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

“我感到渝城與上次又不一樣,真不敢相信,我只離開了十多天,”霍普金斯帶着明顯恭維的語氣對蔣介石和宋美齡說:“剛下飛機我便渝城的天空上瀰漫着令人激動的氣息。”

宋美齡嫣然一笑:“是這樣,最近我們的空軍不斷襲擊曰本,我們的人民期盼這天已經很久了,霍普金斯先生,今天他們又襲擊了福岡,對了,他們是白天去的。”

“我聽說了,這是我們取得的巨大勝利。”霍普金斯一下飛機便聽說了,收音機不斷播報來自空軍的消息,大批記者雲集山東,幾乎每個機場都有記者駐紮,熱度甚至遠遠超過了大軍雲集,準備進攻東北的冀東。

蔣介石一直沒開口,只是默默的聽着宋美齡與霍普金斯的談話,他不知道霍普金斯這次帶來的方案是什麼,在蒙古,中蘇之間已經出現小規模武裝衝突,衛立煌報告,在與蘇軍將領接觸中,蘇軍將領要求他們退出蒙古,蘇軍正在烏蘭巴托南部的巴彥地區集結,情報顯示,蘇軍大約集結了十二萬兵力,另外還有二十萬蒙古軍隊,有部分坦克部隊。

爲了解除蘇軍威脅,四十九集團軍下屬一零一軍和一零二軍進入蒙古,第五集團軍也向蒙古邊境靠近,此舉又導致整個東北軍區兵力重心北移,山海關前線的兵力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局勢開始變得有些模糊了。

今天的會談沒有其他人,霍普金斯要求與蔣介石進行單獨會談,按照慣例,宋美齡將充當蔣介石的翻譯。

“霍普金斯先生,莫斯科的情況還好吧?”蔣介石感到他們聊得有些遠,便開口將話題拉到他關心的話題上:“我想知道,斯大林對我們的建議有什麼表示。”

霍普金斯心中暗暗一笑,蔣介石還是沉不住氣,這方面比斯大林差多了,不過他更喜歡這樣,斯大林實在太狡詐太難纏,他廢了很多脣舌才說服他作出讓步,相信蔣介石應該可以接受。

“斯大林元帥對委員長的建議作出了積極反應,”霍普金斯邊說邊留心蔣介石的神情,果然蔣介石的神情頓時有了些許輕鬆,目光變得更加期待:“斯大林元帥同意,蒙古問題可以留待戰後,按照德黑蘭會議精神解決,貴[***]隊可以留在東戈壁省中部和南部,以及蘇赫巴托爾省的中部和南部,東方省的西部,赫爾圖河以南,速比西河以西,此外蘇俄將協助貴國平定在貴國疆省地區發生的叛亂,蘇俄承認並尊重貴國在東北的主權。”

蔣介石聞言有點不相信的看了看宋美齡,宋美齡的眼中也充滿驚訝,斯大林這等於說是全盤接受了中國上次提出的條件,中國現在只需要從剛佔領的部分地區後撤,斯大林怎麼會一下作出這麼大的讓步,蔣介石差點衝口而出就答應下來。

宋美齡小心的對霍普金斯說:“霍普金斯先生,說實話,這讓我們感到意外,非常意外,這幾乎就是我們上次提出的條件,…,我想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霍普金斯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夫人,我們對曰本人反攻分三路,分別是中國,南洋,蘇俄;目前中國戰場和南洋戰場緊張順利,蘇軍也對曰本發起反攻,蘇軍分兩路反攻,蒙古方面軍取得很大進展,將曰軍驅逐出蒙古,另外一路遠東方面軍的進展卻不大,所以斯大林希望能得到貴國的配合,斯大林承諾尊重中蘇邊境,合衆國政斧認爲這很合理。”

蔣介石這才恍然大悟,前段時間曰本電臺宣佈在曰軍和滿洲國防軍在外興安嶺擊退蘇軍進攻,並乘勝轉入反攻,消滅了兩萬多蘇軍。姑且不論曰軍宣佈的戰績真假,但蘇軍進攻受挫確然無遺。當時聽到這個報道後,蔣介石心中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卻沒有將此事與中蘇談判有關,沒想到居然導致斯大林態度大變。

霍普金斯心中非常篤定,外興安嶺之敗讓斯大林明白過來,蘇俄現在還不能支持兩個戰場,遠東曰軍不過是些老弱病殘加上滿洲國的僞軍,蘇俄卻依然無法獲勝,這讓斯大林難堪之餘,再度重新審視餘中國的關係。

在另一方面,中國方面不斷向蒙古增兵,態度極其強硬,大有不惜兵戎相見之勢,斯大林也不得不顧忌中蘇關係徹底破裂帶來的後果。

最後是美國,羅斯福親自給斯大林去電報,希望他認真考慮中蘇關係,希望不要影響盟國的夏季作戰。羅斯福的話說得很婉轉,可斯大林卻清楚其中的威脅,這是在警告他,如果中蘇關係破裂,羅斯福可能轉而支持丘吉爾的巴爾幹登陸計劃,放棄原定的法國登陸。

種種原因加起來,斯大林感到必須作出讓步,羅斯福又恰到好處給出了梯子,提出讓中[***]隊從蒙古部分後撤,美國向蘇俄援助一千輛卡車,以提高蘇軍的機械化能力。

蔣介石還聽出了另一層意思,斯大林尊重中蘇邊境,看來斯大林不但擔心中[***]隊進入蒙古,也擔心中[***]隊趁機進入蘇俄遠東地區。雖然中國的實力趕不上蘇俄,可一旦美英在背後支持,中國完全可能在戰後賴在那裡不走,就如同在蒙古一樣。

“我們也尊重中蘇邊境,”蔣介石在心裡鬆了口氣,他神情明顯鬆弛下來,暗示霍普金斯自己已經聽懂他話裡的意思,中[***]隊不會進入蘇俄遠東地區:“不過,霍普金斯先生,中國有句老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想知道,斯大林如何保證他不會悔諾,再生出疆省那樣的事?”

“對於這個問題,總統已經考慮到了,所以他希望中蘇之間能簽訂一個諒解姓備忘錄。”霍普金斯說道。

蔣介石微微皺眉,他想了想說:“霍普金斯先生,我必須承認,我國目前還沒有力量與蘇俄正面對抗,所以我希望美國能參加這個備忘錄。”

霍普金斯心中暗罵,既然知道無法與蘇俄對抗,還採取這樣強硬的立場,差點導致整盟國內亂。在心中嘆口氣,對羅斯福總統更加欽佩,蔣介石的要求已經在他預料之中。

他微微一笑:“當然,總統的意思是,美國和中國蘇俄的同盟關係不僅僅停留在戰爭中,還希望在戰後也繼續保持,以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蔣介石這才真正鬆口氣,他的臉上浮現出舒心的笑容:“如果能這樣,那就太好了,霍普金斯先生,我派外交部長王寵惠代表國民政斧與蘇俄會談,不知道會談地點在那?是莫斯科還是渝城?”

“斯大林元帥的意思是在渝城,由蘇俄住貴國大使擔任蘇方談判代表。”霍普金斯答道,此刻他想起斯大林的表情,在商議談判地點時,他原來提出的是莫斯科,因爲這樣可以給斯大林一點安慰,好像中國是去求和的,可斯大林卻露出了厭惡的表情,非常直接的表示,地點就在渝城,讓蘇俄駐華大使擔任談判代表。

霍普金斯認爲這是因爲斯大林在中國問題上觸了黴頭,丟了面子,斯大林一向瞧不起蔣介石,也瞧不起中國,可他偏偏在這裡丟了面子,這讓他心裡非常窩火,不但不想見中國人,甚至連中國都不願聽到。

蔣介石沒有多想,立刻點頭答應下來。歷時近半年的中蘇問題終於解決了,這讓蔣介石感到放下一塊巨大岩石一樣輕鬆,他罕見的親手提起水瓶給霍普金斯添上水。

“中蘇問題得到解決,對我們儘快擊敗曰本掃清了障礙,”霍普金斯開始恭維蔣介石了:“委員長先生,這需要您和斯大林元帥的高瞻遠矚,堅定信心。總統讓我轉告您一句話。”

“請說。”蔣介石微笑着做個手勢。

“總統讓我告訴您,他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但現在我們的首要工作是擊敗曰本人,在這個前提下,要忍受一些暫時的困難。”

蔣介石神情嚴肅的點點頭:“請替我轉告羅斯福總統,非常感謝他的支持。中蘇問題解決後,我們便可集中全部力量東進,光復東北,平定疆省叛亂,推動國家建設。,霍普金斯先生,最近我們在渝城周邊十六縣進行了明煮選舉,這次選舉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積累經驗後,國民政斧將在全國推行。”

關於渝城十六縣進行選舉的事,美國曾經派出觀察員進行全程觀察,觀察員曾經向國務院作過報告,認爲這次明煮選舉嘗試總體看是比較成功的,由於國民黨在全部十六縣中獲勝,可以堅定蔣介石在全國推行明煮的決心。

霍普金斯還記得在大使館看到的報告:“…,這是個缺少明煮的土地,這個國家兩千年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過明煮基因,由於推行強制教育,渝城周邊十六縣在這個古老國家中的受教育程度算是最高的,但真正理解明煮的人依舊不多,這次選舉中暴露出很多問題,無論國民黨還是參選的明煮黨派都有違規,不過雖然如此,但這個舉動也證明了國民政斧推行明煮的決心,是值得鼓勵的……。”

“我已經聽高斯大使介紹了,”霍普金斯非常贊同認爲觀察員的報告,他非常誠懇對蔣介石說:“委員長先生,我非常清楚在貴國施行明煮選舉的困難,進行政治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絕不比擊敗曰本人難。”

(未完待續)

第三節 重起(四)第七節 曙光(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八節 轉折(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八節 南線(八)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五節 盟國(四)第二節 投敵(十)第三節 魅影(九)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四節 酒會(二)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六節 救亡(十)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八節 轉折(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三節 結盟(二)第八節 日薄(四)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返川(五)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八節 天火(一)第一節 辦學(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一節 奪軍(三)第二節 策劃(九)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二節 川軍(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三節 結盟(三)第一節 挽弓(十)第一節 霧(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三節 會戰(三)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突擊(八)第七節 上書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十五節 脫困第四節 視察(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一節 遏制(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三節 會戰(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八節 九變(二)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五節 突擊(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五節 反擊(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四節 謀殺(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三節 戰鼓(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三節 暗戰(七)第五節 積聚(七)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挽弓(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四節 牛人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六節 波瀾起(三)
第三節 重起(四)第七節 曙光(四)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二)第十一節 重振(四)第八節 轉折(六)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八節 南線(八)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五節 盟國(四)第二節 投敵(十)第三節 魅影(九)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四節 酒會(二)第二節 初戰(四)第七節 塞克特(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七節 風波(十五)第二十八節 新聞(一)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八)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七節 風波惡(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三)第四節 決戰前奏(三)第六節 救亡(十)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二)第八節 轉折(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七)第四節 經濟改革(七)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三節 結盟(二)第八節 日薄(四)第五節 曙光(九)第一節 返川(五)第七節 鎮藍衣(四)第四節 九天之上(十)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八節 天火(一)第一節 辦學(一)第二節 察東收編(一)第一節 奪軍(三)第二節 策劃(九)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八節 南京,南京(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一)第二節 川軍(四)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四)第三節 結盟(三)第一節 挽弓(十)第一節 霧(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三節 會戰(三)第一節 突破(十四)第五節 突擊(八)第七節 上書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十五節 脫困第四節 視察(四)第四節 經濟改革(四)第一節 遏制(七)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三節 會戰(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四節 決戰前奏(五)第七節 鎮藍衣(三)第八節 九變(二)第三節 太行行(五)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四)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七節 風波惡(九)第五節 反攻(七) 2009第五節 突擊(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二十三節 合併(二)第七節 鎮藍衣(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五節 反擊(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二)第九節 倒胡驅許(二)第四節 謀殺(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三)第三節 戰鼓(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八)第三節 會戰(二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六)第三節 暗戰(七)第五節 積聚(七)第六十七節 爭論第五節 圈套(三)第一節 挽弓(一)第一節 上海陰謀(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四)第二節 戰略轉向(四)第四節 牛人第六節 波瀾起(八)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三)第一節 上海陰謀(一)第六節 波瀾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