陽,七旅若在兩曰內趕回,則此戰必勝。”

加侖見蔣介石說完,補充道:“我贊同蔣將軍的計劃,我還是要補充一點,如果這一仗我們獲勝,福建軍閥就不會出兵,如果失敗,那麼他們還是會出兵,所以第二師不用全師留在潮州,可以從中抽調大部分部隊向北運動,”加侖站起來,指着地圖上的韓江上游地區說:“到這裡,造出威脅興寧、五華的態勢,如此敵人就不可能再增兵揭陽戰場。”

加侖的話無人反對,此前所有軍事行動的計劃都是加侖審定後才執行,東征軍連戰連捷也增強了他的權威。得到加侖的支持,蔣介石露出一絲不引人注意的得意,張明達和許濟總是看不大起他,本來許崇智打算把南線的全部指揮權交給蔣介石,自己留在廣州遙控,就是這兩人反對,許崇智纔不得不親自出面擔任總指揮,這下蔣介石算是小出一口氣。

許崇智最後下達的命令是:一、粵軍張明達師駐守潮汕防備閩軍和洪兆麟殘部,同時清剿流竄各地的陳軍殘部,並派出有力之一部出擊韓江上游,以牽制五華、興寧之敵,使其不能增援揭陽戰場;

二、由校軍一團、二團駐防揭陽。

三、第七旅許濟部必須在兩曰內全軍返回揭陽。揭陽戰場之我軍由蔣介石指揮。

四、粵軍陳銘樞旅與警衛軍吳鐵城部放棄來揭陽匯合的計劃,由和田地區北上,向河婆進攻,截斷進攻揭陽之林虎軍的退路。

五、東征軍總指揮部遷往潮州。

蔣介石隨後下令對林虎取防禦態勢,教導一團派出一營在林兜附近構築工事,二團在錫場、林鋪構築工事,一團主力和學生隊、入伍生隊均集結城內。

隨着命令的下達,揭陽城中戰爭空氣立刻濃厚起來,士兵在城牆和街道上構築工事,城外也在構築工事,彭分田率領的農軍當仁不讓的也加入進來。

兩天後,七旅已經全部開入揭陽,但已經佔領河婆的林虎軍劉志陸、王定華、黃任寰三部卻毫無動靜,絲毫沒有看出要來進攻的企圖。蔣介石正迷惑不解時,接到許崇智的電報,陳銘樞旅和吳鐵城部已經到達和田,正向河婆開進。蔣介石與加侖商議後,認爲林虎有可能發現了陳吳兩部的行動,因此下達了出擊河婆的命令。

三月四曰晨,蔣介石率軍離開揭陽,向普寧進發。蔣介石的部署是兵分兩路,校軍爲左翼,七旅爲右翼,他爲林虎安排了一個陷阱,七旅走左翼奔狗肚,如此則形成校軍吸引林軍於正面,七旅迂迴襲擊林軍側翼的局面。

行軍路上蔣介石又接到農會傳來的情報,河婆林軍出動,也是兵分兩路,一路出棉湖,一路走鯉湖。這下蔣介石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迎上去,一是退回揭陽堅守,直到陳吳兩部攻克河婆。蔣介石拿不定主意便與加侖商議,加侖力主迎上去,蔣介石也認爲退回去雖然穩妥,但軍令朝夕變動,士氣難免受影響,更何況其中還有自己的顏面。

到達普寧後,情報再次傳來,河婆出動的林軍大約爲五-六千人,這讓蔣介石大爲放心。於是蔣介石再次分兵,教導一團向棉湖前進,教導二團向鯉湖前進。下午當晚教導一團抵達棉湖,教導二團宿營湖尾(距離棉湖2.5公里)。這時一絲陰影落入東征軍中,七旅不知所蹤,失去聯繫。蔣介石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派人尋找七旅,他非常不安,在指揮部中整夜不眠。

七旅沒消息,林虎的消息卻先傳來,凌晨一點左右時,偵察隊帶回情報,王定華所部已經抵達上柵、劉志陸到達鯉湖。

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五節 盟國(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五節 海關(一)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一節 破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二節 起航(八)第五節 兩全(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巧取(二)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八節 日薄(四)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戰局(一)第三節 狙擊(一)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三節 會戰(十)第一節 挽弓(八)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十三節 冷遇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五節 “異心”(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八節 南線(六)第十節 虎嘯(八)第五節 反攻(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九節 號角(五)第五節 號角(八)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九節 文革第七節 閃電(六)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九節 殤(八)第七節 閃電(三)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七節 風波(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二節 重建(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二節 初戰(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四節 視察(一)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六節 突破(五)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五節 反擊(七)第三節 戰鼓(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十二節 陰雲第八節 日薄(三)第五節 “異心”(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二節 川軍(九)
第一節 上海風波(一)第五節 盟國(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九)第五節 海關(一)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五)第十一節 重振(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十)第一節 破冰(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四)第七節 風波惡(三)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四節 塞北烈焰(五)第六節 攻略山東(九)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二)第四節 密林血戰(八)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第二節 起航(八)第五節 兩全(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三節 巧取(二)第四十節 戰東莞(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八節 日薄(四)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一節 戰局(一)第三節 狙擊(一)第三節 戰天津(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七)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三節 會戰(十)第一節 挽弓(八)第二十七節 轉變(四)第十三節 冷遇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五節 “異心”(三)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八節 南線(六)第十節 虎嘯(八)第五節 反攻(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九節 號角(五)第五節 號角(八)第一節 挽弓(十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二十三節 合併(一)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六)第八節 九變(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九節 文革第七節 閃電(六)第八節 日薄(十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九)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三)第九節 殤(八)第七節 閃電(三)第七十七節 平叛(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七節 風波(七)第四節 九天之上(二)第二節 重建(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八)第七節 閃電(十六)第二節 初戰(三)第四十七節 分路(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四)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二)第三十二節 挽留(四)第八節 說敬之(二)第四節 視察(一)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十一節 大捷(三)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三)第六節 突破(五)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七十四節 解惑第五節 反擊(七)第三節 戰鼓(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九)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十二節 陰雲第八節 日薄(三)第五節 “異心”(一)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二)第四十二節 歧路(一)第二十五節 新人(一)第二節 川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