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

到黃埔時天已經黑了,蔣介石對莊繼華忽然趕到黃埔見他很是意外,立刻召見,待莊繼華把前因後果講述清楚後,隨着莊繼華的講述蔣介石初始憤怒,隨後陷入沉默中,良久他才眼光復雜看着莊繼華說:“你看陳延年說的是真心話嗎?”

“學生不知道。”莊繼華當然不敢打包票,因此不敢把話說死:“聽其言查其行,可以等他們的處理結果。然後再決定我們的對策。”

“這樣也好。”蔣介石才緩緩的說:“文革,現在你知道我的難處了吧,一邊要維護三大政策,一邊要推動革命;一方面要防止黨內有人破壞國共合作,另一方面還要防範[***]挖空我們;世道艱難,責任重大,可我還是不得不擔起這份擔子,誰讓我選擇了這條路呢。”

“校長是我黨我軍的主要負責人,他們攻擊校長就是攻擊我黨,如果他們不作出妥善處理,我們可以以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名義向他們提出抗議,並要求他們道歉。”莊繼華感到蔣介石的話中藏着危機,象挖空國民黨這樣的話,以前蔣介石是從來沒有的,他隱約感到蔣介石與汪精衛的裂痕也在迅速擴大。因此他一方面把自己放到安全位置,另一方面找機會勸解。

聽了莊繼華的話,蔣介石沒有表示,他的內心的確在激烈交戰,前幾天他當面向汪精衛提出解僱季嘉山和羅加覺夫,讓鮑羅廷和加侖回來,汪精衛答應了,可是直到現在還沒有動作,而且汪精衛的腔調與季嘉山的主張也在逐漸接近;文革太年青了,這也許不是[***]所爲,可焉知不是季嘉山在背後指使。

“正如學生以前所說,[***]內也分穩健派和激進派,目前他們是穩健派掌權,這次事件是少數別有用心的激進派所爲。”莊繼華不知道蔣介石所想,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往下說:“這些人的目的是把水攪混,一方面藉此邀功,積累政治資本;另外則試探我黨的反應,如果我們沒有反應,那麼下一步就會要求黨內高層也贊同對校長的發起攻擊,把校長趕下臺,藉此威懾我黨其他人等。”

蔣介石還是無動於衷,室內空氣開始變的緊張了,莊繼華感到了這種壓抑,汗水在襯衣裡滲出,他忽然感到自己是不是太不自量力,居然想調解蔣介石與[***]之間的矛盾,可是現在他退不出來了。

“學生還是那個建議,拉住穩健派,打擊激進派,現在就是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處理,而一旦他們內部亂起來,就會把目光投向外面,在北伐上面就會改弦易轍。”

蔣介石從鼻孔裡輕輕哼了聲說:“白健生已經到長沙了,吳佩孚會不會出兵?”

“吳佩孚的部下分成兩派,張其鍠、蔣方震支持唐繼堯,認爲目前的重心在北邊,不能兩線作戰;但葛豪、符定一卻主張援趙,吳佩孚舉棋不定。”莊繼華答道。

蔣介石又問:“你看吳佩孚會不會出兵援趙?”

“學生估計吳佩孚還會猶豫段時間,”莊繼華毫不遲疑的說出自己的判斷:“如果我們大舉宣傳唐生智倒向我們,吳佩孚就會大舉援趙,他絕不會坐視湖南落到我們手裡;而現在我們有個極好的條件,我聽說唐生智的代表已經到了廣州,我們把這件事宣揚出去,讓白崇禧在長沙公開活動,聲勢造得越大越好,最好還能誘使唐生智動手清洗趙恆惕的部下,這樣就會給吳佩孚一個出兵的機會,他就能壓服帳下不同意出兵的將領,出兵湖南,唐生智戰敗之後,就會向我們求援。”

唐生智的代表劉文島已經悄悄來廣州,唐生智是希望國民政斧同意他先一統湖南,然後再宣佈服從國民政斧,他的目的很簡單很簡單就是平穩獲取湖南政權,兩邊都不得罪。

李宗仁看破了他的目的,找了個藉口派白崇禧去了長沙,然後就大肆宣揚,白崇禧在長沙公開聲稱唐生智已經同意服從國民政斧,讓唐生智尷尬不已。

吳佩孚那邊情況就複雜了些,吳軍分三路入河南與嶽維竣作戰,嶽維竣的部下蔣世傑依然堅守信陽,吳佩孚兩次易將,卻拿他毫無辦法,因此吳佩孚的主要幕僚均反對干涉湘局,特別是其視爲臂膀的張其煌的反對讓吳佩孚難以決斷。

“你的這個主意很好,明天我就讓他們辦。”蔣介石點點頭,他心裡卻很不是滋味,莊繼華一旦對付他認定的敵人則機謀百出,可是一旦對上[***],卻始終只肯採取調和的方式,馮詭說得對,文革親共。

“文革,要是你說的情況發生了,[***]和蘇俄顧問依然反對北伐呢?”蔣介石問。

莊繼華心裡咯噔一下,怎麼蔣介石又把話題扯到[***]上了,看來他心中疑惑還沒有消除:“學生以爲,恐怕蘇俄就要支持我們北伐了。蘇俄反對北伐的目的是希望促成馮吳聯合反奉,馮玉祥出於自身的考慮也希望與吳佩孚聯手,可是吳佩孚不會幹,他寧肯與張作霖聯手也不會與馮玉祥聯手,所以他纔在河南與嶽維竣的國民二軍大打出手,他的態度實際已經表明,蘇俄與馮玉祥都是一廂情願。”

“北方的形勢發展你已經看透了,嗯,很好。”蔣介石的臉上卻毫無喜色,反語重心長的說:“文革,你要記住,中國的事情只有中國人才能作好,外國人都是靠不住的。將來我黨恐怕就要靠你們黃埔同學來支撐了。”

“校長,何出此言。”莊繼華的驚訝讓蔣介石感到安慰,可莊繼華內心卻是除了震驚、還有一絲絕望,作爲知道歷史結果的人,他不想手上染上同學和朋友的血,所以他在極力避免歷史結果,可現在………。

“文革,你的政治經驗還是夠,就說這件事吧,”蔣介石指指桌上的傳單:“李浩一背後還有沒有人,你說的那些激進派會不會與季嘉山聯手,不管是激進派還是穩重派,他們都是蘇俄的應聲蟲,只要蘇俄發話,陳延年也得聽。”

莊繼華啞口無言,至少在目前蘇俄與[***]的關係上,蔣介石沒有說錯。

“你說得沒錯,[***]也許沒有反我蔣某人,可是蘇俄呢?我黨內部呢?”蔣介石說到這裡,神情有些悲哀:“文革,我周圍現在可以說是步步殺機。”

蔣介石停頓了下,看着窗外黑漆漆的夜空:“文革,你是我最好的學生,若真有不測,黃埔同學你還要多擔待。”

這猶如在莊繼華頭上響起一道霹靂,他簡直有些蒙了,以至於不知道該如何說話,蔣介石偷眼看看莊繼華,見他呆若木雞,完全傻了。蔣介石心中點頭,看來莊繼華對他還是忠誠的。

“這不可能,不可能,怎麼會這樣。”莊繼華喃喃的說,他醒過神來又立刻感到巨大的危機,能威脅蔣介石地位的人,下場如何不言而喻。

“校長,學生認爲您太悲觀了,喪失了信心,”就算自保莊繼華也必須立刻反駁蔣介石:“季嘉山雖然與您意見分歧,可是校長親手締造黃埔,締造黨軍,兩次東征,爲國民立下殊功,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季嘉山不可能不有所顧忌,汪精衛要對付您,黨軍將士就不會答應。黃埔一系,除了您能統帶,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統率。”

“在說國民政斧內諸人,汪精衛徒有其表,譚延愷一老好人,朱培德、李濟深,聲望遠在校長之下;胡漢民,[***]早就不信任他了,絕不會與他聯合;陳友仁、宋子文尚不能但大任,名望更小;舍校長,學生實在不知道還能有誰能擔負領導國民革命的任務。”莊繼華毫不客氣的評價了國民政斧的幾個主要領導。

莊繼華的反應讓蔣介石非常滿意,也非常意外,他沒想到,莊繼華居然把這些國民政斧領袖看得如此不堪,不過細想下,蔣介石不得不承認,莊繼華說得沒錯。

“校長,學生認爲,季嘉山壓制您的目的,就是爲了壓制北伐;等蘇俄在北方失敗後,季嘉山就會來討好你了,所以現在的困難是暫時的,而且您說的李浩一背後,學生也有不同看法……,”莊繼華停頓會,整理下思路然後才說:“李浩一這個人我在第一次東征時就認識,他當時是在宣傳隊,其人言論極其偏激,爲人又好虛榮,學生認爲,他參加革命的目的是爲了出人頭地,在他看來這是一條捷徑。這個人除了喊幾句空話外,沒有什麼本事,[***]把這種人吸收進黨,遲早會吃大虧。”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蔣介石終於心動,莊繼華立刻接道:“[***]內和我們國民黨其實也一樣,他對內部的控制比我們嚴,但下面的人也有自行其是的,就說李浩一吧,他是中山大學的團委書記,可是發傳單的吶喊小組中卻沒有一個cp,我的女友以前從不參加政治活動,連這樣的人都拉來充數,說明李浩一根本沒敢用黨內的人,這也說明他是瞞着上級乾的。”

蔣介石點點頭:“如果陳延年沒有處理這個李浩一呢?”

“那就太好了,”莊繼華立刻提出他的後着:“就由孫學會出面發動,向中央提出抗議,要求[***]方面作出解釋,再聯繫中央黨部的人響應,制定一個規章制度,限制[***]的活動。[***]不能隨便攻擊我黨領導人。這樣的好處是我們不承擔破壞國共合作的罪名。”

蔣介石這下終於滿意了,在他看來莊繼華不是不想對付[***],只要藉口合適,他出手比誰都厲害。而莊繼華卻在賭,他在賭陳延年肯定重處李浩一,只要他們重處了李浩一,那麼蔣介石就無話可說,那時他再進言,蔣介石就不會再懷疑[***]會對他不利。他們倆人根本沒想汪精衛的態度,在他們看來對付汪精衛非常容易。

“這樣好,文革,你也有女友了,是那裡人?”蔣介石這下態度和藹,含笑問道。莊繼華看看蔣介石有些不好意思的說:“清新,她本人還在女師讀書。”

“這就對了,李之龍都結婚了,你和巫山卻都還懸着,這樣不好,英雄美人自古皆然,我這個當老師的不可能給你們介紹女友的,你們要自己行動,有合適的替巫山留心一下,他也老大不小的了,還有胡宗南,這小子也是整天待在軍營裡,也不想想自己多大了。”蔣介石這時流露出對弟子的關愛。直到這時莊繼華才終於確定蔣介石是真的放心了,至少是暫時放心了,他在心裡長出一口氣,一直繃緊的神經鬆弛下來。

“校長,這兩人都是屬驢的,都聲稱革命不成功就不結婚的主。”莊繼華搖頭嘆息,他的嘆息當然裝出來的。

“呵呵,有這種決心當然好,我這當老師的還不好勸了。”蔣介石也笑道,兩人就這樣開始聊天。

“文革,你說革命還有多久才能成功?”

“不好說。”莊繼華心想,這取決於你是否分共。

“爲什麼呢?”蔣介石問。

“我認爲革命要取得成功的時間,與國共合作的穩固成反比,如果國共合作穩固,五年之內,革命就會成功;反之,國共合作破裂,恐怕要還要花上二三十年。”莊繼華的口氣盡量和緩,但心裡卻很緊張。

果然蔣介石皺起眉頭,他沉思一會問:“你作這個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未完待續)

第八節 日薄(十)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四節 對策(二)第一節 挽弓(九)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七節 風波(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八節 南線(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二節 交易(五)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三節 狙擊(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十節 風雲(八)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五節 試探第四節 謀殺(五)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五節 曙光(四)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三節 重起(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二節 沙基(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十節 餘波(一)第七節 生機(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十節 撤退(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九節 號角(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九節 文革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十節 虎嘯(十)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川軍(七)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五十節 暗敵第二節 川軍(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八節 南線(五)第八節 日薄(四)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十二節 懸軍第一節 戰局(一)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三節 暗戰(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五節 謀功(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十節 偵察第十節 辯論賽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六節 和約(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二節 川軍(四)第三節 重起(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四節 謀殺(一)第二節 策劃(二)第五節 反攻(三)第一節 蟄伏(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
第八節 日薄(十)第三節 別動隊(一)第四節 對策(二)第一節 挽弓(九)第十節 拉薩風雲(一)第七節 風波(四)第七節 風波(八)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七)第八節 南線(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一)第二節 交易(五)第二節 策劃(十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六)第五節 戰雲密佈(四)第三節 狙擊(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四)第十節 風雲(八)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六)第二節 重建(四)第五節 試探第四節 謀殺(五)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五節 曙光(四)第五節 曙光(十八)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一)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七)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節 戰天津(十五)第三節 重起(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六)第二節 沙基(一)第三十一節 妥協(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五)第十節 餘波(一)第七節 生機(五)第一節 奪軍(八)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一節 德黑蘭(十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十節 撤退(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九節 號角(一)第九節 臨沂破軍(一)第三節 會戰(十九)第九節 文革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五)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十節 虎嘯(十)第五節 曙光(十)第二節 川軍(七)第十節 風雲(十八)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一)第五十節 暗敵第二節 川軍(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三)第十節 風雲(十七)第八節 南線(五)第八節 日薄(四)第七節 悼蔣先雲(一)第十二節 懸軍第一節 戰局(一)第六十四節 副官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節 戰天津(七)第十節 餘波(一)第三節 暗戰(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十一)第五節 謀功(一)第二節 戰略轉向(一)第十節 偵察第十節 辯論賽第四節 九天之上(四)第六節 和約(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二節 川軍(四)第三節 重起(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六)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十)第四節 謀殺(一)第二節 策劃(二)第五節 反攻(三)第一節 蟄伏(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七)