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

“三十萬斤糧食,李旅長,我們齊家的糧庫也沒這麼多糧。”賬房看了一眼齊老爺,試探着說:“我聽說將軍是莊司令的老部下,我們老爺想請他吃頓飯。”

“這個話我可以轉告,不過,齊老爺,這三十萬斤糧,您給個準話。”李繼雄有種大禍臨頭的感覺,強壓着焦慮,放緩語氣,要不是顧忌對方的身份,他絕不會這樣客氣。

李繼雄的焦慮早已經被齊老爺看得清清楚楚,齊老爺雖然沒見過莊繼華,可對莊繼華的瞭解卻不少,當年商丘推行社會改革,鬧減租減息,齊老爺就從商丘的朋友那裡得到消息,對莊繼華有個初步判斷,當時在武漢任職的大兒子擔心杞縣鬧減租減息,還特地給家裡來信,告訴他,如果杞縣要搞減租減息,一定要搶在前面,絕對不能與莊繼華髮生衝突。

這封信給齊老爺留下深刻印象,這封信透露了兩層意思,莊繼華很強勢,自己的兒子無法指望,可三十萬斤糧,這個胃口也太大了,齊家就算拿得出也要傷筋動骨,這絕不能答應。

“李將軍,我們齊家是合法做生意,當初議定一斤換三斤,我們是吃虧的了,”齊老爺終於開口了,他慢騰騰的說道:“河南桑梓受災,我感同身受,可是我齊家也受災深重,去年租子顆粒無收,今年看來也收不上來,莊將軍要我們拿三十萬斤糧食,老朽是拿不出來的,老夫雖然年邁,可國民政斧參政員還認識幾個,政斧裡面也有幾個朋友,莊將軍若要妄栽罪名,我齊家也不是那麼好欺的。”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李繼雄心中冒出這個念頭,齊老爺子看來到底是老了,他還真不知道莊文革到底是什麼人。他很想站起來就走,可這樣回去,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是什麼結果。現在他的旅長職務已經被停職,齊家一垮,必定牽連到他。

“哼哼,老爺子,不要怪我說話不好聽。”李繼雄冷笑兩聲,怒氣一閃而過:“城內糧店全部沒糧食,您老打的什麼主意,我知道,不就是想讓這些人全去吃救濟糧嗎,你可能算過,如果算上全城居民,現在的救濟糧最多也就吃一個月,夏糧未上,舊糧吃光,那時候糧價大漲,至少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翻一倍,您屯下的幾十萬斤糧,至少能賺百萬大洋,可,你恐怕想不到,我要這樣出去,三天,最多三天,囤積居奇的罪名就會扣到你腦袋上,莊司令就敢抄了這齊家大院,您信嗎?”

“民國天下,朗朗乾坤,他莊文革就能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管家冷笑兩聲:“我齊家也不是好欺負的。”

“不知好歹!”李繼雄暗罵道,這齊家經營百年了,河南地面上赫赫有名的百年世家,到頭來怎麼出了這麼個蠢材,齊老爺子看來是真的老了,他真以爲他那幾百人的護院家丁可以對抗莊文革手下的百萬大軍,愚蠢!

“齊老爺,我已經被停職了,這城內城外有十幾萬災民,這個時候莊司令要抄了您的家,就算委員長也沒辦法救您。”

李繼雄的話越來越白,語氣也越來越重,可讓他無奈的是,齊老爺子根本不讓步,李繼雄好說歹說,最後才同意捐出五萬斤糧食,然後就拒絕作出讓步。

明政離開後,莊繼華在在粥場又待了會,上車離開粥場,他原本沒有計劃在杞縣停留,現在他不得不花些時間在杞縣看看。

杞縣縣政斧內有空蕩,原杞縣縣長隨着曰軍撤離棄職逃跑,縣職員大部分留守,新縣長是257旅下的一個團長,叫吳天明。當莊繼華到的時候,吳天明不在縣政斧,他等了十來分鐘,吳天明和兩個年青人才急匆匆走進縣政斧。

看到站在縣政斧後院閒聊的兩個將軍,吳天明迅速找出誰是莊繼華,快步走到莊繼華身前向他敬禮,兩個年青人也跟在他身後。

“這是縣黨部主任刑國斌,這位是杞縣救國會會長魏闊。”吳天明向莊繼華介紹道。

莊繼華上下打量他們,他知道縣黨部主任是蔣經國的人,而救國會則是第三黨主控,可這兩個年青人看上去還比較融洽。

“說說情況吧。”莊繼華沒有與他們寒暄,在城北粥場發線的情況,讓他不敢輕易相信眼前的三個人。

“情況不好,”吳天明很坦率:“糧食現在勉強可以用到七月初,主要原因是,很多領了糧的災民,返鄉後,被迫將救濟糧交給地主,以補交去年的地租,他們不得不重新回到城裡。”

“不是七月初,很可能是六月初,”魏闊插話道:“現在返回城內的還是少部分災民,一旦那些地主的行爲沒有受到懲處,其他地主就會羣起效仿,回城的災民會更多,我估計很可能還要增加十萬人。”

“黨部有什麼意見?”莊繼華又問刑國斌。

“司令,必須嚴懲那些黑心地主,”刑國斌是從湖北調來的,原來是房縣的三青團幹事長,這次蔣經國直接把他調到河南擔任縣黨部主任,無疑是他是仕途上的重要一步。

三青團在蔣經國刻意培養下,一直保持着朝氣勃勃的狀態,這些年青人幹勁十足,最瞧不起的就是中央黨部,最激進的觀點認爲中央黨部已經老朽了,很多幹部腐朽變質,天下應該讓他們三青團來組織。

刑國斌雖然沒有那麼激進,可在房縣還是比較激進,因此受到了房縣黨部的壓制,讓他感到事事都束手束腳,現在他終於刻意放開手腳了。

“這是政斧發給災民的救民糧,他們居然也敢搶佔,簡直貪婪到極點。”提起這事刑國斌就憤憤不平,激動異常。

“那裡打算採取那些行動呢?”感到這三人沒有捲到李繼雄的事件中,莊繼華心中略安,便開口問道。

刑國斌和魏闊交換個眼神,顯然他們已經商量了辦法,刑國斌上前一步:“首先,以縣政斧的名義下令,免去今年的地租,以往租種人不準更換,明年開始在全省推行減租減息,任何地租不得高於三成。”

“還有對城內的糧商,規定糧食的價格,凡是高於這個價格的一律定罪,亂世用重典,收拾下這些殲商。”魏闊的語氣狠辣,透着股股殺氣。

莊繼華沉默了下,蕭振瀛一直保持沉默,他已經猜到,莊繼華肯定要在杞縣大開殺戒。現在碰上了這樣兩個年青人,旁邊那個團長看來也不是個善茬,杞縣的這些地主糧商這次算是撞到鋼板上了。

“宮秘書,記錄。”莊繼華扭頭叫來宮繡畫:“鑑於河南旱災嚴重,部分地主強迫災民以分發的救濟糧繳納地租,此乃喪心病狂之行爲,必須嚴厲打擊,江北戰區司令部命令,個地方政斧、黨部、三青團、救國會,聯合行動,堅決查處,追回災民之救濟糧,對有此種行爲的地主先以勸告,命其退還;如果不從,予以抄家,罰沒家財,追究其破壞救災,破壞抗戰之罪行。凡對此工作不力者,當追究地方長官之責任。此令,江北戰區司令部司令官莊繼華。”

刑國斌、魏闊興奮的交換眼神,要不是顧忌莊繼華在場,他們恐怕要跳起來歡呼了,吳天明保持着軍人的嚴肅,臉上只是微微露出笑容。

“周邊的情況你們掌握了嗎?”莊繼華等了下,又問三人。

“已經掌握了,”刑國斌搶先答道,這幾天三人揹着李繼雄在城內外活動,就是調查齊家的底去了,現在尚方寶劍在手,他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杞縣最大的地主是齊家,最先開始強迫災民繳納地租的也是齊家,城內最大的糧商也是齊家,周圍所有地主和糧商都以齊家的馬首是瞻,所以第一刀一定要砍在齊家身上,只要打掉齊家,局面就打開了。”

“齊家的情況我已經摸清楚了,齊家有三個糧庫,大約藏糧三十萬斤,另外,齊家有個家丁團,大約有武裝兩百人,他與本地的土匪草上飛有聯繫,他的長子是軍令部的齊啓功中將,次子…。”吳天明又把齊家的情況介紹了下。

等他介紹完了,莊繼華伸手向宮繡畫要了筆和紙寫了一紙手令交給他,“手令,將257旅xxxx團劃歸吳天明指揮,257旅必須全力配合吳天明團長的工作。”

等吳天明擡頭後,莊繼華平靜的說:“257旅旅長李繼雄已經停職,具體行動我不管,吳團長,刑主任,魏會長,你們商議下行動方案,我只有一個要求,今天就查抄齊家。”

“是!”

“請司令放心!”

“保證完成任務!”

當天傍晚,吳天明兵分三路,一路由刑國斌率領,查抄城外齊家糧庫,考慮到可能引起齊家家丁的反抗,這一路人數最多,足有兩個營,分作三路,分別查抄齊家城外的三個糧庫;第二路由魏闊帶領,查抄齊家在城內的所有糧店和其他店鋪;第三路,吳天明率領一個加強連,包圍了齊家大院,將裡面所有人一律扣押,包括還在苦口婆心勸齊老爺子的李繼雄。

(未完待續)

第五節 雲集(五)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五節 號角(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八節 九變(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一節 奪軍(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七節 誤判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二節 投敵(六)第三節 重起(七)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五節 突擊(二)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二節 川軍(四)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四節 戰鼓(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二節 沙基(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五節 兩全(二)第二節 起航(八)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十節 餘波(二)第五節 曙光(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七節 風波(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三節 魅影(八)第三節 聚才(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五節 突擊(三)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八節 日薄(十)第五節 積聚(七)第十節 撤退(三)第九節 豪賭(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一節 奪軍(五)第十節 虎嘯(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五節 曙光(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五節 盟國(五)第三節 狙擊(三)第八節 刺廖(九)第十六節 誓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一節 湖議(一)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五節 突擊(三)第三節 交易(一)第五節 海關(一)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十節 衝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
第五節 雲集(五)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五節 號角(五)第一節 上海陰謀(二)第八節 九變(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八節 南京,南京(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六)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一節 奪軍(四)第六節 爾虞我詐(八)第六十二節 偷樑換柱第八節 轉折(二十六)第七節 誤判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二節 投敵(六)第三節 重起(七)第五十二節 遭遇戰(二)第五節 突擊(二)第五節 曙光(十四)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六)第十一節 重振(八)第二節 川軍(四)第一節 德黑蘭(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二節 減租減息(六)第四節 戰鼓(七)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三十二節 路遇(一)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十節 中山艦(二)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四)第四節 戰鼓(五)第五節 曙光(十三)第二節 沙基(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三)第五節 兩全(二)第二節 起航(八)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七十八節 大風起第二節 陝北行(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一)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十節 大撤退(四)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十節 餘波(二)第五節 曙光(一)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一)第二十六節 議案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五)第七節 風波(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三節 魅影(八)第三節 聚才(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五節 突擊(三)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八節 日薄(十)第五節 積聚(七)第十節 撤退(三)第九節 豪賭(二)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一節 奪軍(五)第十節 虎嘯(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五)第五節 曙光(六)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三節 戰天津(八)第五節 盟國(五)第三節 狙擊(三)第八節 刺廖(九)第十六節 誓言第三節 戰天津(一)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一節 湖議(一)第九節 魅影(十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二)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四)第五節 突擊(三)第三節 交易(一)第五節 海關(一)第九節 號角(二)第二節 起航(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十節 衝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二)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十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