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劫持

蔣介石就任潮梅八縣善後督辦後,打算在潮州開辦黃埔分校,隨軍東征的二期同學學業耽誤太多,需要重新學習,另外蔣介石考慮到自己以後留在黃埔的時間也許不會很多,可軍校他又不願意放手,因此在潮州辦個分校也便於自己控制黃埔。

所以他這次回廣州後就與廖仲愷談妥潮汕分校的事,以後軍校的學兵連就在潮州進行入伍生教育,完成之後再回黃埔,而畢業生實習也在潮州的校軍中進行。

莊繼華聯絡處開張的第一件事就是爲這次過來的學兵連、憲兵連以及教官准備食宿。

這天莊繼華大清早就在碼頭等待永福艦,這批軍校人員都由永福艦運送;和他在一起的還有粵軍軍需處的一個林姓少校,永福艦不但載有黃埔學生還有一批軍餉和武器裝備。

永福艦還看不見影子,左右又無事,莊繼華和林少校兩人閒聊。聽說永福艦這次還有五萬大洋和一批蘇制武器,莊繼華就笑了。

“這下衛團長應該不會再來找你了,上次見你時,就是他在司令部鬧騰軍餉的事。”

林少校嘆息一聲,苦笑下說道:“恐怕還回來的,這筆錢已經有去處了,沒他的。”

莊繼華正擡頭向遠處張望,聞聽此言,便收回目光,轉頭看着林少校:“怎麼?又沒他的,老兄,這可有點欺負人了,我這外人可都有點看不下去了。”

“老弟,你不懂,我知道他在樟木頭幫過你,你替他說話,可我有什麼辦法,這都是上面定的。”林少校無可奈何的說,說完從兜裡掏出香菸,從中抽出一支刁在嘴上,他知道莊繼華不抽菸,所以也沒跟莊繼華客氣。

“你們上峰盡欺負老實人,這會讓將士寒心的。”莊繼華半真半假的說,他越這樣半公開的替衛立煌說好話,越沒人懷疑他的目的;當然莊繼華也不只替衛立煌說好話,他幾乎恭維每個人,爲每個人主持“公道”,只是都停留在嘴上。

在西方有個著名的論斷:若想藏起一片樹葉,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樹葉藏在樹林中;想藏起一粒沙子,最好把是沙子藏在沙灘上。莊繼華處處留情,結果就成了處處無情,只在有心人的心裡留下一粒種子,等待它開花發芽。

“將士寒心?要的就是將士寒心。”林少校意味深長的說。

“嗯?什麼意思?”莊繼華故作不解的問。林少校只是笑笑,彈彈菸灰,掉頭又向遠處觀望。

這個碼頭是軍用碼頭,民用船隻不敢在這裡停靠,只是原停靠在這裡的軍艦都隨陳炯明退到福建去了,碼頭上空蕩安靜,只有偶爾飛過的海鷗發出鳴叫,還有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

除了莊繼華和林少校外,還有一連的粵軍士兵在外面等待。隨着時間的推移,碼頭上的人越來越不耐煩了。

“老弟,什麼時候了?”

“快十點了。”莊繼華擡手看看手上的表。

“怎麼還沒到,該不會今天不來了吧。”林少校有些懷疑的問。

“不是吧,前天的電報說今天早晨到,我可是連宿舍帶午飯都聯繫好了的。”莊繼華也感到納悶,把身上的電報掏出來看看,沒錯,曰期是今天。

林少校不耐煩的發起牢搔:“媽的,這破軍艦該不會在半路沉了吧。海軍局的白癡除了知道走私外,還知道什麼。”

“軍艦走私??”莊繼華已經讓有些意外了,更意外的是這個林少校居然也知道:“你怎麼知道?”

“我有個同村的,就在海軍中,他告訴我的。他說海軍的所有軍艦都參與走私,在海軍中是公開的,上上下下都有份,那些海軍軍官就靠這個富得流油。”

莊繼華聞言不僅愕然,雖然對這個世界的怪相有很多心裡準備,但軍艦走私,而且是大規模走私,這讓他一時有些難以接受。

“老弟,你年輕,沒見過軍艦走私吧,待會永福艦到了,你就看吧。”林少校見莊繼華的樣子,心中有些同情,這些黃埔學生打仗沒說的,就是太單純,除了一腔熱血外好像沒別的了。

莊繼華沉默了,只是默默的往遠處看,他只希望永福艦走私的事情不要讓學兵連的學弟們發現。

又過了會,一個穿着海軍制服掛着少尉軍銜的軍官急匆匆跑來,莊繼華看到他臉上焦急的神色心中咯噔一下,出事了,三個字立刻在腦海中冒出來。

“接到永福艦的電報,它在港口外遇上海籌艦,現被迫駛往廈門。”

雖然莊繼華沒聽明白,不過也知道永福艦出事了,他冷靜的說:“別急,說清楚,被迫駛往廈門?什麼意思?”

“應該是被俘虜了。”少尉喘口氣說。

“被俘虜了?怎麼會被俘虜了?我們沒聽見炮聲呀”林少校有些激動的問,沒聽到一聲炮響,就這麼被俘虜了。莊繼華也有些納悶,他們在這裡等了幾個鐘頭。

莊繼華皺眉問道:“海籌艦是怎麼回事?”莊繼華心裡也很焦急,不過他還在努力保持冷靜,同時心裡迅速計算,這件事情的影響。

“兩位長官可能不知,海籌艦是艘裝甲巡洋艦,艦上有三門150mm的主炮,其他各種炮還有十幾門;永福艦是艘裝甲運輸艦,艦上根本沒炮,只有幾挺機槍,這根本沒法打。就算跑也跑不贏人家,海籌艦的航速能達到19節,永福艦….”少尉見兩人不明白爲何沒聽見炮聲永福艦就被俘虜了,便解釋道。

莊繼華這下明白了,海上作戰不看人多,只看炮的口徑和船速,他立刻打斷少尉的話問:“永福艦還說了什麼?”

“沒有了。”

“你們向海軍局報告沒有?”

“報了,永福艦肯定也向廣州報告了的。”

“許司令那裡呢?”莊繼華接着問。

“還沒有。”少尉擦擦臉上的汗。

“你立刻回去用電話向許司令報告,林兄,我們回去。”莊繼華說完就向碼頭外走,林少校愣了下,也就跟着莊繼華向外走。

莊繼華他們急匆匆趕回林家祠堂時,許崇智已經得到消息,臉色陰沉的召集人商量對策,司令部裡氣氛緊張,來往軍官也沒有了往曰的輕鬆和驕狂。

林少校向許崇智報告後,許崇智沒言聲只是煩躁的揮手讓他退下,這事他沒什麼責任。莊繼華卻沒有走,而是留在會議室中,他想知道許崇智會作出什麼決定,然後向蔣介石報告,畢竟黃埔軍校還有百多人在上面,蔣介石知道後還不知怎麼着急呢。

許崇智見莊繼華不走,而是站在那裡等候他的命令,便說:“莊少校,你坐吧,聽聽也好。”他知道莊繼華留下來的原因,當然他要趕莊繼華出去的話,也是可以的;不過他不想這麼做,一個是因爲蔣介石,另外其實是因爲他很欣賞這個年輕人。

從樟木頭之戰後莊繼華就進入了他的視線,後來他又陸續瞭解了莊繼華的一些事情,就象蔣介石與他的部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一眼,黃埔教官中與他有關係的也不少,有些事情根本瞞不住,他就更欣賞他了。

“你們接着說。”許崇智陰沉的看看屋裡的人。

莊繼華知道在他回來的路上,他們已經開始討論了。

會議室裡的人不是很多,主要是新任四師師長許濟、作戰科長等六七人。莊繼華聽了會,知道他們的意見主要是兩個:進兵福建威脅福建督軍周蔭人,逼其放回永福艦和艦上的人員物資;聯繫洪兆麟等陳炯明餘部,讓他們出面撮合。

莊繼華心裡盤算,單純看這兩個策略都不錯,可是又都有不穩當。對第一種策略,要是周蔭人不妥協怎麼辦?還有周蔭人爲什麼要這麼作,莊繼華更進一步想,周蔭人是孫傳芳的部下,如果周蔭人這麼作了,肯定是孫傳芳授意的,那麼孫傳芳又爲什麼要這麼作?難道孫傳芳要挑起閩粵戰爭?不對,莊繼華幾乎立刻否定了。

他迅速想到這段時間從報上得來的消息,孫傳芳與奉系簽訂合約互不侵犯條約,劃定上海爲永不駐軍及設置軍事機關地區,孫軍自上海撤軍,而奉系卻未遵約撤軍,爲此孫傳芳指責奉方不守合約,同時指責奉方將軍隊源源不斷調進江南,破壞江南的穩定。應該說孫傳芳承受了奉系很大的壓力,這個時候再挑起閩粵戰爭?孫傳芳不會這樣蠢。莊繼華因此斷定這不是周蔭人挑起的。

那麼是誰挑起的呢?海軍司令楊樹莊?他爲什麼要挑起這個事端?周蔭人不可能能指揮他,那麼是陳炯明瞭;陳炯明也指揮不動楊樹莊呀,只有燕京才能指揮楊樹莊。

燕京這個詞蹦進莊繼華的腦海後,莊繼華腦海中赫然開朗,對,這肯定是燕京乾的,但燕京爲什麼要這麼幹,只有一種解釋,燕京想要廣東進攻福建。

會議室裡安靜下來,這是許崇智開會的習慣,每個人都可以談出自己的觀點,供許崇智分析考慮,許崇智有時會當場作出決定,有時則不會。衆人都在等待許崇智的決定,但許崇智卻沒有理會衆人的眼光,幕僚的分析建議他都聽見了,可他認爲這不夠,老於世故的已經嗅到一絲陰謀的味道,只是他還沒想清楚敵人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目的還躲在層層迷霧的後面,如果看不清楚他寧可什麼都不作。

“大哥,究竟該怎麼做?你倒是說個話呀。”許濟有些不耐煩了,福建目前兵力空虛,活動在閩北的張貞等民軍已經派出代表表示同意服從粵軍指揮,願意協助粵軍進攻福建。因此在許濟看來只要進攻,拿下半個福建應該沒有問題。

許崇智瞪了許濟一眼,話到嘴邊,卻突然轉口。

“莊少校,常聽你們校長和政委提起你,你說說看應該怎麼作。”

許濟沒想到許崇智突然問起莊繼華來了,他有些生氣的哼了一聲,毫不隱瞞的流露出不滿。在他看來,莊繼華不過是個小小的少校,毛還沒長全,在場中人打過的仗比他走過的路還多,他能有什麼主意。

莊繼華卻沒有理會許濟的態度,而是站起來就要到前面去,許崇智揮手示意他坐下,就在位置上說。莊繼華的動作讓衆人心中又平添些許輕蔑。

“卑職認爲這是個陰謀。”

莊繼華開口後,許濟不由哈了一聲,不客氣的插嘴道:“這不奇怪,誰都知道。”莊繼華不以爲意的點頭說:“許師長說得對,不過既然是陰謀,那麼就存在目的,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許濟一時語塞,作戰科的關科長插話道:“自然是截奪永福艦上的物資,裝備陳炯明殘部。”

“那他不會不知道,這肯定要引起我軍的反應,甚至引起我軍進攻福建。”

“閩軍主力依然留在浙江,沒有返回福建,我軍進攻福建,可以輕鬆拿下福州。”許濟插話,他沒注意許崇智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了。

莊繼華雖然只說了兩句,卻已經引起許崇智的共鳴,他對許濟一再打斷莊繼華的話感到不耐煩了。

“那就更讓人不解了,周蔭人難道不知道這個情況?”莊繼華現在已經想通了,他還是按照自己在三營中的方式在進行這場討論。

“嗯,….,有話你就直說,別像…。”

“閉嘴,你這樣讓文革怎麼說?”許崇智含怒打斷許濟的話,然後對莊繼華說:“文革,把你的想法都說出來,不要吞吞吐吐的,樟木頭那樣的仗你都敢打,還有什麼可顧慮的,萬事我做主。”

莊繼華注意到,許崇智對自己的稱呼變了,不再是莊少校了,而是更爲親熱的稱呼自己的字了。

“謝謝司令,卑職的看法是,這是段祺瑞項莊舞劍,意在廣州。”莊繼華不在繞彎子了,先拋出自己的結論,把會議室裡所有人都震住。

“永福艦事件,卑職以爲必須放在整個廣東的戰略上才能看清整個事件的全貌,才能分析出敵人的目的,以及我軍應該採取的對策。”莊繼華按照自己的思路侃侃而談。

“首先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永福艦遇上海籌艦,是巧合還是有預謀?如果是後者,那麼誰給他們提供的情報?”

“周蔭人指揮不了楊樹莊,就算孫傳芳也不行;那麼楊樹莊是奉誰的命令派海籌艦到汕頭來?陳炯明嗎?”

“福建兵力不足,若此舉引發我軍進攻福建,那麼會成爲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

莊繼華抽繭撥絲,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不是沒人想到,只是誰也沒把這些問題放在一起考慮。

“我們先考慮這個問題,楊樹莊聽誰的?陳炯明嗎?我軍東征中陳炯明敗得很慘,楊樹莊不可能爲他火中取栗,故而卑職認爲,只能是段祺瑞,不可能是其他人,那麼段祺瑞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一方面福建空虛,另一方面卻又挑撥我軍,所以我的結論是段祺瑞想要我軍進攻福建,那麼我軍進攻福建會形成什麼樣的局面呢?一個明顯的結論是,孫傳芳不可能泛起福建,我軍若進攻福建,那麼孫傳芳必然從浙江調回大批部隊,與我軍爭奪福建。那時以我東征軍目前的兵力是不夠的,因此必須從廣州增兵,若滇桂軍拒絕參戰,那麼就只能從北江、西江調兵,如此廣州就只剩下滇桂軍了。”

莊繼華拋出這個結論後,許崇智有些明白了,廖仲愷和胡漢民都曾經給他來過電報,告訴他滇桂軍有不穩的跡象,他幾乎立刻斷定,滇桂軍肯定不會參戰,大元帥府只能調北江的譚延愷和朱培德。

“回過頭來我們再談永福艦遇上海籌艦,是巧合還是有預謀?卑職傾向於後者。據卑職所知,永福艦是凌晨出海,預定今天早晨到,那麼海籌艦要截住永福艦,也必須在昨夜出海,才能正好在港口外截住永福艦。”這個細節是莊繼華突然想到的。以永福艦的船速,從廣州到汕頭要走三四個小時,那麼永福艦必須是晚上出發,這也正好解釋了爲何海軍局沒有派護航軍艦,因爲這本就是次秘密運送。

“所以永福艦被劫是有人向敵人泄密的結果。”莊繼華說道這裡對自己的分析越來越有把握了,語氣也就越來越肯定了。

“綜合分析這幾條,卑職認爲,這是段祺瑞有意引我軍進攻福建,爲有人在廣州的行動提供機會。”

莊繼華說完後,會議室裡一遍安靜,幾乎所有人都認同莊繼華的分析,莊繼華提出的大多數問題,這些人都考慮到的,他們與莊繼華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從全局看問題,一個只在局部糾纏。

許濟這時已經不再想什麼打仗走路的問題了,他皺眉問:“聲東擊西,廣州?誰?楊希閔?”

“只能是他,也只有他有這個實力。”關科長補充道。

“應該是他,”許崇智這時開口了:“代帥和仲愷兄早有電報通告我,楊希閔有不穩的跡象,滇軍的趙成樑部已經從韶關調回廣州了。”

說完之後,許崇智轉頭問莊繼華:“文革,你認爲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將諸位長官剛纔的提議稍微修改一下就行。”莊繼華也沒有全盤否定剛纔衆人提出的建議,這讓在場的衆人稍微鬆口氣,總算沒有完全丟臉……

不過這只是他的想法,許崇智卻沒有打算放過他。

“怎麼修改呢?”

莊繼華有些爲難了,他感到今天自己鋒芒太露,要引起許崇智的警覺,對自己將來的工作反而不利。

“卑職認爲,如何處理這事涉及全局,卑職目前還沒考慮好。”莊繼華決定示弱,既然知道對方的目的,許崇智就不可能再上當了,況且還有蔣介石呢。

(未完待續)

第三節 巧取(四)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十節 暗棋(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七節 閃電(十)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四節 外交(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八節 轉折(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一節 挽弓(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十二節 陰雲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一節 奪軍(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五節 雲集(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八節 刺廖(二)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七節 風波(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一節 湖議(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三節 聚才(四)第五節 突擊(五)第七節 曙光(十)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二節 川軍(九)第十節 虎嘯(五)第三節 重起(三)第三節 調整(二)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十節 衝突第二節 交易(一)第三節 戰鼓(十)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四節 戰鼓(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八節 日薄(一)第十二節 陰雲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七十節 劫持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五節 反攻(三)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九節 殤(十)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五節 號角(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十節 餘波(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五節 反擊(六)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五節 曙光(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五節 號角(四)第三節 戰鼓(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四節 外交(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
第三節 巧取(四)第一節 挽弓(十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六節 攻略山東(一)第十節 暗棋(六)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七節 閃電(十)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一節 奪軍(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四節 外交(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二十七節 轉變(二)第八節 轉折(五)第九節 中央入川(一)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二)第一節 挽弓(一)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十二節 陰雲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一節 奪軍(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五節 雲集(三)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三)第八節 刺廖(二)第三節 太行行(九)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二)第一節 上海風波(五)第七節 風波(三)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二)第一節 湖議(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三節 聚才(四)第五節 突擊(五)第七節 曙光(十)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六)第二節 川軍(九)第十節 虎嘯(五)第三節 重起(三)第三節 調整(二)第四節 新方向(一)第十節 衝突第二節 交易(一)第三節 戰鼓(十)第七節 風波(十二)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四節 密林血戰(六)第四節 戰鼓(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四)第二十七節 轉變(五)第一節 奪軍(三)第八節 日薄(一)第十二節 陰雲第一節 奪軍(十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七十節 劫持第七節 閃電(十一)第五節 反攻(三)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九節 殤(十)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四)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五節 號角(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十節 餘波(一)第八節 轉折(二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三)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五節 反擊(六)第八節 轉折(十三)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四十八節 傷懷(八)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四節 塞北烈焰(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八)第十節 大撤退(七)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五節 曙光(九)第四節 以牙還牙(八)第五節 號角(四)第三節 戰鼓(五)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四節 外交(四)第三節 鏖兵淞滬(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七)第一節 突破(十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